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镜中恶魔 -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回顾时如何感知虚构
  对句子的恐惧,对写作的不满,甚至几乎是憎恶,是我这样做的唯一理由。写作总是我最后一件仍能做应该说必须做的事,当我不能再做其他事时。当我写作时,总会到达一个点,使我无法对待自己,或者说无法对待自己的周遭。我再也忍受不了我的感官了,我再也没法忍受我的思考了。一切事物如此纠结,我再也分不清外面的事物哪里开始,哪里结束。它们是否在我的内部,或者我在它们之中。一片片世界被拆分出来,仿佛我吞下了不能承受的所有。
  因此我觉得写作不仅是生活的反面,也是思想的反面。一次大的撤退,我不知道去往何处,也不明白关于什么。不在任何地方,无关乎自己。完美的非现实仿佛仍然收容了我。什么也没发生,从外面看完全没有。从内部也没有发生什么,因为一个人即使寻找自己,也绝不会碰见自己。连关联也没有,甚至寻找自己和寻找的关联感也不存在。后来就出现了这些句子。白纸黑字,宛如一件衣服,人却没有装在里面。然后人们可以穿上它,感受每一处,最好是感觉出所有不合身的地方。
  人们最清晰地感觉到不舒适之处自然是词与句。因为整件衣服由句子组成。每一词每一句都有自己的要求。每个词联系到自身和整个句子就有自己的要求,同样每个句子联系到自身和前后句也有自己的要求。人们不能因此就撒谎。即使一个小小的谎也会因为忽略而毁掉整个自己。我想只有在现实中才存在欺骗吧,非现实中是没有谎言的。
  我整日整周地观察着周围的事物和自身。我不清楚,我是否从里面将自己剖开,或者它们在我内部,直到我撤退到完美的非现实中。在我写下这个句子之前,这个句子观察着我。当我已知它是怎样的,我才开始写它。然而每次我很久都不知道它应该是怎样的,当我以为知道的时候。我必须不停地找啊找,不断寻找新的词语,新的组词顺序,组成适合的句子,使整个句子看起来宛若天成。

  如果我不这样写句子,那就是说谎。这个谎不会是悄悄的。这是个写着的谎,就像人们看见什么,或者看到出示的什么。人们察觉了,首先是句子本身察觉了,然后把它展示给我和所有读者看,这个句子是如何不像它原有的那样。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会发现。从前后相关的句子也能看出。因为一个句子是与前后句相互支撑的。它必须在感情色彩等细微处与其他句子相衔接。它必须承前启后。
  承前启后对所有句子都适用。因为所有句子原是一个句子,所有文章也是一个句子,所有书还是一个句子。即使一个人在不同的岁月写下不同的书,他依然写的是一个句子。也许每个作家有一个句子,也许每个作家都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句子。
  在许多沉默的句子中,写下的句子是一个具有证明能力的句子。只有它的可证明性能将它与沉默的句子区别开来。因为它具有证明性,人们可以认为,它比沉默的句子来得重要。然而它并非更重要些。它只是能够证明,因为它通过承前启后包皮含了沉默的句子。写下的句子必须小心谨慎地处理与沉默句子的关系。沉默句子或者说使其安静的句子必须有和写下的句子一样的音量。如果写下的句子比沉默的句子要响亮,那它就尖锐刺耳了,会盖过沉默句子的声音。它也会因为太刺耳而破碎。它的音量成为赝品,而真实就不存在了。它的整个真实不复存在。写下的句子的真实总是完全真实的,因为是非现实的。
  只有当写下的句子保留了它的真实,只有当它谨慎地对待沉默句子时,它才能创造出下一个句子。
  在每篇文章开始时情况有所不同。每篇文章都需要第一个句子,人们称之为“引入”。我认为这种说法和写作状态是相符合的,因为第一句也是开始引入非现实中。但第一句却常常并不是第一句话,它被放在文章中偏后的位置。但即使它不是第一句话,它依然是文章的引入,而且使人记忆深刻。当我多年后再读自己的文章,我依然知道哪句话是那篇文章引入。而所有其他的表达,讽刺,推动寻找线索或关联感的东西我很久之前就忘了。当我读多年前的文章时,只有作为引入的第一句提醒我进入文章之中了。

  第一句如果不是文章的第一句话,也并非总是出现在文章后面,或是一定要出现在文章中。第一句常常不会出现,而被归于沉默句子中。但即使它是沉默句,也依然是文章的引入,我在多年后重读文章时,也能分辨出引入不是一个能证明的句子,不是写下的句子,而是一个沉默句子。引入和它的非现实会因为它是沉默句而变得更重要。后来会发现仿佛整个可证明的文章产生于引入的这种情况。
  但有时第一句是一个错误的句子,一个错误的引入。而错误的引入就不能算是引入了。错误的引入通常会导致整篇文章是错误的,因而也不再是文章了。
  文章和书籍不论是自己写的还是别的作家写的,只要被写出来,就同样存在。我并不是说封皮之间有页数就是书。我是指书页中存在着真实。这种真实人们称之为内容。它是如此的真实,就像纸是真实的,而它被印在上面。一篇写出来的文章就像一口钟,一个房间,一条街,一片树林或是一座城市那般真实。文章产生于完美的非现实中,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完美的现实。它是感知,虚构的感知,在回顾时被感知出来。
  伊莲娜说,我知道,人们会忘记整本书,只有一些单个的勇敢的句子还残存在记忆中。它们属于那种,仿佛在火车站将亲身经历低声告诉了某人。又像是那种,人们不希望却会想起的。人们改变这些句子,把它们变得和人们自己一样。人们相信,他们可以靠这些句子生存,因为它们是勇敢的。数年后这些句子成为了相片,上面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人类。那它们的勇敢也消失殆尽。
  当人们把一本很久之前读过的书几乎全忘了,而只记得一些单独的勇敢的句子时,其实只拥有表达,而忘了整本书。我想,人们通过记忆这些单独的勇敢的句子而把所有书记住。勇敢的句子就像食指以限制的形式指向所有的书。因为它们是勇敢的,它们承载着人们不再记得的所有其他的句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毫无觉察地将这些勇敢的句子改变了,它们也改变了我们。它们变得和我们自己一样,正巧,它们也改变了我们。它们用它们的不安改变了我们,碰上我们自己的不安。
  不安是我们唯一的基本特征。不安不只反映在不安上面,它伴随着我们所有的特征。只有当不安击中了我们潜在的前提,它才会从外部显现出来。它被表现了出来。不安只有在运动中,或者处于僵直时,才会被我们所领会。不安意味着从这一瞬间到下一瞬间。眼睑一开一合也就是不安了。
  这一瞬间,人们想要抓住的它,却已经是下一瞬间,另一瞬间。为了我们依赖性的代价,我们被剥夺行为能力的代价,为了我们对整个人冷酷无情的代价,眼睛变得独立。正因为如此我们变得成年而能对自己负责。那一瞥剥夺我们行为能力的那只眼睛掠过我们的整个人。
  一瞥不是指时间,而是最短时间的目光。一瞥只能指向内心的隐喻。因此我们的目光总是从内产生的。即使我们与内心联系,也只能领会到边缘,因为我们把边缘与外部连在一起。即使我们思考自己,也会把自己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想。
  我们的目光总是投向与我们眼睛的位置相反的方向。目光的反向是我们所看见的,也称为我们所感知的。反方向不仅指目光的移动,也指我们尝试去理解和明白所见。形成一幅图像意味着从反向去解释。
  虚构的感知显露的不是感知。它走向更低的一层。虚构的感知是完美地下陷入感知。一个双面,三面,多面的地面形成,不属于任何人,也许就像线索的感觉,地面的感觉。思想的多面土地不是脚下的地面,它不确定,它不会接住东西。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3·夜莺的叹息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夜城里任何形式的能量都有,不过想要在这里成为电力供货商的话,不但需要稳定的能量,还得要不受外界干扰才行。不管怎样,夜城中形形色色的霓虹灯光总是得要有电才能运作。身为一座大城市中的小城市,夜城拥有许多能量来源,包皮括某些不合法甚至不自然的能量,比方说活人血祭、囚禁神祇、折磨理智,甚至是吸收了能量力场的小型黑洞。还有一些十分浩瀚恐怖、诡异奇特的能量来源,以人类心智无法承受的方式运作。 [点击阅读]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夜城7·地狱债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夜城,黑暗而又神秘的领域,位于伦敦市内。不论是诸神与怪物,还是人类与生灵,都会为了许多私密的理由来到这个病态的魔法境地,追求其他地方无法提供的梦想与梦魇。这里的一切都有标价,商品不会太过陈旧。想要召唤恶魔或是跟天使做爱?出卖自己的灵魂,或是别人的灵魂?想将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或是纯粹只是变得大不相同?夜城随时敞开双臂,面带微笑地等着满足你的需求。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0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