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日本的黑雾 - “拉斯托沃洛夫事件” 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但是这一事件一经公布,日本民众由于知道许多日本官吏与拉斯托沃洛夫的情报网有牵连而戴到震惊。据公布:与拉斯托沃洛夫有直接关系的日本间谍,是原关东军第三十五军航空参谋、少校志位正二(年三十五岁)和另外几名从苏联遣返的人员。报纸也曾发表过公安调查厅长官藤井的谈话。藤井说:“这不过是冰出的一角,背后还隐藏着大批间谍,像蜘蛛阔似的密布着,牵连到许多日本人。”
  前少校志位从西伯利亚被遣返后,会在舞鹤遣返救济局对从苏联遣送回国的人员进行过各种调查。他对来访的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外务省、公安调查厅两方面责成他发誓绝不透露笔记内容,绝不发表感想,所以他什么也不能说,始终保持缄默。这样一来,一般人就无法得知这位前少校究竟进行过什么样的间谍活动了。
  可是八月十九日夜晚,警视厅公安三科把外务省经济第二科事务官高毛礼茂(年五十一岁)从家里逮捕了去。据调查,自昭和二十四年起,高毛礼就和拉斯托沃洛夫有了联系,截至本年一月底拉斯托沃洛夫失踪时为止,高毛礼一直把由于业务关系而了解到的有关驻日美军方面的情报和日美关系的机密事项等泄露给他,每次接受三万圆到五万圆的报酬,总共接受了一百万圆的报酬。上述情况经调查属实,因此以违反“国家公务员法”把他逮捕问罪。
  看来拉斯托沃洛夫亡命后不久,前少校志位自首以来,治安当局就在一定程度上发觉了高毛礼的泄密问题,为了寻找证据,接着就进行了调查。小原法务相曾说,关于“拉斯托沃洛夫事件”,除了外务省及公安调查厅共同发表的情况之外,述有一些民间人士牵涉在内,正在考虑不久再公布一次情况。
  可是随后就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八月二十八日下午零点四十分左右,因与本案件有关而以违反“国家公务员法”嫌疑被捕的、在外务省欧美局第五科任职的外务事务官日暮伸则(年四十四岁),在受长谷检察官审问时,突然乘机纵身跳上桌子,从南面的窗口跳楼自杀。他掉到地方检察厅中院的混凝土路面上,立即被送往医院,但是由于后脑骨折断,大约一小时后就死了。

  当天,长谷检察官从上午十点钟左右开始审问,记录也已写好,正要把这个人引渡给警视厅。日暮大概是事先计划好了的,受审时已经把鞋脱在桌子下面,审问结束后,就向长谷检察官行礼说“那就告退啦”,随即在转身要走出室外时,突然纵身跳上桌子。当时佐佐木事务官一把抓住他的腰带加以制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日暮原为日本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是在昭和二十一年同佐藤大使等一起被遣送回国的那批人员当中的一个。关于他的为人,报纸上曾经报道过。他是一个质朴、勤奋的人,平时沉默寡言,几年前曾患过神经衰弱。
  但是在这个事件中,除了高毛礼、日暮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个人被逮捕。他是原外务省国际合作局第一科事务官庄司宏(年四十一岁)。他在外务省任职期间(从昭和二十六年十二月到二十九年七月),曾在东京市内几个地方让某外国人阅读外务省的机密文件,泄露了秘密,以违反“国家公务员法”第一百条问罪。
  当局发表这一事件的经过,给日本民众以拉斯托沃洛夫似乎利用日本官员取得秘密情报的印象,使他们对其间谍阴谋的可怖感到震惊。而且牵涉的不论是原少校志位、日暮还是庄司,都是从苏联回国的,所以使民众重新认识到苏联的间谍阴谋简直是无孔不入。
  特别是日暮事务官在受审判时从地方检察厅楼上向中院里跳楼自杀的事是空前的。这样势必使民众认为他们泄露的机密的内容是重要而大规模的。
  可是直到今天,一般人丝毫也不知道拉斯托沃洛夫究竟进行的是些什么样的阴谋,这些外务省官员究竟泄露了些什么机密,以及拉斯托沃洛夫究竟把什么情报送到苏联去了。拉斯托沃洛夫利用这些日本官员取得了什么情报呢?对于这个问题,从公布的材料中是一点答案也找不到的。

  不过,曾经审问过日暮的长谷检察官讲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关于其自杀原因,“在他的供词中有可据以推断的情节”。那末,这个感想从何而来呢?由于长谷检察官避不作说明,所以也无从搞清楚。
  表面上看来,是日暮、高毛礼和庄司三个事务官由于向拉斯托沃洛夫泄露国家机密而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被问了罪,但是成为起诉事实的证据基础的,也只是拉斯托沃洛夫单方面的供述,并且不是向日本当局、而是向美国官厅做的供述。至于拉斯托沃洛夫是否确实那样说过,也没有任何客观的证明。
  拉斯托沃洛夫离开日本以后,保持沉默将近七个月之久。我们无从判断这期间他究竟是保持沉默来着呢,还是作了供述却没有公布。总之,事隔七个月之久,美国突然发表了他的声明,而且还举行了一次戏剧性十足的记者招待会,这一点前面已经叙述过了。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给出席记者招待会的拉斯托沃洛夫这个人拍,而且也不允许将他的声明录音。
  这是为什么呢?任何人都会感到奇怪。不允许拍照片是出于国务院的考虑呢,还是根据本人的愿望,这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举行这样的演出,当场拍下当事人的照片、把他会见记者的照片供世界各地报纸刊用,所能够取得的宣传效果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美国当局在深夜特意把苏联系统以外的各国通讯社记者一个个地召集了来,破例使用国务卿会见记者的房间举行规模很大的异乎寻常的记者招待会。然而由于不允许拍照片,并未能使煞费苦心取得的效果达到顶点。
  不过根据一九五六年二月八日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国内安全保障法方面的调查小组委员会的纪录,可以略微看出究竟那是出于国务院的指示还是他本人的愿望。该小组委员会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第四二四五室举行会议时,会把拉斯托沃洛夫也召了去,听取他陈述他本人的谍报活动。这次会议由参议员威尔加主持,出席的有各参议员和首席顾问摩里斯等人。

  由于有新闻记者到场,这不是一次秘密会议。会议开始时,威尔加先谈到各通讯社应注意的事项。他说:
  “我想提醒各通讯社的各位摄影记者,务请接受委员会的意见,不论是在本委员会的这个房间或国会山的任何其他地方,都不要拍摄证人拉斯托沃洛夫的照片。关于这一点,希望诸位协助。由于证人向委员会提出了要求,转请诸位摄影记者协助,我确信诸位是乐于照办的。谢谢诸位。诸位办事一向是光明磊落的。”
  昭和三十一年二月举行的小组委员会会议上对拉斯托沃洛夫所表示的这番体谅,跟两年前(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的国务院记者招待会上对他所表示的体読原是一样的。
  由此看来,不让记者在招待会上拍摄照片,是由于拉斯托沃洛夫本人的愿望。这就是说,拉斯托沃洛夫大概是不愿意让全世界、尤其不愿意让祖国苏联看到他在美国的身影,同时也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而拒绝让记者拍照的。
  但是,他当时已经完全落在美国的掌握之中了。如果美国认为传播拉斯托沃洛夫的照片有助于在全世界取得宣传效果,就必然不会再考虑尊重他本人的意愿,而硬要给他拍照吧。这个公布本身已经忽视了他的意愿,此外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为什么不让记者拍他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具有强烈效果的照片呢?拉斯托沃洛夫的照片只有报纸上见过的那张正面半身相。那是当时苏联原代表机构成员萨别廖夫在拉斯托沃洛夫失踪后立即向警视厅提出搜寻要求时提供的。
  既然举行那么小题大做的记者招待会,为了取得同样的宣传效果,美国不是更该大量向通讯社提供拉斯托沃洛夫的照片吗!由于美国当局不准给会见记者的拉斯托沃洛夫拍照,把摄影记者拒于门外,世界各国的通讯社当中,甚至有人怀疑在国务卿的房间里出现的那个俄国人是否为拉斯托沃洛夫本人。连世界各国的报纸读者如果留意到这一点,也必然会纳闷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