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非法入境的婴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西)瑙瓦埃斯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2期通俗文学-外国小说
  一位名叫罗泽玛丽的阿根廷妇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路经巴西前往纽约与丈夫团聚。不巧,她的儿子就降生在巴西巴拉那州贝伦机常直到我撰写本文时,婴儿仍被扣留在官僚主义的尿布中。这一事件导致英国领事馆出面干预,巴西外交部和阿根廷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我甚至确信,要使海关当局释放这个婴儿,必须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
  故事从头说起。罗泽玛丽女士在飞行中感到阵阵腹痛,她不忍将孩子生在飞机上,而想在陆地上分娩。然而谁能料到这一选择竟招来比分娩更大的痛苦。DC-10客机在贝伦机场紧急着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机场大楼内。罗女士在医院度过了两个昼夜,出院后等待着他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官僚主义。罗女士带着同行的其他两个孩子来到机场,准备继续旅行,但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却扣留了她。这位官员查对了三份护照。经过无数次反复核实,发现初生的婴生竟没有任何证件。他便带着官僚主义特有的那种腔调问道:“他是怎样入境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婴儿。
  “从我肚里。”
  罗女士的回答简明扼要,但这个官僚主义者却不能明白这最简单的道理,仍然不慌不忙地重复着他那已背熟的术语。“那么,请问女士是否在行李申报单上填写了腹部携带孩子一个?”

  “我没有申报,但大家都会看得见的。”
  “这种理由是充分的,”他接着说,“我只能表示遗憾。但既然如此,孩子怎样入境就怎样出境吧!”
  “我的先生,请你原谅我……”
  好像他现在才明白过来。他终于发现自己言行的荒诞不经。但是,为了表明他的思维敏捷,他马上建议说:“好吧!女士,我们就这么办吧!为了不给彼此带来任何麻烦,请你把婴儿装在一个皮箱内出境,我就装作没看见。”
  罗女士听罢,呆若木鸡。官僚主义者看对方不说话,又接着说:“如果你不愿这样办,我只好宣布你是走私犯。因为没有任何证件能证实这婴儿就是你的孩子。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做婴儿走私的勾当呢?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我的女士,看来我只能把你扣留在此地。”
  “那我的儿子呢?”
  “至于你的儿子,和其他走私品同等对待,送到那边拍卖。”
  罗女士听后只觉得头晕目眩。她要求见机场场长。场长来了,他满面笑容,尽力安慰她,并推说那位工作人员是个新手,保证一切都顺利解决的。
  其实很简单,只要女士拿出婴儿出生证、一份儿童律师的许可证、护照、所得税申报单和两万两千克鲁赛罗的存寄费收据交给我们,婴儿就可出境了。
  “两万两千!这太荒谬了……”

  “得了,得了,我的女士,”场长打断了她的话,“你应该知趣了,要是个三胞胎,结果会怎么样呢?”
  罗女士竭力申辩,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又重复了一遍:在这里停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出生,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目的是去纽约与丈夫团聚,而后全家一起去加拿大定居。场长听后大笑一声说:“好,好极了!为何女士不早说呢?这样,情况就不同了,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你只要办理一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居民证,一份阿根廷政府的证件,证明你确要移居加拿大;一份结婚证书,一份纽约市警察局证明,确认你丈夫在那里生活;你丈夫的两张免冠照,还有一份加拿大政府的公函,证明你们将定居加拿大。对了,你们将居住在哪一个大城市呢?”
  “蒙特利尔市。”
  “是这样,那我们还得要一份蒙特利尔市政府的证件。还有,你们住别墅还是住公寓?”
  “住公寓。”
  “那么就别忘了再带一份公寓草图来。”
  罗女士不得不抱着初生的婴儿开始朝拜各级官僚办事机构。
  “办理护照?必须准备一份免疫证书、选举证、身份证、一份申请书和三张穿礼服、系领带的照片。”
  “但是,孩子出生仅三十九天。”
  “这没有关系。女士,在我们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办理护照,必须持本人身份证,而领取身份证就必须先办理一份良民证,领良民证则需要出示工作证,办理工作证更不容易,需要无数的文件或证件,如果没有服务税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效的;办理护照还需要持本人的选民证,但在领取选民证前,必须先领取一份居住证,并附一份煤气结账单;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两张免冠照片和身体合格证;最后还要一份所得税申请单存根。然而谁知道领取上述申报单存根究竟还需要什么证件呢?

  “请他亲自填写一份表格就行了。”
  “他还不会写字,我能替他填写吗?”
  “可以,但必须先办理一份委托书。”
  罗女士无可奈何,只得抱着这个起名为马里奥的孩子四处奔波,她终于发现自己已陷入迷魂阵,无所适从。然而她从中也得到一种实惠,这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她就威吓他:“你再哭,我就把巴西官僚主义叫来。”
  时间流水般地消逝。一天,罗女士的丈夫居然在纽约收到儿子马里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和妈妈还在为巴西政府要求的各种证件四处奔波(妈妈还是习惯地把我抱在怀里)。我想,当我们把所有的证件办妥后,恐怕只能海运到加拿大了。我给你写信,是为了使你放心。看来,我们见面的时刻为期不远了。明天,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就可能拿到最后一份证件——我的服役证书。”
或许您还会喜欢: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村子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祝永达在村口那棵松树下碰见马秀萍是很偶然的事情,当时,他不可能产生这样的念头:有朝一日娶马秀萍为妻,从此甜甜美美地活人过日子。那是!”979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晌午。走在田地里的祝永达觉得明媚的春天仿佛是从他脚底下生长出来的,解冻了的土地酥软而仁慈,从枯萎的色泽中挣脱出来的麦苗儿扑面而来。远远近近的村庄里传来孩子们的嬉闹声、鸡鸣狗吠声和空气中逸散出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在表示大地苏醒了活跃了。 [点击阅读]
林徽因诗选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认得这透明体,智慧的叶子掉在人间?消沉,慈净——那一天一闪冷焰,一叶无声的坠地,仅证明了智慧寂寞孤零的终会死在风前!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