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开锁匠收徒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靖安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财娃拖着一家子,回到了村里的老屋。
  财娃是个开锁匠,在城里租了门市,兼卖锁。听说,财娃的生意很不错,他怎么就突然回来了呢?人们问财娃,财娃像闷葫芦,只顾摇头叹气,啥也不说。于是,村里人就互相打听、猜测。过不久,不知哪儿传出了消息,说财娃被一个案子扯了进去,罚了款,关了门;还有人说,是财娃手脚不干净,仗着手艺,做了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后来被别人逮住了,赔了个精光。这样一来,财娃在村里的口碑一落千丈,人们见了他,也懒得搭理。有时,还说些过头话,气得财娃脸上的青筋一蹦一蹦的。
  这天,大成火烧屁股一样找到财娃,说,财娃,我钥匙放家里了,防盗门打不开,帮个忙吧。
  财娃抬起眼皮,瞅着天空那片火红的夕阳,漫不经心地回绝,我早就发过誓,不再干那个了,你另请高明吧。
  你还在记仇吧,那是他们上辈人的事。再说,村里会开锁的就你一个人,帮帮我吧。大成恳求说。
  财娃家是地主成分,搞运动那些年,他爹妈理所当然成了全村人的专制对象。隔三差五的,他们就给挂了牌牌,被押到队长院子里斗争。当时的队长,就是大成他爹。他爹点子多,总会想出一些新花样,斗得财娃爹妈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十天半月下不了床。等伤好了些,新一轮的斗争又拉开了序幕。财娃爹妈不堪折磨,就找了个机会,用耗子药毒死了大成爹,然后双双上了吊。那时,财娃不到十岁。财娃长大了些,就锁了老屋,进城学了艺,有了些积蓄便租了门市。经过这么多年,财娃想通了很多事,仇恨也就跟着淡了。现在,大成主动提起这事,他的心还是痛了一下。

  过去的事,别再提了。我不干,有我的苦衷。还有,手艺生疏了不说,那些工具我也早扔掉了。财娃平静地说。
  你会有办法的,帮帮我吧。大成坐在财娃身边,和他耗上了。
  可是,不管大成怎么说,财娃弄死弄活不答应。天渐渐黑了,家家户户的灯光亮了起来。大成的老婆孩子全来了,来向财娃求情。
  夜深了,财娃拗不过,只得不情愿地去到了大成家门外。看热闹的人很多,他们都想一睹财娃开锁的风采。财娃的手艺确实不同凡响,只见他把大成找来的一根细铁丝弯了几弯,然后伸进锁孔捅了几下,门竟然开了。

  村里沸腾了。人们把财娃的手艺,说得神乎其神。接着,人们开始担心了,说万一财娃起了歹心,大家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果然,没多久,村里人的担心就成了现实。
  出事的还是大成。那是一个中午,他从地里回家,发现家里的两千块钱不翼而飞了。大成站在屋门前,捶胸顿足,像女人一样号淘大哭。
  人们都说,这事儿,肯定是财娃干的。于是,大成拖一帮子人去找财娃。财娃有口难辩,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最后闹到了村上、乡里,最终由于证据不足,各打了五十大板,财娃赔了一千元。
  狗日的大成,山不转路转。财娃赔了钱,心里滴着血。骂过了大成,他突然闯进厨房,抓起了菜刀。他老婆跟进屋,一把夺过去,大声说,你做什么?我恨这手,没它,我也不会又遭这样的冤枉了!财娃抱了头,蹲下去,呜呜地哭。他老婆抹了把泪,说,别看大成话说得好听,谁都知道他是个记仇的人,我看从一开始,这就是他设的圈套。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日子还怎么过?财娃无奈地摇头叹气。

  你收几个徒弟吧。财娃老婆想了想,拍着脑门说。
  你原来不是一直反对,怕选择不当害人吗?财娃疑惑了。
  管不了那么多了。财娃老婆说。
  财娃就在村里收了两个学徒。村里人更担心了,说一个财娃就让人头疼,再多两个“财娃”那还了得!再怎么担心,却改变不了财娃收徒的事实。没到三个月,学徒工就出师了。
  其后的半年里,大成家老遭盗。前前后后,丢了七百块。每次失盗的情形都一样,门窗全是好好的。找谁呢?村里不止一个财娃有那本事呀!闹了一通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天傍晚,大成苦着脸摸进财娃家,交给他一个纸包,说,上次冤枉了你,那钱昨天找到了,这是一千块,还你的。大成想了想,又说,麻烦你给道上的人打个招呼,我怕了,别再找我麻烦了。
  财娃一声不吭地收了钱,找来两个徒弟一问,才知道是他们替他打抱不平,专找大成的晦气。财娃不但不领情,反还大骂了他们一通。
  第二天,大成做农活回家,开门—看,脚下铺着几张百元大钞,一数,不多不少,刚好七百。
或许您还会喜欢: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梦里花落知多少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闻婧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在床上睡得格外欢畅,左翻右跳地穷伸懒腰,觉得我的床就是全世界。其实我的床也的确很大。我只有两个爱好,看电影和睡觉,如果有人在我累得要死的时候还不让我睡觉那还不如一刀砍死我,那样我一定心存感激。所以我理所当然地把床弄得往死里舒服,我曾经告诉我妈我哪天嫁人了我也得把这床给背过去。所以闻婧的电话让我觉得特郁闷。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