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九重紫 - 第四十二章 反应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十二章 反应
  第二天用过早膳,王知柄向窦铎告辞:“……家父只嘱咐我把妹妹接回去,有些事情还不知道,我要跟父亲说一声才好。”
  在西北的那些年,王知柄不仅服侍父亲的饮食起居,尽了做儿子的责任,还帮着因在狱中倍受折磨而不能长时候伏案写字的父亲整理籍,抄写邸报,信旧友,把幕僚该做的事也做了,早就习惯了父亲交给他去办一件事,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管把事情漂漂亮亮的完成就是了,而不是遇到困难就向父亲诉苦或是抱怨甚至是称功。
  王映雪的事也是如此。
  他以为虽有波折,但最终还是能把妹妹带回去。
  可现在,事情早已偏离了方向,他已没有办法做决定。
  窦铎笑道:“那是应该。”
  亲自送王知柄到了门口。
  转身却听到王知柄的小厮向王知柄低声禀着谁来了。
  王知柄听了脸色微变,急匆匆往外走。
  窦铎心中一动,悄声吩咐杜安:“你去看看!”
  杜安应声而去。
  过了约莫两炷香的功夫才回来禀道:“来的是王大人的一个随从,听那口音,好像是说王大人要到什么甘肃去做官了,让王大爷立刻启程前往西安……”
  窦铎腾地一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难道,皇上要开马市了?”他皱着眉头,望向了朝栖霞院。
  与此同时,二太夫人也得到了消息。
  她摩挲着手中的笺纸,沉思了半晌,叫了贴身的柳妈妈进来:“天天呆在家里也没意思,我们去六太太那里串串门。”
  柳妈妈忙笑着应是。帮着二太夫人捯饬了一番,安排好近身服侍的丫鬟、婆子,扶二太夫人上了小竹轿,亲自打了把青绸桐油伞,去了纪氏那里。
  纪氏正和王嬷嬷说着体己话:“……开马市有利有弊。曾阁老新晋。就算是有这样的打算,按理应该徐徐图之才是。否则一个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未免太急了些。”又道。“不过这招也走得妙。人人都知道王大人是铁了心要开马市的。那些下面的人纵然反对,想到王大人的决心,想必也会思量一二,想很快就打开局面。还真就王大人不可。”
  听说二太夫人过来了,两人都很意外。互相使了个眼神,纪氏带着王嬷嬷笑吟吟迎上前去。

  二太夫人眼睛扫了一圈,笑道:“怎么不见寿姑?”
  纪氏眼皮子微跳,笑道:“蕙哥儿已经开始学《论语》了,芷哥儿跟着我读了两天,上学没几天,《三字经》已经快学完了,比起族学里同龄的孩子都要快很多,不免有些翘尾巴,我寻思着一时还好,长此以往,只会骄傲自满,得想个法子暗暗挫挫他们的锐气才行,”她说着,挽了二太夫人胳膊,“寿姑那里,不免有些照顾不过来,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看她先前跟着七叔每天练字,就找了本法帖,把她拘在家里练字,一来遵了西府那边的规矩,二来也免得她乱跑,碰到哪里或是撞到了哪里我没办法向七叔交待。”
  二太夫人听得连连点头,把窦昭放到了一边,仔细地问起两个孙儿的学业来。
  纪氏一边服侍二太夫人在厅堂坐下,一边把两个儿子在学堂的事讲给二太夫人听,把个二太夫人欢喜的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不停地拍着纪氏的手:“都是你教是好,都是你教得好。”然后叹道,“我们窦家这么多的儿媳妇、孙媳妇,要说比你会说话的,有,要说比你会服侍丈夫、孩子的,有,可要说比你会管教孩子的,你若自谦是第二,却是没人敢自称是第一的!”说得纪氏满头冷汗,自己本想从这摊浑水里拔出来,不曾想三言两句的,又被太夫人绕了进去。心里明白的,知道太夫人这是给她搭台子,到时候了好把西府那边的孩子送到她身边教养,不知道的,还以为她自认为是江南名门之后,傲慢张狂,没有把窦家的这些媳妇、孙媳妇看在眼里。
  若是以后两个儿子都比别人早早的就金榜提名了也就罢了,若是有哪家的儿子在蕙哥儿和芷哥儿之前中了进士,冷嘲热讽的话只怕听也听不完。
  她一时间不知道婆婆这是在抬举她呢?还是要把她架在火上烤?
  好在二太夫人并没有在这个话题上多打转,说是要去看看窦昭,由一大群人拥着去了房。
  窦昭坐在画案前练字,虽然有妥娘和采蓝帮着打扇,小脸还是红红的,鼻尖全是汗。
  感觉到有人进来,她还是把最后一笔写完,这才抬头打量。
  见是二太夫人,她笑着将笔交给了旁边服侍的小丫鬟海棠,由妥娘抱着下了太师椅,给二太夫人行了礼。
  二太夫人呵呵地笑,对身的人道:“看这小人儿,这才跟着六太太过了几天,就规规矩矩的像个小大人似的了。”

  旁边的人都跟着哈哈地笑。
  纪氏的眼底闪过一丝无奈。
  窦昭则似笑非笑地望着二太夫人。
  前世,父亲懵懵懂懂地娶了王映雪,两家成了姻亲,五伯父为了得到王行宜的支持,成了王映雪在窦家最大的靠山,她成了个让人看了就不舒服的沙砾,她想平平安安地长大,最好别惹王映雪的眼,所以她被送到了山庄和祖母生活。这一世,王映雪成了父亲的妾室,五伯父为了让王行宜俯首,要利用她对付王映雪,她成了窦家的香馍馍,为了拿捏她,所以二太夫人要把她养在东府,养在眼前。
  一生一死一念间,人生却颠了个个!
  真是让人说不出来的可笑……七月中旬,父亲和六伯父顺利抵达京都,各送了封平安信回来。
  而远在延安府甘泉县的赵思,也接到了外甥女窦昭的一张纸条。
  他气将纸条揉成了一团狠狠地丢在了地上:“窦家欺人太甚!我倒要看看,我不写同意。他们两家怎么结亲家!”
  赵太太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看着被丢在房正中纸团,俯身捡起,慢慢地展开,摩挲着抚平放在了丈夫的案上。
  “我刚问过送信的人了。”她给赵思倒了杯茶。柔声道,“窦世英去京都参加乡试了。把寿姑托付给了六太太照看,他们是纪氏铺子里的伙计。”
  “你是说?”赵思的目光不由落在了那张被他揉得皱巴巴的纸条上。
  “寿姑不过是个五岁的孩子,笔都拿不稳。”赵太太道。“怎么会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赵思目光顿时变得明亮而犀利起来:“你是说,这信封是六太太借寿姑的笔写的。”
  “是不是,现在还不知道。”赵太太斟酌地道。“我只是觉得这几句话大有深意。”
  赵思冷静下来,坐在了案前。将只写了短短几行字的纸条迎着日光举了起来……王行宜中等个子,狱中的酷刑、十年的流放,让他华发早生,憔悴苍老。
  此时他穿了件粗布葛衣站在花圃前,若不是双目开合间神采奕奕,他看上去如同一个风烛残年的农夫。
  “窦铎,”他喃喃地道,“他这是在逼我……赐死映雪啊!”

  王知柄骇然,吓得惊出一身冷汗来。
  “爹爹,”他高叫道,“您不会……”
  王行宜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我王行宜是有女不教,可他们窦家难道就一点责任也没有吗?说映雪害死了赵氏,映雪是顶撞了赵氏?还是在赵氏的碗里投了毒?不愿意映雪进门,她咬着不答应就是了,难道映雪还能绕过她进窦家的门不成?既然答应了映雪进门,那赵氏就应该谨守妻妾之道,该管的管,该罚的罚,该赏的赏,偏偏又做出这等的姿态来。难道那窦万元纳个妾她就要死一回吗?到底是那窦万元害死了赵氏还是你妹妹害死了赵氏,我看只怕还两说。你不要听风就是雨!她可是你妹妹,是供你吃,供你穿,帮你照顾妻儿的妹妹!”
  王知柄噤若寒蝉。
  王行宜却依然怒气难消,道:“映雪若是有错,该怎样就怎样,我这个做父亲的绝不推诿,我也能保证映雪不推诿,可他窦铎如果想把赵氏之死栽到映雪头上,我也是绝不会答应的。”
  王知柄不由苦笑,道:“爹,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觉得,映雪这样,总归是有些不妥当……”
  “文蔚,是我对不起你们!”王行宜喊着长子的表字,神色突然间颓然,“你自幼聪明伶俐,却到今天连个秀才的功名也没有;你弟弟从小在众人的白眼中长大,胆小懦弱,没有主心骨;你妹妹小小年纪为了营生抛头露面,怎比得上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千金闺秀心思单纯?这些我都知道,我都知道,”他别过脸去,怕儿子看到他湿润的眼眶,“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为了自己,害了你们!”他说着,猛地回过头来,目光如鹰地盯着王知柄,“你们若是有什么错,我愿意千倍万倍的补偿别人,可若是想让我为了自己的虚名置你们于死地,那就让他们先取了我的性命吧!”
  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花圃里。
  王知柄“扑通”一声跪在了父亲的跟前,泪水瞬间模糊了他的视线:“爹爹,不与您相干,是我们不争气,丢了您的脸……”
  ※
  今天花了很大的力气整人物表,这章还没来得及改错字,大家先将就着看,我马上捉虫虫……叨念一声粉红票……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