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经典小小说 - 腊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杨琳芳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4期通俗文学-市井小说
  结识腊梅是在十年前的一天下午。听说邻居志刚从山西回来,还带来一位很漂亮的媳妇。出于邻里友和,也出于好奇,我就急忙去志刚家串门问候。
  迎我进门的是志刚媳妇,乍一见到她,简直把我惊呆了,疑是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她高挑身材,修眉俊眼,笑生两靥,顾盼神飞,气质高雅,让人见之忘俗。进到屋内发现她正在收拾带来的行囊。志刚媳妇很热情、很客气地请我坐下说:“志刚出去买炉子了。真不好意思,我正在整理带来的书籍,很乱。噢,我都忘了作自我介绍了,我叫腊梅,希望你以后多多关照。”我诚恳而高兴地握着她的手说:“你千万别客气,以后我们就是邻居就是好姐妹了。”相互作介绍中间,我的眼光早被满桌子的书吸引去了,随手拿起来一本《李清照词逊,我好奇地问:“你也喜欢李清照的词吗?”提起李清照,气氛一下子更加热烈起来,也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兴奋地说:“我非常喜欢李清照,是因为我十分欣赏她那从优裕走向苦难而酿就的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性情脱俗,出语不凡,我惊喜遇到了娴淑和知音。
  以后交往中得知,志刚是在山西当志愿兵时结识了在当地教书的腊梅。对文学的共同爱好和对事业追求的相同志趣,使他们相识相恋。就在他们挽手走进婚礼的殿堂没多久,与腊梅相依为命的母亲骤然而逝,这让腊梅痛不欲生。而此时,志刚服役期满要回乡了,与志刚情深意笃的腊梅毅然挥泪辞别故乡,随志刚来到河南。
  回乡后,凭着对山西地域的熟悉,志刚开起了大货拉运煤炭,而腊梅受聘到一中学担任代课教师,一年后他们又添了个聪明可爱的女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冬季,一个天寒地滑的雪天,志刚去拉货走山路不慎连人带车跌进山谷。腊梅得到这个消息后欲哭无泪,傻楞楞呆滞在家里,几乎三天没进食物。我陪她伤、陪她痛。
  志刚去逝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窗外飘着雪花,我轻轻推开腊梅的家门,她却浑然不觉,只见她怀搂8岁的女儿正凄凄惨惨呤着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此情此景,令我凄婉神伤,我哽咽着叫了一声“腊梅!”就紧紧抱住了她们娘俩。我说:“你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了,你应该振作啊!”腊梅无不绝望地说:“母亲离开了我,志刚离开了我,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不,这不是你的性格,你能从山西来到河南,把人生重新定位,本来就是一个有勇气的重大选择,有何不能把生活重新安排?”我为她细细筹划一番。腊梅眼里有了希望的火花和神韵。
  冬去春来,腊梅自己办起了中小学生家庭作业辅导班。由于她的刻苦认真,加之原来就有的教学经验,她教出的学生各科成绩明显上升,家长们高兴,腊梅的成就感化为笑容也常挂在脸上。
  又到了冬季,外出学习几个月的我再次造访腊梅,屋里暖洋洋的,只见腊梅一个人在伏案疾书。我问:“不上课吗?”她说:“晚上上课,白天写点东西。”原来腊梅正在写一部中篇小说,我迫不急待地问她题目叫什么,她说:“就叫《有香如故》吧。”
  由于几个月未见,腊梅自是非留我不可。一向饶有情趣的她,硬要温酒烹菜。我想也好,“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倒也是我早已向往的意境,何不效仿古人,金樽共赏呢?此时看到从客厅到厨房来回穿梭的腊梅,好似冰天雪地里的一树梅花,尽管霜欺雪压,但还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我的心有种微微地震颤,我不由地自言自语:“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