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日本的黑雾 - 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 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五
  当时,日本内地六个地区都设有与美军总司令部情报部直辖的“反间谍队”有关的机关,这六个地区就是北海道、仙台、东京、大阪、福冈和高松。其中,盖尔申上校的“反间谍队”机关掌管东京地区——从关东起连福冈地区也包皮括在内。因坎农少校而出名的坎农机关是东京达个地区独立的“反间谍队”下面的特务机关之一。坎农机关还有个附属机关,有代号,通称“柿树机关”。
  各种文件中都把这个坎农机关说成似乎与“下山事件”有关,我却认为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各个“反间谍队”的秘密机关迸行活动时是绝对不允许暴露身份的。后来,坎农机关在制造“鹿地事件”(一九五一年十一月美国特务机关(坎农机关)将日本作家鹿地直绑架;由于日本舆论愤怒的抗议,次年十二月被迫将他释放。——译者注)时,不慎曾把名字暴露出来,因而在“反间谍队”秘密机关当中它可以说是失败了的。一提到“反间谍队”,人们马上就把它和坎农机关联系起来——目前新闻界的这种肤浅认识还得好好纠正一下。
  不用说,情报部是与作战参谋部平行的机关,它拥有最大的权柄,是明确属于作战系统的机关。
  但是民政局是占领局面下所设立的一个军政机关,属于所谓的军政系统。跟任何一个国家一样,这个军令机关和军政机关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
  美国占领军统治日本以来,最感到头痛的是如何对付共产党势力的问题。如果把占领日本的美军总司令部的历史称作一部对共产党进行弹压的历史也不为过。麦克阿瑟在日本登陆后,最初着手做的是彻底摧毁日本依然保存着的旧军阀系统、右翼系统、右翼财阀等潜在势力,目的在于把这些一扫而光之后,施以美国式的统治。民政局就是为了把这种国家主义从日本清除掉,才借着“民主化”这样一个漂亮名义展开活动,动手破坏战前的秩序体制的。
  众所周知,民政局的代理局长克吉斯运用绝大的权柄来摧毁旧秩序,还打算利用共产党的势力。因此,直到战争结束时还是个非法政党、干部不得不潜入地下的日本共产党,忽然抬起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一九四九年有三十五名共产党人当选为国会议员。这是共产党势力的全盛时期,还听到“革命时机快要成熟了”的呼声。
  但是情报部猛烈抨击民政局的政策,而带头开炮的是部长威洛比少将。
  自从昭和二十四年(“下山事件”发生的那一年)年初就逐渐处于劣势的情报部,这时对民政局发动了反攻,并企图用计把克吉斯和戴克赶掉。我本想把这件事更详细地叙述一下,但限于篇幅,这里只想指出美军总司令部的情报部和民政局之间争夺主导权的剧烈斗争形成了“下山事件”的一部分背景。
  无论是情报部还是民政局,大概都曾把各自的特务机关或情报机关散布在日本政界的各阶层。斋藤国警长官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着,为了揭发克吉斯的丑事,他曾派人钉克吉斯的梢;及至克吉斯向他提出抗议,他才勉强找一些借口搪塞过去。但后来克吉斯把他的谎言一一揭穿,弄得他不知所措。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警视厅内部存在着情报部派和民政局派的派系之争;两派人一方面对自己那一派竭尽忠诚,另一方面尽量玩弄手段,想把对方打下水去,这是日本官僚的特性,并不足为奇。
  总之,当局不得不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来选第一任国铁总裁。当局最初考虑人选时,曾向当时的铁道大臣村上义一商洽过,想请他担任。但是正如《白皮书》上所追述的,村上拒绝了。按照美军总司令部的想法,第一任总裁必须承担一项特殊任务:与日本最大的工会——国营铁道工会展开正面斗争,以便把大批职工解雇。因此,他们心目中的第一任总裁大概是以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一张白纸似的人最为理想。政府当局提出几个候选人,但是他们不是声名狼藉就是受人牵制的,因而情报部和民政局都表示不同意。结果,技术部门出身、毫无政治背景的运输省次官下山定则被选为总裁了。

  如果考虑到第一任总裁的困难处境,下山本该向美国占领军当局或吉田内阁提出一定的条件。实际上,下山也透露过要提条件的想法。但是正如《白皮书》上所追述的,他终于没有提。斋藤升在任国警长官时,就立即提出条件;相形之下,不谙政事、或者为人老实的下山从就任时起就真是太疏忽大意了。这就种下了他致死的远因。
  这里还得写一点关于实际上决定总裁人选的、负责运输事务的沙格农的事。
  沙格农确实是个缺乏敎养的人。他在美国时虽然只不过是内地一家铁道公司的职员,可是一来到美军总司令部,他就大权在握,跋扈起来。当然,沙格农只不过是民用运输局局长,他具有这样大的权柄是很奇怪的事,实际上这是因为他背后有情报部部长威洛比少将给他撑腰。
  有些情况使人认为,沙格农起初是站在民政局的惠特尼一边的。可是,不知怎地,中途他又倒向情报部那边去了。只要把沙格农是站在情报部一边的这一事实考虑进去,“下山事件”的真相似乎就能了解一半了。
  沙格农有两项任务。一项是按照情报部的示意拟定一旦对苏联发生战事时的运输计划,另一项任务是开除国营铁道工会里的进步分子。这任务也可以说就是在国际方面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内反对日本共产党。关于后者,如果说这是美军总司令部在占领初期播下了种子,到头来自食其果,也没有什么不妥当。因为自从美军统治日本以来,为了便于清除军国主义而实行的扶植共产党的方针取得了意外的成果,共产党员以及拥护共产党的人在日本社会各方面急剧地增加了。在各产业部门,进步的工会也风起云涌地成立起来了。尤其是自从“二·一罢工”(一九四七年一月,日本国家机关和公共企业职工二百六十万人成立联合罢工委员会,决议从一九四七年二月一日起举行总罢工。但是罢工开始前数小时,麦克阿瑟下令禁止。——译者注)以来,形势的发展使人觉得共产党所说的“革命”未必是梦想。连一向被认为比较稳健的国营铁道工会中,也急剧地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这个出乎意料的“成果”使美军总司令部不禁愕然。他们亲手造成的东西正在变成意外的魔障。得及早想点办法。这时,在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中国)这方面,麦克阿瑟的政策不得不改变,只留下情报部一条线。无论如何也得设法遏制日本国内已经强大起来的急进的工会运动。一旦发生什么变化,还得使日本的一切机关能有所准备。为了这个目的,必须赶快使他们亲手扶植起来的日本民主空气转换方向。为此,有必要引起(或是制造出)令人震惊的事件,以便使日本人民对“赤色分子”产生恐惧。得到麦克阿瑟支持的美军总司令部情报部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以七月五日的“下山事件”为契机,“三鹰事件”、“横滨人民电车事件”、“平事件”、“松川事件”等相继发生之后,在情报部与民政局的一场斗争中,情报部取得了胜利,民政局里拥有实力的克吉斯被遣送回国,美军总司令部发挥一切机能全盘向右转。只要联想到这些事实,就可以明白情报部部长威洛比的意图了。
  实现这一意图是需要策略的。情报部下面有“反间谍队”这样一个强大的情报机构。威洛比一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动了这部机器。想来沙格农在与国营铁道工会展开决定性的斗争时,也把“反间谍队”这种关系利用上了。
  日本各地的“反间谍队”机关沿着情报部部长的这条路线展开了活动。他们大概把情报详详细细地汇报给威洛比。这些情报的范围不仅包皮括日本政府的高级官员、要人,或是官僚个人的动静,甚至还涉及美军总司令部内的美国高级官员。连沙格农也受“反间谍队”的情报网所箝制。
  因而,下山一当上国铁候补总裁,情报机关一定就把他的经历、认识些什么朋友、与什么政党有瓜葛,或是有什么后台等等全都告诉了沙格农。这样他才答应叫下山就任总裁。

  下山纯粹是技术部门出身的,在铁道省里没有任何私人势力。据他过去的同窗水野成夫说,下山在中学时代就是与水野竞争第一、二名的高材生。他总喜欢站在铁路旁边看火车开过,百看不厌。提起当时下山的火车迷,据说在学校里都出了名。这样的下山进入铁道省后,志愿到现场担任技术部门的工作想来也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是技术部门出身,下山当上运输省次官之后,在省里却没有任何强大的私人势力。他就任国铁总裁之后,也和人事局方面处得不大好。这是造成下山悲剧的远因。在这一点上,毋宁说副总裁加贺山的后台倒远比他的硬。加贺山的岳父是十河信二,十河凭着老前辈的资望,在国铁里隐然拥有实力。因此,就他们在省里的政治基础来说,加贺山要远比下山稳固多了。
  下山早就打算乘铁道改为公共企业的机会,辞去次官的职务,以在野身份去竞选参议院议员,并且好像已经着手准备了。就在这时,有人和他商洽担任第一任国铁总裁的事。
  正如《白皮书》上所指出的,下山对于接不接受总裁这个职位一直犹豫不决,但是他终于还是答应了下来。下山知道第一任国铁总裁的任务就是对付国营铁道公司空前的解雇这样一个难题——也可以说是为了裁员才临时委任一个总裁的。一俟这项工作告个段落,他就打算辞去总裁这个职务,再去竞选参议院议员。一部分人说,下山是为了进参议院才答应当国铁总裁的。其实,凭着他那段运输省次官的资历也足够资格参加竞选了。
  总之,下山同意了担任第一任国铁总裁。事前他也曾找村上义一商量过,村上鼓励他就任,所以尽管下山对这职务并不怎么热中,还是答应下来了。
  从民用运输局的沙格农来说,正因为下山不受任何人牵制,才认为他最合适。依他看来,第一任国铁总裁固然不能与日本政府有关联,更不能与美军总司令部——尤其是民政局一方有关联,因为国铁总裁必须是个对沙格农百依百顺的人,至少也不能对沙格农的政策多嘴多舌或是妄加批评。他心目中最合适的是个唯命是从的人。一切命令都由沙格农来发,一切人事都由沙格农来决定。如果总裁受民政局的牵制,事情就不好办了。沙格农是从这一点出发来让下山定则坐上总裁这把交椅的。但是下山果然使沙格农感到满意了吗?
  下山并不是沙格农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下山大概也知道自己只是个临时总裁,明白美军总司令部真正看中的是副总裁加贺山。但尽管他只是个临时总裁,却不甘心完全依照美军总司令部的命令行事。就拿国营铁道公司开除职工的名单来说吧,他并不甘心盲目地接受美军总司令部单方面交派下来的那一套公事。在他来说,将平素对他冷淡的人事局所开列的名单囫囵呑枣地接受下来,那大概也是不能容忍的事。处在加贺山副总裁势力底下的人事局,不肯和技术部门出身、毫无后台的下山总裁协作。同时,下山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接受这样一个人事局所开来的名单。(大部分是按照美军总司令部的意旨开列的。)沙格农没有想到下山竟然会有这样的反抗精神。
  美军总司令部根据新确定的盈亏自负原则,假借“合理化”的名义拟定了一份裁员计划,骨子里却是要清除国铁内部的共产党分子。美军总司令部所做的调查是颇为草率的。确实有不少人未经详细调查就遽然被看作“赤色分子”,列入被开除的名单。被人叫作“温情主义者”的下山,看了这样一份名单,大概是不能原封不动地接受下来。他一定是想自己另拟一份名单,以抵抗沙格农。
  但这不是下山凭着自己一个人的判断所办得了的。他必须先从什么人手里弄到国铁工会方面的情报。他所能得到的情报只是美军总司令部民用运输局通过日本政府送来的片面的情报——也就是美国方面的情报。下山一定是站在独立的立场上,想拥有自己的情报网,以便对情势做出判断。加贺山在《日本》杂志上发表的一文中也说“下山总裁非常喜欢搜集情报”。这固然也许是出于个人的癖好,但他既然担任了国铁总裁,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势必就得弄到自己的情报。

  在《白皮书》里,当时的运输省次官伊能繁次郞说:
  “让下山来坐总裁这把交椅的趋势表面化了。当时我就去找下山,告诉他如果答应担任总裁,一定得提出条件来,一切协商妥当。条件就是减少解雇人数,削减工资。至于采取什么方式方法,完全由总裁决定。无论事情结果如何,绝不给政府添麻烦。可是下山好像并没有向政府提出什么条件。了解内情的人仿佛都有避免就任总裁的趋势。想来正因为如此,才临时叫他来担任的。”
  总之,日本有关方面是单纯从经营“合理化”这一角度来看待解雇问题的,伊能以及下山大概也是这样。但是对美军总司令部来说,解雇完全是为了美军的问题,因此才要裁减机构。日本有关方面却蒙在鼓里,还以为国铁大批裁员纯粹是经济上的问题。这里,日本有关方面和美军总司令部之间在真实意图上就产生了分歧,下山的不幸也就在这里。当时日本上层人士大概也没人注意到美军究竟极其秘密地在日本国内策划着什么。国铁裁员并不是根据自负盈亏或是“定员法”这样一些单纯的经济上的理由来办理的,却是为了“美军作战”这样一个严酷的目的,不许日本方面在政治上讨价还价或是与国铁工会妥协。国铁裁员是情报部所提出来的强大作战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铁工会方面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国铁工会也没有看出这种大批解雇是美军总司令部的作战计划中的一环。他们只是反对国铁大批开除包皮括共产党员在内的急进分子,但还只当这是经济斗争。在“琴平大会”上,他们反对国铁裁员,决定展开包皮括“使用实力”的强大的反对裁员的斗争。但是他们大概也知道这是不可能成功的,从“二·一罢工”时麦克阿瑟所下的命令就能明白这一点。但是除了民同派以外的国铁主流派却毅然决然地发出了包皮括“使用实力”的斗争宣言。关于“使用实力”,连德田球一等人都怀疑过“时机还不成熟”。
  但是国铁工会的这一斗争方针广泛地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解雇名单预定在七月三日发表,工会决定届时“立即展开使用实力的斗争”。人民大众一定对国铁工会的这种方针感到不安,总觉得它带有险恶的气氛。
  沙格农大概反而欢迎这种险恶的气氛。他在准备制造震撼人心的事件,正好拿国铁工会的险恶气氛作为衬托。所以对他说来,这毋宁是可喜的事。
  据说实行解雇日期越逼近,下山定则夜里就越睡不着觉了。据他家里的人说,每天晚上他都喝药水才能勉强睡觉。
  七月五日早晨八点二十分,下山总裁离开上池上的私邸,乘大西司机开的车来到东京车站前的交通指挥台时说:“到三越去,要买点东西。”他看到三越还上着门,就说:“白木屋也成,一直开去吧。”他又看到白木屋的正门也关着,这次就说:“绕到神田车站去。”以后又说了“开到三越去”之类的话。这些在前面已经提到了。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莫名其妙的行动呢?
  再说,当时从国铁总厅前面开往三越总店的半路上,下山还叫汽车在千代田银行总行前停下来,到银行里去了二十来分钟。他究竟去做什么呢?
  后来一调查,才知道该银行的出租保险库里有下山的保险抽屉,里面有用报纸包皮起来的三迭百圆钞票,每迭一万圆。此外,还有装着股票的茶色大信封,以及装着自己家房契的白信封。最下面还有个折迭起来的纸夹,打开来一看,原来是春画。春画依然摆在那里——这就构成了下山不是自杀而是被人害死的论据之一。打定主意要自杀的人,一般总要把身边的事情清理一下。按照人之常情,不能让外人看到的东西,或是不好意思让遗族看到的东西都要消灭掉。但是在他这个出租保险库里,却有一样见不得人的东西——春画。如果他下定决心要自杀,就一定会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消灭掉的。何况下山总裁一向就是个好面子的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嘉利妹妹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当嘉洛林.米贝登上下午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时,她的全部行装包皮括一个小箱子,一个廉价的仿鳄鱼皮挎包皮,一小纸盒午餐和一个黄皮弹簧钱包皮,里面装着她的车票,一张写有她姐姐在凡.布仑街地址的小纸条,还有四块现钱.那是!”889年8月.她才!”8岁,聪明,胆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充满着种种幻想.尽管她在离家时依依不舍,家乡可没有什么好处让她难以割舍. [点击阅读]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园丁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1仆人请对您的仆人开恩吧,我的女王!女王集会已经开过,我的仆人们都走了。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仆人您同别人谈过以后,就是我的时间了。我来问有什么剩余的工作,好让您的最末一个仆人去做。女王在这么晚的时间你还想做什么呢?仆人让我做您花园里的园丁吧。女王这是什么傻想头呢?仆人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 [点击阅读]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每一句话语都坐着别的眼睛我小时候,村里人使用的语言,词语就住在它们表述的事物表面。所有名称与事物贴切契合,事物和自己的名字如出一辙,二者像缔结了永久的契约。对多数人而言,词语和事物之间没有缝隙,无法穿越它望向虚无,正如我们无法滑出皮肤,落进空洞。日常生活的机巧都是依赖于直觉、无须语言的熟练劳动,大脑既不与它们同行,也没有另辟蹊径。脑袋的存在只是为了携带眼睛和耳朵,供人们在劳作中使用。 [点击阅读]
国际学舍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一)赫邱里·波罗皱起眉头。“李蒙小姐,"他说。“什么事,波罗先生?”“这封信有三个错误。”他的话声带着难以置信的意味。因为李蒙小姐,这个可怕、能干的女人从没犯过错误。她从不生病,从不疲倦,从不烦躁,从不草率,也就是说,就一切实际意义来说,她根本不是个女人。她是一部机器——十全十美的秘书。然而,今天上午李蒙小姐所打的一封十足简单的信竟然出了三个错误,更过分的是,她甚至没注意到那些错误。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在黑暗中蠕动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具体的年代已经忘记。就连是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的旅程也已想不起来。那时我刚过二十,每天在颓废中生活,当时怀疑人生的态度与刚体会到的游戏感受莫名地交织在一起。也许正因为如此,那时的记忆也就更加模糊不清了。那是艘两三百吨,包着铁皮的小木船。我横躺在二等船舱中。这是位于船尾,依照船体呈环状的铺有榻榻米的房间。 [点击阅读]
地狱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