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莫罗博士的岛 - 第二十二章 狐独的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晚上,我趁着柔和的西南风,驾船出海。小船缓慢平稳地向前驶去,小岛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了,盘旋而上的袅袅青烟,在火热的落日余辉下,飘曳成依稀可见的越来越细的一线青丝。大海在我四周涨涌了起来,那低矮黑色的小斑点,也从我视野里隐没了。日光,太阳拖着尾巴的余光,在天空中射出了一条一条的光带,这时又被拖向了一边,呈现出活象是一道耀眼的光幕。最后,我终于窥视到被阳光遮隐住的广阔无垠、蔚蓝色的海湾,看到了一片飘摇浮动的繁星。静寂的大海,静寂的天空,我孤身一人伴随着夜晚和沉寂。
  就这样我漂流了三天,舍不得吃,舍不得喝,思虑着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切,那时也并不十分渴望再见到世上的人。身上裹着一片其脏无比的破布片,头发都纠结成了黑黑的团块。发现我的人一准认为我是个疯子。说起来很奇怪,我并不感到那么渴望着返回人间。我只是为终于离开兽怪们的肮脏污秽和可厌卑鄙而感到高兴。第三天,我被一艘从阿比亚驶向旧金山的带横帆的双桅船救了起来。无论是船长还是水手都不相信我的经历,他们判断,准是孤独和危险把我搞疯了。我担心他们的看法也可能就是别人的看法,因此我抑制着自己,不再进一步讲述我的冒险经历,并且佯装对于从“维茵夫人”号轮船夫事到我重又被救起的这一段时间里我所发生的事全都记不清了——其间相隔了一年的时间。
  我不得不万分慎重从事,以免使我自己落入被认为是精神错乱的怀疑之中。对于法律,对那两个死去的水手,对于黑暗之中的埋伏,对于藤林竹丛中的尸体的回忆,常常在我脑中纠缠作祟。看来好象是不合人情,可是随着我重返人间而来的,不是我所期望的那种信任和同情,相巨倒是一种我在小岛上所经历过的不可靠和恐惧感,而且这种感觉很奇怪地更增强了。没有一个人会相信我,我对于世间的人们,几乎就像是我曾经对于兽人那样古怪。我可以理解我同伙的任性。
  他们说恐怖是一种病症,不管怎么说,我可以证明这一点。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可是一种不安的恐惧,还是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中,这种不安的恐惧,就像是一头半驯服了的幼狮所感受到的那样。我的苦恼,是以一种最奇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我无法确信,我所遇到的男人和妇女就不是另一个仍然保持着起码人形的兽人,就好象他们同时还是些半制成人类化身外表形象的动物,而且他们将会立刻开始蜕变,先是表现出这种、然后又表现出那种动物的特性来。我把我的真情实况向一位特别有本事的人吐露了,此人曾与莫罗相识,而且看来对我的经历半信半疑,这人还是个精神病专家——他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

  尽管我并不期望我能全部永远地摆脱掉对岛上恐怖的记忆,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是远远地存在于我记忆的深处,只不过是远远的一片烟云,一种留在记忆中的东西,一种模糊淡薄的疑惑的感觉。然而有的时候,那一小片烟云扩散开来,直到遮满整个天空。那时我环顾四周,看着我的那些同伴。于是我又提心吊胆起来。我看到的面孔,有的敏锐明亮,有的愚笨或危险,有的反复无常,没有诚意,没有一个具有平静控制理性灵魂的权能的。我觉得就好像兽性正在汹涌地充满他们的全身,岛上兽人的蜕化马上又会以更大的规模蔓延开来。我知道这是个幻觉,周围的这些看上去好像是真的男人和女人,的的确确是真的男人和女人,永远是男人和女人,是完全有理性的动物,充满着人性的希望和仁慈的热心,摆脱了本能的约束,不再是任何异想天开的法律的奴隶——总之,是完全与兽人不同的人类。尽管如此,我还是畏缩躲避着他们,躲避着他们好奇的目光,躲避着他们的寻问和帮助,特别渴望离开他们,独善其身。
  为此,我就住在靠近广阔舒畅的丘陵地旁,这样,当这一阴影笼罩了我的灵魂时,我可以躲避到那里去;那时候,在微风掠过的天空下,这处空旷的丘陵地是非常讨人喜爱的。我住在伦敦时,这种恐惧几乎不堪忍受,我无法摆脱开周围的人,他们的声音从窗户里传了出来,就是锁着门也不足以防卫。我宁愿走出去到大街上,和我的幻觉搏斗。悄悄地徘徊着的女人会在我身后低声议论着;鬼鬼祟祟热望着什么的男人,向我投来嫉妒的目光;疲惫苍白的工人们,咳嗽着从我身边走过,就像是滴流着鲜血的受了伤的鹿一样,目光倦怠,步履匆匆;弯腰躬背、迟钝阴郁的老人们,自言自语,嘟嘟喃喃地走了过去,都不去理睬跟在后面的、衣衫褴楼的、调皮的孩子们。随后我会避开,走进小教堂里去,但是就是在那里,我也是一样地恐慌烦乱,传教士叽哩咕噜,莫名其妙他讲话的样子,就甚至好象是猿人在说什么“大思想”一样。我或者走进图书馆,那里埋头读书的一张张心无余念、专心致志的脸,看起来却都像是守株待兔的耐心的家伙们一样。特别令人讨厌的是在火车上和公共马车上的那些苍白失色,毫无表情的脸,看来与其说他们是我的同伴,还不如说是一些死尸。所以除非我敢肯定是只身一人,我是不敢去旅行的。尽管看起来我也不是个富有理性的人,但是只有头脑受尽了奇怪的骚乱折磨的动物,才会把它打发出去孤身流浪,就像是一头脑子里被绦虫的幼虫搞出了病的绵羊。

  但是,感谢上帝,现在这种心绪不太经常出现了。我已经从城市和人群的烦扰中脱出身来,现在我是在人们光辉灵魂照耀下的我们这种生活的明亮的窗户——也就是在博识智慧的书籍的包围中度过我的时光。我很少见生人,而且只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字庭。我把全部时光都致力于读书和化学试验,我度过了不知多少明月当空、繁星满天的夜晚,去研究天文学。尽管我不知道怎么会有,也不知道为什么有,可是在光辉闪烁的日月星辰的天体中,的确有一种无限平静和保护之感。我觉得在物质浩瀚和永恒的规律中,而不是在人们日常的忧虑和罪恶及烦恼中,我们身内存在的多于动物的任何东西,都必定会寻得它的安慰和希望。我希望着,否则我就不能生存。就这样,在希望和孤独中,结束我的故事。
  爱德华·普兰迪克
  原书注
  包含了这个故事基本思想的“莫罗博士的解释”一章中的内容,做为一篇文学性随笔,曾刊载在一八九五年一月号的(星期六评论)上。这是本故事唯一预先公布的一部分,这部分已经经过全盘改写,以使其适合于叙述性笔体。在不熟悉科学的读者看来也许很奇怪,无容否认,与这一故事有关的细节,不管其可信程度如何,制造奇形异状的怪物,甚至很可能是类乎于人的怪物,是在活体解剖的可能性之内的。译者后注:在英国PenguinBooks出版的此书单行本中,在正文之前曾附有一篇序言。根据署名,这篇序言是由书中主人公普兰迪克的侄子写的,颇有趣味,现译于后,以飨读者。这篇序言是这样写的:“一八八七年二月一日,‘维茵夫人’号轮船在大约南纬1度、西经107度的地方,因和一艘漂流在海上的弃船相撞而失事。

  “在事隔十一个月零四天之后的一八八八年一月五日,我的叔父爱德华·普兰迪克,一位没有官职的绅士,确切无疑地曾在卡拉奥塔搭乘‘维茵夫人’号出海,并且被认为早已葬身鱼腹了,却在南纬5度3分、西经101度的海上,被一只无篷小船救了上来。这只小船船名已难以辨认,但据推测是属于那艘失踪的双桅纵帆船‘吐根’号的。我叔父叙述的那一段亲身经历是那么不可思议,大家都以为他的精神错乱了。后来他宣称,从他自‘维茵夫人’号脱身时起,他什么都记不得了。当时,做为一则因为体力和脑力的过重负担而引起记忆上的差误的奇特病例,在一些心理学家中,曾经对他进行过专门的讨论。下面的记述,是由此篇序言后的署名者,他的侄子和继承人,在他的文物中发现的,但是其中没有任何要求出版的明确请求。
  “在我叔父被救起的那个海域里,确知存在的唯一小岛,就是诺布尔岛(又名贵族岛),那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火山岩岛。一八九一年英国皇家海军‘天蝎号’曾经访问过该岛。一队水手登上小岛后,除了某些希奇的白蛾,一些幼羊和野兔,以及一些十分奇特的老鼠之外,没有发现任何其他生物。没有搞到这些动物的标本。这样,就其最为实质性的细节而言,这篇记述是无证可考的。在理解这一点的前提下,根据我所确信的我叔父的意愿,看来把这个奇怪的故事公之于众,就无甚妨害了。关于这件事,至少存在着这些情况:我的叔父在大约南纬5度、西经105度处,下落不明,而在间隔了十一个月之后,他重又出现在大洋的这同一海域里。在这期间,他必定得以某种方式生存着。而且,据说一艘叫做‘吐根’号的双桅纵帆船,还有它的酒鬼船长约翰·戴维斯,的的确确在一八八七年一月,载运着一只美洲出豹和某些其他的动物,驶离非洲。这艘船在南太平洋的几个港口中,是大名鼎鼎的。而且最后这艘船在一八八七年十二月从班亚驶向其未知的归宿时,从这片海域(船上还载着相当大量的椰子干核)失踪了。这个日期和我叔父的叙述,恰恰是完全吻合的。
  查尔斯·爱德华·普兰迪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