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怪钟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警方工作人员正在威尔布朗姆胡同十九号工作,有法医、照相师、指纹采证人,各人忙着各人的事。
  最后,哈卡斯特探长也来了,一个身材高大、扑克脸孔的人,然而眉毛却是很有表情,看来颇为威严。他看到一切都在按部就班进行,对着尸体看了一眼,和法医简短地交换了几句话之后,便走往对面的餐室。里面有三个人,每人面前的茶杯都是空的。佩玛-小姐。何林-蓝姆,以及一个个子高挑、卷发的小姐,受惊的眼睛睁得好大。“好漂亮。”探长像平日一般地打趣。
  佩玛-小姐自我介绍,“我是哈卡斯特探长。”
  他认得佩玛-小姐一点,虽然他们的行业之间并无相关之处,但是他与她曾有数面之缘,知道她以前是个教师,在亚伦堡残障儿童学院教育人点字法。这样明净、一丝不苟的房子里竟然出了人命,任谁也想不到的,然而最难相信的事往往最常发生。
  “这真是一件骇人的事,佩玛-小姐,”他说,“你一定受了很大的打击。我需要你们三位对这件事的经过作一个详细的说明。真正发现死者的是这位——”他迅速地瞥了警官刚才送交给他的笔记本一眼——“雷拉-威伯小姐。请允许我使用你的厨房,佩玛-小姐。我想带威伯小姐过去那儿,以免旁人的干扰。”
  他打开连接厨房和餐室的那扇门,让那少女通过。一个年轻的便衣警探早已在厨房里,正专心埋首在一张塑胶台面的小桌子上写字。
  “这张椅子看起来蛮舒服。”一哈卡斯特探长说着,向前拉过一把现代化的“温莎椅”①——
  ①一种高背科腿的木椅,流行于十八世纪的英国——
  雪拉-威伯惴惴不安地坐下来,睁着害怕的大眼睛瞪着他。
  哈卡斯特几乎要说“亲爱的,我不会把你吃掉的。”但是他克制了下来,改口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只是要把事情弄个清楚。好啦,你的名字叫雷拉-威伯——住址呢?”
  “帕麦斯顿路十四号,煤气厂再过去。”
  “哦,是的。那么,我想你有工作吧?”
  “有的,我是速记打字员,在玛汀戴小姐的秘书社上班。”
  “全名是加文波希秘书打字社吧?”
  “对的”“你在那里上班多久了?”
  “大约一年。哦,确切的时间是十个月。”
  “我知道了。现在你就用你自己的话,说明你今天是如何到威尔布朗姆胡同十九号来的。”
  “瞎,事情是这样的。”雪拉-威伯说话比刚才有信心,“这位佩玛-小姐打电话到社里,要一位速记小姐在三点钟到这里;所以我于吃完中饭回到社内,玛汀戴小姐便要我去。”
  “这是例行轮班吧?我是说按照轮班表,这回轮到你——
  或者,你们是如何安排这类的工作?”
  “事实上,佩玛-小姐特别指定我。”

  “佩玛-小姐特别指定你?”哈卡斯特的眉毛显出惊讶的样子,“我知道了,…因为你以前曾经为她做过?”
  “没有啊!”雪拉立即回答。
  “没有?确定吗?”
  “喔,绝对没有。我的意思是说,她不是那种令人容易忘记的人,事情怪就怪在这里。”
  “确实十分奇怪。哦,我们目前不讨论这事。你何时到达这里?”
  “我敢肯定正好三点钟的前一分钟,因为布谷钟‘布咕’地叫着——”她突然停止不语,眼睛张得好大。“奇怪,多么奇怪啊!我当时没有好好仔细注意时间。”
  “你没注意什么呢?威伯小姐。”
  “嘎——那些时钟?”
  “时钟怎样啦?”
  “那布谷钟是叫了三响没错,但是其他的时钟都快了近乎一个钟头。真是奇怪的事!”
  “确实奇怪,“探长表示同意地问,“那么你第一次发现尸体是在什么时候?”
  “直到我绕过沙发后才发现。他,他就躺在那里——太可,太可怕啦。”
  “这种事确实可怕。你可认识这个人?以前见过吗?”
  “喔,没有。”
  “肯定吗?也许那时他跟平常看起来不一样,这种事你是‘知道的。仔细地想一想,真的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个人吗?”
  “十分肯定。”
  “好罢,就这样说,那么你当时做了些什么事?”
  “我做了什么事?”
  “是的。”
  “嘎——没有……“什么也没做。我没办法做什么。”
  “是这样子的哦。你一点也没碰他吗?”
  “有——有,我碰过他。只是为了看看——我是说——只是看看——但是他的身体——异常冰冷——而且——还有——还有我的手沾到了血。‘真是可怕——稠调、粘粘的。”
  她开始发抖。
  “啊,放心,”哈卡斯特接出一副长辈的神气说,“事情过去了,不耍再担心。再下来,一发生了什么事?”
  “我不知道……啊,是啦,她回来了。”
  “你是说佩玛-小姐?”
  “是的,只是当时我不知道她就是佩玛-小姐。她刚巧提一着购物篮进来。”她特别加重购物篮三个字的音调,显得很不协调,仿佛是件无干系之物。
  “你当时说些什么?”
  “我想我没有说话……我想开口,但发不出声音。我觉得这里像是被人掐住了一般。”她指着自己的喉咙。
  探长点点头。
  “然后——然后她说:‘谁啊?接着,她绕过沙发。我当时以为——我以为她要踩——踩到那尸体。于是我尖声高叫……然后我又开始尖叫,我制止不住。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离开房间,奔出前门——”
  “一副没命的样子。”探长想起了何林的描述。
  雪拉-威伯一双受惊的眼睛凄惨地望着他,出乎意外地说道:“实在抱歉。”

  “你没什么好抱歉的啊!你说得很好。不要再去想这件事了。哦,只是有个问题,你怎么会在那房间里?”
  “我?”她一脸惶惑的样子。
  “是的。你当时抵达这里,大概早到了几分钟罢,我想你一定先接了门铃。但是既然没人,你怎么进来呢?”
  “啥,这个。因为她告诉我这么做的。”
  “谁说的?”
  “佩玛-小姐。”
  “但是我以为你一直没和她说过话。”
  “我是没有。是玛汀戴小姐这么吩咐——耍我进去后在廊道右边的客室等候。”
  “原来如此。”哈卡斯特若有所思。
  雪拉-威伯怯怯问道。“就——就是这些吧?”
  “我想是的。但是请你再多持留十分钟,万一有什么问题,我好向你请教……之后,我会用警车送你回去。你的家人如何——你有家人吧?”
  “我父母都已过世,我和姑妈住在一起。”
  “她叫什么名字?”
  “洛顿太太。”
  探长起身,伸出手。
  “非常感谢你,威伯小姐,”他说,“今晚尽最好好休息罢经过这一番折腾,一定很需要的。”
  当她穿过门口,走进餐室时,怯怯地对他微笑。
  “柯林,好好照顾威伯小姐,”探长说,“现在,佩玛-小姐,可否麻烦你进来一下?”
  哈卡斯特伸出半只手,想要引导佩玛-小组,她却迳直进入,用手指摸明了一把靠墙的椅子,向前拉出一步,坐下。
  哈卡斯特关上门。他尚未开口,蜜勒莘-佩玛-却突然问道:“那年轻人是谁?”
  “他叫柯林-蓝姆。”
  “他跟我说过他的名字,但他是什么人?为何到这里来?”
  哈卡斯特看着她,微微有些惊讶。
  “当威伯小姐尖叫谋杀,奔出房子时,他刚巧路过这里。
  之后,他进入这屋子里,想探个明白,他打电话给我。我要他回来侍候。”
  “你在呼他的名字柯林。”
  “佩玛-小姐,你的观察非常细微——(观察?其实用得很不妥当,然而有什么比这字更适合呢?)——柯林-蓝姆是我的朋友,但我们好久没见面了。”他又加了一句。“他是一位海洋生物学家。”
  “喔,原来如此!”
  “好啦,佩玛-小姐,如果你能将这桩令人震惊的事件,详细地告诉我,我将十分高兴。”
  “我很乐意,但恐怕可以报告的很少。““我相信你住在这里有段日子了吧。”
  “从一九五0年开始。我是——从前是一位职业教师。后来医生告诉我,我的视力日渐衰退,不久就要全盲,医生也没有办法挽救,于是我便专心学习盲人点字法,以及各种帮助盲人的技术,成为一个专家。我在此地的亚伦堡残障儿童学院工作。”
  “谢谢你。现在谈谈下午所发生的事。你今天下午是否有客人要来?”

  “没有。”
  “我会为你描述死者的容貌,看看是否可以使你想起什么特殊的人。此人身高五-九或十时,大概六十岁,黑头发,但已开始变白,褐眼,没有蓄胡,脸孔削瘦,方下巴”。营养不错,但不算胖,双手白净,穿深灰色西装,大概是在银行工作,或是会计师,或是律师,或是什么专门行业的人。你可想起是哪个人来吗?”
  蜜勒莘-佩玛-很用心地思考着,没有立即回答。
  “实在是说不上来,这样的描述太平常,适用的人很多。
  也许是我曾经见过或认识的人,但无法确定是哪一位。”
  “最近有没有人写信,一说要来拜访你?”
  “绝对没有。”
  “很好。那么,你曾经打电话给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要求速记服务——-”她打断他的话。
  “对不起,我没做过这种事。”
  “你没有打电话给加文狄希秘书打字社,要求——”哈卡斯特眼睛瞪得大大的——”
  “我家没有电话。”
  “但是街角有公用电话亭。”哈卡斯特探长指明出来。
  “是的,不错。但我只能郑重地向你宣告,哈卡斯特探长,我用不着速记员,我无此需要;而且我也没有——我再说一次,我没有打电话给加文狄希社要求这种服务。”
  “你没有特别指名要雪拉-威伯小姐吗?”
  “我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哈卡斯特惊愕地瞪着她。
  “你的前门没有上锁。”他强调说。
  “白天我经常如此。”
  “随便任何人都有可能进来。”
  “随便任何人都可能做这案子。”佩玛-小姐冷冷地说。
  “佩玛-小组,根据法医的报告。这个人死亡时间大约是在一点半至二点四十五分之间,访问那时候你人在哪里产佩玛-小姐想了一想。
  “一点半时刻,我若非已经离开,便是正准备出去。我得上街买东西。”
  “可否请你说出你确实去过哪些地方?”
  “让我想一想。我先到邮局,阿尔巴尼路的那一家,寄了一个包裹,买了一些邮票,然后再去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对啦,我在布店里买了些扣子和安全别针,店名叫做‘费德&阮恩’。之后,我就回来了。我可以告诉你回家时的正确时间。
  当我推开最外头的铁门时,我的布谷钟叫了三声‘布咕’。它的声音从街道上便可听见。”
  “其他的钟你怎么说呢?”
  “对不起,我不明白你的话。”
  “你其他的钟似乎都快了一个钟头。”
  “快?你指的是角落里的那座老爷钟吗?”
  “不只是那只——客厅里所有其他的钟也都一样。”
  “我不明白你说的‘其他的钟’是何意思。客厅里并没有别的钟。”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分歧者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作品导读如果世界按照所有最美的特质划归五派:无私、无畏、诚实、友好和博学,在这样一个世界里,还会不会有杀戮、争端、夺权、暴乱?答案你知道。因为丑恶从未消失,它只是被深深地隐藏起来,妄图在某一天爆发出来,冲毁这世界。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