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小记者销报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记艾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应聘到某小报做记者三个月来,没写出一篇有份量的稿子。眼看着考察期要满,去留未卜,甚是苦恼。
  还有更苦恼的呢。虽是实习记者,工资和正式记者不一样,任务却一样。这不,年底在即,部里刚刚下达任务,每名记者要分销!”00份订报的任务。
  郁闷。谁让当初我应聘这个岗位呢?削尖了脑袋也得完成呀!
  好在我还有几个关系。我找到了我的同学,一个电信部门的小经理。电信是个大单位,订几份报还是问题吗?我说明了来意。同学面有难色地说,这不是我的职权范围。不过,我可以找宣传部的头头说说,估计没有问题。看到他答应了,我连忙点头哈腰地致谢。可他话锋一转,说,我也有任务呢。我们每名职工都有安装5部宽带的任务。你帮我完成几部吧。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同学有困难,我应两肋插刀。我满口答应了。
  我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我想起了一个朋友,她在一个新建的幼儿园工作。新建的单位吗,应该需要宽带的。事不宜迟,我火速来到那个幼儿园,动员她们装宽带。朋友满口答应说,是想装宽带,有好几个人找来了。可咱们是朋友,我可以优先考虑你的。我正为她的豪爽感动着呢,她莞尔一笑,娓娓地说,我们幼儿园每人有介绍!”0名孩子入园的任务,完不成任务的要扣工资呢。你帮帮我的忙吧。这——,想到人家热情地优先考虑我,人家有困难,我理应全力相助。行。我就答应了。

  介绍孩子入园,可不是我的强项,我自己还没有孩子呢。我睡不着觉了。就在我愁得闭不上眼睛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表哥,他就在这个幼儿园所在的街道工作。对,社街道对本区内住户的情况比较了解,谁家有小孩,经济情况如何都了如指掌。介绍孩子入园,也是为业主做好事吗。对,明天就找他。这样想的时候,我都被我自己的聪明感动了。
  第二天。表哥见到我一惊,笑道: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事尽管说。见表哥那么热情,我就有了底气。表哥听后有些为难,我们街道内有两所幼儿园,一所是大型社区配套的,比较好,一所就是她的私人幼儿园。办得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我总不能把孩子介绍到还是未知数的幼儿园去吧。表哥两手一摊,我就有些不好意思。心想,那就算了吧。谁知,表哥又说,我把区内的孩子按居住范围划分一下,宣传他们就近入园。!”0个孩子应该没问题。那太谢谢你了。我有点热泪盈眶了。不过,表哥说,你是记者,脑子活络路子广,也帮表哥一个忙吧。一听,我的头有些大。我们街道新办一个饮料厂,销路不太好,街道干部都有销!”00箱饮料的任务呢。你们报社不是有跑餐饮娱乐线的记者吗,能不能帮我把饮料推到酒店去?看表哥对我的信任劲,我知道,这个事我是非答应不可了。

  我开始为推销饮料绞尽脑汁。我小姑子的妹妹在星级酒店做宴会部经理。我想起了她。酒店每天除了用大量的酒外就是用饮料,卖谁的不是卖呢?于是,我去了那个大酒店。小姑子的妹妹见了我说,进我们的酒店,我们得要市场占领费呀。我忙说,得多少?小姑子的妹妹说,这样吧,我和老总说说,!”00箱饮料数目不是太大,能不收你们的就不收了,你只出一个推销饮料的小姐就行了,都是亲戚。我知道小姑子的妹妹和老总的关系不一般,这样说,我和老总也算是亲戚吧,应该没问题。于是,千恩万谢,百般感激。可是,小姑子的妹妹又说,嫂子呀,你们应酬多,有人请你吃饭的时候能不能领到我们酒店来?我有餐饮额的任务呢。每月要一万元左右。我立时两眼冒金星,心想,哇,怎么都得交换呀!又一想,小姑子的妹妹那么慷慨地留了!”00箱饮料,我怎么能冷酷无情地拒绝她呢?有来无往非礼也。我无可奈何地说,我试试吧。

  这餐饮额找谁完成呢?个体户不行,他们舍不得大吃,合资企业也不行,他们经费把得紧。国有企业吧?行。他们来往应酬不少,花钱也大手大脚。我想到了我曾采访过的一个公司,我和他们办公室和宣传部的领导关系不错。于是,我找到了他们。办公室主任说,我每年的招待费十几万呢。不过,我们都在定点的饭店签单。我说,你分给他们一点吗。一点就够了。也算帮了我个忙。办公室主任不愧是办公室主任,非常灵活,马上说,可以呀,只是你以后多给我们写点稿子就行了。谢天谢地,总算没有太难的交换条件。正当我要松口气时,宣传部长进来了,说,正好你在这,我这有!”00份你们的报纸订重了。本来报纸都订完了,总经理又不知从哪拿来了!”00份的定单。这东西订多了也没用。你拿回去重新分配吧。我一听,立时傻了。妈呀,跑了一大圈,这不是白跑了吗?!
  我就在这沮丧、苦恼、郁闷中灵感一现,写出了一篇小文《小记者销报记》。没想到这小稿一见报,立即被各大报刊杂志争相转载。瞬间我名声大噪,被公认为是观察细、悟性强、文笔美、前途亮的新星记者。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