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货币战争3 - 第七章 金陵梦断 法币破产:外汇自由化的恶果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下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中国人民以3500万生命为代价,终于赢得了这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决战。此时,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接收沦陷区,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战时主管金融财政工作的孔祥熙,此时因为美金公债弊案已经下台,接替他出任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的是宋子文。重新站在管理国家经济核心舞台上的宋子文,发现自己面对的实在是个烂摊子。
  一部国民政府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先是北伐,而后“剿共”,还要跟各路地方实力派军阀混战,接着又是抗日战争,基本没有几年消停过,战争早已打得民穷财尽,政府正常的财政税收日渐萎缩,根本入不敷出。国民政府前期还能依靠江浙财阀的支持,发行公债度日。到了1935年以后,江浙财阀的金融力量基本上被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强行夺了过去,而蒋政府又多次赖账,信用极差,使得公债也日益乏人问津。抗战爆发后,不得不靠借外债过日子。然而这么大的国家,应付如此规模的一场战争,求助外援也只能是权宜之计。万般无奈之下,为了筹措军政费用,弥补财政赤字,蒋介石便更多地倾向于让国家银行垫款,从1945年之后,中央银行对政府的垫款占政府开支的比例常年高达60%以上!
  中央银行也不是阿里巴巴,念动咒语就能凭空变出财富来。面对政府的欲壑难填,中央银行只剩下一招:开动机器印钞票。如今,这一招有个难记易忘而且令人似懂非懂的名字,名唤“量化宽松”。
  中央银行大念其“量化宽松”的咒语,结果就是唤醒了一个名叫“通货膨胀”的魔鬼,而宋子文采取的在沦陷区以1元法币兑换200元伪币的掠夺政策,则打开了禁闭魔鬼的瓶塞子。不久,这个魔鬼将把国统区变成人间炼狱。
  当初侵华日军为了稳定沦陷区的经济秩序,以贯彻其“以战养战”的策略,每攻占一地,即宣布以1元日本军票兑换1元法币,从而将法币排挤出沦陷区。当汪伪政权建立后,发行伪中储券,1元伪中储券兑换2元日本军票,实际使货币贬值一半。等到光复以后,宋子文竟然宣布以1:200的比价用法币兑换伪中储券,这就意味着沦陷区一位月薪1万元的白领,在日本人打进来后,还能维持1万元的月收入;汪伪政权成立后就只剩下了5000元钱,但日子还能过;好不容易熬到光复,通宵狂欢,第二天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的月收入就只剩下了25元钱!剩下的9975元钱到哪里去了呢?被政府强制剥夺,拿去填预算的窟窿了。

  “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宋子文的货币政策,害得沦陷区的百姓真是哭天不应,叫地不灵。但是好在总算是光复了,不打仗了,勒紧裤腰带苦干几年日子总会好起来。然而老百姓突然又遭遇到一个更大的痛苦——通货膨胀!市面上物价一天天飞涨,原来国民党的那些接收大员们,还有后方的投机商们,发现自己手头持有的法币在沦陷区真是很值钱,荷包里的1元钱拿到沦陷区来能当200元钱用,有这便宜谁不占!一窝蜂似地跑到沦陷区来抢购物资,本来经过战争的摧残,物资供应就极度匮乏,再加上抢购风潮,物价像坐了火箭一样立刻就飙升上去了。
  结果国民政府尽收沦陷区的财富,却尽失人心。
  这是沦陷区,那么大后方的情况会不会好一点呢?
  1942年以后,国民政府发行美金公债和黄金公债,很多百姓买了公债,本想这两批公债有美元和黄金做准备,信用不成问题,还能支援国家抗战,又能对冲通胀风险,何乐不为?就把棺材本都拿出来吃进了一些美金公债和黄金公债,满心期盼着战争胜利后能拿到属于自己的一份美元和黄金。结果,好不容易抗战胜利了,盼来的却是一纸黄金债券六折收兑、美金债券不以美金收兑的官府告示。政府居然公然打劫人民的钱包!而沦陷区的恶性通胀此时已经延烧到了全国各地,大后方市场也是一天一个价。老百姓对政府的仇恨已经暗潮涌动了。
  高高在上的宋子文是不会考虑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他的心思都花在如何通过种种敛财手段,尽快积累“硬通货”。加上前任孔祥熙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此时,宋子文手里已有大约9亿美金的外汇和黄金了。
  在冀朝鼎的策划下,宋子文认为已经有足够的本钱来启动一项扭转乾坤的金融改革——外汇自由化。

  本来法币的信用基础,就是外汇市场上法币与外汇的自由交易所产生的汇率稳定,这也是所谓“汇兑本位制”的要义所在。然而在抗战的特殊情况下,为了防止日伪用法币来套购外汇,再用外汇套购战略物资,国民政府冻结了法币对外汇的自由兑换。到了战后,冀朝鼎游说宋子文,继续维持外汇管制,实在不利于国家币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不符合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的各项自由化原则。冀朝鼎坚称,中国要发展,怎能不跟国际接轨?怎能违背“布雷顿共识”的国际惯例?所以,外汇管制一定要放开,外汇市场必须要自由化!
  于是,1946年2月,《中央银行管理外汇暂行办法》出台了,规定中央银行以5亿美金为准备发行法币,美元与法币的汇率从1:20贬到1:2020,黄金和外汇重新自由交易,并由央行成立平准基金随时进行市场调控,保持法币币值的稳定。
  然而在通货膨胀来势凶猛的形势下,官定汇率贬得快,黑市汇率贬得更快!外汇黑市买卖仍是投机者热捧的对象,法币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法币币值的暴跌,也没有带来宋子文预想的刺激出口,增加创汇的效果。由于世界大战对生产力的巨大破坏,中国造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出口、除了美国以外的工业化国家被打成一片废墟,对中国原料的需求也锐减,这就使得出口创汇成为空想,而中国民众切实需要的一些商品,国内产能又不能满足,以前外汇管制,国内商家想进口也不成,现在外汇自由化了,可以名正言顺地找央行批外汇买洋货,这下就一发而不可收。外汇自由化改革8个月后,央行因进口货物售出的外汇及政府其他用途结汇消耗的美金、英镑、黄金,扣除出口创汇所得,净损失达到4亿美金!央行可以运用的外汇资金一下子就减少了60%。宋子文一看不妙,连忙又将法币贬值到1美元换3350元法币,结果除了刺激通货膨胀进一步升温之外,一无所获。
  经济萧条,内战失利,整个中国到处都在抛法币,抢购外汇和黄金。
  此时的宋子文就像一个红了眼的赌徒,他的“得力干将”冀朝鼎不仅帮他“出主意”、“想办法”,而且执行力超级强大。宋子文在其游说下,断定外汇自由化已到了关键的“闯关阶段”,进则尽收全功,退则死无葬身之地,不仅个人信誉彻底崩溃,而且也会“断送党国的大业”。

  宋部长,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往前走,不要朝两边看,走过去,你就会融化在那蓝天里……
  宋子文像被催了眠,将当年花2.2亿美金买回来的628万两黄金,在市场上狂抛,以回笼法币,他不相信如此规模的黄金抛售压不住法币暴跌的势头。
  结果真的没压住!
  到1947年2月,宋子文已经抛售出去了330多万两黄金,而法币的官定汇率却已经跌到1美元兑换12000元法币!黑市价格就没法看了。
  不得已,蒋介石亲自出马,于1947年2月16日出台《经济紧急措施方案》,再度禁止黄金买卖和外汇流通,央行不再出售而只购入黄金。
  外汇自由化的改革彻底失败了,宋子文黯然下台,国民政府的信用垮台了。50年后,身在台湾地区的陈立夫出版回忆录,悲愤地指责宋子文错误的货币政策断送了“党国”的江山:“我们的(货币)政策,使得有钱的人民也变成没有钱了,没有钱的人,更是一无所有了……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把人民都变成了无产阶级……这不是替共党铺路吗?宋(宋子文)还算什么财政专家呢?……蒋公太相信宋了,总认为宋是财经专家(所有财政问题都听宋的),其实有些事是属于常识,和专家没什么关系的……(而所有这些昏招)都是冀朝鼎替宋出的坏主意。”激愤之余,陈立夫居然把他回忆录的那一节命名为“冀朝鼎祸国阴谋之得逞”。【20】冀朝鼎的一系列货币“昏招”组合拳,难道没有引起国民党的怀疑吗?还真没有。冀朝鼎对国民政府金融政策的建议,正是因为切合了执政者的心态才得以施行的。因为这些政策本身,正是从四大家族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他们敛财而量身定制的。只要能肥了四大家族,对他们而言,冀朝鼎非但无过,而且有功。
  事实上,从1947年2月宋子文外汇自由化改革失败,引发黄金抢购风潮和恶性超级通货膨胀起,国民党就已经输掉了内战。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无往而不胜的童话3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1“啪!”一本新出炉的光榆学院校报狠狠摔在明晓溪的课桌上!正在整理期末考试卷子的明晓溪双手险险被砸到,她诧异地抬头,看到的只是一个狂怒而去的女生背影。是她们班的吗?好像从来没见过呀,难道她专门跑来向自己投掷暗器?小泉凉凉叹息,抓过校报,“姐妹啊,你现在是全民的公敌。”“……”明晓溪觉得她语气不善,似有后话。“知道那个女生来做什么吗?”小泉的声音从校报后面飘出。 [点击阅读]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前言简单设问一下,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直到垂垂老矣,这一生当中,始终都在面对一个什么样的最基本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也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所面对的,那就是——怎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为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在不懈努力的,便正是“经济学”。这也许是对经济学最平民化的解释。然而,作为一门真正的现代科学,真正了解经济学,并能为己所用者,却为数不多。 [点击阅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林肯总统说过:“构成那次巨大战争--南北战争导火线的,想不到竟是这位身材矮小的、可爱的夫人。她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伟大的胜利”。这本书就是《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美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32本书之一。很久以前我就看过这本书,我被这本书深深得吸引住了。我为汤姆叔叔那悲惨的一生哭泣,同样的,汤姆叔叔的一生的写照就是全体黑人的缩影。 [点击阅读]
海底两万里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们一定还记得1866年海上发生的一件离奇的、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怪事。且不说当时哄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这里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非常注意这件事。这事大体是这样:不久以前,好些大船在海上碰见了一一个“庞然大物”,一个很长的物体,形状很像纺锤,有时发出磷光,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得多。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