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海底捞你学不会 - 第五章 张勇其人 “暴君”张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如果对张勇进行360度评估,我相信不论是他本人,还是员工或朋友,对他的评价中都应该有一条,即本性善良;但同时也会有另外两条,那就是不讲情面和脾气暴躁。张勇的不讲情面,在他对施永宏的处理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人需要被提醒,胜于被教育。如果张勇对一起打江山的死党尚且如此“斩尽杀绝”,那么所有人就会明白,情面在海底捞不值钱,值钱的只是能力,这就是张勇的原则。张勇是为海底捞而生,海底捞是张勇最重要的儿子;为了这个儿子,他绝对六亲不认!这个原则同张勇身上的善良似乎是矛盾的,我为此曾琢磨半天。是哲学家的一句话给了我解释:“人本来就是矛盾体。”是啊,想想看,谁不是矛盾的?给这样的老板打工,人自然会如履薄冰。然而,让海底捞干部更紧张的是,张勇这位“神”的脾气就像3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他看到不顺眼的地方,说翻脸就翻脸,毫不顾忌场合和对象。一次他同员工一起吃饭,看到一个普通员工吃饭时,把饭掉在桌子上没有捡起来,就坐过去把掉在桌子上的饭捡起来吃了,然后把员工还没吃完的盘子一把端走了。一次,他同高管一起去四川的一个高原旅游。大家边走边唱轻松的时候,杨小丽随手摘了路边的一束野花。结果,张勇一下子变脸了,高声责备杨小丽:这么寒冷,海拔这样高的地方,长一束花容易吗?你怎么可以随手就毁掉一个生命?你的素质这么低!要知道杨小丽毕竟是农村长大的,她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拔到这样的高度。张勇太熟悉他这位下属了,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点。然而,张勇在整个旅途中竟然喋喋不休,当着所有干部的面,把这位海底捞的唯一副总经理“骂”哭了。大家哪还有心情玩?整个旅游的气氛毁了。休息时,看着杨小丽一个人坐在石头上默默不语,张勇才感到过分,走过去说了一句:“怎么,还想不开?想不开,就从这里跳下去吧?”小丽又扑哧一声被他气笑了。张勇这位“暴君”,显然还没到狂妄的地步。什么是狂妄?就是把人伤了,也认为无所谓。目前的张勇还是知道给人道歉的,只不过他的道歉方法不直接。作为海底捞的唯一副总经理,杨小丽被他“骂”的机会显然最多,当张勇发现他“骂”错了,或者过了的时候,有时会让下属给杨小丽送一箱她爱吃的冰激凌;或者安排同杨小丽要好的女同事当晚同她一起睡,做做疏导工作。然而,男下属就没有这样幸运。最近几年海底捞的店越开越多,每个管理人员的能力都在不断经受考验,加之制度和流程也在不断制定和完善,所以张勇在巡视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于是,他的脾气就会经常肆无忌惮地爆发。此时,责任人就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和委屈。在访谈过程中,很多管理层清楚地对我表示,他们对张勇这个脾气尽管无可奈何,但也很不满意。很多中层干部,对张勇不分青红皂白地当他们的面批评自己的顶头上司,感到非常不解和冤枉。他们说:“连我们都知道不要当着员工的面批评干部!”一个干部同我说:“我们的工作是一条连续性的线,他偶尔过来看一下,只是看到一个点;而这个点可能不尽如人意,但一定是有前因的;当事人也不是不知道,而且,未来也是能解决的。结果,他劈头盖脸就开骂,我们自然很难受。更关键的是他的这种作风,也会引起下属效仿,现在海底捞很多干部都习惯用这种方法同下级沟通,而且还感到很威风,很有效,结果,下属却感到很委屈!”“你们这么害怕张勇,那能不能跟他反映真实情况?”我问。一个干部说:“有时会,有时不会;反正觉得他对一线的情况不太了解,说得越多,挨批得越多。”“那你们会不会把张勇说的东西变成最高指示?”我又问。“一般都是最高指示。”一个小区经理说。“哪怕是错的?”我问。“对,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真不行,再跟他反映。好在他懂行,还能听进别人的话,知道不行,就改回来。”小区经理说。海底捞2010年在北京推出火锅外卖的生意,负责这个新业务的经理就是曾做过海底捞最年轻的店经理的林忆,林忆的顶头上司是北京大区经理袁华强。林忆说:“有一天我下午休息,带一个后备店长去逛街。那个女孩前一段生病,我想带她溜达溜达。我们正在商场里要买一双鞋,袁华强就来电话问外卖部的送餐准确率是多少?因为外卖部刚开始营业,业务很不稳定,客人的满意情况每天的变化也比较大,我们还没来得及统计平均的准确率。但我知道今天卖了多少桌,昨天卖了多少桌,每天有几桌客人不满意。我就跟他说,我没有算过百分比,但有多少客人不满意,我是清楚的。袁华强说,你为什么不算?你干什么了?张总刚刚说了,必须用百分比来表示。你怎么不执行?“那天下午,袁华强连给我打了5个电话,要求我去算这个百分比,算完后,已经晚上9点,我们在商场什么都没买就出来了。这种做法让我特别压抑。到后来,他的电话我都不想接了。“我知道袁总特别敬畏张勇,不仅对他言听计从,更受他的管理方式所影响,其实袁总同张总不是一样的人。可是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张总也这样训他。”海底捞的干部有一句话:“我们的优点是愿意挨骂,缺点是不会辩解。”“用双手改变命运”是海底捞对外公开宣传的企业文化。其实,海底捞还有一个没有被宣传,但已形成的企业文化,那就是“骂你,说明重视你;骂你,你才能进步”。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海菲在铜镜前徘徊,打量着自己。“只有眼睛还和年轻时一样。”他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转过身慢慢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走着。他拖着年迈的步伐在黑色的玛瑙柱子之间穿行,走过几张雕刻着象牙花饰的桌子。卧榻和长沙发椅发着龟甲的微光。镶嵌着宝石的墙壁上,织锦的精美图案闪闪发光。古铜花盆里,硕大的棕榈枝叶静静地生长着,沐浴在石膏美人的喷泉中。缀满宝石的花坛和里面的花儿竞相争宠。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2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多年来,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我目睹过太多人的心理痛苦,接触过很多心理上已经扭曲、变态的人。我还知道有很多人发疯、自杀。唏嘘感慨之余,我曾经问过自己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我还挺正常的?我何德何能?答案是:我懂心理分析。 [点击阅读]
买夫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楔子那年的冬天很冷,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岁末将至,家家户户忙置办年货,围炉守岁过个好年。那是她失去家人的第四个年头,却依然无法习惯没了亲人在身旁围炉守岁的新年。她讨厌安安静静的屋子,说了话无人应答,空冷的木桌、木椅,怎么也坐不满。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新年,都好寂寞,好难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她收拾妥当,隔壁摊上还剩两块干烙大饼,她索性全买了,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无。 [点击阅读]
云中歌
作者:佚名
章节:83 人气:0
摘要:内容介绍:桐华继《步步惊心》。《大漠谣》后,呕心沥血倾情历史言情推佳作《云中歌1》。云歌自幼生活在大漠,偶然的机会让她救了荒漠中的陵哥哥,并赠予珍珠绣鞋,许下诺言。另一只绣鞋也于无意间丢给饥饿的小孩。十年后,云歌到长安寻找陵哥哥,却遇上了难缠的绝世美男孟珏,云歌以为幸福的生活从此开始,谁知又卷入了一场宫廷王位之争……由两只幼时无意送出的珍珠绣鞋, [点击阅读]
云中歌3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树上的叶儿快落尽时,刘弗陵离开了长安未央宫,移居骊山温泉宫。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不再亲理,每日里只在温泉宫内接见几个大臣,政事都交托给霍光、杨敞、张安世、隽不疑四位议政大臣处理。在议政大臣的选任上,朝堂内起了不少风波。忠于皇权、或者对霍氏有怨的人拼尽全力想维护皇族的利益,力争刚调回京城的赵充国将军能被皇上委任,而霍氏集团则全力排斥赵充国将军。 [点击阅读]
人性的弱点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三十五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二十多万部各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份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了本的。我说了”许多”吗?有一位列人世界上第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这样对我承认说,他公司拥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八本书,依旧有七本书是亏本的。那么我又如何还敢冒险,再写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两个都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击阅读]
仇恨之轮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埃里克在吧台后面。正忙着把沾在恶魔头骨上的麦酒擦干净。这时候,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恶魔客星旅店平时很少有生人光顾。常常是忙活一整天也难得见到一张生面孔。由于来的都是些老主顾,埃里克差不多记得每个人的长相,只是叫不上名字:他从不在乎谁来光顾,他在乎的是客人有没有钱,是不是又饥又渴。那人找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等人,又像市在找什么东西,反正肯定不是在看漆黑的木头墙壁。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