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庄稼地里有祖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晓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2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爹,李家的人每年给你多少钱?”桂花喂了猪出来,看见公公又在翻历书,就扯起喉咙问。
  天生老汉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眼镜,不开腔。
  “翻、翻、翻,一本历书都遭你翻烂了。人家城里人出门不得看黄历,只看天气。”自从接到丈夫的电话,说他和儿子不回来过年,要在厂里挣双份工资,桂花的脸就扯长了再没复原,跟哪个说话都像吃了火药,“你以为我不晓得你在等李家的人啊?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等,今天都二十九了,人影子还没看到一个。哼!也不晓得是哪些个天王老子的坟,年年都这样劳烦人。就是请个守墓的,也未必有你这样尽心哦。”
  天生老汉听了这话,叹口气,偏过头对儿媳妇说:“我翻历书,是在看节气,和李家没有关系,你不晓得就不要乱说。桂花,还是留点口德哟,莫要忘了那年秋天,你口里是咋生疮的。”
  桂花用木瓢把猪食盆子打得“砰砰”响,再还嘴,语调却低了三分:“医生说了的,我那是病毒感染,和山弯地的坟没关系。”说着,忙慌慌地拐进了厨房。
  天生老汉笑笑,他晓得,这一下,屋里至少可以清净一袋烟的工夫。
  那年点麦子,天生老汉亲自去县城农科所买了良种回来,播到山弯地的时,桂花不高兴,边撒种子边和天生老汉吵架,说年年李家的人回来点香祭祖,都把地里的麦子踩得乱七八糟。天生老汉就解释:“人家赔了钱的。”

  桂花一听,更生气:“反正人家要赔,何必既花力气又花钱把庄稼种得这么好?喊你不种庄稼,在屋里耍,我也好和他们两爷子一起出去打工挣钱,你偏不准,守到几亩地,花牛大的力气,挣得到几个钱?”
  天生好汉挥舞着旱烟锅子,骂道:“钱!钱!钱!你挣得到几个钱?都出去打工,把地荒起?想都不要想!你们哪个出去打工、哪个留在家里我不管,我只管这些地要有人种。就是全社全村全乡的地都荒完了,我屋里的地也不准荒!”
  桂花放下手里的锄头,叉起腰杆立在地里,尖声叫道:“爹哟,你晓不晓得现在是啥年代哦?人家都看挂历了,只有你还在看老黄历。你吼我做啥子?你有本事,种了这么好的庄稼,就不要准人家来踩,几个烂土堆堆,像祸根一样,年年招人来……”
  天生老汉不等桂花说完,几步跑拢,抓住桂花的袖子就往地中间的坟堆上拖,边拖边说:“人人都有祖先,家家都有祖坟,你个死女子,不怕报应哦?去,去磕头认个错!”

  桂花一掌把天生老汉推倒,转身就往地边上跑,一路不停地咆哮:“我就要说就要说,烂土堆烂土堆,全是烂土堆!”
  天生老汉自己从地里爬起来,不知道是身上痛还是心里痛,反正就是痛得想哭,他独自流着泪往土里撒种子,撒一把说一句:“大人不记小人过,土里的先人,莫要跟那个蠢女子计较,就当她放了个屁,不是不是,就当刚才吹了一阵风……”
  却不想第二天一早起来,桂花的嘴里嘴外就生了疮,肿得像猪拱嘴一样,吃了好久的药才好。从那以后,再到山弯地做活,桂花说话的声音都不敢太大了。只是年年到了李家来祭祖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发几句牢骚。
  俩人正怄着气,后山上响起了喇叭声,有小车来了。天生老汉像没有听到一样,继续坐在堂屋外面抽烟看历书。桂花却赶紧把手上的活做完,边掸着衣裳上的土,边尖起耳朵听响动。一会儿,来了一大群人,都穿得光鲜鲜的,拉着天生老汉的手寒暄了一阵之后,就在天生老汉的带领下往山弯地走。桂花跟在后面数了数,男女老少总共有三十多个。桂花想:李家回来祭祖的人,一年比一年人多了。
  虽然都很小心,但人太多,大家还是在把麦子踩坏了好大一片之后,才全部集中到了麦地中间的坟堆旁。李家的人离开故土久了,祖上的事情没有天生老汉知道得多。

  天生老汉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大家相互补充,相互应证,很是投缘。话说完了,开始点香、磕头。当坟头上香烟缭绕的时候,太阳也偏西了,李家的人陆续离开祖坟往车上走。桂花赶紧站到天生老汉旁边。
  走在最后的人拿了钱出来,放进天生老汉的手里,说:“这麦子长得多好啊!”天生老汉推着不要,那人就把钱放进了天生老汉的大衣口袋里。桂花看得明白,是好几张一百元的。
  只等最后一辆车子转过山弯,桂花就赶忙对天生老汉说:“爹,我现在晓得你老人家为啥要喊我在家种地了。”
  天生老汉像没听到儿媳妇的话,他的目光还跟着那几辆小车和车里的人,他说:“出去几辈子了,还记得回来祭祖,还晓得哪样麦子长得好……”
  桂花插嘴说:“这地里的麦子长得越好,人家给的钱就越多吧?”
  天生老汉狠狠地剜了她一眼,说:“人家离开老家那么久了,心里都有庄稼都有祖坟,你守在这里的,咋就看不到庄稼地里有祖坟呢?女子,这祖坟在庄稼地里,不管是哪家的,都是先人。这些先人在看着地里的庄稼,也看着种庄稼的后人哩。”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王朔《过把瘾就死》
作者:王朔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这是她给我留下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她向我提出结婚申请时,我们已经做了半年毫不含糊的朋友。其间经过无数的考验,最无耻最肆无忌惮的挑拨者也放弃了离间我们关系的企图。可以说这种关系是牢不可破和坚如磐石的,就像没有及时换药的伤口纱布和血痂粘在一起一样,任何揭开它的小心翼翼的行为都将引起撕皮裂肉的痛楚。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皮皮鲁和活车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不信。我不能不信。我的汽车活了。我的那辆牌照号M7562的金羊牌汽车是活车。国内开车族没有不知照金羊牌小轿车的。这种轿车外形美观,乘坐舒适。特别令驾驶员青睐的是它的操作系统几乎是完美已无缺的,灵活,可靠,值得信赖。难怪金羊牌轿车的广告是这样说的:金羊牌轿车。坐车的是老板。开车的也是老板。拥有一辆金羊牌轿车是我多年的夙愿。当然,它的价格对于我这样的靠工资吃饭的职员来说,令人望而却步。 [点击阅读]
穆斯林的葬礼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点击阅读]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研究生痞子蔡一直渴望能拥有一份真诚的爱情,但事与愿违,他与女孩的交往屡屡失败,令他颇不自信。一次偶然的机会,痞子蔡在BBS上的留言引起了女孩轻舞飞扬的注意,她给痞子蔡发来的E-mail中称痞子蔡是个有趣的人。痞子蔡大大感到意外,他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轻舞飞扬,并逐渐被她的聪慧所吸引。此时,阿泰却奉劝痞子蔡对网络恋情切勿沉溺过深,因为虚幻的网络不会让情感永恒持久。 [点击阅读]
红顶商人胡雪岩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2
摘要:在清朝咸丰七年,英商麦加利银行设分行于上海以前,全国金融事业,为两个集团所掌握,商业上的术语称为“帮”,北方是山西帮,南方地宁绍帮,所业虽同,其名则异,大致前者称为“票号”,后者称是“钱庄”。山西帮又分为祁、太,平三帮,祁县、太谷、平遥,而始创票号者,为平遥人雷履泰。他最初受雇于同县李姓,在天津主持一定颜料铺,招牌叫做“日升昌”,其时大约在乾隆末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