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生死晶黄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犯不了一个无可弥补的过错。
  我的年龄和无知使我的过错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如一朵含毒的鲜花,它诱惑着我离开核裂剂销毁场,又诱惑着我离开了山下那条清冽冽的河,一路上怀着侥幸的心理,顺着河道朝下游走过去。死鱼死蟹的白色腥气和水鸟鲜亮的孤鸣紧紧地追着我,像一股龙卷风在我身后穷追不舍,直到我又翻过了一架山,庄稼地绿茵茵地把我淹没,那白色的鱼腥气息和水鸟凄婉的灰色哀鸣才被小麦在初春中浓烈水清的气味所涤荡。
  我看见一个村落了。
  村落如旧的衣衫样随意地飘落在远处的山梁上。迎春而绿的小麦苗在银白的天空下碧绿出娇嫩来,绿得伍妮作态,有些卖弄,仿佛那绿色伸手一摸就会掉下来。
  我从那绿色上走过去,低头看了脚,果然一双鞋底上都是水浆浆的绿。
  我想起我的家乡了。
  耙耧山脉那里的黄褐山梁上,这时候虽然绿却不会绿得掉颜色,贫薄的土地除了僵硬的卵石似乎不受再有什么生长着。每一条山梁下的沟壑都是一个极好的核裂剂销毁场。在那里的任何一条沟里埋了这半瓶核裂剂,都不会死了一条鱼,死掉一只鸟。鸟雀也是有的,麻雀和乌鸦,偶尔才在那僻背的沟中飞几只。还有许多沟,除了灰色的石头,生硬的僵土,一撮一撮的蒿草,生灵里连一个蚂炸也没有。再没有哪儿比我家乡的沟壑更适合埋了我背的核裂剂了。再没有必要跋山涉水去寻找新

  的核裂剂销毁场了。
  我应该把核裂剂埋到耙耧山脉去。
  我当然该把它们埋到那儿的沟壑里。
  还有哪儿比寸草不长的不毛之地更合适的呢?
  我决定了。
  我就决定了。
  我决定了之后,沿着山脉向前走了一程,便看见县城在山下的平地上拔地而起。
  楼房积木一样排列着。一条新修的街道在日光中闪着漆黑的沥青的光亮,川流不息的汽车和自行车在街道上如一条河流上的浮物,起起伏伏,动动荡荡。
  我看到了这个县城的全景。
  我就是从这个县城的车站下来,被塞进一辆军用卡车,槽头槽脑被拉着进了封锁区内,成了一名驻守导弹阵地的士兵。
  火车站又出现了。一个不算大的广场,一座不算矮的楼房,一片不算多的旅客,构成了这个小站的风貌。据说,是因为这儿有了驻军,才有了这么一个小站。小姑是驻军的附设。所以,所有的军人到这小站都能得到注目的敬重,都能不误时机地买票上车,哪怕是春运期间,火车运输胀得要炸了肚子。

  我买了下午5时半的火车,929次。
  拿上火车票的时候,我的心跳叮当直响,“要回家去”的心境和一年多前我穿上军装离开家乡时一模一样,仿佛我离开家乡已有成百上千年,仿佛我一离开就不可能再回来,可却又在偶然之间可以返回了,且还拿到了返回的火车票。
  在火车站前的小摊位上吃了一碗当地的“过桥米线”,离上火车还有两个半小时。这两个半小时便我备受折磨,不知如何才能打发过去。买了一本《法制案例汇编》杂志,坐在空荡荡的候车厅内,看了一篇《一个女人和她的三个丈夫》,一篇《卖婬文和一队膘客》,一篇《外来的打工妹和打工仔的私生活》,正不知道这世界是真的这样还是假的这样的时候,929次火车如期而至了。
  上了火车,望着火车上座无虚席的旅客和座位间过道上挤站的人群,随着火车启动时的一声沉闷的“哐当”我在火车接口处猛地一个摇晃,我的胸脯上宛若遭到了闷棍的一击,跟下来,脑子里轰轰隆隆的一声巨鸣,浑身上下都汗浸浸的了,连我的脑子、我的心脏上都挂满了晶莹的汗滴,如在蒸笼中停留了一阵一样。

  我终于明白,我违犯了导弹发射部队最严厉的一条军规:“无论任何情况下,核裂剂销污人员都不得将其带到有百姓的任何地方。“
  可我,竟登上了挤满旅客的火车。
  无论如何,火车已经启动了。铁轮“咣当”敲着我的心脏开出了县城的小站。
  城边上的楼房被越来越快的火车一溜儿抹杀着倒下去,像被台风袭倒的一片庄稼地。
  没有人打开车窗。
  车厢里温热的汗味朝各个角落弥散,在那半成的汗味里,我打了一个寒颤,闻到了城外山那边河里白浓浓死鱼的气息,听到了水鸟枯萎的草灰色的哀鸣。透过车厢内人群的发梢,透过车窗的玻璃,我看到了河湖上一片无边无际翻肚的死鱼在水面上起伏不止,银白的水鸟正从天空劈劈啪啪冰雹一样落在河岸上、水面上,溅起的水粒在阳光下珍珠样飞起又落下。
  我嗅到了我背的迷彩色中的NTJE金黄的气味正翻越着我的肩头在车厢里野马样奔驰着扩散。
  终于,寒噤袭遍了我的全身。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