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卧室门上的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阿贵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2期通俗文学-新人新作
  岳母去世后,熟人给岳父介绍了一个姓王的老太太。说是老太太,其实人不到60岁,加上她会穿衣,看上去还挺精神。
  在父亲找老伴这件事上,妻子姐妹三人都没表示反对。她们懂得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的道理。只要父亲高兴,她们就高兴。
  第一次见岳父的新老伴,我特意多打量了几眼。老太太衣着时尚,挎着流行的女式坤包,还有部能摄像的手机。我心想,这老太太还真是与时俱进啊!
  岳父有了新老伴后,生活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久,他便从失去老伴的悲痛中走了出来。岳父曾悄悄地对妻子说:“你王阿姨最爱干净了,我身上的衣服穿不了两天,就逼我脱下来洗。”说着,脸上还有股掩饰不住的得意。
  又到了一个双休日。妻子姐妹三人带着全家到岳父家聚餐。开饭前,我那不到3岁的女儿和她的哥哥姐姐们玩得很起劲。妻子二姐的儿子带头爬到岳父卧室的床上,接着他把我的女儿也抱了上来,三个相差不了几岁的孩子在床上又蹦又跳,很是开心。
  听到孩子们快乐的笑声,老太太从书房里走了出来,看到迭得整整齐齐的床铺给弄得一塌糊涂,不禁皱着眉头走进厨房,给岳父嘀咕了几句。岳父走到卧室里,对着三个孩子大声呵斥起来,还凶巴巴地把他们赶下了床,然后把弄乱了的床铺整了又整。
  妻子姐妹三人看到父亲的举动,都有些不满。当初,岳母在世时,最高兴的莫过于看着三个外孙、外孙女在自己宽敞的大床上嬉闹了。有时,孩子闹得过了分,岳母也只是笑着说几句。而如今,床还是当年那张床,孩子们难道就玩不得了?!
  姐妹三人心里虽然很不快,但为了父亲,也没多说什么。
  很快,国庆节到了。全家又聚到一起吃饭。吃饭前,孩子们依然打打闹闹。这次,不知是谁领头又上了岳父的床,三个孩子在上面又疯闹了起来。老太太看到床铺又被弄得乱七八糟。她不满地跟岳父又嘀咕了一通。
  岳父照例又是一通吼,把三个孩子赶下了床,并撵出了卧室。大家本以为到此为止了。不料,岳父从抽屉里摸出把铁锁,把卧室门锁上了。
  看到岳父的举动,妻子姐妹三人惊愕得张大了嘴巴。一向乖巧、孝顺的她们嘴上都没说什么,但心里的不快还是掩饰不住地写在了脸上。
  那顿饭大家吃得都没有滋味,草草结束后,便各回各家了。
  此后,岳母在世时,每个双休日全家都要聚在一起的惯例被打破了。再后来,只有五一、国庆这样的节日大家才到岳父家聚一聚。而现在,只要岳父不打电话,大家都很难坐到一起吃顿饭了。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导致这种局面的是岳父卧室门上的那把锁。
  其实,亲情有时候很脆弱。一把不起眼的小锁足以让血浓于水的亲情蒙尘。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0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莫言《良心作证》
作者:莫言
章节:16 人气:0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
莫言《酒国》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搭乘一辆拉煤的解放牌卡车到市郊的罗山煤矿进行一项特别调查。沿途,由于激烈思索,脑袋膨胀,那顶本来晃晃荡荡的五十八号咖啡色鸭舌帽竟紧紧地箍住了头颅。他很不舒服,把帽子揪下来,看到帽圈上沾着透亮的汗珠,嗅到帽子里散出来的热烘烘的油腻气味里混合着另外一种生冷气味。这气味很陌生,使他轻微恶心。他抬起手,捏住了喉头。临近煤矿时,黑色的路面坑坑洼洼,疾驰的卡车不得不把速度放慢。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谈美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新文化运动以来,文艺理论的介绍各新杂志上常常看见;就中自以关于文学的为主,别的偶然一现而已。同时各杂志的插图却不断地复印西洋名画,不分时代,不论派别,大都凭编辑人或他们朋友的嗜好。也有选印雕像的,但比较少。他们有时给这些名作来一点儿说明,但不说明的时候多。青年们往往将杂志当水火,当饭菜;他们从这里得着美学的知识,正如从这里得着许多别的知识一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