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四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二章
  舍生取义——最后的牺牲——气体膨胀设备——机灵的乔——夜半时分——博士值班——肯尼迪值班——他睡着了——火灾——吼叫声——脱离火海
  弗格森博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星星的地平纬度测出他们所在的位置。他发现离塞内加尔河还有将近25英里。
  “朋友们,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渡过塞内加尔河去。”博士在地图上标出记号后说,“不过河上既没桥也没船,所以我们只能不惜一切代价乘气球过去。要达到目的,我们还应该再减轻气球的载重。”
  “可是,我实在看不出怎么做才好。”猎人回答,他是在为他的枪担心,“除非我们中间有一个决心牺牲自己,留下来在后边……。好啦,该轮到我了,我请求给我这份荣誉。”
  “您说什么呀,肯尼迪先生!”乔抢着说,“难道我不习惯……。”
  “朋友,我说的可不是从吊篮里往下跳,而是步行到非洲海岸。我善于走路,打枪在行……。”
  “我决不同意!”乔坚定地说。
  “亲爱的朋友,你们这种自我牺牲精神的确高尚。可是现在争论这些没用。”弗格森博士说话了,“但愿我们到不了那一步。话说回来,如果真的非这么做不可,我们也决不分离,宁可一起留下步行穿过这个地方。”
  “讲得太好啦!”乔叫道,“一次小小的散步对我们没有什么害处。”
  “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最后一搏,把我们的‘维多利亚号’变得更轻些。”博士说。
  “怎么搏?”肯尼迪问,“我倒很想知道你有什么高招。”
  “我们可以把带氢氧喷嘴的箱子、本生电池和蛇形管统统去掉。这些东西加起来差不多有900斤重呢!”
  “不过,弗格森,你以后怎么使气体膨胀呢?”
  “我不让气体膨胀了,我们放弃这种办法。”
  “可是,毕竟……”
  “听我说,朋友们。我已经非常精确地计算过现在剩下的升力。它足以把我们3人加上剩下的一点东西带走。包括我打算留着的两只锚在内,我们总的重量不到500斤。”

  “亲爱的弗格森,”猎人说,“在这方面你比我们能干。你是唯一能审时度势的。你说我们怎么干就行了,剩下的我们包了。”
  “我听您的吩咐,主人。”
  “朋友们,我再给你们说一遍,不管这个决定的后果有多么严重,我们都必须把仪器舍弃掉。”
  “那就舍弃吧!”肯尼迪毫不犹豫地说。
  “动手干吧!”乔说道。
  这可不是一件小活:设备的部件必须一个个地拆下来;先去掉气体混合箱,然后卸装氢氧喷嘴的加热箱,最后取下水分解箱。这些容器都牢牢地嵌在吊篮最下面。乔的手脚灵巧,弗格森脑筋转得快,他们最终达到了目的。各种各样的部件随卸随扔,把下面的树林砸坏了一大片,最后吊篮全空了。
  “在林子里看见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黑人肯定感到很惊奇。”乔说,“他们说不定把这些东西供起来呢!”
  接下去,该拆插入气球里的直管了。这些直管的另一头与蛇形管相连。乔爬到吊篮上方几尺高的地方切断了橡胶接头。但是卸这些管子可比拆水箱等难得多,因为管子的上端是用黄铜丝紧紧地系扎在活门的圆柜上的。
  这个时候,乔显示了他那无与轮比的灵巧。为了不划破气囊,他不顾气球摇晃,赤着脚抓着网罩一直爬到气球的最上面。在那儿他费了不少劲,最后终于一只手扒住光滑的球面,另一只手拧下了固定管子的螺帽。接着,他轻而易举地就把管子拆掉,从气球底部的密封附件中取了出来。
  “维多利亚号”甩掉了这么个重包袱,一下子重新笔直地悬在了空中,把锚索绷得紧紧的。
  午夜时分,尽管一个个精疲力尽,全部工作总算完成。大家匆匆吃了些干肉饼,喝了点冷酒权当一顿饭。现在没有了燃烧嘴的火,乔无法做饭。再说,乔和肯尼迪都快要累倒了。

  “朋友,你们赶紧躺下睡一觉吧。”弗格森关切地说,“我来值第一班。2点时,我叫醒肯尼迪。乔4点接班。6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但愿最后这一天里,老天仍能保佑我们。”
  两位同伴毫不客气,立即摊手摊脚在吊篮里躺下来,很快进入了梦乡。
  夜晚一片宁静,一钩下弦残月在几缕薄云中若隐若现。昏淡的月光几乎难以冲破茫茫黑暗。弗格森倚着吊篮,时时环顾四周,目光关注地察视着脚下树叶中的动静。夜间,茂密的树叶犹如一块黑黑的幕布遮住了目光,使博士难以看到地面。哪怕一丁点响动,他都觉得可疑。甚至树叶轻微的沙沙声,他也要弄个明白。在这种草木皆兵的心态下,弗格森又一次倍感孤单,各种各样可怕的事模模糊糊涌入了脑海。克服了那么多的艰难险阻,旅行终于接近了尾声。在即将抵达目的地之时,弗格森反而更加担心,更加紧张了。他觉得终点好像正在从眼前悄悄溜掉。
  再者,目前的处境实在让人放心不下:他们正待在野蛮人生活的地区,而且他们使用的交通工具随时可能出问题飞不了,所以博士已经不再完全指望气球把他们送到目的地;过去,他可以放心大胆地躁纵气球,因为他对它有把握;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由于脑子里总想着这些,博士有时觉得好像这片浩瀚的森林中传来某种捉摸不定的嘈杂声,甚至以为看到树林中闪了一下火光。他急忙举起夜间望远镜朝那个方向查看,但是什么也没出现,周围甚至更加宁静了。
  弗格森显然产生了幻觉。他稳了稳神仔细倾听,附近一丁点儿声响也没有。这个时候,他值班的时间已经过去。他叫醒了肯尼迪,叮嘱他一定要高度警惕,然后在乔身边躺下。此时,乔正睡得像个死人似的。
  肯尼迪使劲柔了柔眼睛,平心静气地点上烟斗。他的眼皮沉重得几乎抬不起来。他靠在吊篮的一角,为了驱赶睡意,开始怞起烟来。

  他的周围弥漫着一片无涯的寂静。微风拂动着树梢,轻轻摇曳着吊篮,仿佛在给这位困得不支的猎人催眠。阵阵睡意袭来,肯尼迪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他想抵御睡魔,一次又一次地用力撑开眼皮,把目光投向黑暗,但是什么也看不见。最后,他还是抵挡不住刚才工作的劳累,伏在吊篮边上睡着了。
  他这样睡了多久?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朦胧中他突然被劈里啪啦的着火声惊醒了。他柔柔眼睛,直起身。一股烤人的热气扑面而来。树林成了一片火海……。
  “救火呀!救火!”他急促喊道,一点不明白事情怎么发生的。
  两位同伴听到喊声,立即跳了起来。
  “出了什么事?”弗格森问。
  “着火啦!”乔大惊失色,“可是谁能……。”
  就在这时,被火光映得通红的树下发出了一片吼叫声。
  “哎呀!是野人!”乔惊叫道,“他们把树林点着了,竟然想稳稳当当地烧死我们!”
  “这些该死的塔利巴人!毫无疑问,他们是阿尔-哈吉手下的亡命徒!”博士说道。
  “维多利亚号”被火光团团围住。枯木燃烧的劈劈啪啪声与绿树枝着火的咝咝声交织一起。滕、叶,所有生机勃勃的植物在摧毁一切的熊熊烈火中都被烧得蜷缩起来。眼前一片火光,烈焰中,大树表面烧得乌黑,烧焦的树枝成了灼热的木炭。这片火光冲天,映红了空中的浮云。3位旅行家明白自已被包围在这团火海中了。
  “快逃!”肯尼迪叫道,“到地上去!这是我们唯一的生路了!”
  但是,弗格森一把紧紧抓住他,紧接着自己冲过去,一斧头砍断了锚索。大火向气球逼近,火舌已经恬到吊篮易燃的四壁。“维多利亚号”挣脱羁绊后,上升了1000英尺,钻入天空中。
  下面林子里发出可怕的喊叫声,其间夹杂着震耳欲聋的枪声。气球被随着天亮刮起的大风挟住,向西飞去。
  这时是凌晨4点钟。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