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人类的故事 - 第五十九章 科学的时代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十九章 科学的时代
  然而,世界还经历了一场比政治和工业革命更深刻、更重大的变革。在饱受长期迫害之后,科学家们终于赢得了行动的自由。现在,他们试图探索那些制约宇宙的基本规律。
  对科学的偏见
  埃及人、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希腊人、罗马人,他们都曾对早期科学的模糊观念及科学研究做出过自己的一份贡献。可公元4世纪的大迁移摧毁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古代世界,随之兴起的基督教排斥人类的肉体而重视灵魂,将科学视为人类妄自尊大的表现之一。因为教会认为它试图窥探属于全能上帝领域内的神圣事物,与《圣经》宣告的七重死罪具有密切的联系。
  文艺复兴在有限的程度上打破了中世纪的偏见之墙。然而,在16世纪初期取代文艺复兴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新文明”的理想却抱以敌意。科学家们如果胆敢逾越《圣经》所划下的狭隘界线,他们将再度面临极刑的威胁。
  我们的世界充斥着伟大将军的塑像,他们跃马扬鞭,率领欢呼的士兵们奔向辉煌的胜利。可在不少地方,也矗立着一些沉静而不起眼的大理石碑,默默宣示着某位科学家在此找到了长眠之地。1000年之后,我们可能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面对这个问题。那一代幸福的孩子们将懂得尊重科学家惊人的勇气和难以想象的献身精神。他们是抽象知识领域的先驱和拓荒者,而正是这些抽象知识使我们的现代世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这些科学先驱中的许多人饱受贫困、蔑视和侮辱。他们住在破旧的阁楼,死于阴暗的地牢。他们不敢把名字印在著作的封面上,也不敢在有生之年公开自己的研究结果。常常,他们不得不将手稿偷运到阿姆斯特丹或哈勒姆的某家地下印刷所去秘密出版。他们暴露在教会的敌意面前,无论天主教徒还是新教徒都不会对他们怀有丝毫同情。布道者永无休止地以他们为攻击的主题,并号召教区民众以暴力去对付这些“异端分子”。

  他们也能这里那里地找到几处避难所。在最具宽容精神的荷兰,虽然普通市民对这些神秘的科学研究好感寥寥,但他们不愿去干涉别人的思想自由。于是,荷兰成了自由思想者的一个小型庇护所,法国、英国、德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及物理学家们纷纷来到这里,享受短暂假期,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在此前的章节里,我己经告诉过你13世纪最杰出的天才罗杰·培根如何被迫长年禁笔的事情,以免教会当局再找他的麻烦。500年过后,伟大的哲学《百科全书》的编写者们仍然处于法国宪兵不间断监视之下。又过去半个世纪,达尔文因大胆地质疑《圣经》所描述的创世故事,被所有的布道坛谴责为人类的公敌。甚至到今天,对那些冒险进人未知科学领域的人们的迫害仍未完全停止。就在我写作关于科学的这一章时,布莱恩先生正在对群众大力宣讲“达尔文主义的威胁”,并提醒听众们去反击这位伟大的英国博物学家的谬误。
  不过,这些统统是旁支末节。该做的工作最后还是完成了。科学发现与发明创造的最终利益,到头来依然为同一群大众所分享,虽然正是他们将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们视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科学逐渐被认可
  在17世纪,科学家们纷纷将注视的目光投向辽远的星空,研究我们身处的行星与太阳系的关系。即便如此,教会仍然不赞同这种不正当的好奇心。第一个证明太阳是宇宙中心的哥白尼直到临死前才敢发表他的著作。伽利略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教会的密切监视之下,但他坚持不懈地透过自己的小望远镜观察星空,为伊萨克·牛顿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数据。当这位英国数学家日后发现存在于所有落体身上的、被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有趣习性时,伽利略的观察对他可是大有助益。
  这一定律的发现至少在一段时期内穷尽了人们对天空的兴趣,他们开始转而研究地球。17世纪中期,安东尼·范·利文霍克发明了便于操作的显微镜,这使得人们有机会研究导致人类患上多种疾病的“微”生物,为“细菌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亏有这门科学,在19世纪的最后40年里,人们陆续发现多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使这个世界上存在的许多疾患得以消除。显微镜还使得地理学家能够仔细研究不同的岩石和从地层深处挖掘出来的化石(史前动植物的遗体)。这些研究证明,地球的历史比“创世纪”所描述的要久远得多。1830年,查理·莱尔爵士出版了他的《地质学原理》。它否认了《圣经》讲述的创世故事,并对地球缓慢的发展过程做出了一番远为有趣的描述。

  与此同时,拉普拉斯正在研究一种有关宇宙形成的新学说,它认为地球不过是生出行星系的浩瀚星云中的一块小斑点而已。此外,还有邦森与基希霍夫在透过分光镜观测我们的好邻居太阳的化学构成,而首先注意到它表面的奇异斑点(太阳耀斑)的是老伽利略。
  同时,在与天主教和新教国家的神职当局进行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后,解剖学家与生理学家最终获得了解剖尸体的许可。他们终于能够以对于我们的身体器官及特性的正确知识来赶走中世纪江湖医生的胡猜臆测了。
  自人类开始遥望星空,思索为什么星星会呆在天上,几十万年的时间缓慢逝去。而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从1810到1840),科学的各学科所取得的进步超过了此前几十万年的总和。对于那些在旧式教育下长大的人们来说,这肯定是一个非常可悲的年代。我们可以理解他们对拉马克和达尔文等人怀有的恨意。虽然此二人并未明确宣告,人类是“猴子的后裔”(我们的祖父辈惯常将其当成人身攻击来痛加控诉),可他们确实暗示了骄傲的人类是由长长的一系列祖先进化而来,其家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行星的最早居民——水母。

  主宰19世纪的兴旺发达的中产阶级建立起自己充满尊严的世界。他们欣然使用着煤气、电灯,以及伟大科学发现所带来的全部实用成果。可那些纯粹的研究者,那些致力于“科学理论”(没有这些理论任何进步都不可能取得)的人们却饱受怀疑。直到前不久,他们的贡献才最终被承认。今天,以往将财富捐献出来修建教堂的富人们开始捐资修建大型实验室。在这些寂静的战场里面,一些沉默寡言的人们正在与人类隐蔽的敌人进行着殊死搏斗。时常,他们为未来的人们能享受到更幸福健康的生活,甚至牺牲掉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许多曾被认作是“上帝所为”而无法治愈的疾病,现在已被证明仅仅是出于我们自身的无知与疏忽。今天的每一个儿童都知道,只要注意喝清洁的饮水,就能避免感染伤寒。可医生们是在历经多年努力之后,才使得人们相信这一简单事实。对口腔细菌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预防蛀牙。如果非拔掉一颗坏牙不可,我们无非是深吸一口长气,然后高高兴兴去找牙医。1846年,美国报纸报道了利用“乙醚”进行无痛手术的新闻,欧洲的好人们不禁对这一消息大摇其头。在他们看来,人类居然试图逃脱所有生物都必须承受的“疼痛”,此举近乎对上帝意志的公然违背。此后又经过了多年,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乙醚和氯仿才被普遍接受。
  可追求进步的战役毕竟打赢了。偏见之墙上的裂口越来越大。随着时间的流逝,古代的愚昧之石终于土崩瓦解,一个新的、更幸福的社会制度的追求者们冲出了包围圈。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面前又横亘着一道新的障碍。在旧时代的废墟中,另一座反动堡垒矗立了起来。为摧毁这最后一道防线,成百万的人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您还会喜欢: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4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008年9月,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惊醒了人们对永久繁荣的幻梦,全球化浪潮遭遇了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逆流。2009年,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史无前例的财政刺激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试图挽狂澜于既倒,继续维持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世界经济似乎在最近三年里出现了显著复苏的迹象。于是,一片“后危机时代”的乐观情绪开始弥漫开来。 [点击阅读]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序文本书介绍的戒烟法具有如下特征:?即时见效;?无论烟瘾轻重,同样有效;?无痛苦,无戒断症状;?不需要意志力;?不使用冲击疗法;?无需辅助手段或替代品;?不会增加体重;?效果持久稳定。或许你感觉有些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该翻开书页。或许像绝大多数吸烟者一样,只要一想到戒烟,你就会惊惶失措;尽管有一千个戒烟的理由,你却总是迟迟不肯开始。 [点击阅读]
重生发小
作者:佚名
章节:131 人气:2
摘要:1、楔子展子舒冷冷的看着阴霾的天空,灵魂已经完全超越了全身传来的剧痛。他的妻子宋晓苒脸色苍白的站在他身边,大声地尖叫着,周围的人也一片慌乱,像是在恐惧着什么。如果在平时,展子舒一定会搂住这个绝美的娇傲女子,轻声安慰她,毕竟他曾以为他是爱这个女人的。可现在,展子舒除了没法再动弹分毫外,更不能忘记的是那双本该纤细而柔软的手推在他身后的那个瞬间。 [点击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全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他因痛恨神父平时瞧不起他,因为他是穷人的孩子,时常不公平的对待他,就往神父家的复活节蛋糕上撒烟灰而被学校开除。12岁时,母亲把他送到车站食堂当杂役,在那儿他受尽了凌辱。他憎恨那些欺压穷人的店老板,厌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十月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妄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人生是一场修行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修行。正如圣人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就是说,无论是谁,要想实现梦想,改变命运,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都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自我修行。我们在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遭遇到种种风霜雨露的淬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