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十一章 寒塘渡鹤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屋内精致秀气得如同少女的闺房,宝玉站在窗前,吃惊地看着那风筝上的诗句:“怎么?竟是这首五律?还有这句诗?”卫若兰眼睛一亮:“宝二爷见过这些诗句?”宝玉:“这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中秋那夜,林妹妹跟湘云妹妹联诗时即兴而作的!”卫若兰:“那么,这首五律呢?”宝玉:“这可是一位外国女孩子作的诗!”卫若兰目光闪动:“哦?”宝玉:“那还是去年冬天,宝姐姐的妹子宝琴上京来时,提到过的一首诗呢!”卫若兰:“宝琴?”宝玉道:“她是宝姐姐的堂妹!她父亲原是经商的,打小儿便带着她走南闯北,也不知到过了多少地方!就连那万里之遥的西洋国,她也差不多走了个遍!她还提起,她八岁那年,跟她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谁知有个真真国的女孩子,才十五岁,那脸面就和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也披着黄头发,打着联垂,满头带的都是珊瑚、猫儿眼、祖母绿这些宝石;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带着倭刀,也是镶金嵌宝的,实在画儿上的也没她好看。有人说她通中国的诗书,会讲五经,能作诗填词,因此她父亲央烦了一位通事官,烦她写了一张字,就写的是她作的这首五言律!”卫若兰:“这位宝琴姑娘,现在何处?”宝玉道:“她家住在金陵,早已回去了!琴妹妹来时,还跟我们讲了不少西洋国的趣闻,那些奇风异俗,自与本朝不同!我还记得,当时云妹妹听了后,一连声地感叹,说园子里这些姐妹,若是能托生在西洋国就好了!”卫若兰:“听到过这首五言律的,还有哪些人?”宝玉道:“琴妹妹提起这件逸事的时候,园子里的姐妹们都在场,还有不少小丫鬟也在呢!”他忽然抓紧卫若兰的手,“你该不会又怀疑四妹妹了吧?对!四妹妹当时也在场,可她是无辜的!她什么都没做!你一定是误会她了!”卫若兰不语。半晌,他慢慢地抽出了手:“你放心,我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会放过一个罪人!”“倘若这风筝上的诗句,都是杀人的预告,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又会是谁呢?”卫若兰默默地想。这两首诗,都有“月”的意象,应当都发生在夜里,可根据风筝自身形象的显示,那“月本无今古”的‘月’,是一轮金灿灿的满月,凶手应当将作案时间,预定在月圆之夜!今天才到农历九月初六,离月圆之夜,还尚有一段时日,那么,在这几天之内,凶手要完成的,只怕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意境!按宝玉方才的说法,这诗句乃是湘云和黛玉即兴而作的,或许,凶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她们中间的某一个人!沿着青石径一路走着,前头拐了几个弯,不觉便到了一个幽僻的所在。地上铺了些耐寒的青苔,铜锈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四下里高高生长着许多白色的大树,叶子早已落光了,枝条秀逸地伸展着,恍惚望去,好似玉臂林立。一棵一人多抱的树背后,“嘁嘁喳喳”,传来两个女孩子的说话声。卫若兰悄悄儿地走近了,仔细一听,那说话声虽低低的,每个字听上去却非常清晰。一个丫鬟叹道:“二姑娘真是可怜!活着的时候没人疼,眼看就要出嫁了,偏又让人害死了!”另一个丫鬟道:“饶这么着,她死了还不得安宁呢!我听人说,那边孙家姑爷一听二姑娘死了,便闹吵吵地骂开了,硬说是我家大老爷想赖他的银子,设了局来骗他!幸而他家派来的那个孙婆子亲眼瞧见了,回去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这才安生了,不然可真闹不清了!”头一个丫鬟道:“也罢!早听人说那位孙姑爷不但吃喝嫖赌,无所不通,脾气还坏得很!但看他家那个孙婆子,不过是个三等奴仆,就上头上脸的,蛮不讲理,要不是三姑娘强压着,早闹翻天了!二姑娘那样老实一个人,若真嫁到了他家,还不是吃尽苦头?如今死了,也算是早日脱离了苦海!”另一个丫鬟道:“可不!你看那东府的珍大爷,虽说也是好色又好赌的,到底脾气还不坏。饶这么着,我听银蝶说,珍大奶奶还时常在背地里抹眼泪呢!别看珍大奶奶平日里无可无不可的,那样柔顺的一个人,到底也有伤心的时候!”头一个丫鬟道:“怪道四姑娘常说,一个女人若是嫁错了男人,还不如早死呢!这话虽决绝了些,仔细想来,也不算是毫无道理!莫看她姑嫂二人平日里不投缘,连话也说不上几句,其实四姑娘心里可跟明镜似的!以前我听入画说,四姑娘常在私底下怪她嫂子不争气,太过忍让了。四姑娘到底年轻,不经事,体谅不到珍大奶奶的难处,除了一味闭起眼睛忍让,你让她一个妇道人家还能怎样?”另一个丫鬟道:“怪不得四姑娘年轻轻的,就好似把什么都看透了!总嚷嚷着要剃了头发,当姑子去!——只一件,她待人未必太冷了些,上次连入画也撵了出去呢!前儿二姑娘出了事,她就跟没事人似的,一点伤心的样子也没有!”莫非,惜春之所以参与了杀害迎春的计划,只是为了帮她脱离苦海?一个奇怪的念头,在卫若兰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只觉得嘴里头一阵发苦。紧接着,便有更大的困惑自心头涌起——那么,她为何要杀害晴雯呢?难道,是不忍心见她含冤受辱么?在那份秘密的死亡名单上,还写下了哪些人的名字?被无数的困惑焦灼着,卫若兰感觉自己有点沉不住气,恨不得立刻飞到惜春身边,跟她问个究竟。犹豫了片刻,他忽地转过了身,两条腿像是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朝藕香榭的方向而去——即便不能当面质问她,也该去亲眼瞧瞧她到底在做什么。在那一刻,他担心青衣随从是否会盯不住她。太阳煌煌地照着,眼前一片晶光灿烂,湖面清澈平静,如一块巨大的琉璃。湖畔的花木丛中,青衣随从正低声汇报:“惜春姑娘还是同往常一样,一直待在藕香榭作画,哪儿都没去!”抬眼望去,藕香榭门窗豁朗朗地敞开着。似乎惜春早已料到,卫若兰会打发人关注她的举动,便故意敞开了门窗,让他们瞧个究竟。远远地,可望见惜春正站在窗前,凝神作画的身影。卫若兰遥望着惜春的身影,嘴里仍问道:“可有谁来找过她?或者她打发人去找过谁没有?”青衣随从摇了摇头:“没有!”卫若兰仍不放心:“你可瞧仔细了?”青衣随从:“我一早就盯着她了,不敢有丝毫懈怠!——我只有点儿迷糊,她哪儿都没去,也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又如何能够在未初时分,找到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清白呢?”俩个人正说话间,却见惜春抬起了头,望着窗外出神。隔得太远,看不清她脸上的神情,可卫若兰却感觉到,她那双美丽的眼睛,似乎正灼灼地盯住了自己,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揶揄的,嘲讽的微笑。卫若兰的心,仿佛一下被揪起,面上火辣辣的,一阵阵作烧。不多时,惜春仍又半垂下头去。卫若兰似乎松了口气,又似乎有些怅然——他费尽心机,自以为能引蛇出洞,谁知对方好似早已看透了他的心思,按兵不动,莫非,是他道行太浅,当真不是对手?他望着湖面,似在告诫那青衣随从,也似在自语:“莫看这湖面上波澜不惊,谁知这底下涌动着多少暗潮呢?”说着便俯身拣起一块小石子,用力掷向湖面。“噗”的轻轻一声响,湖面上涟漪一层层扩散,像是琉璃的裂纹。那裂纹上又掠过了白鹤的影子。卫若兰吃了一惊,抬头看时,只见一只白鹤正拍着翅膀在湖面上飞舞,可巧正触动了他的心事。他浑身一震,脸上登时变了颜色:“可了不得!是我疏忽了!”青衣随从被他的神情唬了一跳:“怎么了?”卫若兰:“我早该打发人把大观园的白鹤都送走的!倘若没有了白鹤,那么‘寒塘渡鹤影’的意象便不可能完成了!我即便尚不清楚凶手的下一个计划,也要想办法破坏它!”他忽又激动起来,抬脚便跑了出去,神经质地嚷道,“来人哪!快送走那些白鹤!一只都不留!一只都不能留下!”大观园内那十来只白鹤,暂且都被送到了东府,关进了东府的鹤房。卫若兰犹不放心,亲自挑了几个精明强干的小厮,日日夜夜看管鹤房,并撂下话来,倘若出了半点差错,唯他们是问。折腾了半天,卫若兰心中的焦灼,才一点点冷却下来。阳光热灼灼地有几分刺眼,他回手掏出金表来,瞧了一瞧,那指针已过了午正一刻了。他背负了手,徐徐地出了东府,又自角门入了大观园,朝紫菱洲的方向而去。来到昨夜约定的紫菱洲湖畔时,尚未到未初时分。湖畔却已黑压压地等了一地人。宝玉和众姐妹都已到了。湘云一见他,便迎了上来:“听说昨儿晚上我们走后,湖对岸又飘来了风筝!那风筝上还有一句诗是我跟林姐姐作的呢!到底怎么回事?该不会又是杀人预告吧?”卫若兰苦笑道:“这世上的坏消息,永远都是长了翅膀的!一转眼便人所皆知了!”宝玉忙解释道:“事关每个人性命安危,我有责任让她们知道真相!——于是,在你走之后,我请她们来看了你留在我那儿的风筝!”湘云又道:“那两只风筝,是用丝绸做的,根本不是‘软烟罗’,宝姐姐说了,那种丝绸,外头铺子里到处都可以买到!也就是说,不一定就跟四妹妹有瓜葛!四妹妹是无辜的!”卫若兰:“那不过是‘软烟罗’恰好没有凶手需要的那种颜色?”湘云急了:“即便仍是‘软烟罗’做的,那又怎样?我也得过几匹,我还亲自用它做了一顶帐子呢!那是不是证明,也有可能是我做的?我再告诉你,我的手工也不差,缝帐子缝衣服做香囊,什么不会?便是存心要学人做风筝,我不相信我就学不会!要说悄悄儿地约晴雯出来,我也能做到啊!用特殊的笔法在风筝上写字,遮掩自己的真实笔迹,我也可以啊!你也知道,只要四妹妹的手一触到画笔,便生死不知,天塌下来也不管的,我既然深知她的脾性,大着胆子视她为无物,深夜荡舟到藕香榭湖面上,放夜光蝶,放风筝,也不是不可能啊!那只蝴蝶笼子,也有可能是我为销赃灭迹,推入到水中的!中秋那夜,彩屏看到四妹妹荡舟湖上,那又能说明什么?四妹妹时常在深夜荡舟湖上,独自欣赏水光月色啊!且莫说入画出走,到底是为了什么缘故,至今尚无定论,即便真如你所猜测的,入画是为了替人保守秘密,又焉知不是为了我呢?我跟入画也是打小儿就挺要好的,也是亲如姐妹啊!你怎么不来怀疑我呢?我也可能是凶手啊?可能是共犯啊!你是不是也要我拿出证据来,证实自己的清白哪?”卫若兰仍坚持己见:“我只相信,我绝不会无缘无故去怀疑一个人!”正说话间,紫衣随从急匆匆地赶来:“大人放心,刑部已派人到处查找入画的行踪了!”青衣随从也赶了过来。卫若兰一见他,便皱了皱眉:“你怎么也来了?”青衣随从苦笑道:“是惜春姑娘让我先来的!”卫若兰会意地:“这么说,她早已发现了你!”青衣随从道:“她让我转告大人,叫大人放心,她一定会按时将证据出示在大人眼前!”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0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0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