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长江后掌推前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很小的时候有个观点:国家修了很大很大一间屋子,是专门用来给大家鼓掌玩儿的。因为我看这间屋子里的人们基本没干过别的,就是鼓掌、再鼓掌……等我上了小学才知道,这其实是间会议室。
  后来我看别的国家也有会议室,可是我很不屑,我们的会议室轻易通过每一件事情,他们的会议室不是在吵架就是扔臭鞋子。我的爱国主义就在这种对比中培养起来,也深深为我们这间会议室的优越性感到骄傲。
  等我足够大,一些研究苏联史的老师告诉我,那间会议室开会时,人们鼓掌时间更长,最长可达二十多分钟,这是因为谁也不敢先停,谁先停就显得不够热爱斯大林,人就可能会在某一天莫名其妙地消失。于是你不停,我也不停,大家就这么互相干耗着。我觉得这个画面很激动人心的,从生理上讲连续二十多分钟鼓掌需要超强体力,最好自带铁砂掌外家功夫,心理上还得有一种默契,就像击鼓传花,元首右手略略一抬,下面全都停止鼓掌,不可有人鼓、有人不鼓,稀稀拉拉的,就是成心捣乱。
  那间会议室一夜间消失了,但我们的会议室仍爆发出灿烂的掌声,这里有三个故事:
  一个是八十二岁的老太太。她从六十年前就一直坐在这间会议室里,这期间中国和世界发生了很大的人事变化,可该名老太太一直在这间会议室里,鼓掌、鼓掌,是永不磨灭的掌声。大家一定想起了,她叫申纪兰,来自山西。作为从第一届到第十届唯一全程参加会议的代表,年过八旬还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还将四万多字一字一句地抄下来。记者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拍了拍自己的心口, “我文化低、没水平,所以要和中央保持一致。”看,她来会议室只是为和天花板保持一致的。她老得可能连家门都找不到,但肯定找得到这间会议室的门。她甚至不用懂会议发放的电脑怎么用,只需熟练使用那个投票器,且只认得“同意”键。

  她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肉身版同意牌投票机。
  大家都知道,她同意过土改,同意过反右,同意过打倒刘少奇,同意过文革,同意过打倒四人帮,同意过改革开放,同意过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她一切都同意,一切都和中央保持一致,至于什么才是正确的中央,视上面的通知而定。
  还有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倪萍,她不仅鼓掌,且从不投反对票。她说:“我不想给国家和政府添乱。反对就意味着有思想吗?赞成就代表没思想吗?我不是说反对的一定没有思想,赞成的一定就有思想,但爱不爱国与投不投反对票真的没有关系,相信反对的也有爱国的,赞成的更有爱国的。”可能考虑到这段很像绕口令,她干脆说: “骂有用吗?美国能解决你的问题吗?爱国就像爱一个家庭,孩子要理解父母的难处,跟父母一块走,一块克服困难。”看,她把国家当成咱爸妈。可国家是国家,我爸妈是我爸妈。我要混为一谈了,我爸妈都不同意。

  古今中外也只有中国发明了“再造父母”这个有悖人伦的词汇。几千年来我们一直有给官家当儿女的癖好,夏商还好,可以跟王称兄道弟,到了周就不对了,周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了大秦是草民,到了大明是贱民......所以说孔教的家天下是向官府递上的一个投名状。孟子没那么红,是因为说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好在互联网让大家越来越明白政府是人民请来的管家。何况生活中真实的情况是:我妈菜做咸了,我是要提意见的,我爸打我,我更要反抗。
  我一直不确定倪萍是否真不懂这些。总之她从一个叫CCTV的台,坐上了这个会议室的台。这样的一个台太需要贴心儿女来撒娇。撒泼就不行,比如想掐死录音笔的道台就惹了乱子,他表的是红中,心里想的是发财,老百姓就要让他白板。
  最后一个故事的主角其实是站在会议室外面的。他的站姿非常豪迈,豪迈得让人看了不禁会兴奋地产生一丝尿意。他两岁看新闻联播,七岁读人民日报,十二岁就立志续写汉唐之盛世,复兴中华民族之霸业,他修身齐家、济世安邦,带着一脸高深莫测的笑容与同学们亲切合影,奋笔批示文件时简直有国家领导人的气势。他叫黄艺博,五道杠的武汉少先队总队长。当他誉为“我是世界,是宇宙,是大自然的最伟大奇迹”时我并不惊奇,因为凤姐也这么说过。当他要实现中华“独霸世界”时我才震撼。有人说,拉登已留下遗嘱,已在东方找到转世灵童以实现夙愿。

  有人说,这个国家的道德水平怎么了,万众欢呼一个拍AV的苍井空,却容不下一个看新闻联播的黄艺博。这是一个误会,至少我并不认为黄艺博没道德,我只是遗憾他早早就失去了天性和童真。在一个需要奥特曼打小怪兽培养正义感的年纪,他却用人民日报来训练自己的正确性。虽然看AV并不高尚,但它至少符合人性。
  黄艺博是少年版的申纪兰,倪萍是中年版的黄艺博,申纪兰是老年版的黄艺博。他豪迈凝望着的远方,其实正是那间最大的会议室。他现在还来不及在会议室里鼓掌,可已模拟着带领同学们在教室鼓掌。他已经深深地信了,再发展下去只有朝鲜孩子可以媲美。不怪孩子,这里的教育模式就是会议室模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间会议室,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卡拉〇K鼓掌机。
  十二岁的黄艺博,五十二岁的倪萍,八十二岁的申纪兰,老中青三代,多好的会议室结构,分别用擅长的最纯真、最亲和、最质朴来代表中国人的民意,直取上、中、下三路,无孔不入、无往不胜、无与伦比。
  老中青三代都在鼓掌,长江后掌推前掌,前掌修成仙人掌。
  15/03/2010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