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虎妈战歌 - 《虎妈战歌》读后感·虎妈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的荣耀还是悲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耶鲁大学法学院华裔教授蔡美儿,最近在其2011年新书《虎妈战歌》中称,以强迫压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子女教育方法,远优于西方式的教育方法,为了使子女顺从家长的意愿,通过长时间训练使学业达到完美的状态,可以不惜使用精神威吓、停止饮食、语言羞辱等方式。这一说法在美国社会引起巨大的争论,各大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纷纷予以专题报道,参与讨论的读者人数众多,讨论的话题也已经不仅仅包括对子女教育的方法,甚至已经被拉扯到了中美国家间竞争的话题上。
  身为华人后裔的蔡美儿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由于出生在中国的农历虎年,因而在书中自称是“虎妈”(theTigerMother)。她十分强调自己的华人移民后裔身份,在其书中也以对比中西方传统子女教育方法的高下为主线。在1月8日,华尔街日报独家刊出了蔡美儿新书的一个章节“为什么华人母亲是高人一筹的”,文中详细介绍了她所认同的华人培养所谓“成功的孩子”,也就是“数学精英和音乐天才”的方法,一时间吸引了美国社会公众极大的关注,成为最近一段时间里公众关心的焦点话题之一。
  根据媒体报道,在这本书中,蔡美儿以这种如何培养子女成为“数学精英和音乐天才”的思路为主线,总结了她教育自己两个女儿的一些基本做法,大致如下:不得在外过夜;不得邀请玩伴来家;不得参加学校的演出;不得抱怨没有被家长允许参加学校的活动;不得看电视或者玩计算机游戏;不得自作主张选择课外活动;单科成绩不得低于A;除了体育和戏剧课之外,每门学科必须成为全班第一名;只被允许学习演奏钢琴和小提琴。在这种强制教育模式的长期培养下,蔡美儿很为自己的两个女儿骄傲:小女儿是极具天赋的小提琴家,大女儿已经成功地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钢琴。
  在蔡美儿看来,成功的秘诀就是一再反复地练习,这样才能做到技能精通,然后人才会有自信心。但是人都会本能地偷懒,因而只有在父母监督下的严格教育,才可能培养出优秀下一代。所以她在书中说,西方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每天练习小提琴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但作为华人母亲,她的孩子每天至少也要练习3个小时才行。至于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会有快乐的感觉,她认为并不重要。按照她的观点,快乐的感觉来源于高超的技艺,而不是自由和放纵,而要达到技艺炉火纯青的境界,家长就必须严厉,孩子就必须能够“吃苦”。而“EatBitterness”正是现代西方教育方式所缺乏的,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优于西方模式的地方。她甚至认为迪斯尼电影中,常见的一群孩子奔向大海而去的场面很没有意义,远没有参加比赛得奖的画面对孩子更有引导价值。

  然而可能会出乎很多中国读者的意料之外,蔡美儿看起来很成功的教育方式,在美国社会中遭遇到了一片嘘声。根据公共媒体的报道,美国大众普遍无法接受她的思维方式和教育方法。她曾经威胁自己的女儿,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一些指定乐谱的练习,所有的玩具就会被捐赠给慈善组织。任何时候,如果女儿表现不佳,她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诸如“你是垃圾”一类的语言,来教训孩子。如果看见孩子贪恋食物,她也会毫不客气地训斥她们,“你已经够肥的了”。而最令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例子之一,就是蔡美儿曾经有一次在生日聚餐中,直接拒绝了女儿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一件不够“完美”的手工制作。这一切在很多美国人看来,并不是教育方式的高下问题,根本上就是“虐待儿童”。蔡美儿声称,她已经收到了很多的信件,对她的教育方式表示了严厉的谴责,甚至还有人对她发出了生命的威胁。有知名媒体干脆就直呼其为“疯子”。
  对于蔡美儿这种思维方式和教育方式,以及美国社会大众的强烈负面反应,是不难理解的。蔡美儿与其夫同为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其姐妹中有一人是斯坦福大学教授,而最早移民美国的父亲更早就曾经是加大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从小在社会精英家庭中成长,她自然会养成一种社会精英的心态,对于自己的子女当然也会按照自己的精英路线来培养,不会允许她们自行其是。严格家教的华人传统教育方式,则来自于她的父亲,一位从来不允许女儿做第二名的严厉学者。而在其他持反对怀疑态度的美国人一方,由于自由主义的传统,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同时也认为个人自由才是创造力的来源,自然就不会认同这种父母包办的人才培养方式,更不要说采取威吓、强迫的手段了。
  这种教育方式,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卓有成效。正如蔡美儿在接受《TIME》采访时说,她的孩子们在接受了这种教育之后,相比于其他同龄人,具有各种别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就,将会比较容易在社会上获得一个好的位置(goodspot)。毫无疑问,这也是很多赞同这种严管加灌输教育方式家长的共同想法。然而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就会明白,她这种所谓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培养家庭精英后代的同时,也正好回答了两个重要的问题:其一,为什么美国有那么多的华裔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如果按照人口比例计算,可谓是人才辈出了,但华人在美国的地位始终处于种族边缘地带,尤其在政治上一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族群,缺少足够的发言权?

  其实答案就在大家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里,虎妈的子女教育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亚洲移民在美国的一个常见特点,就是一种本能的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因而通过学习并精通一门技术,来在社会中取得一席之地,始终是亚洲移民中一种主流的思维。即便作为出生在美国的二代移民,她仍然有着很强的外来者本能,这一点在书中表现得很明显。即便就是蔡家这样的社会精英家庭,仍然能看得到这种意识的痕迹。对于第一代移民,受自身条件所限,走这样的路,是无可厚非的。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还走在这样的路上,就只能说明种群的文化出了问题。从家庭角度看,父母完全无法预料子女的天赋和兴趣的变化,拔苗助长,前景未必如其所愿。也就是所谓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蔡美儿的教育方式反映出的,恰恰是华人社会里一种重视个人前途、却漠视社会的文化传统。在蔡家的成功秘籍里,没有任何的社会参与意识,只有自身发展,这与美国主流社会鼓励年轻人社会参与的文化,完全背道相左。这也就是华裔精英在美国都是星星点灯,而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所在。
  近些年来,由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技术移民人口大量增加,在美国的学校中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课业表现优异的亚裔学生占据了各种领奖台,很多竞争激烈的知名高校,甚至不得不对录取人口种族按比例进行限制,来避免出现亚裔学生太多,而破坏了各个种族教育权利均等的法律原则的现象。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蔡美儿的这些观点和做法引起了很多其他种族家长对自己子女教育方式的忧虑,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是好,很多人都纷纷求教于教育专家。甚至有不少知识分子都悲观地认为,整个西方教育方式已经无法与东方模式竞争,他们的下一代也将无法与中国人和印度人竞争。但持不同观点的人士,就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国家,每年培养出来的理工科学生和现有的工程师,数量上远远超过美国,但几十年下来,始终只能在技术上跟着美国跑,创新能力完全不能和人才储备成比例,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在美国最早出现的?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在1978年风光一时的科大少年班。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天才少年们,基本都已经从社会公众的视野中完全消失了,据说多数在国外定居了。剩下少数还可以被看到的,不是个别做了企业高管的,就是精神出了问题的。换句话说,不论他们个人的出路如何,似乎没有一个人,走上了当年邓|小|平、杨振宁给他们设计的“向科学进军”之路,进而成为当代中国科学界的领军人物。在最近国际上组织的PISA考试中,上海学生大获全胜,赢得最高奖项,再次引起国际间关于国家竞争力的争论。但是连北京的教育专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实际上没有什么可高兴的,考试并不能说明问题,中国学生在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上,还无法与欧美学生相比。
  百年前一位德国社会学家在对比了中国与英国的国情之后,曾经说过大意是这样的一段话,中国之所以不能像英国一样,成为最先进的国家,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人的家庭结构,始终是一种从上到下的压制模式,长辈处于家庭权威的最高层,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基本没有自我的空间,只能无条件顺从长辈的意志,进而整个国家也是处于同样的管理结构之中,结果民族整体缺乏创新与活力,最终造成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停滞不前。从蔡美儿的教育模式和国内的现实可以看出,这样的传统直到今天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塑造主导着当今的华人社会,无论海内还是海外。
  毋庸讳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沿袭这样一种传统,在一方面,父母辈出于良好的用心,却塑造出了一群缺乏自我的年轻人。在另一方面,虽然可以看到很多训练有素的青年才俊,社会却丧失了整体的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自相矛盾的现象?归根结底一点,虽然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人都是自利的,因而在作出决策时,都是以自己或者亲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分别在美国的自由主义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束缚压制型文化传统下,所产生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的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变革,几乎都是从美国首先兴起,然后才推广向全世界。看一看虎妈的教育方式,就不能不承认,传统作为一种人群社会的标志现象,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积极变革,也会在某一时刻丧失活力而终于成为昨日黄花,虽然它也曾经看起来很美很辉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催眠师手记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4
摘要:搭档表情平静而坦然地说:“是的,之前我并没有开过相关的诊所,也没有和任何人合作过。”我:“哦……那你为什么对我感兴趣呢?你怎么就能确定我们之间会有默契,并且足以支撑一个诊所经营下去?”搭档笑了:“我不会看错人的,或者说我看人很准。”我:“假如从心理学角度看,你这句话说得很不专业……”搭档点点头表示赞同:“非常不专业。”我:“……呃,我还没说完。 [点击阅读]
天生凉薄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1.轮回从来不相信有,所以睁开眼睛的琪安,对着满天血雨,只觉得是荒唐一梦。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过是眨眼的瞬间,却换了个世界。固执的闭上眼睛,却干涩无泪。上天真是待她不薄,连死亡都要安排得这般曲折。前世,父母离异,各组家庭,只有她,是多余的。别人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只能低着头,任风吹干脸上早已凝结的泪;从来没觉得委屈,只是遗憾她成为了父母的拖累。 [点击阅读]
重生之夏日倾情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夏曦茫然的走在大街上,她只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明明那么熟悉,可是却陌生的让她感到害怕和颤栗。10月的天,路上的行人多还是短袖打扮,可夏曦只觉得冷,她伸出双手试图环抱住自己,可是触眼所及的这双白皙纤细毫无瑕疵,缀着漂亮甲绘的手陌生的让她简直想尖叫。 [点击阅读]
魔鬼搭讪学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最近在blog里报道了很多次关于搭讪的内容,可以简单地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春天到了”。而我个人的思路是这样的:我觉得网络搭讪学小组的出现,是日本电车男在中国的遥远回声。在网络上,超越文化、种族、宗教的共同热点很少,像ps小胖那样的事情好多年才会发生一次。它不需要语言文字,但是人人都看的懂,而且看了大笑。除此而外,各个国家地区的网络热点是不同的。 [点击阅读]
炒股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 [点击阅读]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4
摘要:序言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中国教育部,2007生活中万事皆有定时。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丈夫,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们。我是38岁结的婚。而我之所有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我亲爱的父母一度因为我这个“剩女”而忧心忡忡。 [点击阅读]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美]大卫·李柏曼【内容简介】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 [点击阅读]
他与月光为邻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卷他从心上来第1章他的来意淡薄的日光,照亮了山脊。绿意葱茏的树林,折射出大片碎金般的光泽。一座寺庙静静矗立在山巅,俯瞰着不远处的城市。寺门是暗黄色的,石板路老旧而干净,院子里还种了些花草。时间尚早,一眼望去,清净无人。谢槿知穿着薄薄的春装外套,黑色长裤下是双运动鞋,一路走上来十分轻快。她掏十块钱买了张门票,跨进寺门。抬头就见层迭洁白的阶梯,以及上方的大雄宝殿。她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点击阅读]
回到汉朝当诸侯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英雄落难时张和在大街上走着,已经饿了两天的他,再也支撑不住,就要跌倒在地。。这时,他猛然看见左手边的一家店铺,正是酒楼。饭菜的香味,如同魔鬼之手一般,在诱惑着他的步伐。他不由之主地循着香味走进了这家酒家。店小二见有客人上门,自然热情地前来招呼着:“客官里边请、要吃点什么?我这的大厨手艺不错!南菜北肴都会做些。”小二领着张和来到一张桌子前,一面介绍道。“来碗面吧,再来两道小菜。 [点击阅读]
只有医生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编辑推荐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只有医生知道》上市之前,网络上已聚集了超高人气和口碑!六百本试读本发出后,更受到各界知名人士大量的赞誉!“哪怕你是个知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如果你阅读的是惊涛骇浪,读完后也请放慢呼吸……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冯唐(作家)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