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黑书 - 18、黑洞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一栋珍贵老房子的外观总像一张人类的脸,让我深深地感动。”
  ——纳撒尼尔·霍桑《七角楼》
  多年以后的某天下午,我去看那栋楼房。我时常经过那条总是挤满人的街道,走在同样的人行道上,擦肩而过的是一群过午修时间的高中学生,他们系着领带却一身邋遢,扛着书包皮你推我挤,还有下班回家的丈夫们,和聚会结束后的家庭主妇。尽管街道如此熟悉,但这么多年来,我却从来不曾回去看一眼那栋楼房,那栋曾经对我意义深刻的公寓大楼。
  冬日的傍晚,夜色早早降临,从烟囱冒出的烟雾沉入狭窄的街巷,晕成一片薄雾朦胧的夜。只有两层楼亮着灯:幽暗、阴郁的灯光从两间有人加班的办公室里透出来。除此之外,大楼的外表一片漆黑。黝黑的公寓里拉起了黝黑的窗帘,空洞吓人的窗户恍如盲人的眼睛。比起过去,我眼前所见的是一幅冰冷、乏味、丑陋的景象。很难想像曾经有一个大家族居住于此,一层迭着一层,彼此纠葛难断,纷扰不休。
  我享受那股蔓延在整栋楼房里的毁灭和混乱,它像是对青春罪恶的惩罚。我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只因为我从不曾分享到那份罪恶的欢乐,而看见它的衰颓,我尝到了一口复仇的滋味。然而与此同时,我心中却想起另一件事:“不知道那个后来改成通风井的洞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不知道藏在洞里面的秘密现在又怎样了?”
  我想到的是过去紧邻着楼房的一个洞。夜里,这个无底洞总让人不寒而栗,不只有我害怕,居住在每一层楼的每一个漂亮孩童、女孩和大人都如此。洞里沸沸扬扬地塞满了蝙蝠、毒蛇、老鼠和蝎子,像是奇幻故事里的一口深井。我觉得它正是谢伊·加里波的《美与爱》中描述过、鲁米的《玛斯那维》中提及过的那个洞。事实上,有时候把一个吊桶垂入洞中,再拉起来的时候绳子已经被割断了,有时候人们说底下窝着一个大如房子的食人黑妖。小孩子不准靠近那里!大人会这么警告我们。有一次,门房在皮带上绑了一条绳索把自己吊进洞里,朝无尽的黑暗时光展开一场无重力飞行旅程,返回地表时他被万年累积的香烟焦油熏得肺部发黑直冒眼泪。我察觉到一个事实,守卫着洞口的蛮荒女巫偶尔会假扮成门房那月亮脸的太太,而这个洞和一个埋藏于居民记忆深处的秘密息息相关。他们恐惧心底的这个秘密,就如同恐惧一个无法永远被埋葬的罪行。到最后他们忘记了这个洞,忘记了关于它的记忆和秘密,以及它里面的东西,他们像动物一样,直觉地耙土掩盖自己的秽物。一天早晨,我从一个翻腾着无数人脸的黑暗噩梦中醒来,发现洞口已经被盖上了。惊恐之中,噩梦的感觉再度袭来,我才明白原来洞被整个翻了过来,摊开在一度称之为洞的那个地点。这块把死亡和神秘带上我们窗口的新空间,他们给了它另一个名称,他们叫这个暗坑为通风井。

  实际上,被居民们语带嫌恶和不满称为通风井的这块新空间(其他伊斯坦布尔人则称呼类似的空间为“采光井”),既不是通风井也不是采光井。这个地区刚开始兴建的时候,两侧各有一块闲置的土地;它不像后来盖的公寓那样,沿着街道排成一列,像一堵难看的石墙。后来,大楼隔壁的另一块土地卖给了一位建筑商,从此以后,原本可以远眺清真寺、电车轨道、女子学校、阿拉丁商店和地上大洞的窗户——厨房窗户、狭长走廊边上的窗户、每层楼做不同用途的小房间的窗户(小房间有的是储藏室、佣人房、育婴室、穷亲戚的客房、熨衣室、远房姑姑的房间)——如今面对的是隔壁三码之外,一栋连屋风格的高耸公寓大楼的窗户。就这样,两堵单调而灰扑扑的水泥墙,加上彼此对应的窗户,以及下方的地面,三者之间,便形成了一个不透光的窒闷空间,连空气也不流通,让人联想到一口无底深井。
  很快地鸽子进驻了这个空间,没有多久便制造出一股特有的浓重、陈旧、阴沉的气味。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后代,它们筑巢在水泥凸架上,在随时剥落的窗台上,在人手够不到的排雨管弯曲处,到处堆积了大量的排泄物,很快地那里变成没有人想触碰的角落。偶尔,厚颜无耻的海鸥——它们不仅是气象灾难的预报员,也是大难临头的恶兆[1]古老的迷信认为,同时有三只海鸥在头顶盘旋是人将死亡的预兆。[1]——会飞来,有时也有乌鸦,半夜里迷失了方向闯进黑暗之井,一头撞进两旁的窗户里。若有人冒险走进门房的那间低矮不通风的公寓,弯下腰穿过一扇如同牢门的矮小铁门(也像个地窖门般吱呀作响),一路上他得先踩着模糊泥泞的地板,跨过许多被老鼠撕成碎片的鸟尸。令人作呕的地下室地板上,黏结着比粪肥还要龌龊的土块,在那儿还可以发现其他物品:鸽子蛋壳,被爬上排雨管溜到上面楼层的老鼠偷了下来;零散的叉子和不成双的袜子,在人们朝窗外抖开印花桌布和床单时不小心滑了出来,跌入沥青色的空洞;刀子、抹布、烟蒂、碎裂的玻璃杯和灯泡、镜子、生锈的床垫弹簧、断了手臂却依然绝望而固执地眨着塑料睫毛的粉红色洋娃娃、被仔细撕成碎片的通俗杂志和报纸、瘪掉的球、污渍斑斑的孩童内裤、被扯烂的骇人相片……

  门房不时会拎着一件物品挨家挨户让人认领,他总是憎恶地捏着东西的一角,像提着一个罪犯叫人指认。然而这些突然又从底下的泥沼世界冒出来的东西,大楼里的居民从来不愿意认领。“不是我们的,”他们会说,“掉进那里去了,对吧?”
  那是一个他们渴望逃离的地方,就像逃离他们想要遗忘却又办不到的恐惧。每当提起这个地方,他们的语气就像讲到某个丑陋的传染病:这个空洞是个粪坑,如果不小心,他们自己也可能意外坠落,就像那些倒霉的物品一样被它吞没。那是一个邪恶的巢穴,长久以来狡猾地渗入了他们的生活。难怪小孩子老是生病,因为这个地方带给他们报纸上一天到晚都在探讨的病菌;这里也带给孩子们对鬼魂和死亡的恐惧,让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谈论。奇奇怪怪的气味更从这个地方散发,飘入窗口,有时则像一朵恐怖的乌云笼罩住整栋楼房。人们也很容易联想到,诅咒和恶兆正从两栋大楼之间的幽暗裂缝中升起,透隙而入。如同裂缝中沉重的青烟,在他们的心底深处,降临在身上的灾难(破产、欠债、抛妻弃子、乱伦、离婚、背叛、嫉妒、死亡),也总是连接到这个黑洞的历史:就好像他们不想再次记起的书页,在他们的记忆库里,黏成一团。

  不过,感谢真主,总会有一个人为了寻宝,愿意翻开这些书册中的禁忌章节。孩子们(啊,孩子们!),胆战心惊地踏进为了省电没有开灯的长廊,溜到刻意掩上的窗帘后面,好奇地用前额抵住玻璃,俯瞰下方的黑洞。过去有一段时间,三餐都是在爷爷的公寓里煮的,每当晚餐端上桌之后,女佣就会朝着黑洞大喊,叫下面和对面公寓的家人来吃饭。被放逐到阁楼公寓的母子二人没有被邀请,他们只能打开厨房的窗户,留意着下面的人准备的借口和食物。有些夜里,一个又聋又哑的家伙会瞪着黑洞发呆,直到被他奶奶发现。下雨天,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做着白日梦的女佣,会凝视那块空洞,跟随着排雨管一起掉眼泪。同样的,有一位年轻人也是如此,尽管有一天他会衣锦还乡,返回一个逐渐衰败终至崩毁的家族曾经居住的楼房。
  让我们大略瞥一眼他们看见的宝藏:女人和女孩的身影映在迷蒙的厨房窗户上,听不见她们的声音;一个鬼魅般的背影在祈祷,缓慢地弯下腰去又直起身来;一只老妇人的腿,她躺在棉被还没有掀开的床上,旁边摆着一本图画杂志(如果耐心等一会儿,将会看见一只手翻动书页,懒洋洋地搔了搔腿);一个年轻人的前额压着冰冷的窗玻璃,他下定决心,终有一天要光荣地返回这个无底的深渊,挖掘出居民们隐藏的秘密。(这位凝望着自己倒影的年轻人,有时候会看到对面下一层的窗户上,反射出他美丽动人的继母也正和自己一样陷入幻想。)容我们再补充说明,蹲在黑暗中的鸽子,用它们的头和身体为这些画面加了一圈深蓝色的画框。微微摇曳的窗帘、忽明忽灭的光线、灯火通明的房间,都将在窗户上、在转化成为这些画面的悔恨记忆中,画下鲜橙色的痕迹:我们活着的时间如此短暂,我们见到的事物这么少,我们几乎一无所知,那么,至少,让我们做一点梦。祝你们周日愉快,我亲爱的读者。
或许您还会喜欢: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心灵鸡汤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上帝造人因为他喜爱听故事。——爱尼·维赛尔我们满怀欣悦地将这本《心灵鸡汤珍藏本》奉献在读者面前。我们知道,本书中的300多个故事会使你们爱得博大深沉,活得充满激|情;会使你们更有信心地去追求梦想与憧憬。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无望之时,这本书会给您以力量;在惶惑、痛苦和失落之际,这本书会给您以慰藉。毫无疑问,它会成为您的终生益友,持续不断地为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沉的理解和智慧。 [点击阅读]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
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决斗茶桌上摆着两只酒杯,杯子里各装有八成透明如水的液体。那是恰似用精密的计量仪器量过一样精确、标准的八成。两只杯子的形状毫无二致,位置距中心点的距离也像用尺子量过似地毫厘不差。两只杯子从杯子中装的,到外形、位置的过于神经质的均等,总给人一种异乎寻常的感觉。茶桌两边,两张大藤椅同样整齐地对面地放在完全对等的位置;椅上,两个男人像木偶一样正襟危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