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请你帮我杀了她 - 第二十六章 希望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一部分原因吧。我一心只想找到你,在这之前……你也知道干我们这一行的总是很忙。我原以为,搬到一个新地方会好一些,但是……”她又耸了耸肩。
  在我失踪之前一个月,他们买了一处房子,她总是跟我说他们打算一起买什么新家具。我以为他们相处得很好。
  “一切都变了,安妮。在你失踪以后的一个月,我几乎每天都会做噩梦。我没办法工作。上周,一个陌生人打电话来说想看房子,我把他推给了另外一个男经纪人。整整一年,我的所有工作就是去找你,后来,德鲁终于说服了我,让我去坐游轮度假。结果,你回来了,你在医院的时候,我却没有陪在你身边。现在,你回到了家,我却感觉你还没有回来,我很想你。我还必须去面对婚姻的问题。德鲁想和我一起去看看婚姻咨询师,我却不知道我到底想干什么……”
  她开始哭起来。我盯着面前的草坪,拼命眨着眼,忍着自己的泪水。
  “这件事,这件可怕的事情,不仅仅影响到你,还影响了每一个关心你的人,还不止,它影响了镇上的每个人,甚至是全国的每个女人。很多人的生活就此改变了,不仅仅是你的。”
  我开始数着草坪上的草。
  “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我想让你知道,你并不是孤身一人,其他的人也受到了伤害。我明白你为什么想逃跑,我自己也想逃跑。你必须站起来,面对这些事。我爱你,安妮,你就像我亲妹妹一样,自从我认识你以来,虽然你对我很亲近,但我总感觉你还是在把我拒之门外。而现在,你又想把这一切结束。你这是放弃,就像他一样……”

  “谁?”
  “那个绑架犯。”
  “天哪,克里斯蒂娜,千万别告诉我你把我和那混蛋相提并论。”
  “他不也觉得真实的生活难以承受吗?他不是也不想与人交往吗?所以他才逃跑了……”
  “我并不是在逃跑,我只是在向前看,开始新的生活。永远都不要把我和他比较。别再说了。”
  她盯着我。
  “实际上,我觉得你也应该离开。”
  “你看?这不就是了,逃跑。我让你感觉到了什么,你承受不了,无法面对,所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我赶走。”
  我站起来,走进屋,狠狠地关上门。几分钟之后,我听到她开车离开了。
  那天晚上,盖瑞打来电话,告诉我他们已经找到了放高利贷的人,并且已经对他提起诉讼。他还告诉我,不断有人来探望妈妈,只要有人问她问题,她就乐意地接受采访。
  “一点儿也不稀奇,”我说,“不过,我还有件事要告诉你。”我告诉他,我终于决定追求自己的梦想了。
  “太好了,安妮!你终于回到正轨了。”
  我很高兴他和克里斯蒂娜想的不同,我说:“我会的。你怎么样?”
  “我自己最近也想了很多。以前培训过我的一个人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他想让我去和他合伙。我可以想住在哪里就住在哪里,到处旅旅行,讲讲课,什么时候想休息了就休息一下。”

  “我原来还以为你很喜欢你现在的工作呢。”
  “我也曾经这样以为,但我们办完你的案子以后,我开始想……然后,我又办完了离婚手续……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
  我笑了:“是啊,我完全明白你的感受。对了,你的外套还在我这里。”
  “我知道。不着急要。我买了一辆新车……”
  “哇,说要改变还真改变了。不是只有那些中年危机的男人才去买跑车什么的吗?”
  “我一旦做出决定,就一定会付诸行动,买车只是想着周末能出去兜兜风,转一转。如果我顺路开到了你们学校那边,或是你回来参加庭审,我能请你喝杯咖啡,吃个饭吗?”
  “我在学校会很忙的。”
  “我说了,我又不着急。”
  “那你会带着花生酱来吗?”
  “说不定会哦,你知道的。”他笑了。
  “那我要多拿两把勺子喽。”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开车到了学校,能从这座小城走出去的感觉太好了,哪怕只是走出去几天。这个季节的落基山格外美丽,看着那高耸入云的巍峨山峰,我几乎都快忘了我和克里斯蒂娜之间的争执。一路上,我都把车窗摇了下来,呼吸着温暖又清新的松针香气。艾玛坐在车后座,把脑袋也伸到了窗户外面,时不时还要来舔舔我的脖子。我慢慢地开到学校,看到面前这座都铎时代风格的壮丽建筑,远处则是延绵的洛基山脉,我突然感到一阵头晕。这里的一切都将不同了。

  我停好车,带着艾玛在校园里逛。几个女孩子正坐在草坪上画素描,我们从她们身边经过,其中一个女孩抬起头,我们相互朝对方笑了笑。我已经都忘了,陌生人的微笑是那么美好。但就在那时,她的微笑渐渐变成了凝视,我知道,她认出了我。她去推她旁边的朋友,我赶紧转过身走开了。我把艾玛抱上车,自己去找注册办公室。
  我已经错过了申请九月入学的期限,只好填了一张申请一月入学的表格。我没有带什么作品集,只是把自己的素描本带来了,我把它递给指导老师看。他说,我申请入学应该没有问题,他还建议我应该把哪几张画挑出来作为申请材料。还要等上半年,我感觉有点儿失望,但咨询老师说,我可以在学校选修一些夜课,先让自己准备一下。
  回家的路上,我都在脑海中计划着接下来的安排,但我离克莱顿瀑布区越近,克里斯蒂娜的话也就越是清晰——你在逃避。我直到现在都不敢相信,她居然有勇气说出这句话。她知道什么?说我不是孤身一人?我明明就是孤身一人。我的女儿死了,我的爸爸也死了,我的姐姐死了,我的妈妈还不如死了好。克里斯蒂娜又什么资格对我评头论足?
  你是在逃避。
  几个小时之后,我把车停在克里斯蒂娜屋前,冲到她门口,狠狠地拍着门。
  “安妮!”
  “德鲁在家吗?”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