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烟 - 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天早晨,菖蒲走出家门。到殷公馆去。天色阴暗,乌云任城,就像一口铁锅扣在萍水头上。远方的雷响,就像是卢沟桥的炮声,明灭的闪电,就像是宛平城外的火光;菖蒲的心上,也像被沉重的乌云压住。
  出门一箭之外,只见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个个木桩似的驻军士兵,荷枪持刀,佈满大街小巷。
  菖蒲正感到奇怪,马啼声中有人喊他:“菖蒲兄,衣锦荣归了么?”
  菖蒲望去,原来是驻军营长金雄飞。这是一个自命不凡的青年军官,戎装佩剑,锦鞍骏马,姿势优美。
  “金营长,你是在严阵以待么?”菖蒲站住脚问道。
  金雄飞从马上跳下来,脱下白丝手套,跟菖蒲握手,小声说:“接上峰命令,时局紧张,实行戒严,防止发生任何越轨行动。”
  “何谓越轨行动?”
  “诸如集会演讲、游行示威……等等,一律严厉禁止。违令者军法从事。”
  “这是哪个卖国贼的命令!”菖蒲愤怒地呼喊起来,“日寇已经举起了屠刀,这些卖国贼却下令中国老百姓引颈就刑。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
  “嘘!”金雄飞把手指按在嘴唇上,“这是委员长的圣旨。委员长不想把事态扩大,正在通过外交途径,谈判解决中日争端。”
  “金营长,难道你是冷血动物么?”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金雄飞嘻嘻哈哈,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六年前,『九一八』事变时,我也曾热血沸腾,痛骂不抵抗命令,被关了三个月禁闭,降了两级,差一点儿送军法处条首示众。胳膊扭不过大腿,放出来之后,我跑遍天津日租界,逛遍了每一家日本窑子,也算报仇雪恨。”
  “金营长,我一定要跟你谈谈。”
  “不敢耽误你跟殷凤钗小姐的宝贵时间!”金雄飞挤眉弄眼敬了个礼,上马匆匆而去。
  菖蒲的心情更加烦躁,他从乡村景色的南城,进入都市风光的北城,只见街上行人车辆稀少冷落,商店都半开著门,柜台裡的商人忐忑不安地张望著门外,就像大雷雨前躲避在树洞裡的麻雀,骨碌著滴溜溜的小眼睛。
  他穿街过巷,来到段公馆的后花园外,只听从高墙裡飘出一阵笙、管、笛、萧的乐声和缠绵柔婉的《长生殿》歌声:……
  话绵籐,花迷月暗,分不得影和形。

  香肩斜靠,携手下阶行。
  一片明河当殿横,罗衣陡觉夜凉生。
  惟应和你悄语低言,海誓山裡。
  问今夜有谁折证?
  有这银汉桥边,双双牛、女星。
  菖蒲皱了皱眉头,只觉得乐声和歌声都非常刺耳。他想起了唐朝杜牧的两句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殷公馆本是前清县太爷的官邸,虽不是侯门深似海,却也是高墙大院。正门四棵龙爪槐,两头石狮子,汉白玉高台阶,金碧彩绘门楼,两扇朱红大门。
  菖蒲走到大门下,扣动黄铜兽环,门上小窗露出两隻恶眼,刚要开口问:“找谁?”忽然眼光一变,叫了声:“原来是姑老爷!”忙将朱门大开,打千问好。
  “殷年伯起床了吗?”菖蒲问这位恶眼门子。
  “老爷一夜未归。”门子答道,“老爷昨晚就住在了电报局,随时恭候上峰的电报。”
  “太太呢?”
  “太太打了一夜麻将,刚刚睡下。”
  殷崇桂的太太外号二皇娘,是萍水县垂帘听政的太上皇。
  殷崇桂家裡原有妻子,后来官当大了点儿,就看不上原配的黄脸婆了。这时候,他正给省政府警察总监当秘书;总监的女儿婬乱成性,怀了身孕,男方是个唱昆曲的小生。总监当然不能把女儿嫁给身价低下的戏子,正愁得像磨扇压手,急得像热锅蚂蚁,殷崇桂挺身而出,甘愿休了原配,娶这位残花败柳的小姐,扯一床锦被给总监遮羞。婚后生下一个女儿,就是殷凤钗。殷崇桂保住总监的脸面,总监也就保这位快婿步步高陞。殷崇桂扯著裙带向上爬,对于这位太太也就不敢不俯首贴耳。于是这位太太得了个二皇娘的浑名。
  来到萍水县,殷崇桂公开标榜清如水,明如镜,沽名钓誉。可是二皇娘在殷公馆,却是前门招财,后门进宝,唯利是图。夫妻阴阳两面,名利双收。
  菖蒲讨厌殷崇桂,更憎恶二皇娘,要不是跟殷凤钗的恋情千丝万缕,他才不登殷公馆的门。
  “小姐呢?”菖蒲又问门子。
  “在后花园。”门子问道:“用我通禀吗?”
  “不必了。”
  说罢,菖蒲穿游廊,过角门,到后花园去。
  小小花园,不但有花有树,也算有山有水。园中一座四角重簷的花亭,花亭左边点缀著山石,四外有玫瑰、海棠、石榴、夹竹桃,花亭右边是一片水池,池边丛生著野草閒花,水中有几根芦苇,几片浮萍,几缕绿藻。亭上可以乘凉、赏月、饮酒、听曲,亭畔可以观鱼垂钓。

  菖蒲走进花园,只见花亭上有六个戏班裡的小女孩子,四个人吹奏笙、管、笛、萧,两个人一对一答地唱《西厢记》,殷凤钗倚坐在铺了一张彩席的山石上,凝神沉思地谛听著这感人动听的歌唱。她没有发现菖蒲,菖蒲却一进花园就看见了她。殷凤钗是一个丰腴丽艳丽的姑娘,鸭蛋脸儿,一头青丝梳成个仕女的发誓,两道弯弯的峨眉,双眼皮,长睫毛,水灵灵的大眼睛,鼻洼上有几点细碎的雀斑,红红的嘴唇像刚刚咬破了樱桃,脸颊上不施脂粉,天生的桃花颜色。菖蒲凝望著殷凤钗那娇媚的神态,感情一阵衝动,心怦怦地跳起来。
  五年前,菖蒲还在日知小学教书,殷崇桂带著二皇娘和凤钗来萍水上任。当天,殷崇桂执弟子礼,来到获庐拜望齐柏年。齐柏年留下殷崇桂吃饭,菖蒲陪座。酒席间,殷崇桂非常称讚菖蒲的人品和学问。礼尚往来,第二天,齐柏年派遣菖蒲代他回访了殷崇桂。殷崇桂留菖蒲在殷公馆吃饭,同席的不但有二皇娘,而且有凤钗。那年月,只有开通人家,男女才能同席,因而被旧礼教常年束缚的青年男女,很容易一见倾心。菖蒲在舅舅的管教下,从来没有跟年轻的异性有过直接的接触。因此,跟风钗同桌吃了一顿饭,饭后殷崇桂和二皇娘有一桩名利之事要办,凤钗又陪他到后花园散了一会儿步,说了一会儿话,于是凤钗那丰腴丽艳丽的面影和身姿,就保留在了他的心上。
  殷凤钗只念过小学。殷崇桂本想不惜高昂的代价,送她上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但是凤钗对于上学极感乏味,因此念完小学之后,就像囚犯逃出了监牢,再也不想进学校受罪了。于是,就在殷公馆裡,过起千金小姐那锦衣玉食的生活。不过,她到底识字,无聊时就看看小说解闷儿。然而,她的艺术欣赏能力有限,大作家的名著,她看不懂,引不起她的兴趣。正像她看才子佳人戏一样,她也最爱看劣等文人炮製的才子佳人言情小说,而且入了迷。她正是豆寇年华,情窦初开,所以非常渴望自己也像戏中和书中的佳人,巧遇落难公子或欣逢风流才子,后花园私订终身,凤求凰双飞双宿。所以,她一见文雅清秀的菖蒲,就一下子掉在了自己早已织就的情网裡。

  殷崇桂很高兴,他觉得跟菖蒲家结亲,不但门当户对,甚至还有点高攀。这是因为菖蒲的舅舅齐柏年乃是京东屈指可数的知名人士,而菖蒲的人品学问,前途不可限量。但是,二皇娘不乐意。二皇娘一心想把她这颗掌上明珠嫁给省长的少爷,司令的儿子,至少也得嫁个大银行的小老板。可惜,她只知前思,不知后想,她所渴望巴结的那些大富大贵人家,却又看不起她二皇娘的女儿了。
  二皇娘不乐意,菖蒲也就冷却了对于凤钗的热情。但是,凤钗满头满脑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不亲自扮演一下,尝一尝此中甜蜜,是不甘心的。于是,她就模仿那些多情的佳人,接二连三地给菖蒲写信,打发她家的老妈子传书递简。菖蒲盛情难却,也就不能不投桃报李。故事的结局,也是凤钗照搬才子佳人戏和才子佳人言情小说那一套,菖蒲应邀潜人殷公馆,到凤钗的闺房相会,二皇娘破门而人,但是并没有发生惊人之举。因为二皇娘虽是一隻母老虎,在独生的宝贝女儿面前,却是一隻温柔的猫儿。无巧不成书,菖蒲又考取了全国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这在只有两三万人口的萍水县城,就好比中了进土,点了翰林,二皇娘也就破涕为笑,皆大欢喜了。
  菖蒲进入北京大学,每月跟凤钗通一次信。凤钗文理不通,只能仿照才子佳人小说裡的情书,补缀成篇,并不能表达真情;但是,她每月都从二皇娘的腰包皮裡勒索一笔钱,准时寄给菖蒲,却是出自实意。菖蒲考取的是公费生,母亲每月都寄给他一些零用钱,而且他一向生活简朴,并不需要凤钗的资助。于是,他就用凤钗的这笔钱支援了好几个穷朋友,办了个小小的文学杂志《拂晓》,在青年学生中产生过一定的进步影响。
  上了大学,菖蒲增长了学问,开阔了视野,又得到进步师友的引导,也接触了不少新女性,越来越感觉在思想和情趣上,跟凤钗都很不一致,风钗并不是他理想的伴侣。但是,他自幼深受舅舅的薰陶,旧道德观念很强,所以虽然很有几位新女性向他表示好感,他却从没有对凤钗产生三心二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先说小说。小说不是模仿着生活的世界。它自己就是生活,就是世界。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帕慕克新近在哈佛大学著名的诺顿讲座授课,他说“小说是第二生活”。让读者觉着“遇到并乐此不疲的虚构世界比现实世界还真实”,有一种“幻真的体验”。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