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烟 - 二十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柳长春和郑小藕衝出北门,渡过护城河,跑了一程,钻进一片苇塘裡。
  “歇……歇一会儿吧!”郑小藕那浸血的小衫裡,胸脯一起一伏,像把两隻花胡不拉鸟儿窝藏在怀裡。
  柳长春擦了把汗,说:“你在这儿等著,我去找一找姐姐跟菖蒲大哥。”
  “你放心吧!”郑小藕嘻笑著说:“菖蒲大哥有姐姐保驾,就好比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柳长春只得在她身边坐下来,郑小藕撒娇地头枕在柳长春的肩膀上。
  喘了喘气,柳长春心神不宁地说:“这儿不能久停,赶紧走。”
  “咱俩洗洗脸,洗洗身子,洗洗衣裳,乾乾净净上路。”
  “什么时候呀,你倒有心思梳妆打扮?”
  “有勇无谋!”郑小藕伸出手指,戳了一下柳长春的额头,“光头净脸,穿著齐整,遇见追兵躲闪不及。把枪往草棵树丛裡一插,装作过路行人,蒙哄过去。”
  “算你足智多谋!”柳长春叹了口气,不情愿也得依了她。
  俩人钻进芦苇深处,洗净头上脚下的血污,郑小藕叉淘洗衣裳上的血渍。柳长春的紫花布裤褂,郑小藕的红袄绿裤和绣花兜肚,都洗出了本色,晾晒在芦苇上。
  一队队追兵从苇塘外路过,都要敲山震虎喊两声,虚张声势打几枪,苇叶乱溅,水鸟纷飞。郑小藕假装害怕,搂紧柳长春沉下水;追兵过去,露出身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柳长春脸臊得通红,郑小藕摀住嘴吃吃笑。
  一阵大风,芦苇倒伏,郑小藕的绣花兜肚被吹上了天。
  “好大一隻花脖儿鹭鸶!”路过苇塘外的追兵喊道。
  “花蝴蝶风筝!”
  “娘儿们家的兜肚!”
  砰,砰,砰!郑小藕的绣花兜肚像天女散花,乱纷纷飘落下来。
  “苇塘裡有娘儿们!”

  “搜呀!”
  追兵一窝蜂衝进苇塘。
  柳长春和郑小藕匆匆忙忙穿上半湿不干的衣裳,从苇塘一角溜出去,钻进蓬蒿丛和柳棵子地;一路走走藏藏,藏藏走走,眼前出现一座锅伙。
  这个锅伙,座落在一道绵延起伏的沙岗上,临时搭起几溜柳枝糊泥巴的棚屋,便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这裡原是一块寸草不生的荒地,有个地头蛇给县太爷送去五十两云土,就领下了一张开垦文书。不过,本地的农民,都知道给地头蛇开荒,十成有九成九要吃亏上当,最后是两手空空如也,两眼泪水汪汪;所以,儘管地头蛇四处贴满了招租告示,也没有人前来承租。地头蛇只得另打主意,打发狗腿子到大道路口,河边渡头,招揽外乡逃荒的难民。他们甜言蜜语,天花乱坠,将不明真相的难民诱骗而来,一写就是三年租契。三年后,这些难民受尽了敲骨吸髓的盘剥压榨,好不容易熬到了头,却是分文无得,粒米不剩,赤手握空拳。真个是来时逃荒而来,去时逃荒而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座锅伙送走迎来一拨又一拨上当受骗的难民,寸草不生的荒地裡却变成了米粮满仓,花果满园的良田。
  柳长春和郑小藕逃进锅伙,四下张望,只见猪圈、羊栏、磨棚。牲口棚和草厦子连成一片,都不是藏身之处;又怕连累锅伙裡的住户,便躲进了跟草厦子相邻的草料房。
  草料房裡,靠后墙有个炒马料和熬猪食的大灶,灶上一口大锅,灶旁一口大缸,缸裡能盛二十挑水。
  俩人走得口乾舌燥,手扶缸沿,探下身子,扎下头去大喝一气。
  柳长春直起腰,抹了抹嘴上的水珠,说:“不怕慢,就怕站,还得走。”
  郑小藕双手搂住咕咕叫的肚子,苦著脸儿说:“我饿了。”
  隔壁,有个巴掌大的小院落,他俩跳过篱笆,屋裡有一位七十岁的老太太,一位三十岁上下的大嫂,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老太太给郑小藕一个菜糰子,大嫂子给柳长春一块玉米饼子,那女孩还给他俩一捧老虎眼红枣儿,俩人又回到草料房来吃。

  吃得正香,枪声响了,俩人刚想衝出去,一阵冰雹似的子弹堵住了门。
  “赶快藏起来!”郑小藕急赤白脸地说。
  “藏到哪儿?”柳长春团团转。
  郑小藕四下扫了一眼,跳上锅台,拔下大灶上的铁锅,说:“你快下去!”
  “你呢?”
  郑小藕一指墙角落的豆花囤,说:“你下灶,我钻囤。”
  不容迟疑,柳长春只得跳下灶坑。郑小藕又将铁锅放回原处,从灶膛裡掏出两把锅烟抹在脸上,就拿起水稍,从大缸裡舀水,倒进大铁锅裡。
  一连倒了二十钨,铁锅裡的水满了,郑小藕正要钻豆花囤,两个追兵进来,喝道:『有民众自卫军没有?”
  郑小藕翻了他们一眼,六月连阴天的脸色,稜稜角角的声音,没好气地说:“我说没有,你们也不信;掘地三尺,你们搜吧!”
  这两个家伙角角落落搜了个遍,人影不见;四隻贼眼,在郑小藕那丰满的胸脯上溜来溜去,忽然奸笑道:“还得搜搜你!”
  “搜我于什么?”郑小藕倒退了两步。
  “逃犯藏在你怀裡!”这两个家伙就要动手动脚。
  叭!灶膛裡射出一颗子弹,打躺了一个家伙。
  郑小藕像一隻翻天鹞子,扑到那个家伙身上,撕打起来。
  “来人……”被柳长春打断了腿的家伙,向草料房门外爬去,“灶膛裡……”
  一颗子弹又从灶膛裡射出来,这个家伙蹬了蹬腿儿,断了气。
  “来人!草料房裡……有个小娘们……”跟郑小藕厮打的那个家伙,扯著脖子狂吠。

  郑小藕一口咬住他的喉咙,疼得他满地打滚儿。
  “小藕,杀死他!”柳长春在灶坑裡敲著锅底,“拔起铁锅把我放出来。”
  郑小藕杀死那个家伙,自己也衣衫破碎,遍体鳞伤,四肢酸软无力;她挣扎著站起身,摇摇晃晃提起水筲,刚要从锅裡舀水,又有三个追兵破门而人,三支枪瞄准了她。
  她一出溜坐在地上,身子挡住灶门,冷冷地说:“开枪吧!一个换俩,我够本了。”
  “便宜了你!”一个追兵阴森森地恶笑,“先把你扔进锅裡洗个澡,再……”
  这个家伙忽然张口结舌了,只觉得脊梁骨冒凉气,回头一看,背后站著一个满面杀气的女子,枪口顶在他的腰眼上。
  那两个追兵身后,是两位顶天立地的大汉。
  三个追兵三魂出了窍,软囊囊瘫倒了。
  “姐姐!大力哥……流子……”郑小藕喊了一声,昏迷过去。
  熊大力和金□子把三个追兵捆成一串粽子,然后一个舀水,一个拔锅,柳长春从灶坑裡一跃而出。
  “把这三个家伙扔下去!”柳黄鹂儿命令道。
  三个家伙鬼叫连天,被熊大力和金□子填满了灶坑,熊大力又把铁锅翻了底,泰山压顶扣上去。
  柳长春背起郑小藕,问柳黄鹂儿道:“姐姐,咱们奔哪儿走?”
  “到挂松崖,跟你……姐夫会合。”柳黄鹂儿脸红得像海棠春雨,容光潋滟,“他带领咱们去找共产党。”
  这一行人,抄近绕远,迂迴曲折,跳出天罗地网,夜晚才到盘山;他们从悬崖峭壁的后坡,沿一线鸟道,向挂松崖攀登。
  夏竞雄指挥的八路军挺进支队正在星夜北上,林壑和芳倌儿率领的一支先头小分队,已经进入萍水县境。
  1962年——l966年初稿
  1979年10月——1981年11月重写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你在高原
作者:佚名
章节:427 人气:2
摘要:《你在高原》包皮罗万象、精彩纷呈,是一部足踏大地之书,一部行走之书,一部“时代的伟大记录”。各种人物和传奇、各种隐秘的艺术与生命的密码悉数囊括其中。它的辽阔旷远与缜密精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它的强大的思想的力量和令人尊敬的“疯狂的激情”,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