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怪钟 - 第十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雪拉-威伯悄悄地溜出法庭时,我发觉了。她的证辞做得很好。她看起来紧张,但不是非常的紧张,而是自然的紧张。(贝克会怎么说呢?“表演得很好。”我几乎可以听见他的声音!)
  “我听完了里格医生惊人的证辞之后(狄克-哈卡斯特没有告诉我这个,但他一定知道的),然后追出去。
  “没有想象中那样糟糕吧?”当我赶上她之后说。
  “是的,事实上很轻松。验尸官人很好,”她迟疑了一下。
  “再来会有什么事?”
  “侦讯会将延期——为了进一步搜集证据。也许会延后两个星期,或者直到他们能够认出死者的身分。”
  “你想他们会查出他的身分吗?”
  “噢,是的,”我说,“他们一定会查出他的身分的,没有问题的。”
  她打了一个颤。“今天好冷。”
  其实并没有很冷,我还认为相当温暖。
  “一起吃个早午餐如何?”我向她建议道,“你不必赶回社里去吧?要吗?”
  “不,下午二点才上班。”
  “那么走罢。你对中国菜反应如何?这条街下去一点,我知道有家中国小餐馆。”
  她似乎犹豫难决。
  “我得上街买些东西。”
  “你可以吃完饭再去。”
  “不行的,有的商店于一点到两点之间是不开门的。”
  “那就算了。那么待会再见好吗?半小时之内?”
  她说可以。
  我走到海边,坐在一个棚子下。海风迎面直接吹来。
  我需要思考。想起别人了解自己比自己所了解的还多。实在是教人气愤的事。但是,贝克、赫邱里-白罗和狄克-哈卡斯特,他们对我现在所不得不承认的,确实看得极为清楚。
  我关心这女孩——那是一种我对别的女孩从未有过的关心。
  并非因为她的漂亮——她很美,一种不平常的美——也非因为性的吸引——那种事我遇见得多了,也受够了。
  一切只是因为——几乎从第一次见面起,我便认为她是“我的”然而我对她却什么也不知道!
  刚过两点五时,我走进警察局找狄克。他坐在办公桌后桌上堆着一大堆东西。他抬起头来问我认为侦讯会如何。
  我跟他说,我认为进行得很好。
  “这种事这个国家做得非常好。”
  “你认为医学证明如何?”
  “太突然了,你为何事先没告诉我?”
  “你人不在啊!你和你的专家谈过了没有?”
  “谈过了。”

  “他的样子我记得不太清楚了。留着一大撮胡须吧。”
  “像个丛林一样,他自己对此觉得非常骄傲。”
  “他一定很老老了。”
  “老,但并不傻。”我说。
  “你去看他真正的原因是什么?真的纯粹是慈悲的心肠?”
  “你的心真是一颗多疑的警察心,狄克!主要原因是那个,但我承认好奇也是部分原因。我想听他对我们所采取的行动看法如何。你可知道,他说他只要坐在椅子上,把指尖并拢,闭上眼睛沉思。便可轻易破案。我真想说他唬人。”
  “你把事情发生的经过都告诉他了吗?”
  “他都知道。”
  “他怎么说?”狄克有些好奇。
  “他说;”我告诉他,“这必然是件单纯的命案。”
  “单纯,我的天!”狄克站了起来说,“怎么说呢?”
  “据我所了解,”我说;“因为整个案子被安排得这般复杂。”
  哈卡斯特摇摇头。“我不明白,”他说,“听起来像是住在-乐西①的那些年轻人说的话,可是我不懂。还有别的?”——
  ①Cheflsea指伦敦市著名的文化区,在市的西南部,‘泰晤士河北岸;艺术家和作家多居于此——
  “-,他要我跟四邻谈谈。我说我们已经做过了。”
  “鉴于医学上的证据,现在领人更重要了。”
  “你是不是推定,他先被人在别处下了药,然后移到十九号把他杀了?”
  这些话听起来似曾听过;使我愕然。
  “就是那个叫什么名字的养猫女人说过类似的话,当时使我愣了一卞,觉得她的话很有意思。”
  “那些猫啊!”狄克不禁打了一个颤抖。他继续说:“顺便跟你说,我们找到凶器了,昨天。”
  “真的?哪里找到的?”
  “在养猫人家的地方。可能是凶手于行凶之后扔在那儿的。”
  “没有指纹吧,我想?”
  “揩拭得极细心。可能是别人的刀子——才用过不久——
  最近才磨利过。”
  “那么事情大概是这样罢。他被人麻醉了——然后被带到十九号——用车子?如何呢?”
  “‘可能’是由与十九号的花园相毗连的几间房子中的一间搬运过去的。”
  “这不是太冒险了吗?”
  “确实大胆,”哈卡斯特同意道,“而且对于四邻的习性一定要有非常的认识。用车子运载也许比较可能。”
  “也是一样要冒险,车子惹人注意。”

  “没有人看到,但我同意凶手不可能知道他们不会被人撞见。那天,一定有过路人注意到十九号门前停了一辆车。”
  “我看不会有人去注意的,”我说,“大家对于车子已经习以为常。当然,除非它是一辆与众不同的车子——然倒又不可能——”
  “时间当然是中午大家吃饭的时俟。柯林,你明白了吗?
  这下子又要扯到蜜勒莘-佩玛-小姐。想想一个壮汉被瞎眼妇人戳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他被麻醉了的话——”
  “换句话说,一如黑姆太太说的‘他是到这儿来赴死的’,他在毫无怀疑的情况下,应约来到这里,喝了一杯雪利酒或是鸡尾酒——‘迷其魂’产生作用后,佩玛-小姐便动手。然后她把杯子洗净,把尸体俐落地摆在地板上,把刀子扔到邻居的花园里,最后和往常一样地出门。”
  “半路上打电话给加文狄希社——”
  “可是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并且特别指名雪拉-威伯?”
  “但愿我们知道。”哈卡斯特看看我问,“她知道?那女孩自己知道吗?”
  “她说她不知道。”
  “她说她不知道,”哈卡斯特声音平板地说,“我是在问你,‘你’认为如何?”
  我半晌没有说话。我认为如何?现在我必须下定决心。真相终会露白。如果雪拉正如我所想的那样一个人,她并不会受到伤害。
  突然地,我从口袋里抽出一张明信片,搡到哈卡斯特的面前。
  “这是寄给雪拉的。”
  哈卡斯特扫了一眼,那是一系列伦敦建筑物明信片中的一张——中央刑事法庭。哈卡斯特翻了过来,右边是住址——
  字迹端正。R-S-威伯小姐。萨谢克斯,克罗町,帕麦斯顿路十四号。左边,字迹一样端正,写着“记住”两个字,底下则写四点十三分。
  “四点十三分,“哈卡斯特说,“那是那一天钟面上所显现的时间。”哈卡斯特摇摇头又说;“一张中央法庭的照片,两个字‘记住’,时间——”四点十三分。一定和什么有关联。”
  “她说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随即我又加了一句,“我相信她”哈卡斯特点点头说;“继续就此侦察下去,也许可以找出点什么”“但愿如此。”
  为了打破我们两人之间的尴尬场面,我说:“你的‘公文’不少嘛。”
  “都是通常的,大多没有什么用。死者无前科;档案里没有他的指纹,这里的资料都是那些以为认得他的人提供的。”

  他念着:
  “亲爱的先生,报上所刊载的那个人,我几乎可以确定他就是前几天在威尔斯登火车站登上火车的那个人。他独个自言自语,神情猛然兴奋,我当时看见了,就觉得这个人不对劲。”
  “亲爱的先生,我想这个人看起来很像我先生的堂兄约翰。他到南非去,但也许又回来了。他出国时原来留着髭,但是他当然也可以剃除。”
  “亲爱的先生,、昨晚我在地下铁看见报上所报导的这个人,当时就觉得他有点奇怪。”
  “有些女人常以为认得自己的丈夫,其实不然!有的母亲和儿子分别二十载,仍然信心十足地自以为还认得儿子。”
  “喏,这是失踪人口名单,但没有什么用处。‘乔治-巴洛。六十五岁,离家失见他的妻子认为他必然丧失了记忆。’下面有个注脚则说;‘因为涉及大笔金钱。有人看见他和一个红发寡妇四处游荡,而且还骗了人家一次。”
  “下一个是:‘哈格列弗教授”原来说定于上星期二发表演讲,但没有出现,既没打电话也无写信来说明原因。’”哈卡斯特似乎并不看重哈格列弗教授的失踪。
  “他大概以为演讲是一星期前或一星期后,”他说,“也许他以为眼管家说过了他那天有约,但管家给忘了。这种事我们遇见过很多。”
  哈卡斯特桌上的铃响了起来。他拿起听筒。
  “喂?……什么……谁发现她的?她说出名字没有?……
  我明白了,继续办吧。”他放下听筒。当他转过脸来时,脸色凝重。
  “有人在威尔布朗姆胡同的一个公共电话亭里发现一个女孩死了。”他说。
  “死了?”我瞪大眼睛问,“怎么死的?”
  “被人绞死的。用她的围巾!”
  我突然浑身发冷。
  “怎样的女孩子?不会是……”
  哈卡斯特以一种我不喜欢的冰冷的、评估的眼光瞅了我一眼。
  “不是你的女朋友,”他说,“如果你担心的是她的活。警察似乎认得死者,他说她是和雪拉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叫伊娜-布兰特。”
  “谁发现她的,警察?”
  “十八号的华特蒙斯小姐发现的。大概是她家里的电话故障,到公用电话亭时,发现那女孩倒在地上缩成一团。”
  有个警察打开门说;“报告长官,里格先生打电话来说,他已经上路了。他会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和你相会。”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