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苦行记 - 第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章
  斯莱德的历史——提议来一场拳斗——碰到了尤尔斯——土匪的乐园——斯莱德作为主管——作为刽子手——该死的酒店老板——成了俘虏——妻子的勇气——捉到了宿敌——奢侈的享受——和斯莱德亲切交谈——过分谦虚——幸运地逃脱
  千真万确,从我们到达尤尔斯堡之前那一天开始,车夫和押车的谈话内容有三分之二是关于这个斯莱德。为了使东部的读者对落矶山最走运的亡命徒有个清楚的概念,我把流传在大陆上的有关他的琐言碎语压缩成在截了当的叙述,以如下的面貌奉献给读者。
  斯莱德生于伊利诺斯,出身良家。约二十六岁时,因为口角,他杀了个人,便亡命他乡。在密苏里的圣约瑟夫,他加入了加利福尼亚帮移民队,并谋得了队长之职。有一天,在平原上,他和一个车夫发生激烈的争吵,两方都拔出手枪,但那车夫是个动作更麻利、枪艺更高超的家伙,先拉起了板机。于是斯莱德说把生命浪费在这点区区小事上太可怜,提议把手枪丢在地上,用拳头一决胜负。那车夫毫无疑心便同意了,把枪丢掉。这时,斯莱德哈哈大笑,说他头脑太简单,一枪结果了对方的性命!
  他成了亡命之徒,在荒野里过了一段时间,一面和印第安人搏斗,一面和前来追捕他的伊利诺斯警察周旋。据说,在一次和印第安人的战斗中,他亲手杀了三个野蛮人,然后割下耳朵,附上他的问候送给了部落酋长。
  不久,斯莱德就以无畏和果敢出了名。这些品质足以使他取代被撤职的尤尔斯先生,把尤尔斯堡大陆驿站处长这一要职弄到了手。在前一段时间,成群的土匪经常偷盗公司的马匹,拦截驿车,如果有人壮着胆子对这些无法无天的行为说上几句忿恨的话,土匪们只会对他嗤之以鼻。斯莱德却直接对他们表示不满。土匪们不久发现,新处长对会出气的生物是什么也不怕的。他干净利落地打发了所有的挑畔者。结果是,驿车畅通无阻,公司财产安然无恙,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无论谁遭了殃,斯莱德的马车却随时畅通!的确,为了换来这崭新的面貌,斯莱德不得不杀掉几个人:有的说三个,有的说四个,还有人说六个,不过,这样的人死一个少一个。他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对付前处长尤尔斯,此人也以粗鲁,不要命而享有盛名。尤尔斯仇恨斯莱德,因为他挤掉了他的位置,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他随时准备同人打架。不久,斯莱德竟雇用了一个尤尔斯解雇的人。后来,斯莱德提到了一套马,反诬是尤尔斯把它们赶走并藏在哪个地方据为己有。双方宣战了,有一两天,这两个人小心翼翼地在街上走来走去,搜寻对方。尤尔斯带着一支双筒猎枪,斯莱德佩着他那把打天下的左轮。最后,当斯莱德跨进一家商店时,尤尔斯从门后把那支枪里的内容一齐倾倒在斯莱德身上。斯莱德真勇敢,作为回敬,让尤尔斯重重地挨了几枪。两个人都倒了下去,被分别抬回各自的住所。两个都发誓,下一次要瞄得更准些,把事情办得更彻底些。两个人都在床上呆了很久时间,但尤尔斯先下地,他收拾起财物,用两匹骡子驮着逃到了落矶山区安全地养精蓄锐,等着算帐那一天。过了好几个月,他音讯杳无,便慢慢以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了,但斯莱德除外。斯莱德是个不会忘掉他的人,恰恰相反,大家普遍的说法是,斯莱德悬赏捉拿他的对手,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

  不久,因为斯莱德管理有方,在驿车线上最恶劣的地段恢复了安宁和秩序。大陆驿车公司将斯莱德调到落矶山区的落矶岭处,看他是否能在那里创造同样的奇迹。那里是土匪和亡命徒的乐园,根本没有法律的影子,暴力就是统治,力量被公认为唯一的权力。最一般的误会也会动用左轮或刀子来及时处理,凶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频繁得惊人,也无人想去过问。大家认为,人们杀人自有其理由,他人干涉则是无礼。凶杀后,按落矶山的规矩,得找个证人,其职责是帮助那个先生埋葬他的猎物,否则,当他自己第一次杀了人,需要邻人帮忙埋死人时,人们一定会记得他前番的吝啬。
  斯莱德又舒服又安逸地在那个盗马贼和刺客窝里住下来,任何人只要敢当他的面不要脸地自吹自擂,他就打死他!他对土匪们发起进攻,很快,不仅马匹不再被盗,还收回了大批被盗的马匹,宰了几个最危险的亡命徒,取得了令人慑服的威势,剩下的人都尊敬他,崇拜他,害怕他,服从他!如同在大陆城一样,他给这里也带来了奇迹般的变化。他逮住了两个盗马贼,亲手吊死了他们。他是这个地方的最高法官,同时也是陪审团和刽子手——不管是得罪了他的下属,还是冒犯了过路的移民,所有案子他都受理。有一回,有些移民的马匹丢了或是被偷了,碰巧斯莱德带着一名随从来访问他们的营地,他们把这事告诉了斯莱德,他怀疑是某个农场主干的,便骑马去到那个农场,踢开门就开枪,打死三个,伤了第四个。
  我从一本血淋淋的但十分有趣的蒙大拿小册子里摘录出这一段:
  在驿车线上,斯莱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常纵马去到一个驿站,挑起口角,踏平房屋,极残忍地虐待那里的住户。那些倒霉的人无法逃脱,被迫拼命弥补损失。有一次,据说他杀了一个漂亮的混血孩子吉米的父亲,事后,他收养了那孩子,在他伏法后,这孩子仍和他的遗孀住在一起。驿车线上的一部分传说故事就是由斯莱德吊死人,他的无数次袭击、枪战、杀戮和斗殴事件构成的,每一个故事中,斯莱德都唱主角。至于小型的争吵和枪战,斯莱德一分钟的历史就是这种勾当的一大段记录

  斯莱德是个使用海军左轮枪的神枪手。传说有一大早晨,在落矶岭,他心情很好,看见一个人走过来,这人前些日子得罪过他——请注意,他对这种事总是耿耿于怀——“先生们,”斯莱德拔出手枪,说道:“那人正好是二十码远的好靶子,我要敲掉他大衣上的第三颗扣子!”果然分毫不差。目击者无不佩服,他们一齐参加了葬礼。
  有一天,一个在驿站上开小酒店的人做了点什么事惹恼了斯莱德,便去立下遗嘱。一两天过后,斯莱德走进店里要了些白兰地。那人弯腰去柜台里取(看来是拿酒瓶,也可能是拿别的什么),但斯莱德对他满意地淡淡一笑,附近的邻居早就知道这种奇特的微笑是他要杀人的伪装,他告诉那人:“不要那种!拿贵的来。”于是,那个可怜的店主只好转身去货架上拿最贵的白兰地,等他转过身来,眼睛正对着斯莱德的枪口。“眨眼间,”给我们讲这件事的人意味深长地说,“他已是个死得硬邦邦的人了。”
  车夫和押车告诉我们,有时候斯莱德会几个星期不打扰、不注意、也不提他的仇敌——至少有一两次。有些人说,他们认为斯莱德这样干是为了麻痹他的牺牲品,然后他就可以占人家的便宜;另一些人认为,他留下敌人就象学生娃娃留着要吃的蛋糕,为的是对他的敌人的厄运幸灾乐祸,尽可能享受其中的乐趣。有个法国人冒犯过斯莱德,大家很惊奇他竟没有当场宰了他,而让他逍遥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他在一天深夜去敲那个法国人家的门,那人一开门,他就一枪把他打死,一脚把尸体踢进屋里,一把火把尸体连同他的寡妇和三个孩子一齐烧掉了!我从几个人那里听到过这个故事,他们显然都相信这件事。这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欲加之罪,问患无辞”,……
  有一次斯莱德被一伙人捉住了,这些人打算用私刑处死他。他们缴了他的枪,把他关在一间结实的木房子里,还设了一个岗哨守着他。他说服了那些人去叫他妻子来作最后诀别。她妻子是个勇敢、忠实、有胆量的女人,一听到消息,便翻身上马,不顾死活地赶去。她赶到以后,那些人没有搜身便放她进去了,门还没关上,她刷地掏出两把手枪,和她丈夫一同冲了出去,打倒了那些人,然后放了一把大火,双双跳上马,安然地跑掉了!
  后来,斯莱德的忠实爪牙捉到了他的宿敌尤尔斯,他在山区一个荒僻的地方小心地藏起来,靠那杆枪过着一种动荡的生活。他们把他押解到落矶岭,缚住手脚,绑到牛栏中间的一根柱子上。据说,斯莱德闻讯欣喜异常,脸上闪闪发光,令人望而生畏。他检查了他的敌人,看捆得是否结实,然后去睡觉,满意地等待第二天上午来享受那杀人的乐趣。第二天早上,他拿尤尔斯来试枪法,在这里或那里敲掉一块肉,有时打断一根手指头,尤尔斯乞求他干干脆脆地杀了他,不要叫他受这份罪。最后,斯莱德走近他的牺牲品,作了一番独特的评论,便打发了他。尸体在那里摆了半天,未经许可无人敢动一下。过后,他叫了一帮人来,还亲自参加了葬礼。但他割下了尤尔斯的耳朵,放在背心口袋里,非常满意地保存了许久。这就是我经常听到的或经常在加利福尼亚报纸上看到的斯莱德的故事。其主要情节是真实无误的。

  在预定的时间,来到一个驿站,我们坐下来和一群半野蛮,半开化,佩着刀枪,满脸胡子的山里人、牧场工人和驿站看守一起吃早饭。坐在上首,就在我眼前的那位头头,是我们一路上所见到的大陆驿车公司里最有绅士气派、最安详、最和蔼的人。我听到人们叫他斯莱德时,立刻目瞪口呆,浑身发抖,没有哪个小伙子会象我那样失神落魄!
  这就是那个凶神,我正和他面对面地坐在一起!看得见,摸得着,还和他亲密交谈!这儿,坐在我身边的就是那个真正的吃人魔王,在斗殴、争吵和其它不同场合,要了二十六个人的命,如若不然,那就是大家都冤枉了他!我觉得自己是个最得意的小伙子,游历过稀奇古怪的地方,见过出类拔革的人物。
  他是那么友好,口气是那么亲切。尽管他有那么可怕的历史,我还是对他产生了好感。简直难以相信,这个人竟会是土匪们的无情的灾星,山区的母亲们用来吓唬孩子的偶象,就象腿骨上架着的骷髅。直到今天,我能记得的斯莱德的最明显的特征只不过是宽脸膛,矮颧骨,和特别薄而直的嘴唇。但这些留给我的印象已经够深了。每当看到具有这些特征的脸,我很少不认为他是个危险的人物。
  咖啡喝完了,至多也只剩下一小杯了,斯莱德正要喝下去,他看到我的杯子空了,便有礼貌地要倒给我,我客气地拒绝了。我害怕他那天早晨还没杀过人,这时正想寻点开心。但他仍然非常客气地坚持要倒满我的杯子,说我坐了一夜车,比他更需要。他边说边倒,直到一滴不剩。我道了谢,喝了下去,但并不觉得舒服,因为我不能担保他会不会马上翻脸,他舍了咖啡,或许会杀掉我们来弥补损失。但什么事也没有。我们离开了,他还是只有二十六条人命债。我们暗自庆幸在早餐桌上谨慎小心地想着第一个而幸运地没有作了第二十七个。斯莱德到车前来给我们送行,事先还叫人把邮包皮摆好使我们舒服些,然后我们就离开了他,相信今后还会听到他的消息,那还不知道是在什么场合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