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狼图腾 - 《狼图腾》读后感——腾格里,请接受我的眼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国人一样,对狼的感觉就是贪婪、狡猾、凶狠、残暴,让人厌恶、畏惧。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人歌颂过狼。然而《狼图腾》能够颠覆每一个有良心的国人原有对狼的观念。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不了解一样事物的时候,会跟着前人的观点人云亦云,但一旦深入了解以后,才会发现事实与观念反差如此之大。
  我相信这本书的真实,我也相信狼图腾。
  这本书虽然给我带来阅读的快感,但它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和忧虑,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从新奇到惊叹,进而又是心碎的过程。作者运用一种强烈的对比手法,让自己和读者感受着巨大的震撼。
  在蒙古草原人眼中,狼是一位伟大的老师,由于它的“训练”,草原马都有吃苦耐劳,耐饥耐渴,耐暑耐寒的特点;由于它的存在,控制了羊、牛、马等所有草原动物的数量,使得大草原不遭到破坏,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草原的草皮很薄,经不起动物的连续践踏,如果动物超量,会引起草原沙化)。而人和狼又是草原上最高级两种生物,他们相互学习、斗智斗勇又相互敬畏,并控制着对方的数量。狼会使用几乎所有人类史书上记载或没有办法记载的战略战术(除了美人计外),它教会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大陆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蒙古帝国。他们既是敌人,又是朋友。
  正是有这位老师,使得蒙古民族对狼的至尊崇拜,并以狼为图腾。
  草丰水美的额仑草原,原本一派生机勃勃的美丽的地方。
  茫茫大草原,是位博大而残酷的母亲,那里所有的动物:人、狼、马、狗、狐狸、旱獭、黄鼠、黄羊等等,都是她的儿女,缺一不可。他们在母亲的怀抱里,组成强大的食物链,相互控制着数量来回报草原母亲,因为任何一个物种超量,都会给带来草原母亲以致命威胁,这种回报是天然的。
  草原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生存的唯一法则。所有的生物通过草原这个真实的大舞台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轮番使用,不是你死便是我活,每个能够存活终老的生命,都可以说是优秀的、顽强的、可敬的。每个草原牧民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对所有的猎物都不会赶尽杀绝,任何一个物种的消灭,也可能给草原致命的打击。
  但是大部分国人并不理解这一点,他们只知道狼凶狠、残暴,敢吃任何动物,是唯一能与人发起挑战的动物。所以要将之赶尽杀绝。

  当天、人、狼矛盾而又和谐统一时候,狗悍、草丰、水美、马壮、羊肥,额仑草原美得让人心醉。
  当人将狼赶尽杀绝的时候,首先被消灭的是一直为人作战第一线的狗,古有“兔死狗烹”的说法,这里是真实的狼死狗烹;其次,草原马因为失去了它的天敌 -----狼,不再终日奔跑,彪悍,变成如今没有人要的又瘦又小的蒙古马;然后,羊因为失去控制它们数量的天敌----狼,大批地繁殖,数量剧增,拼命地啃吃草地,再加上人为的开垦耕种,很快遭殃就是草原母亲了,尔后,“……腾格里已经不是原来的腾格里了,天空干燥得没有一丝云。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干沙半盖的公路上,一辆辆拉着牛羊的铁笼卡车,卷着黄尘扑面而来,驶向关内。一路上见不到一个蒙古包皮、一群马、一群牛。偶尔见到一群羊,则乱毛脏黑、又瘦又小,连从前额仑草原的处理羊都不如……”。
  事实上,由于我国大面积的草原沙地化,北京及北方地区每年春季都要遭受沙尘暴的袭击。
  痛心的是,这么美丽的草原,它没有毁在封建王朝手里,没有毁在山河破碎,被外敌侵略时期。造成这么大的反差,我想每个国人都不愿想见的,这段可耻的历史就发生在现代,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当时的错误愚蠢的政策,而这一切被一位可敬的老知青-----姜戎记录下来了。这对我这个从来都是循规蹈矩,从小听着爱国歌,受党教育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的人来说,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碎的事实!
  “……当狼咬翻那只大羊的时候,立即引起周围几十只羊的惊慌,四处奔逃。但不一会儿,羊群就恢复平静,甚至有几只绵羊还傻乎乎战战兢兢地跺着蹄子,凑到狼跟前去看狼吃羊,像是抗议又像是看热闹。那几只羊一声不吭地看着热闹,接着又有十几只羊跺着蹄子去围观。最后上百只绵羊,竟然把狼和血羊围成一个三米直径的密集圈子,前挤后拥,伸长脖子看个过瘾。那副嘴脸仿佛是说“狼咬你,关我什么事!”或是说“你死了,我就死不了。”羊群恐惧而幸灾乐祸,没有一只绵羊敢去顶狼。……
  ……这场景使他突然想起鲁迅笔下,一些中国愚昧民众伸长脖子,围观日本浪人砍杀中国人的地面,真是一模一样。……”

  说实在的,我想起以前人们喜欢围观一些惨景,报纸等媒体也谈到国人有此癖好,往往无人挺身而出,而且对周围有人倒霉了,还有一些人居然幸灾乐祸,还真有点迷惑不解。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正值中午,我们学校一座宿舍楼紧靠的那一面山着火了,学生们都出来瞪大眼睛观看这一难得一见的火景,当时我刚走出教学楼,看到许多同学很兴奋地往那里跑去看热闹,朝那儿一看,火烟冲天,心叫糟了,赶紧打119,接线员向我详细询问了当时的情况-----地点、风向、火势大小及扩散范围等,很快消防车和消防员来了,有老师和几个男生也跟着一起到山上将大火扑灭了。之后我才想起,我不能肯定地说我是唯一一个打电话报警的,但我是第一个报警的,大火已经燃烧了一段时间了,却没有一个人想到去报警,这在一个高等学府,正常吗?相信大家的周围也不乏这种实例吧。恰恰这本书,给了我答案,那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是属羊的!而侵略者属狼!想起我国近代史的屈辱,八国联军、小日本把中国搞得山河破败,民不聊生,虽然有千千万万的热血儿女奋起抵抗,但历史真相告诉我们,更多的中国人只是默默地接受宰杀,更不用提还有为数不少的汉奸在帮助外国侵略者了。听我们家乡里一些老人说过,当时日本人的数量其实是相当少的,基本上是一个日本人管一个县。
  八年抗战为什么那么久,那是因为有一大批汉奸伪军帮忙,他们熟悉中国的地形地貌、国人的性*格、思维方式及诸多信息情况,基本上这抗战八年,参加日本人侵略战斗的大部分人是汉奸伪军和被日本人抓过来的周边国家一些人,与抗日军队进行顽强对拼。真正日本人的数量只是少部分而已。我在这里说出一句国人难以接受但的确如此的话:中国人是群善于窝里斗的高手!!
  对于近代史,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反思和自省。
  哈,这让我想到现在一些所谓的愤青,只知道叫嚣什么打倒小日本,烧什么日本国旗等等,像是要硬摁住日本人的脖子低头认错誓不罢休之势。包皮括许多国人也不明白,连德国人都知道道歉了,为什么日本人就是不道歉??其实道理很简单,反问一句,你每天吃饭,有没有向盘子里的猪肉道过歉了呢?!道歉永远只会发生在两个平等主体之间!

  有一种庆幸,我并没有变成众多“丑陋中国人”中的一员,我的血还没有冷。
  书中主人翁陈阵养小狼的经历,也是让人对狼产生更深一层敬畏。因为对狼的好奇、敬佩、着迷,使得这个知青冒险去掏狼崽养了一只狼,这只狼的名字就叫“小狼”,长大了,它也只认这个名字,这只倔强可爱的小狼从眼睛还未睁开就失去了自由艰难地成长,说到艰难并不是虐待它,相反陈阵对它比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艰难是指它渴望的是自由而不是被驯养,它不放弃任何一次获得自由的机会和信念。随着小狼一天一天的成长,小狼和陈阵之间产生了一种胶着化不开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始终让人感觉都是平等的。它并没有“认贼作父”,它时刻等待机会,在极为有限的环境里,它都能本能得训练自己生存能力,狼的天性*就是“不自由,宁毋死”。无论陈阵对它多么疼爱,也没有狼教育过它,无论怎样驯养,也改变不了它的血液里追求独立、自由、顽强、桀骜不驯的高贵品质。它从来没有感谢陈阵对它的圈养,由于与生俱来的野性*,使得它一生都生活在铁链之下,群狗之中,就算陈阵的错误地将它的四颗尖利的牙钳断,也改变不了它狼之本色*,最后,它的死也是死在追寻自由之上。这也成为陈阵心中永远的痛。
  看到小狼之死,我的心碎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神圣的精神,它比任何生命都更加纯粹,更加让人敬佩。
  这让我想到书讲到一次人狼大战,人马狗对狼群进行蓄谋已久地围攻,狼群伤亡惨重,但狼始终都是沉着应战,没有出现一只逃兵和俘虏,那些被战伤的狼主动地露出弱点,吸引人和狗对自己攻击,将战机和生的希望留给那些未受伤的狼。每只狼的死都是战死的!
  唉!真是让人嗟叹,很多时候,在精神方面,人真的赶不上狼。难怪蒙古人将狼视为自己的图腾。
  书看完了,泪也流尽了,心情久难平静……
  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草原水草丰美的样子,我一定会站在辽阔的草原上,向着变幻着美丽彩霞的天空,张开双臂,向腾格里,向草原狼致敬。
  另:我对这本书最后的附篇《理性*探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没有看完,对作者的历史观感觉有所偏颇,无法认同,但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热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