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两块光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明亚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1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爷爷已去逝多年,这些年里,奶奶常坐在葡萄架下眯缝起眼睛想念爷爷。那时她手里握着两块银元,银元是爷爷在那艰苦年代里花一担盐钱买给她的。
  银元已被奶奶抚摸得光滑可鉴,跟奶奶银白的发丝一起泛着岁月的天光。抓住我,奶奶便不厌其烦地唠叨:“你知道吧?这是你爷爷这辈子送我的唯一的礼物啊!他说等他稍停下来的时候,他要去镇上用这两块银元打制成银项链给我戴的。他扯谎碍…”
  奶奶又说:“你爷爷那时穷得呵,除了一把剃头刀,连个看家的老人也没有。我那时可光鲜呢,一点不比你现在差。可是你爷爷他老实,憨厚,又勤快,我一傻,就让你爷爷用一匹马给牵了回来。”
  “你爷爷用一把剃刀养家糊口,跑断方圆十多里路,早出晚归,从不误工。天晚回来把钱交给我后还给我做事。我就是脾气不好啊,不耐烦的时候老找他出气,可这个木头人,只知道迁就和忍让。那一次,那一次……”
  奶奶说时,嘴角漾着温馨的笑,那笑里藏着温柔的埋怨。只是渐渐地,奶奶眼角渗出粘稠的泪来。那泪里有奶奶反复说的“那一次”有关银元的事——

  那年我刚上初中,有一天我回家正好遇上爷爷奶奶吵架。原因是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说是找寻失散的女儿多日,到现在身无分文了,只好把随身携带的两块银元卖掉。爷爷瞅了瞅那两块银元,便决定买下来。可奶奶坚持不买,说是自家也困难。可最终爷爷还是用十五元钱买下了这两块银元。奶奶因为爷爷第一次不肯依她而生了满心的气。一生气,奶奶忍不住将门角的扫把朝爷爷扔过去。扫把不偏不斜打中爷爷的头,爷爷气恼地便将奶奶搡到地上。奶奶一辈子被爷爷宠惯了,哪里受得了,立即便呼天抢地寻死觅活地闹开了。爷爷奶奶这么闹着,任家人怎么劝也没用。
  那是冬天,天特别冷,风嘶嘶地吹着,吹得人木木的。我看着历来面对艰难困苦时都挺着脊梁骨的爷爷,此时戴了一顶黑色毛边帽,双手抱紧双膝,神情凄凉地坐在稻草垛里。看到我,六十多岁的爷爷眼里盈满浑浊的泪水。这哪是那个疼我的老人啊?
  我心里一酸,坐到爷爷身边,轻轻地将他帽沿上的稻草拿掉,又将手盖在爷爷的大手上。终于,爷爷用他粗糙而冷凉的手将我的手裹在手心里。稍顷,爷爷哽噎到:“我依了你奶奶一辈子,她就不能依我一回么?”
  这是一个老人怎样的内心告白啊!我的心忽然一抽,用袖子揩了揩眼睛,稍一会,我看着爷爷,说,“爷爷,奶奶也是您宠惯了的,宠出了那样的脾气。您就进屋跟她道一声不是吧!”

  可是爷爷犟着。看得出,他是真伤心了。
  犹豫片刻,我只好起身去劝奶奶。其时,奶奶正很不得体地将棉衣披在肩上,敞着胸脯坐在床头,头发乱糟糟的,苍白的脸上挂满泪水。我赶紧给奶奶擦眼泪,劝她:“奶奶,您就别计较了,爷爷还在草堆里,正冻着呢。”
  奶奶怔了半晌,泪水又扑落落下来,嘟嚷着:“他怎么能打我呢?”
  “奶奶,您冤枉了爷爷,他哪里舍得打您啊,一辈子都依着您呢。您就认一次错,让他心宽一回不就是了?”
  奶奶一双泪眼迷迷蒙蒙地望住我,纵使心内疼着爷爷,可她还是不肯低头。她竟是这样骄傲,这样倔强!难怪父亲常说她是滚油锅里沾不了一滴水的女人。
  我又去劝爷爷,说奶奶让他进屋。爷爷不信,知道奶奶是不会轻易低头的。我只好又哄又搀地将爷爷弄进屋。
  后来的事是奶奶说的,她说,那天晚上,爷爷拿了那两块银元坐到床边,他轻轻地唤她,“莲儿,这两块银元是我买来送你的,等以后我稍停下来,就去镇上打制成银项链给你戴。”

  莲儿,莲儿是奶奶的小名?我竟从来没有听爷爷当着人叫过,那原来是爷爷爱的最深的呼唤啊!而在那样的年代,爷爷能送给奶奶的,除了这偶然的他羞于说出口的两块银元,还有什么?
  奶奶便将银元珍藏起来,她等着爷爷真正有时间,也有闲钱的时候给她去打制成项链。
  只是爷爷一生也没有稍停下来,直到1995年冬天,爷爷被晚期肺癌带走。爷爷走后,奶奶老得异常的快,身体也不大好。有一次奶奶病了,非要父亲将两块银元去打成项链给她戴不可。其实姑姑早已给奶奶买了金项链。但是奶奶坚持。父亲只好依奶奶的。可是谁知道那两块奶奶抚摸了很多年的银元是假的,根本不能打成项链。
  奶奶还坐在葡萄架下,眯缝着眼睛,更紧地攥着那两枚银元。她迷梦般地说:“银元是假的,你爷爷的心可是真的!”
  奶奶一年一年地像老牛反刍—样咀嚼着爷爷的爱,她性情里的那些棱棱角角早已被岁月磨平。她不停地向我絮叨:“你爷爷哄了我一辈子,那一次,我怎么就不能依他一回呢?他那一次明明是想我低一次头的啊!唉,如果他现在还在的话,我会反过来哄他的。他受了一辈子的苦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
红塔乐园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皮皮鲁属虎,他的同学也都属虎。他们盼望在虎年能有一番奇特的经历。果然,在虎年中,属虎的皮皮鲁和他的同学们经历了一场难忘的故事--皮皮鲁上课的时候盼放学。下课铃响了,他又怕放学。放学以后干什么去呢?“皮皮鲁,咱们找个地方玩吧!”这天下午放学后,苏宇在学校门口等着皮皮鲁。“玩什么?”皮皮鲁两手一摊,感到没什么可玩。一群麻雀落在电线上。“要是有个足球场就好了。”苏宇叹了口气。“少年宫有!”田莉眼睛一亮。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