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生死晶黄 - 第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鹏深感到耙耧山脉对他的不容是在他回到故乡半月之后。日子宛若山梁下的流水,叮叮当当日复一日地朝前流去,最初回村的白色的惊讶和灰色的惋惜,都被日子中碎琐的气息冲刷得又平又淡,如半碗无人问津的剩水。除了他身上因换洗衣服还不得不穿上的军装,似乎村人都已经忘记了他曾经是一名军人,曾经是中尉排长,曾经因为他让耙耧山脉的这方村落激动过、骄傲过,因而也沮丧过、惋惜过。
  都已经过去了。
  只半个月的光景,就都已经过去了。
  这样的年月里,做生意的人总在为赔谦忙碌着,种地的人在为几个月不见一场雨雪焦急着。别的村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喂鸡的妇女要准备鸡过冬的饲料,养猪的人们在为猪肉价格的上涨而后悔入冬时少逮了两头小崽在叫苦不迭。闲下的村人,也都找到了新的话题:村头一家的闺女,17岁跟着一个陌生男人下广州闯荡去了。
  一个世界都在忙着。
  在村街上相互碰着,也不再有人间起大鹏在部队的一些什么。
  “吃过了?”
  “吃过了。”
  “干啥儿去?”
  “不干啥儿哩。”
  一切都过去了。似乎唯一还记挂大鹏的仅还有姑姑一人。姑姑老了。姑姑忽然之间头上花白的头发白全了,那原来三分有一的黑发本是夹杂在白发中的,可半月之间,那些黑发不见了,消失了。姑姑在半月之间老了5岁,或者10岁,再或15岁。
  年龄的界定在她脸上模糊得如这个季节阴天时候挂在天边的云。
  姑不离问大鹏的过去。他在军校、军营的那段往事如失手飞走的鹰一样从姑的嘴边消失了。姑唯一关心的,是大鹏日后的生活。他的年龄忽然之间加倍地放大在了姑的面前,25岁,在耙耧山脉已经找不到没有结婚的人了,当务之急的,便是要让他成家。
  姑说:“过日了,就得结婚。”
  他说:“结吧。”
  姑说:“找啥儿样的?”
  他说:“啥样儿的都行。”
  姑说:“总得有个条件。”
  他说:“只要不憨不傻。”
  姑首先想到了后梁上的两个姑娘,都小大鹏三岁,当年大鹏上学,曾经有人来提议此事,然想到他毕业后无量的前程,却被姑搁置一边去了。今天大鹏既已回来种地,也许正是他们的一段极为般配的姻缘。谁知,姑托媒人都去说了,一家姑娘不仅早已嫁人,且孩娃都己三岁;另一家姑娘虽末嫁人,却到城里寻了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了税务局的穿着灰色制服上街收税的税务人员,不说工资高低,单每月从税收中提成的奖金就有800多元。姑和媒人一道到了姑娘家里,人家正好回来给父亲祝寿,彼此坐下说了景况,姑娘给姑倒了一杯水喝,还在那水里放了一勺白糖。

  “他回来了?”
  “回来了。”
  “不去了?”
  “不去了。”
  “为啥哩?”
  “不为啥,就因为不想在那部队干了吧。”
  “不想干他压根儿就不用当兵,不用上学,不用提干,还穿着干部服装休假回到山梁上。”
  天气是半寒时候,冬末午时的日光,把山脉上各个村落都照得温暖洋洋。在人家的院落里,坐在一片温黄的日光中,寒意从姑姑的脚下生出来,穿过她的身子,到她的银白的发梢,像一场寒冷的冬风掠过隆冬的山梁。她不敢看人家那板挺的银灰的制服,不敢看人家充满藐视的眼神,把头深而久远地低下去,枯目的头发从她的额门上垂落下来,如冬日山梁荒坡上垂落的枯草。
  姑娘说:“他回来总该有个工作吧?”
  姑说:“他读了四年大学,想干总会有的。”
  姑娘说:“一年前我托人说媒,他嫌我在家种地,现在他不明不白回来种地了,是聪明人就不会让你再回头来找我。”
  离开姑娘时天色已经暮黑,到家里姑没有吃饭就睡了。一连几日姑都早出晚归,踏遍耙耧山脉的各村各户,终于就找到了那么一个21岁的姑娘,东山梁上人,初中文化,有父有母,也俏丽可人,会种地经商,生意做得尚好,卖成衣成裤,到洛阳进货,回镇上销售,都说地有一笔大的存项。都知道她是乡村中的一位强手,许多在乡村有地位的青年都曾谋过她的婚计,但最终都被她给谢了。姑去说了大鹏的景况,原不想她会应承,可她却说行的,说她听说过这个大鹏,说她愿意和他见面,
  也愿意和他结亲成家。
  见面的地点就依着乡村的浪漫,远在镇外的一个桥上。因为她在镇上有一个“常青服装”门市,又恰在集日,她不愿因为婚事影响她一日的生意,又知道乡村的繁华中不适宜婚姻的第一次相谋。总也还需要点滴诗意,就选到了那镇外的一个桥头。
  大鹏是如约去了。不足半个月的光景,使他极快地恢复上了乡村的尘土,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多多少少,有些恍若隔世之感。找对象、结婚、生子、种地、盖房,再为日渐长大的孩子找对象,让他生子、盖房、种地,这一辈辈形成的岁月的模式忽然间极温和地占据了他的脑海,被他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融化了。原来你就是农民,现在你还是农民,七八年的军旅生涯,只不过是你的一次出门远行,难道说一个人出门远行了一次,就一定要改变他的什么吗?比如去了镇上,去了县城,进了省会,所见所闻和在城里的一些经历,难道就能改变了你农民的本身?当然不能。

  NTJE核裂剂并没有改变你的什么,它只不过以它胀裂的燃爆力恢复了你一个农民的原来。土地是无边无际的褐色的海洋,它可以宽容下一个人命运的天地起伏和剧烈动荡,你就是将军,到了乡村的尘土之中,也要蒙上土地的温暖的黄色,你的金星的光泽也要被土地的色泽所吞没。你就是乞讨的农人,破碗里也装有土地中的粮粒,漫溢出清冽冽的土地和粮食的温馨。
  乡村生活使大鹏感到他并没有失去什么,比如尊严和荣誉,对军人至关重要,对农民却变得十分淡薄,不抗饥又不挡渴。他开始有意地去忘记那NTJE核裂剂所引发的一切,耻辱和嘲弄,懦弱和胆怯,迷离和军事法庭,都被有意地搁放到一边去了。没人提及,自己也不去想它,果然就差不多忘记掉了,如早上起床不再去回忆昨夜的恶梦,把精力放在白天的家常活上,忙了累了,也自然把过去忘得可以。
  然而,他以为真的忘了,可和这“常青服装店”的主人一次见面,却使他明白,忘记了是假的,被自己遮丑一样盖到了他农民的本身。不久前部队的那些经历,已经很快地蒙了才是真的。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她才21岁,却会问出那样的话来:
  “你真的是怕死被开除回来的?”
  “是啥儿东西就那一滴黄水就把你吓成那样。”
  “没想到你这么个大男人那么胆小。”
  她就立在桥头的一棵树下,日光照在她的脸上,使她显得有些嫩黄。由于自己经营服装生意,又常跑都市洛阳,穿着自然入时。她看见他和媒人一道走来,出人意料地大方,问他们吃过早饭没有,间路上走了多长时间。她的大方使他先就对她满意起来,为自己和她结婚后的日子钩画了一个长远。可没有想到,媒人推说去镇上赶集,留下他们走了以后,事情却使他措手不及,使他感到羞辱无边无际。

  “往那头走走吧。”
  她望着桥下的黄沙大提,说了这句话就先自离开桥头,下到了桥下的堤上。他跟在她的身后,既不感到紧张,又不感到温馨。好歹读过四年军校,在那儿见到的男女漫步多了,又因为自己抱着只要是个女的,都同意与人家结婚过日子的极其随意的目的,所以就那么走着。他望着她的背影,看见她皮鞋底上钉的鞋溜儿铁片又明又亮,踩在沙子上发出吱喳吱喳的声音。
  河是一条干河,河道上一片土灰色的鹅卵石和被风吹卷到一起的柴草,走了一段,她引他下到堤外一片柳林。冬日里柳枝都干干地枯着,柳叶在地上铺了一层,在那依堤而成的柳林垦,没风,日光黄厚,地上摆了许多并肩而坐的石头。看着那些树下成对的石头和石头上铺的报纸,他想到城里的公园,想到了这年月耙耧山脉开始了的繁华,还想到,也许她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不然她不会对这儿这么熟悉。
  “坐吧。”她先自坐了下来。
  他在她对面也拣一块石头坐下。
  四野无人。他朝四周望了一下,拾一根枯黄的干柳枝在手里折着,默了一阵,想到自己是读过大学的人,觉得自己该主动说话,抬起头来,竟看见她在端详着自己,他只好又把头低了下去。
  她说:“你的事我都听说了。”
  他说:“让你笑话了。”
  她说:“能活着回来就好,县公安局有一个成了英雄,可人死了,英雄也白搭。”
  她这话使他感到有一股暖流,忽然间涌遍了全身。这是他从部队回来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他仿佛为了等这样一句话等得月深年久,等得焦虑不安,以为再世等不到了,终于失望了,可这话却在忽然间被人说了出来,且还是被一个也许要和他过一辈子的姑娘说了出来。“能活着回来就好”,从这句话中漫溢出来的“活着就好”的暖流使他像是从寒冷的冬天突然跳进了温泉池子一样,轻快受用得无以言表。
  他盯着她看,像盯着一个他找了成百上千年的人,心里的感激差一点使他流下泪来。
  如果这时候她让他给她跪下,他会毫不犹豫地跪下来。他愿意向所有对他说“活着就好”的人跪下来。他等着她要他向她跪下来,可是她没有。她从地上拾起一片干柳叶,在手里翻了一阵,丢掉,也生硬地盯着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2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新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有时候,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读一种课本,名叫《三字经》,每句三个宇,偶句押韵,朗诵起来便于记忆。 [点击阅读]
乡关何处
作者:佚名
章节:91 人气:2
摘要:章诒和2008年的年初,我和一个从事出版业的朋友相约在建国门友谊商店里的星巴克咖啡店碰面。寒暄几句,朋友说:“愚姐,建议你看看野夫的散文,看几篇就行,你肯定喜欢。”我们各自喝完饮料,聊了几句,随即分手。翌日下午,我打去电话,说:“你推荐的文章,让我一夜无睡,让我痛哭流涕……我要认识那个叫野夫的人。”五月中旬,四川发生大地震。下旬,我在北京见到了野夫。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狼图腾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狼图腾》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mdas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