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张会计轶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宋凤翔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2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三夏”到了,所里给每人发一顶草帽。出纳员小李触景生情出了一道“急转弯”:说世上有一种最轻的帽子,你们知道是什么帽子吗?大家乱猜了一气也没猜准,小李也不揭底,就这么算完了。惟有张会计没算完,总在想着弄个明白。
  晚上,张会计回到家里,像往常一样做饭、洗衣、拾掇家务。妻子红杏在剧团里上班,通常很晚很晚才回来。红杏比他小10岁,属于“老汉娇妻”。张会计把饭菜做好,一边等红杏一边想着“帽子”。红杏一进门,张会计便没头没恼地问她:“世上有一种最轻的帽子,你知道是什么帽子吗?”
  红杏愕然吃了一惊,定定地望着丈夫怔愣了许久,忽然就扑到张会计怀里,止不住泪流满面,哽咽说道:“老公啊,这些年我对不起你……”嘤嘤哭了。张会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说,你是怎么啦,犯哪门子神经?猜不着也不至于这样呵!起来,咱们吃饭。红杏反而哭得更伤心了。
  打那之后,红杏像换了个人似的,再不半夜回家了,把一应家务全部包揽过来。张会计解放了,一心扑到工作上,很快赢得上下级认可,一年后,张会计被提升为财政所副所长。可他直到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帽子”。妻子红杏却心知肚明:是“绿帽子”,有人戴了几年都没觉着,不是最轻的吗!
  看起来张会计是个一根肠子通到底的人。可接下来的一件事又让你完全否定这个看法。
  我们到下边开展财税工作总要路经一段村街,在一户人家的门前有块光滑的石头凸现出街面,我们晚上回来,在这儿吃了不少亏,稍不留意就连人带车摔出老远。显然,这户人家是用它捶衣、晾晒、防御过往车辆向门前靠近。这天中午,我们又打此路过,张会计突然停下,绕那石头转了两圈,然后就扑下身子趴在上面,用只小巧的锤子敲打石面,并竖起耳朵听那锤音。一会儿又从包里拿出枚放大镜,绕着石面专心致志地看。之后,就冲着门前的户主说:“老哥,我们想买下这块石头,给你一万元怎么样?”
  户主疑疑惑惑,终于摇摇头说:“一万元?一万元不卖。”“一万元不卖就一万五吧?”说着,张会计就真的掏出一沓钱。户主赶紧摇起手:“不卖、不卖,一万五不卖。”张会计说:“两万,这行了吧?”户主迟疑地说:“两万也不行。”张会计说:“老哥,超出两万我就不能作主了。这样吧,我们回去商量一下,看看还能给你添多少。”户主连声说:“可以可以,添少了是买不去的。”
  待我们返回的时候,那块石头早就没有了,只有光洁的路面。张会计笑道:“从此该放心了吧!”
或许您还会喜欢: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守望的距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迄今为止,我的散文出过不同的版本和选本。其中,有三种是按时间顺序的完整结集,即:东方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守望的距离》,收集了1983年至1995年4月的散文;东方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的《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的《安静》,收集了1999年至2002年8月的散文。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