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清洁女工之死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赫尔克里-波洛极其厌恶地环视着房间的四周。这房间很宽敞,但毫无动人之处。他的手指沿着书架的边缘滑过的时候,他做了个大鬼脸。但手指滑过的印痕证明了他的怀疑——到处都是灰尘。他小心翼翼地在一个沙发上坐下来。沙发由于绷断了弹簧,在他身下吱吱叫着,一直往下沉。房间里还有两把年深日久,褪了色的扶手摇椅,感觉还稍好一点儿。第四把椅子好像是舒服些,可是,有一只面目凶残的大狗蹲在旁边,似乎随时都会发出吓人的咆哮。波洛怀疑那狗有兽疥癣。
  房间的确很大,还贴着褪色的壁纸,墙上挂着一两张油画,油画的边框镶嵌得很糟糕。椅子的罩布都已褪了色,而且肮脏不堪。地毯上到处都是破洞,图案没有一点让人赏心悦目的样子。有各种各样的小摆设胡乱地摆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里,桌子因缺了脚轮而显得高低不平。一个窗户是打开的,很明显,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将它关上了。房门眼下倒是关着的,看样子似乎也不可能关得太久,它的门闩总也闩不牢,稍有动静,就会被风吹开,一阵阵寒风像旋涡一样在房间里打转。
  “我得忍受痛苦,”赫尔克里-波洛自哀自怜地说。“是的,我正在忍受。”
  门突然开了,莫林-萨默海斯太太带着一阵风进了屋,她环视了一下屋子,好像对远处的人喊了声:“什么?”随即转身又出去了。
  萨默海斯太太一头红色头发,一脸明显的雀斑,通常当她放下手里的东西或找东西的时候,总是将周围搅得一团糟。
  赫尔克里-波洛被惊得跳了起来,用力将门关上。
  过了一会儿,门又开了,萨默海斯太太重新出现在门口。她这次手里端着一个大搪瓷盆,还拿了一把刀。
  一个男人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莫林,那只猫又生病了,我该怎么办?”
  萨默海斯太太喊道:“我马上就来,亲爱的,看好它。”
  她放下瓷盆和刀子,又出去了。
  波洛再次起身将门关上,他说:
  “看来这罪我是遭定了。”
  一辆车驶来,那只大狗从椅子旁跳了起来,发出尖利的咆哮声,它跳上一只靠近窗户的小桌子,那桌子“咔嚓”一声被压倒了。
  “天啊,”赫尔克里.波洛说,“它竟然如此经不起重量!”
  门突然开了,冷风尖叫着扫荡着整个房间,那只狗冲了出去,一直咆哮个不停。莫林的声音传来,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清晰。
  “约翰尼,你为什么不记着关上后门,这些可恶的老母鸡正在食品柜里偷食吃呢。”
  “就是这种条件,”赫尔克里-波洛深有感触地说,“我每星期竟要付给他们七个几尼。”
  门“砰”的一声被撞了一下,从窗户传来母鸡愤怒的咯咯叫声。

  随着门被打开,莫林-萨默海斯太太闯了进来,大叫着扑向那只瓷盆。
  “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把这盆放到哪儿了。先生——嗯——我的意思是您是否介意我在这里切豆子?厨房里的味道实在太糟糕了。”
  “夫人,我很荣幸。”
  这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话,但意思却很明白,二十四小时之内,这是波洛找到的第一个能持续六分钟以上的谈话机会。
  萨默海斯太太一屁股坐到一把椅子上,开始手忙脚乱地用刀切那些豆子,那气势可真吓人。
  “我真的希望,”她说,“您不要感到太不舒服,如果您有什么需要的话,请照直说出来。”
  波洛已经意识到,在这儿,他惟一能够忍受的就是他的这位女房东。
  “您这样说真是太好了,”他彬彬有礼地说,“我只是希望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您找一位合适的佣人。”
  “佣人!”萨默海斯太太尖叫着说道,“多好的愿望啊,可是现在连一个计时女佣都找不到。我们这里真正很好的一个计时女佣被人杀了,这真是背运气。”
  “您说的是麦金蒂太太吧?”波洛紧接着问。
  “是麦金蒂太太。天啊,我多想念那个女人啊!当然,这事儿在当时的确热闹了一阵儿。这是我们这儿发生的第一件谋杀案,但是,就像我对约翰尼说的那样,对我们来说,这绝对是件坏事儿,没有麦金蒂,我真不知该怎么应付这么一大堆事儿。”
  “您和她的关系很好吗?”
  “亲爱的先生,她可是个很可靠的人啊。她到我这儿做工,时间定的是每星期一上午,星期四下午,她每次都像钟表一样准时。我现在请的这个女佣住在车站那边,她有五个孩子,还有丈夫。当然她从来不能准点干活,要么是她丈夫喝醉了,要么是她的老母亲或那些孩子生了什么可恶的病或其它什么原因。有麦金蒂太太的时候,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至少是一个人的事儿,要说不守时的时候,我必须说是从来没有过的!”
  “您一直认为她诚实正直,值得信赖吗?您一直很信任她?”
  “噢,她从不偷东西——连吃的都不拿。当然了,她爱打听事儿,喜欢看别人的信或者诸如此类的事儿。但谁也免不了有这份好奇心,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活得这么单调乏味,是不是?”
  “麦金蒂太太的生活也很单调乏味吗?”
  “我想她的日子糟糕透了吧,”萨默海斯太太含糊其辞地说,“她总是跪着双膝擦地板,然后别人家还有成堆的东西每天傍晚堆在那里,等着第二天要她洗。如果我天天这么过日子,我倒认为被人杀了更是一种解脱,我真会这么想。”

  萨默海斯少校从窗户探进头来,萨默海斯太太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将豆子推到一旁,冲到窗户前,将窗开到了最大限度。
  “那条该死的狗又吃母鸡的食了,莫林。”
  “噢,该死,这下它该生病了!”
  “看这儿,”约翰-萨默海斯举着一个漏勺问,“这么多菠菜够不够?”
  “当然不够。”
  “我看已经够多的了。”
  “它一炒就只有茶勺那么多了,难道你到现在还不知道漏勺能装多少东西吗?”
  “噢,天啊!”
  “鱼送来了吗?”
  “还没有。”
  “该死,我们只好开瓶罐头了。你来做这件事,约翰,在屋子角的那只碗柜里有一瓶。就是那个有点向外凸出的瓶子,我认为它的味道还可以。”
  “菠菜怎么办?”
  “我去炒。”
  她从窗户跳了出去,夫妻俩一起离开了。
  波洛穿过屋子来到窗户前,将它尽可能地关严。萨默海斯的声音还能够随风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这个新来的家伙怎么样,莫林?我看他有点儿怪,他叫什么来着?”
  “刚才和他说话时我就没能记起来。可能是叫——嗯——波洛。就是这个名字,他是个法国人。”
  “你知道,莫林,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名字。”
  “也许是在理发店里吧,他的样子看着像个理发师。”
  波洛听了埋下了头。
  “不,也许这是胡说八道,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听说过这个名字,不过最好还是尽快从他那里拿来第一个星期的七个几尼房租吧。”
  声音慢慢消失了。
  赫尔克里-波洛将地上的豆子捡了起来,萨默海斯太太奔向窗户时,把它们撒得满地都是。刚捡完了豆子,萨默海斯太太便又从门里走了过来,波洛很有礼貌地把豆子递给了她。
  “给你,太太。”
  “噢,太感谢了,我说,这些豆子看起来有些发黑,您知道,我们是把它们放到瓦罐里,再撒上盐腌起来。不过这些好像已经变质了,恐怕不会太好吃。”
  “我也这么想,您是否允许我将门关上呢?风太大了。”
  “噢,是的,关吧。不过我总是让门开着的。”
  “我已经注意到了。”
  “不管怎么说,那门是从来关不严的,这房子实际上都快裂成碎片了。约翰的爸爸妈妈在这里住过。他们处境不好,一对可怜的人。他们从来没有对这房子进行过修缮。后来,我们从印度到这儿来,也无力对它进行修缮。假期里,这倒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有很多房间可以让他们进进出出地疯跑,花园和院子也都很大,我们接待过一些肯付房租的客人,收入也仅仅能够维持我们的日常开销。”
  “我是你们目前惟一的客人吗?”

  “我们楼上还住着一位老太太,她从来的那天起一直都住在这儿,我看不出她有什么问题。说到她呀,我每天都要给她送上去四盘菜,她的胃口很好。不管怎么说,她明天就要离开,去看她的侄女或什么亲戚了。”
  萨默海斯太太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了起来,她的话音里可以听出一些作假的痕迹。
  “送鱼的人一会儿就到,我不知您是否介意——嗯——先把第一个星期的房租交上,您是要在这儿住上一个星期的,是吗?”
  “或许会更长。”
  “很抱歉这样麻烦您,但我眼下手头上没有一点儿现钱,您知道现在这些人都什么样——他们总是欠债不还。”
  “您不必道歉,夫人。”波洛拿出了七英镑七先令。萨默海斯太太急忙将钱收了起来。
  “非常感谢。”
  “太太,我或许该把我的情况多告诉您一些,我的名字是赫尔克里-波洛。”
  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并没有引起萨默海斯太太的任何反应。
  “多么好听的名字啊,”她热心地说,“是个希腊名字吗?”
  “也许您听说过,”波洛说,“我是一个侦探。”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也许是当今世上最赫赫有名的侦探。”
  萨默海斯太太快乐地叫了起来。
  “我看您是个了不起的开玩笑的专家,波洛先生。您侦探什么?捡烟头,还是查脚印?”
  “我正在调查麦金蒂太太谋杀案,”波洛说道,“而且我也不开玩笑。”
  “哎呀,”萨默海斯太太说道,“我把我的手指切伤了。”
  她举起一个手指看了看。
  然后,她又盯着波洛打量了一下。
  “您的意思是要在这里调查吗?”她问。“我的意思是说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已经全都结束了,他们逮捕了那个可怜的、缺脑子的傻瓜,他租住着她的房子,他已经接受了审判并被判了刑,一切都已经过去了。现在,他没准儿已经被绞死了。”
  “不,夫人,”波洛说,“他还没被绞死——至少现在还没有。而事情也并没有‘过去’——麦金蒂太太的案子还没结束。我想用你们国家的一位诗人的话提醒您:‘事情在没有结束之前就不能说是过去了——的确如此。’”
  “噢,”萨默海斯太太应了一声,她的注意力从波洛身上转到了她腿上放着的那只搪瓷盆上,“我手上的血流得满盆都是,我们拿这些豆子做午饭倒是一个不坏的主意。不过没关系,反正这些豆子是要用水煮开的。如果用水煮它们的话,他们总还是能吃的,对不对?甚至罐头瓶里的也是这样。”
  “我看,”赫尔克里-波洛平静地说,“我的午饭就不在这里吃了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比特人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地底洞穴中住着一名哈比人。这可不是那种又脏又臭又湿,长满了小虫,满是腐败气味的洞穴;但是,它也并非是那种空旷多沙、了无生气、没有家具的无聊洞穴。这是个哈比人居住的洞穴,也是舒舒服服的同义词。这座洞穴有个像是舷窗般浑圆、漆成绿色的大门,在正中央有个黄色的闪亮门把。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