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贵族之家 - 第35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读者已经知道,拉夫烈茨基是怎样长大成人,怎样发展的了;让我对莉莎所受的教育也来说上几句吧。她父亲死的时候,她刚到十岁;不过父亲很少关心她。他整天忙于各种事务,经常操心的是增加自己的财富,他脾气暴躁,对人粗鲁,而且没有耐性;他不惜花钱给孩子们请老师,外国家庭教师,给他们做衣服,满足他们的其他需要;但是,用他自己的说法,让他照看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他却受不了,——而且他也没有时间照看他们;他在工作,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各种事务上,睡眠很少,偶尔打打牌,然后又是工作;他把自己比作一匹套在打谷机上的马。“我这一生过得好快啊,”弥留时,他那已经发干的嘴唇上挂着一丝苦笑,这样低声说。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为莉莎操心,其实比丈夫也多不了多少,尽管她曾在拉夫烈茨基面前夸口说,是她独自一个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她把莉莎打扮得像个洋娃娃,在客人面前抚摸她的小脑袋,当面管她叫乖孩子和心肝儿,——仅此而已:各种需要经常操心的事都让这个懒散的贵夫人感到厌倦。父亲在世的时候,莉莎由家庭女教师、从巴黎来的莫萝小姐照管;在他死后,就由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负责管教了。对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读者已经熟悉了;莫萝小姐却是个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像鸟儿一样,见识也像鸟儿一样浅薄。年轻的时候,她过的是优哉游哉的生活,快到老年的时候,她只剩下了两种嗜好——爱吃美味佳肴,还有打牌。当她吃饱了,既没打牌,也没跟人闲扯的时候,——她脸上立刻会出现一种几乎是像死人一样的表情:有时,她坐着,眼睛在看,也在呼吸,可是一眼就能看出,没有任何思想掠过她的脑海。甚至不能把她叫作善良的人:鸟儿是谈不上什么善良的。不知是由于她轻率地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还是因为她从童年起就呼吸惯了巴黎的空气,——某种类似普遍、廉价的怀疑主义的东西已经在她头脑里深深地扎了根,她的这种怀疑主义通常是用这样一句话表达出来的:“Toutcac’estdesbeMtises”①。她说的是一种并不规范、然而却是纯粹巴黎习惯语的法语,她不搬弄是非,也不要小孩子脾气——对一个家庭女教师还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呢?她对莉莎的影响很小;对莉莎影响更大的,是她的保姆阿加菲娅-弗拉西耶芙娜——
  ①法语,意思是:“这一切全都是胡扯!”
  这个女人一生遭遇很不平凡。她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十六岁的时候就把她嫁给了一个庄稼人;但是她和自己的农家姐妹们明显不同。她父亲当了二十来年领班,积攒了许多钱,十分宠爱她。她是个异常俊俏的美人儿,周围地区里最爱打扮的女人,人又聪明,能说会道,胆子也大。她的主人德米特里-佩斯托夫,也就是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的父亲,是个老成持重、性情温和的人,有一次他在打谷的时候看到了她,跟她交谈了一会儿,热烈地爱上了她。不久她成了寡妇;佩斯托夫虽然是已有妻室的人,可还是把她弄到了家里,让她穿上了家仆的衣服。对自己的新地位,阿加菲娅立刻就适应了,仿佛她一辈子从来没过过另一种生活。她的肤色白了,人长胖了;细纱衣袖下的手臂变得那么“丰满”,就像商人家的妇人一样;茶炊从来也没从桌上端走过;除了绸缎和丝绒,随便用什么旁的衣料做的衣服,她都不想穿,睡觉总是垫着绒毛褥子。这种幸福生活持续了大约五年,可是德米特里-佩斯托夫死了;他的遗孀,也就是女主人,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念在亡夫的情分,不愿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况且阿加菲娅在她面前从来也没放肆过;不过,她让阿加菲娅嫁给了一个饲养牲口的农奴,这样打发走了她。过了三年光景,有一次,夏季的一个大热天里,女主人顺路去看自己的牲口棚。阿加菲娅用那么好吃的冷冻鲜奶油款待她,举止态度那样恭顺,自己又是那么整洁,快乐,对一切都心满意足,女主人因此宣布宽恕了她,允许她到家里去了;过了大约六个月,女主人已经离不了她,于是提升她为女管家,把一切家务事全都交给了她。阿加菲娅又得势了,又长得丰满起来,皮肤又变白了;女主人完全信赖她。这样又过了五年光景。灾难第二次落到了阿加菲娅的头上。她让丈夫到主人家当了家仆,丈夫却开始酗酒了,家里经常见不到他,最后他偷了主人家的六把银调羹,伺机变卖之前,把它们藏在妻子的箱子里。这事被发现了。又打发他回去饲养牲口,阿加菲娅也失宠了;倒没有把她从家里赶出去,不过把她从女管家降为缝纫女工,不准她再戴包发帽,而只能包头巾。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阿加菲娅驯服、恭顺地承受了这一祸从天降的突然打击。当时她已经三十多岁,她的孩子全都死了,丈夫活了也没有多久。她该清醒过来的时候到了:她的确清醒过来了。她变得非常沉默寡言,十分虔诚,从不错过一次晨祷,一次日祷,把自己所有好衣服全都分送给了别人。她安详、恭顺、规规矩矩地过了十五年,没跟任何人吵过架,对大家全都忍让着。如果有人对她粗鲁无礼,她也只是躬身行礼,感谢对她的教导。女主人早已宽恕了她,撤销了对她的降职处罚,还从自己头上摘下包发帽,赠送给她;可是她自己不愿摘下自己的头巾,而且总是穿一身黑衣服;女主人去世后,她变得更加温顺,更加卑微。让俄罗斯人畏惧和依恋是容易的,可是要博得俄罗斯人的尊敬却很难:尊敬不是很快就能得到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它。主人家里所有的人都尊敬阿加菲娅;谁也不去想她从前的过错,仿佛那些事已经和老主人一起埋进泥土里去了。
  卡利京成了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的丈夫以后,本想把家务事都交给阿加菲娅经管;可是“为了怕受诱惑”,她拒绝了;他高声呵斥她:她躬身深深地行了个礼,退了出去。聪明的卡利京了解人;他也了解阿加菲娅,而且没有忘记她。搬到城里以后,征得她的同意,让她当了刚刚五岁的莉莎的保姆。
  起初,新保姆那庄重、严厉的面容让莉莎感到害怕;可是莉莎很快就对她习惯了,而且开始非常喜欢她。莉莎自己就是个严肃的孩子;她的面容很像卡利京轮廓分明、端端正正的脸型;只是她的眼睛不像父亲的眼睛;她的目光中流露出孩子们少有的文静、关怀和善良的神情。她不喜欢玩洋娃娃,笑起来声音不高,时间也不长,行动举止总是规规矩矩。她不常沉思默想,但沉思几乎总是有原因的;她沉默一会儿以后,通常总是会向随便哪个年长的人提出某一问题,这问题又总是能说明,她的头脑里正在思考着某个新获得的印象。她很快就不再发音不清,三岁多,说话时发音已经完全清楚了。她怕父亲;她对母亲的感情却很难说清,——她不怕她,跟她也不亲热;不过,她跟阿加菲娅也不亲热,虽说她只喜欢阿加菲娅一个人。阿加菲娅从不离开她。看到她们两人在一起的情景,是会觉得很奇怪的。有时,阿加菲娅全身穿着黑衣服,头上包着黑头巾,瘦削的脸像蜡一样苍白,不过仍然美丽,而且富于表情,笔直地坐着,在编结长袜:在她脚边,莉莎坐在一把小扶手椅上,也在做着什么活儿,要么是庄重地抬起明亮的小眼睛,听阿加菲娅给她讲故事;阿加菲娅给她讲的不是童话:她用有节奏的平静声音讲述圣母传,幽居独处的修道士、上帝的侍者、虔诚的苦难女圣徒们的生平事迹;她对莉莎说,一些圣徒是怎样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小修道院里生活,怎样竭力拯救自己的灵魂,怎样忍受着饥饿和贫困,——不怕他们的皇帝,信奉耶稣基督;天上的飞鸟怎样给他们送来食物,野兽又是怎样服从他们;在他们鲜血滴落的地方,怎样长出了鲜花。“是桂竹香吗?”非常喜欢花的莉莎有一次问……阿加菲娅给莉莎讲这些故事时,神情庄严,恭顺,仿佛她自己感觉到,不应该由她来说出这些崇高和神圣的话。莉莎听着她说,——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上帝的形象,以一种令人感到愉快的力量灌注到她的心灵里,使她心中充满纯洁、崇敬的畏惧,耶稣基督则成了她亲近、熟悉、几乎是像亲人一样的人;阿加菲娅也教会了她祈祷。有时,天一亮她就叫醒莉莎,匆匆给她穿好衣服,偷偷地带着她去作早祷;莉莎几乎屏着呼吸、踮着脚尖跟在她的后面;清晨的寒冷和朦胧的曙光,教堂里的清新空气和空旷无人,这突然离家外出的神秘性本身,回家和重新上床时的那种小心谨慎,——这一切被禁止的、奇怪的、神圣的事物合在一起,使小姑娘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渗透到她的心灵深处。阿加菲娅从不责备任何人,也没为莉莎淘气责骂过她。当阿加菲娅对什么不满意的时候,她只是默默不语;莉莎也了解她的这种沉默;当阿加菲娅对别人——不管是对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还是对卡利京本人——不满意的时候,莉莎以小孩子那种敏锐的洞察力,也同样能完全理解。阿加菲娅照看莉莎照看了三年多一点儿;莫萝小姐取代了她;然而这个轻浮的法国女人,还有她那冷漠的态度和高声感叹:“Toutcac’estdesbeMtises”①,不能把心爱的保姆从莉莎心里排挤出去:播下的种子扎的根太深了。再说,阿加菲娅虽然已不再照看莉莎,可她仍然留在家里,时常与自己教导过的这个女孩子见面,这个女孩子也仍然像以前那样信任她。
  然而,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搬到卡利京家来以后,阿加菲娅跟她却合不来。没有耐心而又任性的老太婆不喜欢这个以前“穿方格毛料裙子的农妇”那种严肃而一本正经的样子。阿加菲娅获准出去朝圣,从此就没回来。有一些不可全信的传闻,说是她好像进了一座分裂派②的修道院。但是她在莉莎心中留下的痕迹却始终未曾磨灭。莉莎仍然像去过节那样,去作日祷,满怀喜悦,怀着一种抑制着和羞怯的激情祈祷,这使得玛丽娅-德米特里耶芙娜心中暗暗地惊讶不已,就连玛尔法-季莫菲耶芙娜,尽管她从来不限制莉莎去做什么,可是也尽力设法抑制她的热情,不让她过多地磕头跪拜:说这不是贵族小姐的作风。莉莎学习很好,也就是说,她坐得住,肯用功;上帝没有赋予她特别出色的才能和了不起的智慧;不经过刻苦努力,她什么也学不会。她的钢琴弹得很好;可是只有列姆一个人知道,她为此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她看的书并不多;她没有“自己说出来的话”,可是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走的是自己的路。难怪她像父亲了:他也是从来不问别人,他该做什么。她就是这样长大的——舒舒服服、从容不迫地长到了十九岁。她长得很可爱,自己却不知道这一点。她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一种并非故意做作、而且有点儿羞怯的优美姿态;她的声音是纯洁的青春时期银铃般的声音,最微小的喜悦心情也会使她的樱唇上绽出富有魅力的微笑,赋予她那双发亮的眼睛一种发自内心的闪光和含而不露的柔情。她心中满怀着一种义务感,怕让任何人受到委屈,她有一颗善良、温柔的心,喜欢所有的人,却并不特别喜欢谁;她热情洋溢、羞怯而又满怀柔情爱着的,唯有一个上帝。拉夫烈茨基是破坏了她平静的内心生活的第一个人。
  莉莎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①法语,见前面的注释。
  ②凡是脱离了正统东正教教会的宗教派别,都叫分裂派——
  转载请保留,谢谢!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