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邵燕祥散文集 - 扩大化与缩小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现代汉语里所有什么什么"化"的构词方式,都是从日语引进的。而"扩大化"这个词,却来自前苏联。1956年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秘密报告,揭露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及其后果,其中提到曾把成千上万忠诚的**员和正直的苏联公民加以迫害的"肃反扩大化"--国际**运动的惨痛教训。同年,以**为首的**中央发表了两篇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长文,对此作出评论。在那以前,肃反扩大化的事情,在中国,30-40年代的革命根据地也发生过,但没有这样称呼。1949年后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政治运动里,都有过扩大打击面的情况,只是没叫扩大化。1957年到1958年的反右派运动,据公布的数字,全国打击和处理了五十五万名右派分子。到70年代末甄别,承认这次运动严重地扩大化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从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上来探讨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根源,是政治家和理论家的事情。从文化心理上找一找扩大化的原因,我粗浅地认为,那就是"好大喜功"。一次政治运动,形同一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前动员,战地鼓动,都是"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任何战争都以消灭敌人为主要目标,我们更是要求"全部、彻底、全面、干净消灭之",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越多越好,此之谓战果。战士们请缨请战,斗志昂扬,"指向哪里,打向哪里"。在战场上,是不容战士们讨论炮火所向是不是真正的敌人的;即使误伤无辜,也是难以避免的,此之谓大局。战役结束,上报战果,打死打伤的敌人,就只有数字没有姓名了。然后是庆功会,表扬和奖励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最勇敢的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战场上毫无疑义的事,在政治运动里复制,结果怎么样?在土地改革里,好歹有一个计算剥削量的界限,在"三反""五反"运动里,好歹有一个按照贪污受贿偷税漏税及其他盗窃国家资财的数字定罪的界限。尽管如此,在具体执行中还会发生罪罚不当的误差;而在像反右派这样的"政治上思想上的社会主义革命"里,一次讲话以至一句话,一本书以至一行文字,一个态度以至一个表情,据以判社会主义与反社会主义,据以判是非与敌我,由于缺乏可靠的量化标准,最后统统以需要打多少人的"控制数字"为依归。在政治压力下,一边倒的情势自然倾向于"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擂",这里面有被群众运动调动起来的非理性因素,也有区别于运动主持者和积极分子"好大喜功"心理的,一般随大流者屈从压力、仅以自保,"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的心理。因为如果对昨天为好人为朋友为同志为座上客今天为坏人为敌人为阶下囚的人稍稍流露同情,就是右倾,就沦为姑息包皮庇或同案疑犯,就有从敌我之间"两可"堕入敌人界内的危险了。此时此地,欲不"扩大化",岂可得乎?接着,1958年兴起的,首先从工农业发轫后来遍及各条战线的全面大跃进,也是用指挥打仗、指挥政治运动的办法,大造声势,形成压力。稍有怀疑,或持异议,就有"观潮派"、"秋后算账派"的帽子等着,从"画乌龟"的人格侮辱到"拔白旗"的实际解决,在这裹挟一切的大潮里,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恐怕也不外前一个运动即反右派时起作用的,上则好大喜功,自欺欺人,下则明哲保身,随波逐流了。眼看着信口开河、浮夸虚报、报喜不报忧、吹牛不上税的走红了,升官了,眼看着实事求是的,不肯瞎说的挨批垮台了,眼看着一套套胡来的政令出台,然后是**超过天灾,导致三年大饥馑。回顾这个大跃进,"大放卫星","大炼钢铁",跟人民公社化标榜的"一大二公"相后先,都是突出一个大字,好大喜功,求多求快,深层心理与历来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心理相同,至少是近似;况且这本身也是一次阶级斗争,不用说反对大跃进,有所消极抵制,都属于阶级斗争新动向,要承担相应后果的。把一点灵感式的思维扩大为全面的结论,把对一只两只"麻雀"的解剖结果扩大为对全局形势的估计,把政敌个人扩大为集团,把党内的矛盾扩大到党外,等等;贯串在文化大革命始终的也是诸如此类的"扩大化"思维,因嫌历次政治运动解决问题不够彻底,这回要把积累十几年以至几十年的社会矛盾,一揽子加以彻底的解决,把**思想的权威大树特树,立竿见影地实现大地山河"一片红"。"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样的战略目标,倘非"扩大化"地甩开膀子大干,是难以竟其全功的。只有一条路,就是把所有能发现的,能"预见"的,能够超前防范的敌对势力、敌对个人、敌对思想、敌对情绪、敌对态度,能打倒的打倒,能消灭的消灭,能搞臭的搞臭,使之全无立足之地,才有暂时的国泰民安。说暂时,因为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原有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就会有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旧的、已经打倒的力量,人还在,心不死,还会时时企图复辟。各种矛盾,各种敌人,纠缠往复,无有已时。卷入这样"扩大化"潮流的人们,被晓喻以相应的雄心壮志。然而无论干部或群众,除了少数纯粹或不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外,都是自发地为一条唯物论的规律所支配,用一句流行的话,就是逃不脱"利益驱动"。随梆唱影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求不至被视为"异己"而失掉原来一点小小的利益,这是群众中的大多数;积极投身,追赶潮流,争当先进,不肯后人的,意在夺取红旗奖状和红旗奖状后面的东西,在作为干部所获的既得利益之上,尽可能再增铢加两。最大的悖论就是,文革中争相讲用"斗私",却只是为争取"活学活用**思想积极分子"的称号。公耶?私耶?也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了。时移势易,事随境迁。利益驱动可以使各色人等参与"扩大化";利益驱动也会使若干人在另一种境遇里力促"缩小化"。放眼四望,"扩大化"的阴影并没有完全隐去,而"缩小化"却已经层出不穷。各地各级"反**斗争"中,千夫所指的,落网和漏网的案犯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事所在多有,就是所谓"腐而不败"了。还需要举例么?还需要论证么?还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来龙去脉么?我想,那将贻笑于搞**的诸公,也会被不搞**但对**看得一清二楚的朋友讥为书呆子了。前文关于"扩大化"的缕述,其实也是说了些尽人皆知的话。既已写出,不再删去;一个人一生能说几句未经人道的新鲜话呢?不过,人所尽知的事实,有时也还被人否认,人所尽知的真理,有时也还被人歪曲;谎话既然可以重复千百遍,上述一些大实话也就还不妨一说再说,不算废话。1997年8月21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神犬奇兵
作者:佚名
章节:164 人气:2
摘要:“幽灵犬”的传说“夜歌!回来!回来!”中国人民解放军K军区第863师侦察连长白正林趴在战壕前被炸得满是弹坑的草坡上,泪流满面地大叫,“回来啊!”月光下,战壕外沿撒满了亮晶晶的弹壳、弹片,草地上散着数不清的手榴弹拉火环。白正林的军裤已经被鲜血染透,他的右手还死死抓着胸前的“光荣弹”。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