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老处女 - 第07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迪莉娅·罗尔斯顿有时感到:她真正的终身大事是在她的女儿缔结了——真是门当户对、情投意合——纽约的美满姻缘后才开始的。儿子先成亲,选了范德格雷夫家的一个姑娘,他随后成了岳丈大人在奥尔巴尼的银行里的一名年轻的近亲合股人;小迪莉娅(正如她母亲所预见的那样)在她哥哥成婚一年之后,选中了约翰·米尼厄斯——他是哈尔西家众多青年中最稳健的一位——然后跟上他到婆家去了。
  自从小迪莉娅离开了格拉默西公园的家,蒂娜就不可避免地占领了这家小小舞台的前台中心,蒂娜已经到了结婚年龄,人们仰慕她,追求她,然而,给她择婚的希望何在呢?两个警觉的女人都不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来;然而,迪莉娅·罗尔斯顿天天都在苦苦思索着这一问题,就连晚上上床睡觉时也丢不开,她也知道夏洛蒂·洛弗尔在此时此刻也把同一问题带上了楼。
  姐妹俩在一起生活了八年,很少公开翻过脸。的确,几乎可以说,她们俩的关系中没有什么公开的东西,迪莉娅则希望不要这样,她们一旦窥透到对方的灵魂,再在两人之间吊下一块面纱似乎就不大自然了。然而她明白:蒂娜不了解自己身世的状况无论如何也得继续下去;她也明白:夏洛蒂·洛弗尔虽然粗暴无礼,感情用事、木木讷讷,却知道最妥善的办法莫过于把自己禁闭在永久的沉默中。
  她自己把自己弄得噤若寒蝉,所以,小迪莉娅结婚后不久,她突然要求允许她搬下楼来住到蒂娜寝室隔壁的小寝室里,因为新娘出嫁后这间寝室一直空着,罗尔斯顿太太听了反而惊慌不安。
  “可是你住在那里不大舒服,夏蒂,你想过吗?是不是因为楼层太高了?”
  “不是;这与楼层无干,”夏洛蒂像往常一样单刀直入地回答。迪莉娅知道她仍然像个姑娘似的从三层楼跑上跑下,她怎能利用迪莉娅提供给她的借口呢?“因为我应当住在蒂娜的旁边,”她说,声音很低,像一根未调准音的弦发出的声音那样刺耳。

  “啊——那好,请便吧。”如果不是罗尔斯顿太太因为想把这间空房子安排成蒂娜的起居室而沾沾自喜过的话,她说不清为什么突然对这一要求感到气忿。她计划把房子用粉红色和淡绿色装饰起来,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当然,如果有什么理由——”夏洛蒂启发说,仿佛要看出她的心思似的。
  “没有什么,不过——呃,我打算给蒂娜来个突然袭击,把那间房子布置得像个小小的闺房,她可以在那里放书,放东西,聚聚女朋友。”
  “你心眼儿太好了,迪莉娅;可是蒂娜不能要闺房,”洛弗尔小姐反唇相讥,绿色的斑点又在她眼睛里浮起来。
  “那好,请便吧,”迪莉娅重复了一句,语气同样是气忿忿的。“明天我叫人把你的东西搬下来。”
  夏洛蒂在门口停住了。“你肯定没有别的理由了?”
  “别的理由?干吗还该有别的理由呢?”两个女人几乎怀着敌意瞧着对方,夏洛蒂转身走了。
  话一说完,迪莉娅就因为屈从了夏洛蒂的意愿而生起自己的气来。为什么她老是让步呢?她毕竟是一家之主,夏洛蒂和蒂娜两人之所以活到今天可以说是靠了她,或者起码可以说,过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是沾了她的光。然而,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关这个姑娘的问题提出来,得计的总是夏洛蒂,让步的总是迪莉娅。仿佛夏洛蒂以她不哼不哈的顽强作风,决心充分利用使迪莉娅这样天性的女人不可能抗拒的那种依赖关系。
  说真的,迪莉娅比她心想的更盼望和蒂娜平心静气地谈谈,谈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这个小小的闺房。罗尔斯顿太太自己的女儿在这间房子里住时,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在那里呆一个钟头,在两个姑娘脱衣服的时候跟她们聊天,听听她们对当天发生的事情的意见。她总是预先知道自己的姑娘要说什么;然而蒂娜的观点和见解总使她有发聋振聩之感。并不是这些观点、见解有什么新奇之处。有些时候,这些观点和见解似乎是从迪莉娅本人过去的一井死水中涌上来的。只不过它们表现了她从未说出口的感情,传达了她难以言明的思想。蒂娜有时候说出的东西正是迪莉娅·罗尔斯顿在遥远的自我交流中想象自己给克莱门特·斯彭德说的话。

  而现在,这种夜生活将要结束了。如果夏洛蒂要求住在她女儿的隔壁,难道是因为她希望结束这种夜话不成?迪莉娅从来没有想到她对蒂娜影响会遭到怨恨;现在这种发现发出一道闪光,照进那总是把这两个女人分开的万丈深渊。然而,过了一会儿,迪莉娅却因为自己认为堂妹起了妒嫉之心而自责起来。她总不该认为这种妒嫉是从自己心里产生的吧?夏洛蒂,身为蒂娜的母亲,完全有想接近自己女儿的权利,从任何意义上讲都有权接近;迪莉妮有什么权利来反对这种天生的特权呢?第二天,她吩咐把夏洛蒂的东西搬到蒂娜隔壁的那间房子里。
  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到了,夏洛蒂和蒂娜一起上了楼;迪莉娅却在客厅里逗留着,借口要写几封信。说实在的,她怕从那个门槛旁经过,在那儿,一夜复一夜,两个姑娘娇滴滴的笑声把她拦截住了,而夏洛蒂则已经在楼上进入了她老处女的梦乡。一想到从今以后,她掌握蒂娜的路被卡断了,迪莉灰心如刀割。
  一小时以后,该她爬楼梯时,她内疚地意识到她在走廊里厚地毯上尽量弄出了声响,意识到她熄灭楼梯平台上的汽灯时停留的时间过长。在逗留期间,她侧耳细听夏洛蒂和蒂娜寝室的相邻的门后的声音,如果听到里面有欢声笑语,她会暗自伤心的。然而,一点声响也没有,门下面也没有透出一点亮光来。显然,夏洛蒂按部就班地向女儿道过晚安,像往常一样径直上床就寝了。也许她从来都不赞成蒂娜熬夜,不赞成她用去很长时间,一边脱衣服,一边谈谈笑笑,畅叙衷肠;她满可以要求住到女儿的隔壁,就因为她不想叫姑娘失去她的“前半夜的美梦”。

  每当迪莉娅设法揭露堂妹的活动秘密时,她一冒险回来,总因为发现自己把堂妹的动机想得太卑鄙而羞愧难当。她,迪莉娅·罗尔斯顿,她的幸福是有目共睹的,举世公认的,竟然常常发现自己妒嫉可怜的夏洛蒂被克扣掉的一点儿母爱的隐秘,这是怎么回事呢?每当她发现这种妒嫉行为时,就自己恨起自己来,于是显出一副温情脉脉的样子,对夏洛蒂的感情体贴入微,作为弥补;但这种努力并不总是奏效的,迪莉娅有时候真不知道,夏洛蒂会不会把任何同情的表示看成对她的不幸的拐弯抹角的窥探而动怒。在她那样的痛苦里,最坏的莫过于让一个人轻轻一碰就疼的了。
  迪莉娅对着那披盖着花饰的梳妆镜,慢悠悠地脱着衣服,这面镜子曾照过她新娘的倩影,她正在回味着这些想法时,听见了一声轻轻的敲门声。她打开了门,蒂娜站在那里,穿着晨衣,乌黑的鬈发从肩上披下来。
  迪莉娅欢欣雀跃地把双臂伸过去。
  “我得说声晚安,妈妈,”姑娘悄没声儿地说。
  “当然,亲爱的。”迪莉娅在她抬起的前额上亲了好久好久。“去吧,要不你会打扰你的姑姑的。你知道她睡觉睡得不好,现在她住在你隔壁,你必须安静得像只耗子。”
  “是的,我知道,”蒂娜点头表示同意。严肃地瞟了一眼,几乎有点同谋共犯的味道。
  她没有再问什么,她没有逗留,只是拉起迪利娅的手在自己的面颊上贴了一会儿,然后,就像来的时候一样,蹑手蹑脚地出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2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梦的解析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我尝试在本书中描述“梦的解析”;相信在这么做的时候,我并没有超越神经病理学的范围。因为心理学上的探讨显示梦是许多病态心理现象的第一种;它如歇斯底里性恐惧、强迫性思想、妄想亦是属于此现象,并且因为实际的理由,很为医生们所看重。由后遗症看来,梦并没有实际上的重要性;不过由它成为一种范例的理论价值来看,其重要性却相对地增加不少。 [点击阅读]
百年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