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色眼识人 - 第四章蓝色优势(7)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章蓝色优势(7)
  完成第一步的壮举之后,蓝色在一系列的表格化分析后,选出三个候选者登上榜单。在最终决定前,蓝色会不厌其烦地亲临实地进行考察体验,并在每个健身场所当地物色若干民众进行抽样访谈,最终决定下来自己的“最爱”。说是“最爱”,对蓝色来讲,其实还是有些不精确,因为在蓝色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对生命不敬畏不负责任的表现)只能说,相比较下来,在当前的情况下,这个地方比较符合我的需求。
  红色不仅对新款式是那样的敏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期待在刚刚出来的第一时间可以立即拥有,就像男人的处女情结一样,红色总是徘徊在这种“豆腐要趁热吃”的想法中。若无经济因素考虑,黄色却一直信奉“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只要能够凸显身价和地位的都是不错的。而蓝色对于新产品的面世,总是保持一种等待的心情,除了他们坚信价格将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走低以外,他们总觉得新出来的东西性能不一定稳定,他们宁愿相信高品质是建立在时间的考验上的。
  开枪打死一只鸟引发的分析风暴
  蓝色之所以适合做律师,相对应的,律师从业者中的确有不少也是蓝色。除了蓝色的责任心、善于理解他人和细腻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周密逻辑和无懈可击的推理分析,往往在辩论的时候坚守原则,而不仅是摆出以势压人的螺丝道场。

  有时你会被蓝色的问题气得七窍冒烟,但冷静下来想想内心里却是充满了赞叹。在你看来不值一提的事,对于他们却是那样地举轻若重,也许正是这样严谨和不容出错的精神,才能臻至完美的境界。
  我曾与一位百事可乐管理质量控制的学员保持联系,在某次的email当中,我在结尾顺口问了句:“最近有什么趣事和我分享吗?”很快,我收到了他的回复“乐老师,请你给出‘趣事’的定义.。每个人对于趣事的认识会有根本的不同。没听过那句话吗?人与人的区别有时比人与猿的差别还大。当然,这并不是说做猿不好。”
  当场无语。没想到更震惊的事情在后面。隔天我看到一个笑话: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他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80-100分贝。”“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是。”“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不犯。”“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还剩几只就行了,ok?”“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没有。”
  “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没有。”“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不算。”
  “打鸟的人眼有没有花?保证是十只?”“没有花,就十只。”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他继续问“有没有傻得不怕死的?”“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不会。“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的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当黄色力图用最简捷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时,蓝色也许正在用最复杂的方法诠释简单的问题以确保周详和严谨。而正是如此,他们经常运用现有的一个观点并使他发展,他们具有发明家的思想和本领。
  为了让这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蓝色学生的光辉事迹,能够在性格色彩密码的道路上发扬光大,我郑重地将这个故事摆放到我们的论坛上,之后我目睹的不同性格对此主题的评论,更加捧腹之余,让我坚信“所遇之人,必有红蓝黄绿,各人巧妙不同,自有规律其中。”

  从bbs上截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对这个笑话的回复,没有丝毫的加工,从各人的语气、使用的标点符号和文字上,各位自己感受红蓝黄绿的奥妙和变化吧。
  红色1号:酷毙了,cool!!!!!!!!!!!!!!!!!!!!!超级()颜色!!!!!!红色2号:哈哈,看来以后撒谎啊什么的事情也要看清楚对象才能再实施啊……
  绿色1号:如果是我,可能会拒绝回答这个问题。一是觉得问这问题的人无聊;二是怕别人觉得我回答这个问题无聊。可是我又担心不回答好像是有点不给他面子,其实没有这个意思啦。所以作为绿色的人,会觉得红色人大惊小怪;红色人可能会觉得绿色人无趣。
  绿色2号:艺术是允许夸张的,而且流传千古的发人深思的耳熟能详的典故都是因为夸张的巧妙而合理。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典型人物的是典型特点。我以为这个故事很形象地让典型的蓝人跃然网上。另外,好像鸟的肚子里是不会怀孕的,应该改为:鸟巢里蛋壳里的鸟。否则让人家说你是优势过当,或是红色玩了一把蓝色的深沉。先声明我不是蓝色。
  黄色:这个问题纯粹是无聊的人编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
大漠遥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日子轻快一如沙漠中的夜风,瞬间已是千里,不过是一次受伤后的休息,草原上的草儿已经枯萎了三次,胡杨林的叶子黄了三次。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随着狼群,从漠北流浪到漠南,又从漠南回到漠北。打闹嬉戏中,我似乎从未离开过狼群,与阿爹在一起的六年似乎已湮没在黄沙下,可惜……只是似乎。沉沉黑夜,万籁俱静。篝火旁,我和狼兄一坐一卧,他已酣睡,我却无半丝睡意。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2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