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图腾 - 《狼图腾》读后感——腾格里,请接受我的眼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国人一样,对狼的感觉就是贪婪、狡猾、凶狠、残暴,让人厌恶、畏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人歌颂过狼。然而《狼图腾》能够颠覆每一个有良心的国人原有对狼的观念。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不了解一样事物的时候,会跟着前人的观点人云亦云,但一旦深入了解以后,才会发现事实与观念反差如此之大。
  我相信这本书的真实,我也相信狼图腾。
  这本书虽然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但它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忧虑,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奇到惊叹,进而又是心碎的过程。作者运用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让自己和读者感受着巨大的震撼。
  在蒙古草原人眼中,狼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由于它的“训练”,草原马都有吃苦耐劳,耐饥耐渴,耐暑耐寒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控制了羊、牛、马等所有草原动物的数量,使得大草原不遭到破坏,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草原的草皮很薄,经不起动物的连续践踏,如果动物超量,会引起草原沙化)。而人和狼又是草原上最高级两种生物,他们相互学习、斗智斗勇又相互敬畏,并控制着对方的数量。狼会使用几乎所有人类史书上记载或没有办法记载的战略战术(除了美人计外),它教会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他们既是敌人,又是朋友。
  正是有这位老师,使得蒙古民族对狼的至尊崇拜,并以狼为图腾。
  草丰水美的额仑草原,原本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地方。
  茫茫大草原,是位博大而残酷的母亲,那里所有的动物:人、狼、马、狗、狐狸、旱獭、黄鼠、黄羊等等,都是她的儿女,缺一不可。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组成强大的食物链,相互控制着数量来回报草原母亲,因为任何一个物种超量,都会给带来草原母亲以致命威胁,这种回报是天然的。
  草原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生存的唯一法则。所有的生物通过草原这个真实的大舞台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轮番使用,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每个能够存活终老的生命,都可以说是优秀的、顽强的、可敬的。每个草原牧民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所有的猎物都不会赶尽杀绝,任何一个物种的消灭,也可能给草原致命的打击。
  但是大部分国人并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狼凶狠、残暴,敢吃任何动物,是唯一能与人发起挑战的动物。所以要将之赶尽杀绝。

  当天、人、狼矛盾而又和谐统一时候,狗悍、草丰、水美、马壮、羊肥,额仑草原美得让人心醉。
  当人将狼赶尽杀绝的时候,首先被消灭的是一直为人作战第一线的狗,古有“兔死狗烹”的说法,这里是真实的狼死狗烹;其次,草原马因为失去了它的天敌 -----狼,不再终日奔跑,彪悍,变成如今没有人要的又瘦又小的蒙古马;然后,羊因为失去控制它们数量的天敌----狼,大批地繁殖,数量剧增,拼命地啃吃草地,再加上人为的开垦耕种,很快遭殃就是草原母亲了,尔后,“……腾格里已经不是原来的腾格里了,天空干燥得没有一丝云。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干沙半盖的公路上,一辆辆拉着牛羊的铁笼卡车,卷着黄尘扑面而来,驶向关内。一路上见不到一个蒙古包皮、一群马、一群牛。偶尔见到一群羊,则乱毛脏黑、又瘦又小,连从前额仑草原的处理羊都不如……”。
  事实上,由于我国大面积的草原沙地化,北京及北方地区每年春季都要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痛心的是,这么美丽的草原,它没有毁在封建王朝手里,没有毁在山河破碎,被外敌侵略时期。造成这么大的反差,我想每个国人都不愿想见的,这段可耻的历史就发生在现代,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当时的错误愚蠢的政策,而这一切被一位可敬的老知青-----姜戎记录下来了。这对我这个从来都是循规蹈矩,从小听着爱国歌,受党教育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事实!
  “……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羊的惊慌,四处奔逃。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有几只绵羊还傻乎乎战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到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抗议又像是看热闹。那几只羊一声不吭地看着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和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挤后拥,伸长脖子看个过瘾。那副嘴脸仿佛是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死不了。”羊群恐惧而幸灾乐祸,没有一只绵羊敢去顶狼。……
  ……这场景使他突然想起鲁迅笔下,一些中国愚昧民众伸长脖子,围观日本浪人砍杀中国人的地面,真是一模一样。……”

  说实在的,我想起以前人们喜欢围观一些惨景,报纸等媒体也谈到国人有此癖好,往往无人挺身而出,而且对周围有人倒霉了,还有一些人居然幸灾乐祸,还真有点迷惑不解。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正值中午,我们学校一座宿舍楼紧靠的那一面山着火了,学生们都出来瞪大眼睛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火景,当时我刚走出教学楼,看到许多同学很兴奋地往那里跑去看热闹,朝那儿一看,火烟冲天,心叫糟了,赶紧打119,接线员向我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地点、风向、火势大小及扩散范围等,很快消防车和消防员来了,有老师和几个男生也跟着一起到山上将大火扑灭了。之后我才想起,我不能肯定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打电话报警的,但我是第一个报警的,大火已经燃烧了一段时间了,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去报警,这在一个高等学府,正常吗?相信大家的周围也不乏这种实例吧。恰恰这本书,给了我答案,那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是属羊的!而侵略者属狼!想起我国近代史的屈辱,八国联军、小日本把中国搞得山河破败,民不聊生,虽然有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奋起抵抗,但历史真相告诉我们,更多的中国人只是默默地接受宰杀,更不用提还有为数不少的汉奸在帮助外国侵略者了。听我们家乡里一些老人说过,当时日本人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少的,基本上是一个日本人管一个县。
  八年抗战为什么那么久,那是因为有一大批汉奸伪军帮忙,他们熟悉中国的地形地貌、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及诸多信息情况,基本上这抗战八年,参加日本人侵略战斗的大部分人是汉奸伪军和被日本人抓过来的周边国家一些人,与抗日军队进行顽强对拼。真正日本人的数量只是少部分而已。我在这里说出一句国人难以接受但的确如此的话:中国人是群善于窝里斗的高手!!
  对于近代史,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反思和自省。
  哈,这让我想到现在一些所谓的愤青,只知道叫嚣什么打倒小日本,烧什么日本国旗等等,像是要硬摁住日本人的脖子低头认错誓不罢休之势。包皮括许多国人也不明白,连德国人都知道道歉了,为什么日本人就是不道歉??其实道理很简单,反问一句,你每天吃饭,有没有向盘子里的猪肉道过歉了呢?!道歉永远只会发生在两个平等主体之间!

  有一种庆幸,我并没有变成众多“丑陋中国人”中的一员,我的血还没有冷。
  书中主人翁陈阵养小狼的经历,也是让人对狼产生更深一层敬畏。因为对狼的好奇、敬佩、着迷,使得这个知青冒险去掏狼崽养了一只狼,这只狼的名字就叫“小狼”,长大了,它也只认这个名字,这只倔强可爱的小狼从眼睛还未睁开就失去了自由艰难地成长,说到艰难并不是虐待它,相反陈阵对它比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艰难是指它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被驯养,它不放弃任何一次获得自由的机会和信念。随着小狼一天一天的成长,小狼和陈阵之间产生了一种胶着化不开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始终让人感觉都是平等的。它并没有“认贼作父”,它时刻等待机会,在极为有限的环境里,它都能本能得训练自己生存能力,狼的天性*就是“不自由,宁毋死”。无论陈阵对它多么疼爱,也没有狼教育过它,无论怎样驯养,也改变不了它的血液里追求独立、自由、顽强、桀骜不驯的高贵品质。它从来没有感谢陈阵对它的圈养,由于与生俱来的野性*,使得它一生都生活在铁链之下,群狗之中,就算陈阵的错误地将它的四颗尖利的牙钳断,也改变不了它狼之本色*,最后,它的死也是死在追寻自由之上。这也成为陈阵心中永远的痛。
  看到小狼之死,我的心碎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圣的精神,它比任何生命都更加纯粹,更加让人敬佩。
  这让我想到书讲到一次人狼大战,人马狗对狼群进行蓄谋已久地围攻,狼群伤亡惨重,但狼始终都是沉着应战,没有出现一只逃兵和俘虏,那些被战伤的狼主动地露出弱点,吸引人和狗对自己攻击,将战机和生的希望留给那些未受伤的狼。每只狼的死都是战死的!
  唉!真是让人嗟叹,很多时候,在精神方面,人真的赶不上狼。难怪蒙古人将狼视为自己的图腾。
  书看完了,泪也流尽了,心情久难平静……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草原水草丰美的样子,我一定会站在辽阔的草原上,向着变幻着美丽彩霞的天空,张开双臂,向腾格里,向草原狼致敬。
  另:我对这本书最后的附篇《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没有看完,对作者的历史观感觉有所偏颇,无法认同,但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热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0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