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一些书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南方都市报》读书版要做一个“文人读书”的专版。我说,我读了一些书但乱七八糟不成系统,不过一些碎片,还是写写书房吧。每个文人要走过很多寒冷的路,书房才是一生的暖箱。
  我两岁的时候就启蒙了,在成都。外公李耳余那时头顶“现行反革命” “历史反革命” “特嫌”(指特务嫌疑人)三顶反动帽子被监控在家,除了接受批斗没事干,就教我念字,繁体字。
  我太小,有时念不出“狗” “猫” “牛”来,就以“汪”、“喵”和“哞”来代替,外公捻着稀稀拉拉的胡须很得意,说“这娃趣哇哇的”。我五岁时开始学背唐诗,和现在的背法不一样,外公讲究“吟”,那种怪声怪气让我很害怕,屡屡被打。九岁时开始读《三国》《水浒》及夏商周秦汉,我不理解,但记性很好,能把南北朝、五代十国的皇帝和大将们分得很清,也能把鎏金镗和方天画戟分得很清。
  给我启蒙的这段时间,外公用日语和英语翻译《毛主席选集》,翻译到高兴之处就用食指敲得桌子笃笃响。躲在墙脚的居委会大妈听到后就飞快跑去派出所报告,说李耳余越来越反动了,躲在家里用外国话骂毛主席,还笃笃地发密电码。我见过一次外公扫大街的样子,头上流着血,腿肿得发亮。但还乐观,说幸好老夫会武功,没被打出内伤。他是晚清留洋大潮的学生,与后来一个很著名的“郭”姓同学兼同乡交好,但人生诡异,两人四十年后因志不同道不合彻底交恶。我记得他总骂,读书人叛变,就是读书读到牛勾子(牛屁眼)去了。我一直想问这是什么典故,可惜他走了。
  大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外公因中日邦交恶化愤然回国,受聘于北师大任教,后转到大西南。积极投入到抗日和反国民党的潮流中,和车耀先交好并营救了一些地下党人。晚年他说,我在国民党时期是左派,在共产党时期是右派,我左右两边都不是人啊。他最困难时,那个“郭”姓同学好心让他去北京,也好给他一些照应,他拒绝了,说不能与之为伍。现在想来,外公就是书读得太多,臭清高,自寻死路。他死的那几天正好是伟大领袖驾崩的时候,所以丧事不能大办。悄悄火化后,把骨灰撒都江堰宝瓶口了,洄水窝一漩,那把老骨头就不见了踪影。这也是他的遗愿。

  写这么多我的外公,因为他是我第一个老师,位于祠惠堂的那间简陋瓦房,是我第一间书房。我一直记得他说的:干某个职业的,凡刻意穿得像那个职业,就证明他干得很糟。后来的生活证明外公说得很对,比如现在你看整天留着长头发动辄萨特莫奈的人,一定是假装的文艺青年,没养成好的卫生习惯,把装逼当风格;还比如下雨天都戴着墨镜走路假装低头怕被认出来的,一定只是三流明星故作姿态引你注意;天天跟你头头是道分析股市的,其实被深沪套牢十年了......不一而足。
  小时候,成都到处都是可以读书的地方,九眼桥头的茶馆,锦江边上的评书场。不像现在,省图书馆不知修到哪儿去了,旧址外是卖伪劣服装的。博物馆久不见什么文物,倒是很多成都人把那里当成打麻将的好去处,阳光灿烂的时候就会听到排山倒海的“搓起搓起”。我记得外公常带我去东大街处一个书摊,两分钱可以看一本连环图, 《基度山恩仇记》《中锋在黎明前死去》《茶花女》都有,好多孩子埋头坐在条凳上看书,有的呆若木鸡,有的想入非非。现在那里全改成了高档娱乐场所,晚间有很多标致的八零、九零后孩子在那里打电玩或者嗑药,眼神迷离,嗑大了就在街边呕吐。
  外公死时我正在新疆,辗转知道他对我有一个要求,让我一定要回成都,这是一个可以好好读书的地方。
  他要活到现在,一定不会这么说的。
  外公没什么好结果,我的另一个老师也没什么好结果。小学四年级时我回到成都,班主任名叫辜正九。我的写作就是他启蒙的。他教我们成语时总会身体力行,比如“功亏一篑”,会把扁担和竹篓挑进教室,模仿挖土挑土的样子,说明这个成语的缘起。他还教过我们背现代诗,他念的时候,眼睛亮亮,声音很悠扬。
  他个子高高,皮肤白晳,戴个斯文的眼镜。后来听说他受了一些刺激。学校开分房讨论会时把他支到校门口值勤,等他回来时房都分完了,而他正等房结婚。听人说,辜老师在路上狂奔,不断把帽子使劲往天上扔,并大叫“瓦西里,冲啊,我来了”……二十多年后我偶遇辜老师,这个传说被他纠正。他并未斥责我,仍像当年那样斯斯文文地说,可能有些误会,情况不是这样的。再也不多提。也许是另一学校同姓老师的遭遇,我传讹了。

  我对他很感恩,是他教会我,写文章首先讲究就是“生动”,还要有画面感。还带我们去科甲巷的图书馆学习怎么借书,告诉石达开就是在这里慷慨就义的,当时有义士想劫法场等等。当时我从新疆到四川读书,作文一直跟不上。他一直鼓励我,说文章其实不必管开头和结尾,只顾写,一路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还有一些人对我有恩。我的表哥二十八岁就在省政府当了小秘书,一直尝试让我做一个正派的读书人,借给我很多书看。他第一个告诉我什么叫三权分治,什么是“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愿用生命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说得热血沸腾。可是生活总那么神奇,很多年后,他早不读书而是倒腾文物去了,跟非洲人做乌木和古董生意。现在他的最爱是打麻将斗地主,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娱乐事业中去,那名言变成了“我不同意你和牌,但我用生命捍卫你和牌的权利”。
  成都现在的读书人越来越少,能读到好书的地方也越来越少,这和全国形势是一样的。不过玉林小区有一家叫“大印象书房”的地方,装修得旧旧的。二楼是书吧,人不多,年龄都在三十五以上,表情淡然得像杯泡到第三次的蒙尖茶。玉林还有一家更小的书店,躲在一家火锅店旁边,老板一副永远睡不醒的样子。这里能买到全套村上的书,港版和台湾版,很不易。跟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不同,成都的小书店总在勾栏酒肆旁,最早的李潘书房甚至开在皇钻夜总会旁,成都读书人不在乎清修,就是大隐隐于市了。
  成都的新华书店做得挺大,卖得最火的是各类工具书,工具书里最火的是成功学。人人都想成功,是因为人人都觉得自己很失败。三十年来书店最大的变化是,那时站着的人多,现在跳着的人多——因那时的人没钱,只能去书店蹭书看还偷偷抄书上的内容;现在明星来签售的多,所以到处是举着荧光棒疯狂蹦跳着呼喊偶像名字的粉丝,虽然大多数分不清博尔赫斯还是赫尔博斯,也分不清岳飞和张飞,不过这没什么,只要还分得清王菲。

  我在成都的家有一间书房,当初装修时就把最大那间房做成了书房,沿西墙用木头做了足有五米长的书架,脚下全做成了书柜,一律不安玻璃门,真正的读书人是要一伸手直接可以取下书的。不过大多没来得及看,这是半拉子读书人的通病,觉得装帧漂亮的书亭亭玉立在那里,像情人暧味地等待你开启衣裳,而你竟总不开启......下面还有好多报纸合订本,我觉得最好玩的事情是看近十年来报纸的合订本,比聊斋还荒诞,比科幻小说还科幻。
  很多年后,我有了一些钱,在北京买了一套靠河的房,我把靠北一间小房当成书房,往远处看是一排现代化的建筑,SOHO、国贸、银泰,中央电视台的大裤裆弥久地散发着烟火味。也有很多简陋脏乱的地方,面目狰狞的工地大坑,混乱十足的给民工发放盒饭的露天食堂,半夜找不到住处的上访户在露营......北京书房下面的风景,是中国目前的缩影,是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的粗暴嫁接。
  但风水先生说靠铁路线的房子风水都不好,会引发腰疼、招无妄官司。为了对抗风水不利,我吭哧吭哧搬来两大块泰山石摆在窗前。后来回成都把两大块石头托运回去时,安检员盯着我,问我是不是倒玉的。我点点头,书中自有颜如玉。
  新近消息,我在成都最爱去的那家大印象书房因无力交房租关了。这样的书店倒闭转营的消息时时从全国传来,美人嫁为商妇。前几天应邀去新装修的文轩旗舰店参加活动,我大声呼吁珍惜这家硕果仅存的读书圣地。下边笑得很诡异。我不明就里。临走时被盛邀参观一下新装修的书店,我走了一圈,才发现一楼竟全转型了,不卖图书,专卖各款家用电器和山寨手机。
  不知为什么,这些,书里并没有告诉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