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性的记录 - 第五章谋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是六月三十号。
  九点半的时候仆人禀报说贾普警督在楼下焦急地想见我们。
  已经有好几年我们没和伦敦警察厅警督打交道了。
  “啊!这个可爱的贾普。”波洛说,“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寻求帮助的。”我直截了当地说,“他一定遇到了什么棘手的案子,来找你帮忙的。”
  我对贾普可不像波洛那样纵容。他一来,波洛就要费脑筋了。我倒不是在意这个。毕竟波洛自己喜欢动脑筋。那是一件很有荣誉和令人高兴的事。我只是讨厌虚伪地装做什么事都没有的样子,我喜欢直爽的人。我对波洛说了自己的想法,他哈哈大笑。
  “黑斯廷斯,你是个直爽、勇往直前的人,是吧?但你知道可怜的贾普要保存自己的面子的。所以他就要装装了,这是很自然的。”
  我觉得这样很傻,并和波洛说了,他不赞同。
  “一个人的外表的东西——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人关系有时又很大。它能让人保持尊严。”
  我个人认为,点自卑感,贾普没什么坏处。但争论下去也没什么用处。何况我急于想知道贾普来干什么。
  他很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
  “啊!你们正要吃早饭?怎么,波洛先生,母鸡没下方蛋给你吃吧?”
  这是一个典故,原来波洛曾抱怨过不同形状的鸡蛋会影响他的匀称感。
  “还没有。”波洛笑着说,“我可爱的贾普,一大早来,有何见教?”
  “对我来说不早,我已经工作了两个小时了。至于说我为什么来你这一原因吗,是谋杀。”
  “谋杀?”
  贾普点了点头。
  “昨晚埃奇韦尔男爵在他摄政门的府郧被人谋杀。被他的太太用尖刀刺人脖颈致死。”
  “被他的太太?”我惊讶地喊道。
  我在那一刻突然回忆起布赖恩-马丁前一天早上说的话。他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吗?我还记起简曾说过的“把他干掉”的话。超道德的,这是布赖恩-马丁对她的评价。她是那种类型。是的。无情,自私,愚蠢。他的判断是多么正确!
  我脑子里面思绪万干。这时。贾普说话了:“是的,那个女演员。你认识的。她很出名的。简-威尔金森。她三年前与他结婚。他们的关系并不好。她离开了他。”
  波洛一脸困惑而严肃的样子。
  “你为什么认为是她杀的呢?”
  “并不是认为。她被认出来了。根本没有任何隐瞒,她是坐一辆出租车去的——”
  “一辆出租车?”我不由自主地重复了一下,那晚她在萨伏依饭店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按门铃,说要见埃奇韦尔男爵。那是在十点的时候。管家说他去看看,她冷静地说,。唤,你不用去了。我是埃奇韦尔夫人。我想他在书房里。,她说着那话就径直走了进去,打开了门,进去后又把门关上了。
  “本来管家觉得奇怪,但也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又下了楼。大约十分钟以后,他听见了前门关上的声音。不管怎么说,她是没呆多久。大约夜里十一点的时候他锁上了门。他打开了书房的门,里面黑黑的,他以为主人已经上床睡觉了。今天早上,女仆发现了他的尸体。后颈发根处被刀刺了进去。”

  “没有叫喊声吗?什么声音都没听见?”
  “他们说没听见。要知道,那间书房的门隔音效果很好。同时外面还有车辆驶过的声音。另外那种刺法,人会很快死去。医生说,是由小脑底部一直到延髓——或类似之处。要是刺准这个部位,人就会立刻死去。”
  “这就是说要知道确切的刺入位置,恐怕得懂一些医学知识。”
  “是的——是要这样。就这一点而论,她是很得利的。但十有八九是她的运气。她只是偶然地刺中了。要知道,有的人就是很有运气的。”
  “我的朋友,要是因此而要被绞死,她可就不运气了。”波洛说道。
  “是这样的。她可真是一个傻子——就那么明目张胆地走进去,还自报姓名。”
  “这就奇怪了。”
  “很可能她不打算杀他的。但他们吵了起来,她就猛然拿出刀子杀了他。”
  “是小刀吗?”
  “医生说是那类的东西。不管是什么,她是把它拿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凶器。”
  波洛很不满意地摇了摇头。
  “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的朋友,不会是那样的。我认识那位女士,她不可能做这种一时冲动的事。另外她不可能随身带把刀子。很少有女人带刀子的——简-威尔金森更不会。”
  “你说你认识她,波洛先生?”
  “是的。我认识她。”
  他不再说话了。贾普好奇地望着他。
  最后他说:“透漏点消息,如何?”
  “啊,”波洛说,“我想起来了。你来此有何贯干?呢?不是来和老朋友叙旧的吧?肯定不是。你是为这件谋杀棠来的。你有罪犯,有犯罪动机。说起犯罪动机,顺便问一下。你认为犯罪动机是什么?”
  “想和另一个人结婚。不到一个星期前,有人还听她说过这个。她还威胁说要雇一辆车,去把他干掉。”
  “啊1”波洛说道,“你的消息还很灵通嘛——真是消息灵通!一定有人帮忙了。”
  我想他眼神里是询问的目光,但尽管如此,贾普没反应。
  “我们听说的。波洛先生。”他不动声色地回答道。
  波洛点点头。他仲手去拿报纸。毫无疑问那张报纸是贾普在等我们的时候翻开的,我们进来的时候被匆匆地放在了一边。波洛很熟练地将它由中间折回原样,并用手把它抚平。尽管他的眼睛在报纸上,他的思绪却在一个疑问里。
  “你还没回答我”,他说道,“既然一切都进展顺利,你为什么还来我这里?”
  “因为我听说你昨天去摄政门找过埃奇韦尔男爵。”

  “我明白了。”
  “我一听说这个,我就对自己说,。这里面有戏。,男爵为什么找波洛先生?他怀疑什么?他恐惧什么?在采取措施之前。我还是和你谈谈。”
  “你说。采取措施,是什么意思?是逮捕那位女士?”
  “是的。”
  “你还没见她吧?”
  “啊!己经见过了。离开现场第一件事就是去萨伏依饭店。可不能让她溜了。”
  “啊!”波洛说,“那么,你——”
  他突然停了下来。他的眼睛一直暗暗地盯着眼前的报纸”在,改变了表情,起头来,一种新的腔调说
  “啊!我的朋友,说了些什么?呢!她说了些什么?”
  “当然。我像往常一样叫她交代事实,警告她说话要注意。不能让人说伦敦警方做事不公平啊。”
  “我觉得这样够傻的。不过继续,位夫人怎么样了?”
  “一阵歇斯底里发作——她就是这样的。滚来滚去,开手臂,来索性扑通倒在了地上。唤!她表演得真不错。我得为她说话,场很生动的表演。”
  “啊,波洛温和地说,那么,当时的印象是她歇斯底里发作不是真的吗?”
  贾普粗俗地眨眨眼。
  “你又怎么想呢?我可不会被这种小把戏骗住。她根本没昏倒——根本不会。只是装模作样而已。我敢发誓她还觉得不错呢。”
  “是的,波洛若有所思地说道,我以为那是有可能的。后来呢?”
  “啊!后来她醒了——假装醒了。然后不住地哼哼,继续演戏。那个面孔呆板的女仆给她闻嗅盐。最后,她清醒过来可以说话了,她叫人去请她的律师。她说没有律师在场,她什么也不会说。先是歇斯底里,然后又是律师。先生,我要问你了。这是自然的吗?”
  “就这件事而论,是很自然的。”波洛镇定地说。
  “你的意思是因为她是有罪的,并且也知道自己是有罪的。才这样吗?”
  “不是的。我认为这是因为她的脾气的缘故。首先她要让你看看一个女人突然听到丈夫死去时该是什么样。表演的本能得到满足后,以她天生精明的头脑。她立刻想到要请一个律师。至于故意造出那个假象,并且自己以为很像,并不足以证明她是有罪的。这只能表明她天生是做演员的料。”
  “不过,她绝对不会是无辜的。这一点我敢肯定。”
  “你很肯定。”波洛说,“也许是这样吧。你说她什么都不况。一点话也不说吗?”
  贾普喇嘴笑了笑。
  “律师不在,她拒绝说话。她的仆人给她的律师打了电话。我留了两个手下在那,就到你这来了。载想在继续调查之前还是来和你谈谈,看看还有什么。”
  “你很肯定了?”
  “当然我很肯定。但我想要尽可能多地知道些事实。你知道。这件案子一定会被大肆宣扬。这不可能是什么秘密的事。所有的报纸都会登满的。你也知道报纸的特点。”

  “说到报纸,”波洛说道,“我的朋友,你对这如何解释?你还没仔细看过你的早报吧?”
  他俯下身子看桌上的报纸。他的手指指着社会版上的一则消息,贾普大声地读了出来。
  “蒙塔古爵士昨晚在齐西克河畔的府邸举办了一场很成功的晚会。出席人士有,乔治爵士、菲斯夫人、著名戏剧评论家詹姆斯-布伦特先生、奥弗赖电影公司的奥斯卡-哈默费尔特先生、简-威尔金森女士(埃奇韦尔夫人)等人。”
  贾普惊讶地看了一会,才恢复正常。
  “那与案件又有什么关系呢?这种消息是事先送到报馆的。你就会明白的。你会发现她并没在那里,或者她是晚去了——十一点左右。老伙计,你不要以为报纸里登的都是金科玉律。特别是你,应该比谁都明白这一点。”
  “啊!我知道,我当然知道,我只是觉得很巧而已。”
  “世上巧合的事是不少。波洛先生,我知道你是守口如瓶的,这一点,我早就领教过了。但这件事你会说出来的吧。你会告诉我为什么埃奇韦尔男爵请你去的。”
  波洛摇摇头。
  “不是埃奇韦尔男爵请我去的。是我要求他见我的。”
  “真的吗?那为什么呢?”
  波洛犹豫了一下。
  “我会回答你这个问题的。”他慢慢地说道,“但是我得按我自己的方式回答你的问题。”
  贾普气哼哼地。我暗暗地觉得同情他。波洛有的时候的确会让人想发火。
  “我要请求你”,波洛继续说,“让我打电话给一个人叫他来这里。”
  “什么人?”
  “布赖恩-马丁先生。”
  “那个电影明星?他和这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波洛说道,“你会发现他说的话很有趣的。很可能。也很有用的。黑斯廷斯,能劳您大驾吗?”
  我拿起电话簿。这个明星在圣詹姆斯公园的一大栋高楼里有一套公寓。
  “维多利亚49449……”
  几分钟以后,布赖恩-马丁略带困意地接了电话。
  “喂——哪一位?”
  “我说什么?”我捂住话筒,低声问波洛。
  “告诉他,”波洛说道,“就说埃奇韦尔男爵昨晚被杀了。如果他能立即来我们这见面,我们将不胜感激。”
  我把他的话一字不落地重复了一遍。电话的另一端传来惊讶的叫减。
  “我的天!”马丁说道,“她真的那么做了!我立刻来。”
  “他说什么?”波洛问我。我告诉了他。
  “啊!”波洛看起来很得意地说道,“。她真的那么做了!,他是那么说的?我就是这样想的。正如我所料。”
  贾普好奇地望着他。
  “我真弄不懂你,波洛先生。你先前说话的口气好像那位女士根本不会杀人的。现在你又说你对这一切都了如指掌。”
  波洛只是笑而不答。
或许您还会喜欢: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0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