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榜样的力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只是想说一个笑话:
  又到学雷锋的时候了,我们走上街头寻找好人好事,在路口发现一个老大爷正要过街。大家涌上前七手八脚地把他搀扶过街,大爷激动地想说什么,我们打断,说: “做好事是应该的。”到了街那边,大爷喘着气指着我们骂:“我好容易过了街,就被你们弄到这边来,过了街又被你们弄回来,今儿都第四回了,小兔崽子们还让不让我回家? ”
  小时候谁没干过拎桶脏水把环卫工人擦干净了的栏杆再擦一遍的蠢事儿。我还把我妈给的零花钱假装路上捡的交到班主任那里,从而登上了当期好人好事榜。
  一个国家主张什么榜样,暗示它的方向;一个政权去主张什么榜样,表明它有多大气场。最近又开始学雷锋了。内心觉得雷锋是个好人,雷锋精神是古今中外都认可的利他精神。可是这个国家树立的榜样,总透着股假肢的味道。我研究过雷锋的事迹——无数次把馒头送给没吃早饭的群众,我就奇怪怎会有这么多的不爱吃早饭的群众。后来才知道那是1959—1962年,大饥荒让中国饿死了千万人。我又发现雷锋又很爱把部队发的线衣、棉裤脱给雪地里冷得发抖的群众,后来才了解所谓“人民丰衣足食”,只是报纸的意婬。雷锋还常带着战友们去瓢儿屯车站帮忙打扫卫生、送茶送水,那里每逢年节就人满为患,工作人员忙都忙不过来。这表明多少年来我们都没解决好春运的老大难问题。雷锋还常送淋雨的母子回家,送苹果给没苹果吃的职工医院病人,帮丢了票急得大哭被众人围观的山东大姐买票......这分别证明了从那时到现在,我国的公交系统一直很差,工人劳保实在可怜,国人一直很麻木。

  雷锋远看是一个道德模范,近看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的救火员,表面在宣传什么,其实在揭发什么。
  我不反对道德教育。可反对把它搞成了特种兵教育、神话教育,直到传出唱红歌不仅可以让人道德高尚甚至治愈不孕不育,简直是巫术教育。这里的道德楷模——救溺水者不幸牺牲的,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救人时不救自己儿子的,穷得叮当响却举债十七万捐款最后得胃癌去世的,违背消防常识拿松枝去灭火的,见地主偷公社海椒不报警却亲自搏斗献出幼小生命的。我们的道德楷模,总之牺牲的、牺牲的......难免让人联想,不牺牲的就不能叫道德楷模。我觉得,总鼓励人们去牺牲的道德教育,是不道德的。
  美国也要树立道德模范。ABC台曾推出过一档叫《真实之美》的道德模范节目,让十个俊男美女参加选秀,内容设置跟我们一样,比拼助人为乐、爱心、公德心。可并不是一水儿站在台上回答预设了伟光正答案的问题,而是考察他们被茶水泼到时、被弄脏鞋时、落选时的反应。其中有一个暗中拍摄的环节:让一个送外卖的侍者端着咖啡进屋,可他两手没法开门,此时就看屋里的两个参赛美女哪个在下意识中先去帮忙开门。

  这是一个经典设置,当一个送外卖的遇到困难时,你该怎么帮助前来帮助你的人。这就是西方社会说了很多年的one for all, all for one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比下来,别人宣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公平观,我们宣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圣人观;别人通过平常小事闪现内心一点善念,我们轰轰烈烈打造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烈士团;别人于无声处透露文明社会的价值观;我们却在播放大无畏、全无敌、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进医院,死了都要拉家人垫背的战争献身观。
  美国那个节目很火,通过电视手段传播了适用于普通人的道德观。可见美国人不是不宣传道德,而是用更聪明的办法宣传道德。
  我其实喜欢好人雷锋的,他开始是一个质朴的普通青年,后来喜欢摄影,就有些像文艺青年,后来被很差的写手注水再无限拔高后,不幸在某些同胞心中成了其他青年......雷锋本身没错,错在于中国的道德教育,是大尾巴狼教育。
  回到开头那个笑话,它被安上了新的结尾:那个老大爷终于摆脱学雷锋的年轻人,气喘吁吁回家了。老太太惊讶地问他怎么可以回家的。老头说,我实在没办法,只好假装摔倒在地大喊,别动,谁把我撞翻的。那些人哗地一下子就不见了......读到此处,就知道中国道德教育已完败。
  我很想讲讲特蕾莎修女的故事:一个出生在奥斯曼帝国的商人的女儿,立志成为修女,她从遥远的地方来到印度,走上街头救助麻风、霍乱病人,帮助倒在街头的老妇清洗被老鼠咬坏的身体。她在加尔各答卡里寺庙后面的空地设置救助站,历经官方打压、宗派攻击,可她坚持帮助不同种族宗教的人,为他们治疗、清洗,给予他们尊严。有天晚上,一个刚被拉来的老人快断气了,临死前,他拉着德蕾莎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一生活得像条狗,而我现在死得像个人,谢谢了。”

  特蕾莎说,人类最大的不幸并非饥饿和病困,而是当处于这境地时,没有人伸出手让他(她)得到应有的尊严。她超越了宗教和政党,她只是在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特蕾莎修女老了,走了,而她建立于寺庙空地上的收容院的入口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尼尔玛.刮德”,按孟加拉语的意思,就是“静心之家”。
  雷锋只是个好人。我的意思是,好人和榜样并非一样,很多时候我们被救助了,却仍像一条狗,就算吃饱了,也只是一条吃饱了的狗......不是吗?所以不仅要像雷锋那样给予人们面包皮和棉裤,更要像特蕾莎那样让人们知道有得到面包皮和棉裤的权利;不仅要学雷锋那样在大雨天送母子回家,更重要的是,像特蕾莎修女那样,在苦难曰子里给人们以本应有的尊严和归宿。
  要给他们,即使不能活得有尊严,也要死得有尊严。这才是榜样的力量。
  29/02/2012
或许您还会喜欢: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