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少女的港湾 - 六秋风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牧师的大鞋子,真的,一双好大的鞋子呀……
  三千子被那双大鞋子吓了一惊,好不容易才忍住没有笑出声来。
  牧师长得又高又大,以致于站在他的前面,三千子感到像是有一个黑糊糊的东西正要从头顶上盖将下来似的。她不由得低下了头,却看见了一双硕大的鞋子。
  “你早啊。是一个美妙的早晨呐。”法国牧师缓慢地用日语说道。从他高大的身体中,怎么会发出如此温柔的声音呢?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三千子刚才来到天主教教堂的前面时,牧师正站在长满庭院的三叶草中间。
  有忏悔室的教堂。三千子来到轻井泽之后的第二天早晨,就在给洋子的信中提到过“去天主教教堂看弥撒”。她说的就是这个教堂。
  做弥撒时,三千子因为呆在教堂的后面,再加上人多,就像是跪在洋人们投下的影子里,所以牧师并不认得她。但是,当她摁响铃声驾着自行车打这几路过时,牧师回过头来看了看她。三千子向牧师行礼致意。
  牧师踏着三叶草走了过来。
  三千子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
  于是她看见了牧师脚上的那双大鞋子。
  “啊,多难看的鞋子啊!”
  三千子差一点笑出了声来。但仔细一看,却又觉得没什么好笑的。
  那双黑色的鞋子就如同牧师那不加虚饰的博大心胸的象征物一般,令人眷恋不已。它们就像是两只结实而又琐大的口袋一样,盛满了上帝的慈悲。
  或许并不是那么昂贵的上等货吧。只见它们那厚实而坚固的皮制外层已被清晨的露珠濡湿了。
  三千子喜欢上了这位牧师。
  “刚才可漂亮呐。今天早晨还喷火了。”牧师指着天空说道,“那如同微微泛红的云彩一般的东西,其实就是烟雾。黎明时的色彩还要红呐。”
  “是吗?牧师,你看见喷火了?”
  “是的。可真是蔚为壮观呐。”
  法国人竟然使用了“蔚为壮观”这样一个不算简单的汉语词汇,使三千子不禁刮目相看。
  然后她和牧师一起抬头眺望着浅间山。
  “哎呀,真可怕!”三千子露出了胆怯的眼神,“那就是烟雾。烟雾吗?”
  牧师微笑着说道:
  “千万别害怕!日本人不怕火山,日本人很坚强。”
  是的,日本是一个火山之国。三千子突然想起了一部名叫《新土》的电影。那电影中的火山就是浅间山。
  烟雾就像翻卷着的云朵一般,声势浩大地升腾在天穹中。
  的确很壮观,就像是神灵在勃然大怒一样。
  三千子看得都陶醉了。她问道:
  “什么时候喷的火?”
  “在小鸟儿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大家都还在酣睡呐。我还听见了响声。”
  “小鸟儿睁开眼睛醒来的时候。”牧师真会说,使三千子又一次钦佩不已。
  尽管火山灰不至于吹到轻井泽来,但在这个夏季,也算得上是一次巨大的喷火吧。只见烟雾驻留在空中一动也不动。
  看着看着,心中竟涌起了一种岑寂的落寞……
  “或许牧师也会感到落寞吧?”三千子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了侍奉上帝而来到了异国他乡,独自站在庭院里,凝神远眺朝霞满天的火山。身体和鞋子都硕大无比的牧师……
  尽管不是信徒,但照样有一种虔诚的东西传达给了身为基督教会女子学校学生的三千子。她的胸中荡漾着一种静谧的不舍之情。
  真想和这个牧师再聊点什么。
  “牧师,我是一个坏孩子。我差一点就背叛了自己的姐姐。如果再和克子一起玩,我就会变成一个更糟糕的孩子。”——
  要是能把这些话告诉牧师,并抓住他那长满金色汗毛的大手,就会茅塞顿开吧。
  三千子想起了自己在红色宅邸的庭院里恶作剧地藏了起来时洋子所说过的话。
  “我突然想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或许我真地会这样到处去寻找三千子呐。也许那时候无论怎么找,也找不着三千子吧。……但是,无论多么遥远,我都一定会去找回三千子的心的,一定会。”
  三千子就要被克子俘虏了,可姐姐却还不出现,无论怎么用信来邀请她……
  或许牧师觉得这个可爱的日本少女那略带哀愁的脸庞有些不可思议吧,但又不知道该对她说些什么。
  “你的黑头发真漂亮!”他只是温柔地俯看着三千子的娃娃头。
  三千子一下子羞红了脸。
  “清晨的火山,绿色的树林,乌黑的头发,这一切太美了。”
  三千子也不由得高兴了起来,说道:
  “我呀,不久前曾参加过礼拜天的弥撒呐。”
  “是吗?”牧师流露出有些惊讶的表情,“那么,请下次也光临吧。”
  “嗯……也有人去忏悔吗?”
  “是的,有。”
  三千子琢磨到:为了向姐姐道歉,自己是不是也该去忏悔呢?
  “不过,因为我们的友情而去向上帝忏悔,总觉得怪难为情的。忏悔,是大人们做的事呐。”
  想到这儿,她向牧师告辞,骑上自行车离开了。
  下完一个小小的斜坡,自行车顺势飞跃了草津电车的岔口,然后径自向高尔夫球场的道路爬将上去。
  “骑得真棒,真棒!”三千子自我陶醉得大声喊叫道。
  在落叶松的树林里延展着一条宽广而笔直的道路,而前方的天空中翻腾着火山的烟雾……
  山鸠也在轻声鸣叫着。
  怎么能输掉呢?怎么能输给克子呢?”三千子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前方。
  三千子之所以一大早就出来骑自行车,也是因为不想输给克子。
  克子教三千子骑自行车好倒是好,可三千子刚一学会,克子就拽着她骑到远处去,还不时劈头盖脑地训斥道:

  “不行不行。三千子真是个胆小鬼。老是那么战战兢兢,胆小如鼠,一辈子也骑不好的。”
  一旦看到对面有汽车、摩托车,或是马冲了过来,三千子每次都会从自行车上跳下来,乖乖地等着对方过去。
  这时,克子要么撂下三千子径自向前,要么敏捷地绕个弯又折回来说道:
  “你在干吗呀?用不着你担心,对方也会避开你的。”
  “但是,人不是越想避开某种可怕的东西,反而就越容易受到它的威胁吗?”
  “是的,最初谁都那样,但你得拿出勇气来。我说三千子,你一点也不适合于从事体育运动呐。既然是运动,如果一点都不冒险,那该多无聊啊。”
  “可人家才学会呀。”
  “自行车嘛,没有人会学那么久的。骑22的,怎么可能受伤呢?”
  “22,是什么意思?”
  “自行车的尺寸呗。就是胎径为22英寸、供小孩用的那种。”
  “克子的有多大?”
  “26。是大人用的。三千子至少也得骑个24的,把大腿练得修长一点才好呐。”
  三千子感到脸上一阵发烫,懊恼得不得了。
  她长得小巧玲珑,可爱得就像是一个偶人,其实并不显得特别腿短,或者是身材格外难看。
  但听克子那么一说,三千子觉得克子就像是在羞辱自己的个子小似的。
  尽管她也知道克子并没有恶意,但总觉得克子那刺耳的声音中隐藏着让人不快的东西。
  而且,一看见克子那从短裤下露出的修长大腿,她就羡慕得好生嫉恨。
  无论洋子姐姐多么漂亮,三千子都只是出神地在一旁欣赏着,就像那是自己的骄傲一般自豪无比。
  但和克子在一起,三千子却想在每一个细节上与她比个高低。
  “怎么能输给她呢?”
  克子却对三千子的竞争心理不予理会,说道:
  “自行车的学习结业之后,下次该轮到学骑马了。”
  “骑马?你说学骑马?”
  “是的。”克子像个男孩子似地点着头,“这个夏天得好好锻炼一下三千子。我要按照我的爱好来改变三千子……到时候或许洋子会大吃一惊吧。”
  “不,我才不干呐。”三千子情不自禁地摇着头,像是在拼命地抗拒克子的引力一样,“我就是不改变,好了吧。”
  “无论你说什么,我都要改变你。”
  “可是,克子你也会骑马吗?”
  “尽管还没有骑过,但如果骑的话,就能够学会吧。因为是人骑在马的上头呀。而马生来就是让人骑的呗。”
  “天啦!”克子那满怀自信的胆量和勇气使三千子瞠目结舌。
  “真讨厌,有什么可感慨的?八木不是牧场主吗?既然是八木的好朋友,那三千子也至少该学会骑马吧。”
  “八木的牧场里没有马呐。”
  “什么?尽是牛吗?那多没劲儿啊。”
  “才不呐。是一些可以挤出又香又甜的乳汁的奶牛呐。”
  不管三千子怎么说,克子都不加理睬。
  “没有马的牧场,怎么谈得上罗曼蒂克呢?”
  “谁说的。牛也不赖呀。”
  正当三千子咕咕哝哝地说着时,克子突然冒了一句话出来:
  “八木家的那一片牧场,说不定就要卖掉了。”
  说罢,她趁势猛踩踏板,一溜烟似地骑走了。她松开了车把上的双手,像是在翩翩起舞似地和着歌曲的节奏,挥舞着双手。
  留在原地的三千子听见克子的歌声在树林中越来越远,顷刻间眼泪潜然而下。
  “我回去了,再也不和克子玩了。”
  尽管她不胜悲伤,但还是在后面骑着那辆22英寸的小自行车紧追而去。
  在孩提时代,曾经因受到孩子王的捉弄,而气恼得泪流满面,尽管觉得懊悔,但还是忍不住想和那些坚强的男孩子一起玩。此刻的心情正好与此类似。
  克子焕发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三千子一边抗拒那种魅力,一边又受到那种魅力的牵引,甚至不惜去往任何一个地方
  总之,为了不输给克子,首先得练好自行车。因此,三千子今天早晨才和森林中的小鸟一起早早地起床后,跑了出来。
  但与牧师邂逅相遇以后,心灵竟蓦地平静了下来,突然觉得那种逞强的举止是多么无聊透顶。
  “如果那样做的话,三千子不是像克子所说的那样会发生变化吗?那么,我就不会再是姐姐的三千子了。”
  三千子反省着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边朝着能看见火山烟雾的方向径直驶去。
  “为什么和三千子总是在拌嘴呢?”
  “拌嘴?我可没有拌嘴。不是只有克子一个人老是在发脾气吗?”
  悄悄进行的练习终于结出了果实。今天,三千子也能边骑着自行车,一边与人轻松地谈天说地了。即使有卡车迎面驶来,也能不慌不忙地应付自如了。
  “三千子和八木也爱这样拌嘴吗?”
  “不,从来不。因为姐姐很温柔呗。”
  “是吗?那多没劲儿啊。我讨厌那样。”克子回过头来看了看三千子,“喂,三千子,真正的好朋友是要拌嘴的哟。连嘴都不拌,未免太可怜了。”
  “你说什么?那是因为我不可能和姐姐拌嘴。”
  “是吗?如果你打心眼里喜欢某个人,不是就会特别想挑她的刺儿吗?”
  “说来也是。”三千子不由得点了点头。
  看见她点头,或许克子以为自己大功告成,已经捕获了三千子的心吧,突然用严厉的语气说道:
  “三千子,到了新学期,可别故意板起面孔不认人啊!”

  “那种事怎么可能……”
  “不过很难说呐。一看见八木的脸,整个夏天和我一起玩过的事情,或许就会从你的记忆里烟消云散吧……”
  “你说什么呀?”
  “三千子,我要你好好记住。我可不单单是三千子的自行车老师,我们已经成了朋友哟。”
  “我想和每个人都友好相处。要是克子和八木也能成为朋友就好了。”三千子天真地说道。
  克子惊讶地看着三千子的侧脸说道:
  “要是事情以我那种童话般的方式得以解决的话,固然好,只是……”
  “可我们是在同一个学校里呀,难道不能把大家都看作姐妹吗?”
  “但也是因人而异哟。我和洋子怎么也……我倒不是故意和你吵架。但怎么说才好呢?她难道不是我的竞争对手吗?”
  是谁让她们俩成了竞争对手?三千子,难道你不知道,就是你吗?——克子那欲言又止、面带不满的表情……
  三千子又陷入了不安之中,呆在这个人身边,或许就会像中了魔法一般,再也找不到返回姐姐那儿的道路吧。
  三千子和克子俩都想说什么却又没能说出口来。
  两人各怀心事,骑着自行车向前飞奔。这时,从对面的灌木丛中传来了欢呼声和拍手声。
  “哎呀,今天是20号呐。游泳池里正在举行游泳比赛。去瞧瞧吧。”
  “好的。”
  三千子也舒了口气。
  “这里就像是汇集了轻井泽所有的自行车似的。”
  的确,只见道路两侧的树荫下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两三百辆自行车。
  “倒好,尽是些脏兮兮的自行车。”
  “要知道,这些全都是租来的自行车呐。”
  在秋天的花儿盛开着的草原上,既摆放着自行车,也停放着大使馆的轿车。
  三千子尾随着克子进入了观众席。两侧的树荫和草坪构成了天然的凳子。
  50米仰泳、100米自由泳,这些与普通的游泳比赛别无两样,但其中还掺杂着穿救生衣游泳和水中抢西瓜等项目,不愧为是避暑胜地的娱乐节目。
  “下面是争吃面包皮——请出场者赶快集合!”一个大学生模样的日本青年担当着比赛的负责人,他用麦克风敦促大家赶快集合。然后是一个洋人老大爷用英语说道:
  “Nextbreadeatingrace.Men,women,boysandgirls.”
  “潜水比赛。男子、女子、少年、少女。”
  “Underwaterrace.Men,women,boysandgirls.
  虽说称之为游泳比赛,但却更像是一种愉快的国际性社交活动……
  在进行少女50米蛙泳比赛时,三千子看见了一位个子特别大的美国少女。她吃惊地问道:
  “哎,那也算少女?她多大年纪呀?个头比我整整高出一倍口内。”
  谁知那大个子少女却不堪一击,败给了小巧玲珑的日本少女。
  “洋人真脆弱,一点也没有拚劲儿。”三千子高兴地拍着手说道。
  克子笑着说道:
  “说来也是。不过,这仅仅是游戏罢了。日本人干什么事儿都过于一本正经,一点也不可爱,不懂得该怎么去尽兴地玩耍。”
  “但这是比赛。难道赢了不好吗?”
  “好是好,不过,瞧你那副高兴的样子,想必是因为洋人比日本人了不起,而现在日本人却战胜了那些了不起的洋人,你才那么兴奋的吧。这一点让我觉得很讨厌。”
  三千子满脸通红,的确是被截到了痛处。
  不知为何,至今在三千子的家里也还残留着崇拜洋人的风气。
  看见克子和那些金发少女们在跳台上叽叽喳喳地聊个不停,三千子羡慕不已,觉得克子真是伟大。
  “要是我也能像克子那样用英语对话就好了。”
  “哪里的话,这算不了什么的。只不过和她们说了一些无聊的话来彼此逗乐罢了。”克子笑了。突然间她两眼闪烁着光芒,说道,“三千子,你觉得怎么样?来轻井泽看了以后。”
  “什么怎么样?”
  “将外国女孩与日本女孩进行比较以后……日本女孩是多么漂亮、健康。勇敢啊!三千子不那么认为吗?”
  三千子被强烈地打动了,使劲地点了点头。
  “嗯,我也那么想呐。”
  “该是吧。所以呀,我们应该成为世界的明灯。日本的少女们完全可以更加自尊自信。”
  三千子快活地扬起了头。
  ……克子也的确有她优秀的地方。
  游泳池里,100米自由泳的比赛已经结束了。获胜的日本少女正在安慰着输掉了的西洋少女,挽着她的手,把她拽到了混凝土的岸边。
  在场外观战的人全都一齐鼓起了掌来。
  从游泳池回到别墅里,看见洋子的回信正等着她。
  三千子小姐:
  如今这边真是酷暑难当。好一阵子都没有下雨了,
  所以,就连青草也变成了烧焦后的那种颜色,的确是一
  个严酷的夏天。
  不过。我精神着呐,甚至比往年更结实更健康。关
  于家里发生的事情,我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幸。请三
  千子也不要挂记在心。
  我希望你尽可能愉快地渡过与克子在一起的每一
  天,留下美好的回忆。听说那边夜里气温很低,千万别
  着了原。我想早日见到你那被高原的紫外线晒得黝黑的
  健康脸庞。
  为了保卫自己小小的家园,我一定要百折不挠地战
  斗下去。
  另外,前些天你寄来的高原玉米真是好吃。每天早
  晨,我都把浅间山的葡萄酱夹在面包皮里吃。据说那里的
  葡萄是深紫色的,小粒小粒的,可爱无比。
  洋子
  尽管洋子采用了明朗快活的笔调,像是什么也不曾发生似的,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渗透着她与巨大困难拼命搏斗的坚强和对三千子深厚的友谊。

  想办法央求伯母,让自己去见一次姐姐吧!
  想到这儿,三千子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了。
  今天已是8月20号,避暑地的鼎盛时期即将结束,剩下的便只有辉映在落叶松上的夕阳和它的凄凉了……
  为了像克子那样在西洋人面前也毫不怯场,结识异国的少女朋友,从去游泳池后的第二天起,三千子就拜克子为师,拼命地练习英语会话了。
  按照克子老师的说法,擅长语言的人不一定就能流畅的会话。会话自有会话独特的规律,首先必须得习惯于那种规律。
  其次是不要向洋人认输。不要过分在意发音的优劣,要不怕出丑。
  即使对方说的话不能全部弄懂,但也可以懂多少就回答多少。纵然是只言片语,也要尽可能地进行会话。
  要多和外国小孩说话。小孩的吐词清晰,便于自己听和自己说。
  “总之,熟能生巧。有时候,那些英国文学的学者在会话上还敌不过那些洋人馆里的保姆呐。婴儿一个字都不认识,不是也能轻而易举地说话吗?就是那种感觉。语法固然重要,但会话嘛,得像小孩子说话那样随意才行。”
  克子的家是海港上的一个贸易商,或许是因为生意的缘故吧,与洋人之间的交往特别频繁,从孩提时代起就能流利地用英语对话。当然在这一点上,也应归功于克子那种泼辣好胜的性格。
  三千子与克子正好相反,尽管记忆力很好,但却生性腼腆,即使是自己知道的英语句子也很难上口,令克子老师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午觉醒来后,穿上一件棉织品的连衣裙,像只蝴蝶似的骑着自行车奔向北幸之谷,倒是蛮不错的,可一旦看到克子躺在灌木丛中的栗树枝上的吊床里,悠哉游哉地晃荡着,装腔作势地说,“我们开始对话吧”,三千子便顿时感到锐气大挫。
  而这正是她们俩合演的一出快乐戏剧……
  “呀,你看起来气色不错,真是太好了。”首先,得谢谢你的书。”
  什么书呀?——三千子一时慌了神,回答道:
  “不用谢,也祝你健康!”
  克子马上皱紧了眉头,回复到日语说道:
  “不对不对,那样的话,会话就戛然而止了。对于你好之类的寒暄语,你只需说一句谢谢便可以了,然后就该给我谈起书的事情了。会话嘛,就是要忽而把接力棒交给别人,忽而又再接过来……”
  被克子这么一教训,三千子更是压低了声音,用英语说道:
  “那本书有趣吗?”
  “是的。对于那故事中的少女所遭遇的命运,我想了又想,以致于夜不成寐……仿佛她脚下的海浪也在不停地摇荡着我一样。”
  “不行,你说得太难了。”
  “那就回到幼儿园去吧。”克子用手撕扯着榆树的树叶,笑着说道,“你多大了?”
  “13岁零4个月。”
  “你的老家在哪儿?”
  “美国的洛杉矾。”
  “哎呀,很远呐。你喜欢日本吗?”
  “很喜欢,因为有你这样的朋友。”
  克子兴奋地摇晃着吊床说道:
  “三千子越来越会拍马屁了。不过,不能光是在会话的时候,而要一直都这样才好。”
  正在这时,女仆送来了冰凉的麦茶和饼干。一只老松鸦带领着五六只小松鸦从头上的绿色树枝上飞了过去。这是一个寂静的下午,周围只能听见树叶与树叶相互摩擦的声音。
  “再练习一下吧!”
  “好的。”
  “不会下暴雨,也不会起雾吧。”
  “下雨才好呐。道路两侧的绿色都已经灰扑扑、脏兮兮的了。不过,每下过一场雨,就越是接近秋天了。”
  “我喜欢下雨的日子。”三千子对自己这样的回答也吃了一惊。
  第一次和洋子在一起,不就是在那个下起了骤雨的午后吗?打那以后,自己比过去更偏爱下雨的日子了……
  一想到这儿,三千子的心中陡地涌起了一阵悲哀,声音也一下子哽塞了。
  不知情的克子瞅了瞅手表,说道:
  “哎呀,已经晚了。从1点半开始,要举行轻井泽儿童学校的音乐会呐。去看看吧。是外国小孩的汇报演出会,还可以练习一下会话”
  两个人又并肩骑着自行车出发了……
  网球场旁边的联合教堂里,坐满了各个国家的小孩,其中还有黑人小孩,让人不得不怀疑:轻井泽怎么会有这么多外国小孩呢?
  独唱。合唱、钢琴演奏……演出者大都是和三千子一般大的少女。
  “瞧,洋人的小孩也怯场呐。声音那么小,我们这儿都听不见。”三千子嘀咕道。她喜欢上了那个站在祭坛中央,一本正经地唱着歌的少女。
  接下来是民俗舞蹈。长棒的棒尖上飘舞着鲜红的布带,想必是象征着火炬吧。在那一群人中间,还夹杂着杂三四个日本少女在一起翩翩起舞。
  最后,少男少女们整齐地排列在祭坛上,开始演唱《萤火虫之光》。
  儿童夏令营的活动到今天就结束了。那分别的歌声经久不息地回荡着……
  当然,歌词是用英语演唱的。三千子也不由自主地小声哼了起来。不知不觉之间,她已热泪盈眶,潸然而下。
  快乐夏天的分别之歌——对于三千子而言,也是与克子的分别之歌吧,也说不定是与洋子的分别之歌吧。
  正因为是众多遥远国度的少男少女们聚集一堂的合唱,所以,那歌声更是显得哀婉动人。
  从窗户外已刮来了秋日的瑟瑟凉风……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