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二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1)
  “那就是赫尔克里·波洛大侦探。”阿勒顿夫人说。
  她和她的儿子在阿斯旺的“瀑布”饭店外面,坐在漆得光亮的红色柳条椅上。他们注视着走过去的两个人——一个穿白绸服装的矮个子男人,和一位苗条的高个儿女孩。
  蒂姆·阿勒顿身体坐直,聚精会神地看着。
  “就是那个古怪的小个子?”他不相信地问。
  “就是那个古怪的小个子!”
  “他到这里来干嘛?”蒂姆问。
  他的母亲笑了:“亲爱的,你好像很激动。人们为什么对犯罪那样感兴趣?我讨厌侦探故事,我从来不看。我认为波洛先生此行并没有秘而不宣的目的,他赚了很多钱,我想他是出来看看世界。”
  “他好像看中了我们这里最漂亮的小姐。”
  阿勒顿夫人把头微微偏向一边,打量着波洛先生和女伴走远的背影。
  他身旁的女孩比他高大约三英寸,走路的姿态很美,既不呆板,也不懒散。
  “我觉得她十分漂亮。”阿勒顿夫人说。她悄悄地斜看蒂姆一眼,感到有点好笑,鱼儿上钩了。
  “不只是漂亮。可惜她看起来脾气很坏,老是绷着脸。”
  “也许只是表面如此吧,亲爱的。”
  “一定是个惹人嫌的年轻女孩,我想。可是她确实很漂亮。”
  他们所议论的对象正在波洛先生身旁慢慢走着。罗莎莉·奥特伯恩转动着一把没有撑开的阳伞,她的表情恰如蒂姆所说,既绷着脸,又显得脾气很坏。她紧皱着眉头,嘴唇向下撇。

  他们出了饭店后向左转,走进了公园里阴凉的浓荫。
  赫尔克里·波洛轻声地闲聊着,他的表情和蔼可亲,使人愉快。他身穿一套烫得很仔细的白绸服装,头戴一顶巴拿马草帽,手上拿着一根假琥珀柄,带点装饰意味的驱绳拂尘。
  “真使我着迷,”他说。“象岛尼罗河中的小岛,面对阿斯旺。上这些如大象般巨大的黑色岩石、和煦的太阳以及河上的小船。啊,活着真好!”他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你不觉得吗,小姐?”
  罗莎莉·奥特伯恩简略地回答:“我认为还好。我觉得阿斯旺是个沉闷的地方,饭店里有一半房间是空着的,所见之人都年近半百——”
  她停了下来,咬着嘴唇。
  赫尔克里·波洛眼睛一闪。
  “是这样,你说得对,我已经是一只脚踩在坟墓里的人。”
  “我——我不是指你,”那小姐说,“对不起,我太不礼貌了。”
  “没有关系。很自然,你希望有像你一样的年轻人做伴。啊,至少那里有一个年轻人。”
  “就是老和他母亲坐在一起的那个?我喜欢他母亲,可是我觉得他很讨厌,非常自以为是!”

  波洛微笑。
  “那么我——我也自以为是吗?”
  “哦,我不觉得。”
  她显然对这话题不感兴趣,但这似乎并没有使波洛生气。他只是安静自得地说:“我最要好的朋友说我非常自大。”
  “哦,”罗莎莉闷闷地说,“再怎么说,你总有足以自傲的本领。只是很遗憾,我对犯罪毫无兴趣。”
  波洛严肃地说:“很高兴你没有邪恶的秘密需要隐瞒。”
  她疑惑地朝他快速看了一眼,就在这一瞬间她绷着的脸变了形。但波洛似乎没有注意到她脸上的变化,他接着说:“你母亲今天没有吃午饭。我想,该不是身体不舒服吧?”
  “这地方对她的身体不好,”罗莎莉简短地回答,“我很乐意早点离开。”
  “我们会同船游河,是不是?就是去瓦迪哈尔法今苏丹北部边境城市。和第二大瀑布吧?”
  “是的。”
  他们走出公园的浓荫,来到河边一条满是尘土的路上。一群眼晴死盯着游客的小贩(有五个卖念珠的,两个卖明信片的,三个卖刻有圣甲虫符号护身符的),两个出租驴子的,还有自成一伙但怀着希望的小乞丐朝他们围了过来。
  “先生,你要念珠吗?品质很好的,先生。很便宜……”
  “小姐,你要护身符吗?你看,上面有女王的名字,会带给你好运……”

  “你看,先生,真正的宝石。很好,很便宜的……”
  “先生,你要骑驴吗?这是头好驴,这只驴子叫‘威士忌苏打’,先生……”
  “先生,你要去采石场遗址吗?这只驴子很好。别的驴子很坏,先生,骑它们会跌倒……”
  “你要明信片?很便宜,很美的……”
  “你看,小姐,只要十个皮阿斯特埃及的辅币单位。,很便宜,还有宝石……这块象牙……”
  “这是很好的拂尘,全是琥珀……”
  “你搭船,先生?我有很好的船,先生……”
  “你回饭店,小姐?这是只头等的驴……”
  赫尔克里·波洛胡乱做了些手势,赶走这些苍蝇似的叮着他们不放的人。罗莎莉像个梦游者似的,大步从这些人中间走过。
  “这时装聋做哑最好。”她说。
  小乞丐并排跟着他们跑,悲哀地低声说:“有没有零钱?有没有零钱?祝你万万岁!大好人,大善人……”
  那群穿着五颜六色、破破烂烂的人落在后面了,但苍蝇却成群成群地叮在他们的眼皮上,这些苍蝇最为固执。那些人继续向下一批客人展开新的攻势。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局外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人道主义思想加缪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西西弗斯神话》和《局外人》构成了加缪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加缪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西西弗斯的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我们幸福,也不能告诉我们不幸,之所以加缪假设西西弗斯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有一句箴言说,真的绅士,不谈论别离了的女人和已然付出去的税金。此话其实是谎言,是我适才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倘若世上果真存在这么一句箴言,那么“不谈论健康方法”或许也将成为真的绅士的条件之一。真的绅士大约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健康方法,我以为。一如众人所知,我并非真的绅士,本就无须一一介意这类琐事,如今却居然动笔来写这么一本书,总觉得有些难为情。 [点击阅读]
怪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九日的下午,一如平常的下午,没有两样。任何人对于那天即将发生的不幸,毫无一丝预感。(除了一人例外,那就是住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四十七号的巴克太太,她对于预感特别有一套,每次她心头觉得一阵怪异之后,总要将那种不安的感觉,详详细细地描述一番。但是巴克太太住在四十七号,离开十九号甚远,那儿会发生什么事,与她无干,所以她觉得似乎没有必要去做什么预感)。“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社长K-玛汀戴小姐。 [点击阅读]
恶月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仅点燃着烛光的书房里,桌案上电话铃声骤然响起,刹那间,我知道我的生活即将面临一场可怕的转变。我不是算命先生,我也不会观看天象,在我眼里,我掌中的手纹完全无法揭露我的未来,我也不像吉普赛人能从湿得的茶叶纹路洞察命理。父亲病在垂危已有数目,昨夜我在他的病榻旁,替他拭去眉毛上的汗珠,听着他吃力的一呼一吸,我心里明白他可能支撑不了多久。我生怕就这样失去他,害怕自己将面临二十八岁生命中首次孤零零的生活。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惊魂过山车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惊魂过山车───1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故事告诉任何人,也从未想过要告诉别人,倒不是因为我怕别人不相信,而是感到惭愧。因为它是我的秘密,说出来就贬低了自己及故事本身,显得更渺小,更平淡,还不如野营辅导员在熄灯前给孩子们讲的鬼故事。我也害怕如果讲出来,亲耳听见,可能会连自己都开始不相信。但自从我母亲过世后,我一直无法安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