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烟 - 十三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时,庙门大开,胖得像个油篓的万年知,身穿肥大的八卦道袍,头顶挽个冠髻,斜插两根烧蓝赤金簪子,手摇著鹅毛羽扇走出来;抬手投足,一举一动,惟妙惟肖地模仿戏台上的诸葛亮。
  “何人在此喧哗?”开口也是戏文。
  “回军师的话!”贾三招儿一溜小碎步,来到万年知面前,朝菖蒲努了努嘴儿,献媚地说:“他是县城裡齐举人的外甥,还是个大学毕业生;一条大鱼,开得个高价。”
  “原来是俞公子大驾光临,万年知这厢有礼!”万年知满脸惊喜神色,高高打了个稽首。“公子降生百日,曾在小道主持的凌霄观寄名,不知公子尚有记忆否?”
  菖蒲怔住了。他出生在外省,五岁丧父之后,母亲带他千里迢迢投奔舅父,生长在通州。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并没有一座凌霄观,更不记得做过寄名小道士。
  “公子专心在学问上,早把这芝麻粒大的陈年往事忘却了。”万年知亲亲热热地拉著菖蒲的手,甜腻腻地笑著。“当年,小道曾是举人府上的常客,举人老爷最喜欢跟小道谈古论今,讲究琴、棋。书、画;后来,小道云游峨眉、武当、四明、黄山,又到江西龙虎山修道,所以我们多年不见了。”
  菖蒲听他漫天撒谎,强忍著才没有笑出来;舅父洁身自好,平生不与僧道交往,何曾有过道士常客?他看得出,这个土匪军师不过想假借舅父的声望,给自己脸上贴金。此时此地,也不便拆穿他,倒不如投其所好,达到自己的目的,便说:“既然万军师与舍下是老相与了,就请引荐我去见你们的郑司令,学生有要事相告。”“公子请稍候。”万年知放开菖蒲的双手,整了整衣冠袍带,“我家司令思贤若渴,礼贤下士,小道先代公子通禀,司令必定隆重出迎。”说罢,急急忙忙走进庙门。
  万年知回到庙裡,郑三发还在大殿上跟那个军火贩子鬼吹灯夏三吵得像二犬相争,难解难分;一个针尖,一个麦芒,一个扯破了喉咙,一个喊哑了嗓子。

  鬼吹灯夏三不但倒卖军火,而且贩卖人口。今天,他刚给郑三发运来两挺机关鎗,三千发子弹,又要带走六个花票卖到妓院。这两笔生意、三言两语,谈笑之间就成了交。发生争吵,抓破面皮,是为了一身军装。
  “这一身偷棺挖墓来的破殓衣,只配拆铺村,打格褙,给月子裡的小孩儿撕尿布!”郑三发粗脖子红脸地挖苦说。
  “井底之蛙,有眼不识金镶玉!”鬼吹灯夏三的怀裡,紧紧搂著一个大黄缎子包皮袱。“它是洪宪元年,袁大皇帝钦赐曹锟的陆军上将官服;袁大皇帝在太和殿登基,曹锟就穿的是这身官服见驾。”
  “怎见得货真价实?”郑三发瞪著眼珠子问道。
  “我有官服执照!”鬼吹灯夏三一拍腰间,口沫飞溅。“曹锟死后,十几房姨太太,二三十位少爷小姐,请来了租界地的洋人律师给他们分家,这身官服分到了十二公子的手裡。十二公子最好女色,姘了八个洋窑姐儿,瓢泼大雨一般花钱,只花得赤条净光,身无分文,十二少奶奶也进了勾栏院。穷途末路,十二公子才把这一身传家之宝的上将官服,连同有袁大皇帝御玺加印的官服执照,送进了当铺。亏得我夏三手眼通天,费尽心机,才从当铺掌柜的手裡钓了出来,好心好意送到萍水湖,谁想你竟狗咬吕洞宾。”
  “你到底要多少钱?”郑三发斗不过鬼吹灯夏三的三寸不烂之舌,怒气冲冲地问道。
  鬼吹灯夏三翻了三下巴掌,说:“一千五百块。”
  “给你家买坟地呀!”郑三发蹦起来叫骂,“还是到窑子裡给你娘赎身?”
  “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鬼吹灯夏三搭起二郎腿,两眼望天,“少一个崩子儿,我不卖。”
  “我不上钩,我不买!”郑三发赌气地说。
  “牛不喝水,咱也不强接头。”鬼吹灯夏三站起身,把大黄缎子包皮袱甩在肩上,“不穿这身官服,你这个司令怎么抖得起来大将军八面威风?”说罢,抬腿要走。

  “慢!”郑三发扯住他的胳膊。
  郑三发自称司令以来,就高价收购佩戴高级官衔的军装,穿在身上,抬高身份。他已经搜罗了少校、中校、上校的军装穿过几回,都觉得派头儿不足,锁进柜子裡。谁想,鬼吹灯夏三神通广大,竟从当铺裡挖掘出一身陆军上将官服,而且是后来当上大总统的曹锟的遗物,不但难得,更属珍品,他怎能不馋涎欲滴呢?可是,鬼吹灯夏三索价高昂,明明是敲他的竹槓,抓他的大头,他又不甘心割肉。
  他正拿不定主意,万年知走进了大殿,忙问道:“军师,一千五百块大洋买这一身虫吃鼠咬的陆军上将官服,值不值?”
  “值!”万年知在鬼炊灯夏三的每一笔生意中都吃回扣。“夏三爷要是能找到一身大总统官服,给我们司令送来,我保你开口不还价,要多少钱给多少钱。”
  “还是万军师见识高,懂得钱该怎么花!”鬼吹灯夏三吹捧说。
  万军知打开大黄缎子包皮袱说:“司令,您赶快换这一身贵重官服,去接一位贵客。”
  “什么贵客?”郑三发问道。
  “县城裡齐举人老爷打发他的外甥,大学毕业生俞菖蒲公子,前来找我,请我带他面见司令,共商大计。”
  “举人老爷派人来跟我共商大计!”郑三发先是受宠若惊,后又产生妒意,“举人老爷为什么如此赏你的脸?”
  “我跟举人老爷是老交情。”万年知对于自己的谎言,也信以为真了。“在我云游江南之前,常到举人老爷家谈古论今,讲究琴。棋、书、画。这位俞公子,在他降生百日那一天,还在我当年那个凌霄观裡记过名。”
  “这件光宗耀祖的大事,我怎么早没听你说过?”郑三发发生了疑问,“军师,你可是有粉从来不忘搽在脸上的。”
  “我是怕间旅长又说我是牛皮匠呀!”万年知拉长了脸,“这不是俞公子来了吗?也不必我自吹自擂了。”

  于是,郑三发穿起了曹锟遗留的、早已失去光采的、散发著当铺潮霉气味的陆军上将官服,那模样儿,真称得起是沐猴而冠。在万年知的陪同下,他挺出一副威严神态,走出大殿;但是一想到就要会见的是一位高品人物,不免心情紧张,走起路来,抬手动脚都显得僵硬。当他一步就要跨到庙门口的时候,阎铁山醒转过来,正要开枪行凶,他断喝一声,阎铁山便两手软绵绵地垂落下来。
  “俞公子是齐举人老爷派来跟我共商大计的,你怎么可以不顾大礼,以下犯上?”郑三发手指阎铁山的鼻子,大声呵斥。
  “你别听那老杂毛胡说八道!”阎铁山吵嚷著说,“这个姓俞的本是贾三招儿绑来的肉票,老杂毛痰迷心窍,把他捧成活神仙。”
  郑三发跟间铁山是生死之交,怀疑地问万年知道:“军师,你可别跟我鬼画符!”
  “阎旅长上了贾三招儿的当!”万年知顺手牵来一隻替罪羊。“俞公子前来萍水湖,贾三招儿不明大义,把俞公子当成肉票绑了,还想冒功领赏。”
  “贾三招儿,你这个狗娘养的!”郑三发一个耳光打过去,贾三招儿像陀螺似地团团打转,又抬腿一脚,踢得贾三招儿连翻了几个觔斗。
  “司令,大人不见小人怪,看在俞公子面上,饶恕这个狗东西一回。”万年知又扮演了慈悲为怀的善人角色。“俞公子,快请过来跟我们郑司令相见。”
  菖蒲也就顺水推船,走过来跟郑三发握手,说:“郑司令,久仰。”
  “俞公子高抬郑某了!”郑三发出身卑贱,虽然早已自封司令,而且又身穿上将官服,但是在高品人物面前,仍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低人一等的奴才相儿。
  万年知躬腰一揖,说:“俞公子请到司令部大堂,跟郑司令叙话。”
  “铁山,你也来陪贵客!”郑三发吩咐道,“到内宅去,让你嫂子打开衣柜,把那身上校军装给你穿上。”
  “是!”阎铁山欢天喜地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蝉翼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楔子死亡白先生无疑是武林中最有名望的人。白先生的名望不在于他的武学造诣,而是在于他的人格。无论黑白两道,无疑,对白先生曾经在沙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忠烈所折服。更叫人敬仰的,白先生血战胡虏十二次后,竟视功名如蔽物,而甘心退隐江湖做个升斗小民。谁对白先生都只有敬佩的分!可是,白先生竟然被人暗算在他居住的玉星居!白先生之死,无疑是武林中最震撼的事。更叫人骇然相告的,是楚老五的判断。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韩寒《零下一度》
作者:韩寒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我1982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无拘无束。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小学的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那时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