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遇上甘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江群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2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残夜未尽,天上冷月如钩。
  不知为何,月亮今晚这般不高兴,冷峻目光透过一扇小窗,照在三张无眠的脸上。
  三人相坐无言,似乎无话可谈,抑或懒得开口。有一个,目光痴痴地望着某处,如定住般。他的脸色一直不变。忽然,一丝毫无征兆的微笑涌上嘴角,那丝微笑细得如静水涟漪,使得他脸上显出宿醉未醒般的慵态。
  “有什么好笑的?”有一个人目光冷冷,满是不屑。
  “我想起了一件事,很好玩的。”那人有气无力地顿一顿,接着说:“那时,我还小,没人管,每天跟着父亲到地里去。父亲干活就将我扔在地头,他要卖力挣工分,干活时连看都顾不上看我一眼。我四处乱走,只要不把自己淹死在水沟里,干什么都行。一天,我发现了个好地方,生产队的甘蔗园。仰头望去,那一根根粗壮的甘蔗在风中沙拉拉地快乐唱歌,片片翠绿的甘蔗叶左右摆摇,仿佛都在向我招手。我使劲吞着汩汩而来的口水,噎得嗓子眼难受死了。我朝地里出工的人望去,他们正灰头土脸地勾头卖力,根本没人注意我。一眨眼,我像只老鼠似地从刺丛篱笆的缺口爬了进去,小心翼翼地钻进密密的甘蔗深处。可怎样才能吃到甘蔗却是一桩令人苦恼的问题。要知道,这些甘蔗是生产队的宝贝,过年分到每家每户的两三斤黄泥般的红砂糖,全靠这片甘蔗。队里谁都不舍得,也不敢偷吃一根。如果谁胆大妄为,不仅要扣工分,过年时连一两蔗糖也不分。父亲曾经多次警告我,对这些甘蔗要敬而远之。
  我爬了进来,望着香甜的甘蔗却吃不到,那怎么行!首先不能用力去掰,那样甘蔗会发出清脆的“咔啪”声,这声音是那么诱人,那么容易触动又累又饿的人的神经,毫无疑问,外面干活的人会冲进来将我捉住,而受到惩罚的父亲则会对我拳打脚踢。我急得眼泪都出来了,趴躺在潮湿的泥土上,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青青甘蔗,舔着舔着,忍不住在立着的甘蔗上咬了一口,一股鲜甜的蔗汁冲入喉中,幸福得我晕晕乎乎的。这时,一种福至心灵的想法突袭而来。我露出锋利的小齿,轻轻地撕出一片甘蔗皮,在口中咀嚼着,吮完汁水,又去撕下一片。吃完皮,我转着圈去咬肉,直到剩下中间一点点。甘蔗这时轻轻地倒下了,旁边密密的甘蔗将它扶住,使它发出的细碎声响,掩失在风声中。然后我像捧着坚果的松鼠,一小口连着一小口。多么幸福呵!我又是多么聪明呵!没有任何人知道,一切悄无声息。等我满头满脸泥土钻出甘蔗园,那些汗流颊背的人甚至怜悯地看着我,他们这些木头,却不知道我一肚子都是糖水。那年,我究竟吃了生产队多少根甘蔗,没人能说得清。但从来没有人发觉,我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沉默,冰冻般沉默。讲述者忽然深深地哀叹了一口气。另外两个人中年轻一点的手上握着支笔,对年长者说:“这些也要记到笔录里吗?”
  年长者若有所思,轻声说:“记下来吧。”停了停,又说:“人生旅途中,有多少甘蔗园啊!”
  预审室外,依然一弯冷月如钩。
或许您还会喜欢: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思无邪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序言在水一方,对镜观诗法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三百”中,论境界,无句可出其右。在安易如自己的眼中,也许她是慧质兰心的小妖女俏黄蓉吧。不过在我眼里,她恰似何足道眼中的郭襄。一位可以令狷介狂生忘乎所以的远远水中小岛上的温柔少女;一位短剑青驴独行天下博古通今的红颜知己;一位既会使美绝丽绝的“小园艺菊”,又会使霸气十足的“恶犬挡路”的精灵古怪的万事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