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马普尔小姐探案 - 软尺谋杀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波利特小姐拿起门环礼貌地敲了一下农舍的门。隔了一会儿见没有人答应就又敲了一下。当她敲门时左胳膊下面夹着的包裹滑了一下,于是她就又把它扶正了。包裹里面装的是为斯彭洛太太新做的绿色冬装,就等着试穿了。波利特小姐的左手上挂着一个黑丝袋,里面装着一把软尺,一个针垫,还有一把实用的大剪刀。
  波利特小姐高高的个子,骨瘦如柴,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双撅起的嘴唇,还有一头稀疏的铁灰色的头发。在第三次用门环叩门之前,她犹豫了一下。她向街的那一头望了一眼,一个身影飞快地走了过来。哈特内尔小姐用她那一贯低沉的大嗓门喊道:“下午好啊,波利特小姐!”她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虽然炮经风霜却仍不失乐观的天性。
  女裁缝答道:“下午好,哈特内尔小姐。”她的方言听起来极其尖细可又显得那么彬彬有礼,她生下来就是一位小姐的佣人。“对不起,”她接着说,“斯彭洛夫人是不是不在家呢?”
  “那我可不知道。”哈特内尔小姐说。
  “你看真是不巧,今天下午我是来给斯彭洛夫人试新衣服的,是她定的三点半钟。”
  哈特内尔小姐看了看表:“现在已经过了三点半了。”
  “是呀,我已经敲过三次门了,可没有人答应,所以我想是不是斯彭洛夫人把这件事忘了出门去了。可一般她是不会失约的,再说她还想在后天穿上这套衣服呢。”
  哈特内尔小姐进了大门沿着甬道走了过来,与波利特小姐一起站在了拉伯那姆农舍的门外。
  “为什么格拉迪斯没来开门?”她问了一句,“噢,不,当然了,今天是星期四——是格拉迪斯的休息日。我想斯彭洛夫人大概是睡着了,你门敲得还不够响。”
  她抓起门环使劲儿敲了起来,叭叭的声音简直能把人耳朵震聋。她接着又敲起了门上的玻璃窗,并用极宏亮的嗓音喊道:“谁在里面?”
  没有人回答。
  波利特小姐喃喃说道:“噢,我想斯彭洛夫人一定是忘了出去了,我改日再来吧。”她开始慢慢地往回走。
  “胡说,”哈特内尔小姐肯定地说,“她不可能出去了。我刚才还遇到她了。我要从窗户看看屋里是不是还有活人。”
  她为自己的谈笑爽朗地笑了起来,同时透过最近的一扇窗户向屋里随便看了一眼——之所以只是随便地看了一眼,完全是因为她太了解斯彭洛先生和太太了,他们很少使用前厅,通常都呆在后面的小客厅里。
  虽然只是随便地看了一眼,她却真的看到了人。哈特内尔小姐真的没有看到活人的迹象。相反地,透过窗户她却看见了斯彭洛夫人的尸体躺在炉前的地毯上。
  “当然了,”哈特内尔小姐事后对人们说,“我当时头脑清醒极了,可那个波利特却慌得一点儿主意也没有了。我对她说:‘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你呆在这儿,我去找保克警官来。’她当时说了一些不让我离开之类的话,我可没管她那套。对这种人你只有狠下心来,他们总是喜欢小题大作。就在我要离开的时候,斯彭洛先生从房子的另一边转了过来。”
  哈特内尔小姐讲到这儿故意停了一下,这使她的听众忙不迭地问道:“快告诉我,他当时看起来什么样?”
  哈特内尔小姐这时才继续往下讲:“说老实话,我当时立刻就起了疑心,他太镇静了,对于这个消息一点儿也不感到突然。你们愿意怎么说都行,可当一个男人听说他的妻子死了却无动于衷,这终究有点儿不对头。”
  大家都同意这种说法。
  警官也同意。由于对斯彭洛先生的无动于衷感到非常的可疑,他们马上调查了一下斯彭洛太太死后斯彭洛先生能够得到些什么。他们发现斯彭洛太太是一个富有的股东,而根据一份他们结婚后不久所立的遗嘱,她的遗产将由她的丈夫来继承。这使警官们更加怀疑斯彭洛先生了。
  住在教区牧师隔壁的马普尔小姐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处女。有些人说她是刀子嘴。案发后约半小时,保克警官就来到她家调查了。他一边翻开一个笔记本一边问道:“女士,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有几个问题要问您。”
  马普尔小姐说道:“是不是和斯彭洛夫人的谋杀案有关系?”
  保克吃了一惊:“女士,我能问一下您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吗?”
  “是鱼。”马普尔小姐回答说。
  这个回答使警官保克更是如坠五里雾里。不过他猜对了,是鱼贩子的小男孩把这条新闻和马普尔小姐的晚饭一起送了过来。
  马普尔小姐继续柔声说道:“躺在客厅的地板上,被人勒死的——可能是用一条细细的皮带。不管用的是什么,它已经被人拿走了。”
  保克看起来非常愤怒:“这个小福莱德怎么什么都知道……”马普尔小姐巧妙地岔开了话题,她说:“你的上衣上有一根针。”
  保克低下头去不禁吃了一惊,他说:“人们说看到一根针把它拈起来,一整天你都会有好运气。”
  “我希望那会成为现实。现在你想让我告诉你些什么?”
  保克警官清了清嗓子,看了看笔记本,摆起一副大人物的架子说道:“死者的丈夫,亚瑟-斯彭洛先生已对我做了陈述。他说大约在两点三十分马普尔小姐打电话给他,问他能不能在三点十五分过来一下,她有急事要请教。夫人,现在我要问您,这是真的吗?”
  “当然不是。”马普尔小姐说。
  “在两点三十分你没给斯彭洛先生打过电话?”
  “不光在两点三十分没打过,其它时间也没打过。”
  “埃”保克警官带着一种满足感舐着自己的小胡子。
  “斯彭洛先生还说了些什么?”
  “斯彭洛先生说他三点十分从家里出来,三点一刻准时到了您这儿,一到这女佣就告诉他马普尔小姐不在家。”
  “这部分倒是真的,”马普尔小姐说,“他确实来过这儿,可我当时在妇女协会开会。”
  保克又“氨了一声。
  马普尔小姐大声说道:“警官先生,你一定要告诉我,你是不是怀疑斯彭洛先生?”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应该由我来说,不过在我看来某个人,暂且不提名字,想尽力掩盖罪行。”

  马普尔小姐忧心忡忡地说:“斯彭洛先生?”
  马普尔小姐很喜欢斯彭洛先生。他身材矮小且消瘦,讲话保守而谨慎,是极受人尊敬的一位先生。他来乡下生活真是有点儿奇怪,因为很显然以前他是一直住在城里的。但他对马普尔小姐吐露了真情,他说:“从我还是一个孩子时起,我就一直想有朝一日能够到乡下来生活,有一个自己的花园。我一直很喜欢花,我的妻子有一家花店,这你知道。那就是我第一次遇见她的地方。”
  只是一段枯燥的叙述,但却在你面前打开了一幅浪漫的画卷:年轻漂亮的斯彭洛夫人站在鲜花丛中。
  其实斯彭洛先生对养花之道一窍不通。他分不清各种花籽,不懂得如何修剪,也不知道栽植嫁接,更是分不清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花卉。他只是在头脑里有一幅图画——一个小小的农家花园,里面种满了芳香四溢、光彩照人的各种花卉。他曾经可怜兮兮地向马普尔小姐请教种花之道,并把她的回答都记在了一个小本子里。
  他向来不喜欢声张,或许正是因为他这样的性格,当他的妻子被谋杀后警方才会对他这么感兴趣。他们经过耐心细致的调查,对死去的斯彭洛夫人有了很详细的了解——不久以后,全圣玛丽米德村也都知道了。
  死去的斯彭洛夫人早先是一个富人家的厨下女佣,后来她辞职不干嫁给了花匠,他们一起在伦敦开了一家花店。
  花店日渐兴旺,可花店主人却没这么幸运,不久就得病死了。
  他的遗孀继续经营这家花店,并不断扩充店面,花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兴旺。后来她把花店卖了个很好的价钱又开始了第二次婚姻——和斯彭洛先生。他是一个中年珠宝商,继承了一桩很小的,即将破产的生意。结婚后不久,他们把生意转让了,来到了圣玛丽米德村。
  斯彭洛夫人可是很有钱。她在她卖出的花店里的投资——就像她对所有人解释的那样,“有神的指引”。神赠给了她智慧去投资。
  她所有的投资都有收益,有些简直大得惊人。同时她对招魂术的兴趣也日渐增长。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她摒弃了一切社交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神秘的宗教之中。它与印度的宗教有一定的联系,是建立在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深呼吸之上的。当她来到圣玛丽米德村后,又信奉上了传统的英格兰教义。她是教堂的忠实信徒,勤勤恳恳地参加教堂的各种服务性活动。通常她先去商店转一圈,看看村里有什么事发生,然后就去打桥牌。
  这样一种平淡乏味的生活——突然间——被人谋杀了。
  梅尔切特上校是本地的警察局长,他已经传唤了斯雷克检查官。
  斯雷克是那种独断的人,一旦拿定了主意,他会非常的自信。现在他就非常肯定:“局长,是她丈夫干的。”他说道。
  “你这么认为?”
  “千真万确。你只要看他一眼就能断定他有罪。他从未显示出一丝悲伤或什么感情。他返回家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她死了。”
  “他难道都没尽力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
  “他没有,局长。他太沾沾自喜了。一些人是不会演戏的,笨得像块木头。”
  “在他的生活中还有其他的女人吗?”梅尔切特上校问。
  “我还没有发现。当然了,他是很狡猾的,一定把自己的行为掩盖了起来。在我看来,他一定是已经厌倦了自己的妻子。她很有钱,令人难以忍受——总是信这个教那个教的。
  他残忍地下定决心要除掉她,好自己过舒服日子。”
  “对,我猜案子可能就是这样。”
  “绝对没错,案子就是这样。他精心策划了整个谋杀过程,假装接到了一个电话——”梅尔切特打断了他的话:“我们没有跟踪到任何电话吗?”
  “没有,局长。可这只能意味着两件事情:第一,他撒谎了;第二,他是从公用电话亭打的电话。村里仅有两部公用电话,一部在火车站,另一部在邮局,显然他没有用邮局的电话,因为伯雷德夫人对打过电话的人了如指掌。他用的可能是火车站的那部电话,火车两点二十六分到站,那时秩序就会有一些混乱。但关键的事情是他说是马普尔小姐给他打的电话,而这显然是假的。电话不是从她家打出来的,马普尔小姐本人也还在协会里呢。”
  “你大概忽略了一种可能:死者的丈夫被某个人故意支开了——而这个人想要杀死斯彭洛夫人。”
  “你是说那个年轻的泰德-杰拉德吗?我已经在他身上花了很多时间——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他没有作案动机,因为他什么也得不到。”
  “不过,他可不是个好人,也有过侵吞公款的记录。”
  “我并不是说他没犯过罪,可是他自己去找老板承认侵吞公款的事,而他们当时并不知晓他的勾当。”
  “他是‘道德重整运动’中的一员。”梅尔切特说。
  “是的,局长。但后来他脱离了‘道德重整运动,组织去干正事,后来又承认自己偷了钱。请注意,我并不排除他是由于精明才去自首的可能性。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被人怀疑上了,因此就用自首的方式来赌上一把。”
  “你有一颗怀疑的头脑,斯雷克。”梅尔切特上校说,“顺便问一下,你和马普尔小姐谈过了吗?”
  “局长,她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嗅,没有任何关系。但你知道她听到了一些事情,你为什么不去和她谈一谈?她可是一个头脑机敏的老太太。”
  斯雷克换了一个话题:“局长,有一件事我要问你。死者是从当罗伯特-阿伯克姆比先生家的女佣开始做起的,而就在那儿发生了一起珠宝盗窃案,被盗的全是祖母绿,值很大一笔钱。案子一直未破。据我调查,案发时斯彭洛夫人一定在那儿,虽然她那时只是一个小姑娘。你不认为她和这案子有关吗?你知道,斯彭洛是那种毫无价值的珠宝商——可却是一个很好的幌子。”
  梅尔切特摇了摇头:“我并不认为这有什么,那时她还不认识斯彭洛呢。我也记得这个案子,警方当时的意见是他们家中的一个儿子与此案有关——他叫吉姆-阿伯克姆比,一个挥霍无度的家伙,欠了一屁股的债,可就在盗窃案发生后,这些债都还清了——他们说是一个有钱的女人干的,可我并不知道。老阿伯克姆比竭力想把案子敷衍过去。”

  “我的话只是个建议,局长。”斯雷克说。
  马普尔小姐热情地接待了斯雷克检察官,当她听说是梅尔切特上校让他来的之后,马普尔小姐对他更加热情了。
  “真是的,梅尔切特上校真是大好了,没想到他现在还记着我。”
  “他当然记着你。他告诉我你掌握的关于圣玛丽米德所发生的一切的消息很值得一听。”
  “他真是太好了,可我真的什么也不知道。我是说关于这桩谋杀案。”
  “你知道人们都谈些什么。”
  “嗅,那当然了——可重复一些无聊的谈话又有什么用呢?”
  斯雷克尽量用一种温柔的语气说道:“你知道,这不是一次官方的正式谈话,可以说只是一次谈心。”
  “你真想知道人们都说些什么,不管里面有没有真实的情况?”
  “就是这样。”
  “那好吧。人们有很多种猜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阵营:有的人认为是丈夫杀了妻子,丈夫或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是很容易受人怀疑的,那很自然,你不这么认为吗?”
  “有可能。”检察官谨慎地说。
  “如此狭小的住所,你知道。再有就是谋财的动机,我听说斯彭洛夫人很有钱,而斯彭洛先生确实能从她的死亡中得到好处。在这邪恶的世界,往往最无情的猜测都会找到很好的理由。”
  “他会得到很大一笔钱。”
  “正因为这样,他就很有可能把她勒死,然后从后门离开家,再穿过田地到我家来找我,假装他接到了我的电话。
  然后回家,发现自己的妻子在他不在时被人杀了——他当然希望责任会被推到流浪汉或是窃贼身上。”
  检察官点了点头:“为什么是由于谋财的动机——如果他们最近吵架了——”马普尔小姐将他的话打断:“噢,可他们没有吵架。”
  “你敢肯定?”
  “如果他们吵架了,那么每个人都会知道的!他们家的佣人,格拉迪斯-布兰特会很快把消息传遍全村的。”
  检察官元力他说:“她可能不知道——”马普尔小姐微笑了一下对他表示同情。
  马普尔小姐继续往下说:“还有另外一种想法,认为是泰德-杰拉德干的,他可是一个相貌英俊的小伙子。你知道,好的容貌能使~个人更具影响力。我们的倒数第二任助理牧师就是一例——简直是一种魔力!所有的女孩儿都去教堂——无论是晚祈祷还是早祈祷。一些老年妇女对教区的工作变得异常热心——她们还为他做了很多的拖鞋和围巾!太让这个年轻人尴尬了。
  “让我想想,我说到哪儿了?噢,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泰德-杰拉德。当然了,人们是对他有一些议论的。他去斯彭洛夫人那儿拜访得太频繁了。斯彭洛夫人曾亲口对我说他是一个宗教组织‘道德重整运动’的一员。我敢肯定他们都很虔诚,这一点深深地打动了斯彭洛夫人。”
  马普尔小姐深吸了一口气接着往下说:“我敢肯定他们两个绝没有什么苟且之事,可你知道人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很多人都相信斯彭洛夫人被这个小伙子迷住了,并借给他很多钱。而案发当天人们又确实在车站看见他上了两点二十七分南下的火车。可是从火车的另一边溜下去也是十分简单的事,然后他可以再穿过路堑,翻过围墙,绕过篱笆,这样人们就不会看到他从火车站的出口出来了,因而也就不会有人看见他去了农舍。当然,人们认为斯彭洛夫人穿的太特别了。”
  “特别?”
  “一件和服,并不是一身衣服。”马普尔小姐的脸红了,“那种东西,你知道,对某些人来说很富挑逗性。”
  “你认为它有挑逗性?”
  “噢,不,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它再正常不过了。”
  “你认为它很正常?”
  “在那种情况下是的。”马普尔小姐的眼神中透着冷静与沉着。
  斯雷克检察官说:“这可能为我们提供了她丈夫作案的又一动机:嫉妒。”
  “噢,不,斯彭洛先生永远不会嫉妒的。他可不是那种察颜观色的人。只有当他的妻子跟别人跑了并在他的针垫上留一个条子时,他才会知道有那种事。”
  马普尔小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斯雷克检察官,斯雷克被她看得有些糊涂了。他感到她的话似乎在暗示他什么,而他又恰恰不能理解。现在马普尔小姐又问了他一句:“检察官先生,在案发现场你难道就没发现任何线索?”
  “马普尔小姐,人们现在作案可不会留下指纹或是烟灰之类的东西了。”
  “可这个,我认为,”她暗示道,“是一桩老式的案子——”斯雷克愤怒地问:“你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普尔小姐不紧不慢地答道:“我想你知道保克警官能帮你,他是第一个到达‘案发现朝的人。”
  斯彭洛先生现在正坐在一把轻便的折迭躺椅上,看起来他非常困惑。他用尖细清晰的嗓音说道:“当然,这可能只是我的想象。虽然我的听力不如以前好了,可我分明听见一个小孩儿在我后面喊:‘呀!谁是杀人犯?’这句话——这句话给我的感觉就是他认为是我杀了我的妻子。”
  马普尔小姐极轻柔地掐掉了一朵枯萎的玫瑰花:“毫无疑问,这正是他要说的。”
  “可什么能使一个小孩子的脑子里有这种想法呢?”
  马普尔小姐咳嗽了一声:“毫无疑问,是从他的长辈那儿听来的。”
  “你——你真的是说别人也这么想吗?”
  “圣玛丽米德的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
  “可是——我亲爱的小姐——是什么使人们有这种想法的呢?我是真心喜欢我的妻子。她并不如我所希望的那样喜欢在乡村生活,但对于每个问题两个人的意见都绝对一致本来就不可能。我可以向你保证,她的突然离去使我感到无比悲伤。”
  “也许。但是请原谅我这么说,你听起来似乎并不十分悲伤。”
  身材瘦小的斯彭洛先生站了起来:“我亲爱的小姐,许多年前我曾读到过一位中国哲学家的事,当他所深爱着的妻子去世的时候他仍平静地继续在街上敲自己的锣——我猜那大概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娱乐活动——就和平常一样。

  城里的人们对他的坚毅充满了敬意。”
  “可是,”马普尔小姐说,“圣玛丽米德村的人们的反应却截然不同。中国的哲学对他们并不适用。”
  “可你是理解的。”
  马普尔小姐点了点头:“我的叔叔亨利就是一个有很强自制力的人。”她解释道,“他的座右铭是‘永远不显露感情’。他也很喜欢花。”
  “我正在想,”斯彭洛先生的话音中透出一种渴望,“我可以在房子的西侧建一个花棚,种上粉红色的玫瑰或是紫藤。还有一种白色的带有星状斑点的花,我一时把它的名字忘了——”马普尔小姐用平时对她三岁的侄外孙说话的口气说道:“我这里有一份很好的目录,里面还有图片。可能你会有兴趣看看它的——噢,现在我不得不出去一趟。”
  马普尔小姐将斯彭洛先生留在了花园里让他尽情地翻阅那份目录。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用一张牛皮纸匆匆忙忙地卷起一件衣服,然后出了家门,欢快地向邮局走去。波利特小姐,就是那个裁缝,住在邮局上面的房间里。
  但马普尔小姐到那儿后并没有立即进门上楼。她到达时刚好是两点三十分。一分钟之后,马奇-贝勒姆的公共汽车在邮局门口停了下来,这是圣玛丽米德村每日的大事之一。邮递员小姐拿着包裹匆匆忙忙地走了出去,那包裹里装满了经营这商店所需的各种货物——邮局除了办理业务外还出售糖果、廉价书和儿童玩具。
  大约有四分钟的时间马普尔小姐一个人呆在邮局里。
  直到邮递员小姐回到她的岗位上,马普尔小姐才上了楼。她对波利特小姐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想请她把那件旧的灰色绉绸衣改得时髦一些。波利特小姐答应她看看能为她做些什么。
  当有人通报马普尔小姐来访时,警察局长显得十分惊奇。马普尔小姐忙不迭地道歉:“真是对不起——打搅了你我真感到抱歉。我知道你很忙,可我也知道你向来都很和善,梅尔切特上校。所以我宁愿来找你也不去斯雷克检察官那儿。你知道,我不希望保克警官遇上什么麻烦,更确切他说,我希望他没碰过任何东西。”
  梅尔切特局长有些摸不着边际,他问马普尔小姐:“保克?就是圣玛丽米德村的警官?他干了些什么?”
  “你知道,他拾起了一根针。针就别在他的上衣上,我当时觉得很有可能他是在斯彭洛夫人的房里拾起来的。”
  “当然,当然。可你也该知道,一根针又有什么用呢?实际上,他就是在斯彭洛夫人的尸体旁拾起这根针的,昨天他还来找斯雷克谈了这件事一一我猜是你让他来的,对吗?当然了,他不应该碰任何东西,可像我所说的,一根针又有什么用呢?那只是一根普普通通的针,一根任何女人都可能用的针。”
  “嗅,不,梅尔切特上校,这你就不对了。在一个男人看来,那大概是一根极普通的针,可实际上它并不是。它是一种特殊的针,非常的细,人们一般都成盒的买,大多数情况下只有裁缝才用这种针。”
  梅尔切特眼睛紧盯着马普尔小姐,显然他有点儿明白了。马普尔小姐急切地把头点了又点。
  “是的,当然了,事情在我看来是这么显而易见:她穿着和服是因为要试穿新做的衣服。她去了前厅,然后波利特小姐要量取她的尺寸,于是就把软尺围在了她的脖子上——然后她所需做的就只剩下一件事:把软尺交叉一下并用力勒——十分的简单。之后她走出房间把门关上,并站在那儿敲门就好像她刚到一样。可这根针却表明她已经进过房间了。”
  “是波利特小姐给斯彭洛先生打的电话?”
  “是的,是在两点三十分从邮局打的——那时汽车来了,邮局里一个人也没有。”
  梅尔切特说:“可是我亲爱的马普尔小姐,这是为了什么?看在上帝的分上,这是为什么?杀人总得有个动机吧。”
  “嗅,我想你明白,梅尔切特上校,从我所听到的来看,这案子要从很久以前的事说起。你知道,它使我想起了我的两个表兄安东尼和高登。无论做什么事情安东尼都会成功,但可怜的高登却恰恰相反:赛马破脚,股票下跌,地产贬值。
  在我看来这两个女人一起干了那件事。”
  “什么事?”
  “盗窃案,发生在很久以前,是非常值钱的祖母绿,我就是这么听说的,是小姐的女佣和厨下女佣一起干的。因为有一件事一直无法解释——当厨下女佣与花匠结婚后,他们怎么会有足够的钱来开一家花店呢?
  “答案就是靠着她的——一份赃物,我想这是正确的表述。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顺利,于是钱生钱。可另一个人,小姐的女佣,一定是个倒霉的家伙,她只做了一个村里的裁缝。然后她们又相遇了,我猜刚开始的时候她们还很好,直到泰德-杰拉德先生的出现。
  “你知道,斯彭洛夫人已经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因此在感情上就寄托于宗教。毫无疑问那个年轻人泰德劝说她要面对现实,要‘改过’。我敢说她也已经决定这样做了。可波利特小姐并不这么看。她只看到了她会因为多年前的盗窃案而去坐牢。所以她就下定决心让这一切都结束。你知道,我想她恐怕一直就是一个险恶的女人。我相信即使那可爱的、愚蠢的斯彭洛先生被绞死了她也会无动于衷的。”
  梅尔切特上校慢慢说道:“我们能够——呃——证明你的推测——从某种程度上,波利特小姐曾在阿伯克姆比家当小姐的佣人,但是——”马普尔小姐安慰他道:“这很简单,她是那种一听到事实就会立刻精神崩溃的女仆。你看,我已经拿到了她的软尺。我——呃——昨天用它的时候把它偷了出来。她把它丢了就会认为警官拿到了它——嗅,她相当无知,她会认为在某个方面它能证明她的罪行。”
  她给了他一个鼓励的微笑:“你不会有麻烦的,我可以向你保证。”他最喜爱的姨妈曾用这种口气保证过他不会在桑特哈斯特的入学考试中失败的。
  而他也真的通过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书房女尸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有些陈腐的词语只属于某些类型的小说。比如情节剧里的“秃头坏男爵”,侦探故事里的“藏书室里的尸体”。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为人们熟知的主题作一些适当的改变。我为自己订立了条件:书里描写的藏书室必须属于非常正统、传统的那一类,而尸体则必须让人觉得悱恻不定、触目惊心。遵循这些原则,几年来出现在笔记本上的只有短短几行文字。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蝇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一个金发男孩从最后几英尺的岩壁上滑溜下来,开始小心翼翼地找条道儿奔向环礁湖。尽管他已脱掉校服式的毛线衫,这会儿提在手里任其飘摇,灰色的衬衫却仍然粘在身上,头发也湿漉漉地贴在前额。在他周围,一条狭长的断层岩直插林莽深处,一切都沐浴在阳光之中。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诈骗圈套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一某一天黄昏七点过后,在新宿西口车站纷乱的人群中,田关宏看见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从数米远的地方朝田关宏这边走过来。田关瞥了一眼,谈不上对他怀有特别的兴趣,只是觉得老人的神采炯然。老人的额头宽大,胡子灰白发际上有一圈银丝。脸颊上的皱纹似乎是智慧的象征。老人看上去有七十岁了。这个老人真有贵族气派——这一感觉涌上了田关的心头。由于受到老人目光的吸引,田关又看了老人一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