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人物二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承亨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6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1901年的春,燕子北归。十五岁的钰儿在闺房里打盹,听外面燕子叽叽喳喳地唱,她推开窗,满院上空已翻飞着剪刀似的尾巴。剪刀?钰儿忙去翻针线篓。早上听爹对娘嘀咕,何家要差人来提亲,看她的女红哩——女红做得好,人也多半就乖巧贤淑。
  房门探进个葫芦脑袋。“幺弟逃学了!不怕挨爹的戒尺?”“爹正靠在椅上梦周公哩。”幺弟把玩着剪刀,忽然恶作剧地抓住她的辫子,咔嚓几下。钰儿猝不及防,发辫去了大半,对镜自视,竟散乱象个疯婆。她又急又气,抽泣起来。幺弟慌了,忙使剪将她的头发理成个齐耳短,得意地说:“姐,春来了,这发式倒也爽性嘛。”
  钰儿破涕为笑,夺过剪刀,见幺弟后脑勺晃着长辫,便一把拽祝幺弟极力挣扎,面如十色:“姐,男人辫子动不得的!” 钰儿说:“屁股上蛋黄还没干的小豆丁,算得上男人?!”便扬刀开剪。幺弟杀猪般嚎叫起来。待爹娘闻声赶到,幺弟那条细辫已被剪下,捏在了钰儿手中。
  她娘顿时晕了,醒过来便涕泪涟涟:“傻囡啊,闯大祸了,快向你爹求情!” 拉她一起向教私塾的她爹跪下了:“爷,饶了她吧,她还小,不省事哩。”私塾先生气得山羊胡子直抖,将她娘踹翻在地:“不准求情!都快出嫁了,她还小?!”又大喊:“家法伺候,家法伺候!”

  家法是枚竹块。钰儿被她爹拎到神龛下:“跪好!自笞!”幺弟幸灾乐祸冲她做鬼脸。钰儿流泪咬了一阵子牙,轻声说:“幺弟也剪了我的辫子,他为啥就不跪?”“他?他剪的是女人的辫子,你剪的可是男人的辫子!再者,男儿膝下有黄金……哦,老幺这些日子就装病不出门,这事儿得捂着!”私塾先生又瞪了钰儿一眼,拂袖而去。从傍晚开始,越来越疲惫细弱的啪啪声响了个通宵,天亮时终于止转—钰儿昏过去了。竹块,还紧紧攥在她手中。
  待她醒过来时,堂屋空无一人。她娘躲在厢房门口,一脸爱莫能助地偷窥着她。隔壁,私塾先生正和几个男娃拖着腔在一领一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两行清泪,再次从钰儿眼里扑簌簌掉下来。
  梅: 三寸非金莲
  梅出生时,正值梅花开满庭院。她也长得艳若红梅,但二十岁还嫁不出去,这在早婚成俗的当地成了怪事。

  怪在她那双大脚。打小爹娘给她缠脚,药洒耗去几缸,裹布用了几匹,梅的脚就是变不成三寸金莲。许是骨头太硬难塑造,稍使劲她就苦脸哇哇叫,有回竟痛昏过去。她娘直掉泪,她爹说:“为她好啊,嫁不出去,养她一辈子?!”但手上也就松了劲:“唉,还没梅树好侍弄,我能让那些茎枝参差虬曲峥嵘有型,哪象她这背时的脚……”梅渐渐长大,她娘专为她缝制了长裤长裙,想遮住她的大脚。
  从梅十六岁起,媒婆们就差点踩烂她家的老木门槛。她娘满肚子苦水,尴尬应酬:“这事儿缓一缓,缓一缓……”这日里却被窥破端倪。当时有媒婆来为风流倜傥的张家少爷提亲,和梅她娘坐院里拉呱,梅侍立一旁。忽然一阵风起,摇落院中梅花无数,也掀起了梅的长裙,她惊叫失声伸手去捂。但媒婆一双尖眼早盯见了那双大脚,嘴半天合不拢,边逃边叹:“可惜,太可惜了。”从此梅的大脚不再是秘密,那些曾仰慕她的后生小伙也都像躲怪物,退避三舍。
  梅她娘说:“听说武昌有家洋人医院,敢在人身上动刀动剪。不如送梅儿去……”梅她爹说:“据说孙文反了朝廷,那儿正打仗哩。”这事儿便搁下了。梅也收了春心,成天跟娘吃斋念佛。

  这天梅上庙烧香,忽一阵穿堂风将她掀倒,殿梁上那口大铜钟坠下来,锋利边口正好砸在双脚上,血流如注。梅昏死过去,被草药郎中救回一条命,但从此跛了。她爹她娘却放出话来:是那媒婆看走眼了哩,梅儿原本就是小脚。
  张家再次托人说媒,梅她爹婉拒了,张家老爷亲领儿子上门求亲。梅她爹难为情地说:“梅倒真是小脚,只是……有些儿跛。”张家父子却欢天喜地,尤其那少爷长吁了口气:“我一直想娶这美人儿。脚跛无妨,那可比脚大要好多了!”一门亲事竟就这样顺利定下来,迎娶日定在腊月。
  张家父子见院里梅茎梅枝异态千姿,对梅她爹说:“这病梅技艺,恐怕连那个记过怎样病梅的文人龚自珍也要叹服!”“过奖过奖。”“过谦过谦。”对白中一阵长长的哈哈。庭院里,又一阵风过,梅花瓣纷乱飘零。
  躲在闺房偷听的梅知道自己最终难逃被休的厄运,这事儿腊月就会露馅:她真是三寸小脚——被那口钟将脚掌切掉了大半。但,绝对不是金莲……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无水之城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大风来时,河阳城一派肃穆。还不到下午五点,大街上早已人去巷空。学生们下午就没敢上学,全都躲在家里。机关单位这天放假,但日历上这天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就连一向生意兴隆,车间日夜不停转的河化集团,这一天也出奇的静了下来。乱石河滩西边,十丈长的明长城废墟上,两只老鹰惊魂不定地乱叫。它们叫了整整一天,嗓子都破了,嘶哑的叫声凄厉地划破河滩上面那一片死亡的气息,破碎在河阳城上空。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李家庄的变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李家庄有座龙王庙,看庙的叫"老宋"。老宋原来也有名字,可是因为他的年纪老,谁也不提他的名字;又因为他的地位低,谁也不加什么称呼,不论白胡老汉,不论才会说话的小孩,大家一致都叫他"老宋"。抗战以前的八九年,这龙王庙也办祭祀,也算村公所;修德堂东家李如珍也是村长也是社首,因此老宋也有两份差--是村警也是庙管。庙里挂着一口钟,老宋最喜欢听见钟响。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
王小波《红拂夜奔》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对于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存在的理由;对于另一些书来说,有趣是它应达到的标准。我能记住自己读过的每一本有趣的书,而无趣的书则连书名都不会记得。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是什么了。我以为有趣像一个历史阶段,正在被超越。照我的理解,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在他卓越的著作《单向度的人》里,也表达过相同的看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