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怪诞心理学 - 第八卷:结束语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006年8月22日下午1点,我站在了都柏林市中心的邮政总局外面。这幢宏伟的建筑物正面有六根巨大的石柱。我小心翼翼地沿着人行道滚着测距轮,结果发现第一根柱子和第五根柱子之间的间隔刚好是60英尺。我依靠在第五根柱子上,装作是一名尽情享受夏日阳光的游客。事实上,我的左手中藏着一个秒表,而我正在偷偷地观察从这幢建筑前面走过的行人。我寻找的M标是从对面独自走过来的人。每当有一个人刚走过第一根柱子时,我就会飞快地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几秒钟后,他们就会经过60英尺的步行从我面前走过,此时我会停止计时。然后我会偷偷地看一眼秒表,并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下每个人走完这段路程所花的时间,我几乎每次外出旅行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这个破旧的笔记本。当然,我并不是那一天唯一做出这种奇怪活动的人,与此同时,还有一大群研究人员正在全球32个国家做着完全相同的测量工作。
  在本书的一开始,我描述了自己所做的第一个搞怪实验。那是在1985年,研究的对象是刚在火车站碰面的人,我当时也偷偷地拿着一个秒表,让人们估计从我做自我介绍开始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21年后,我又做了最近的这次实验。和火车站的实验一样,这次的实验也会涉及到毫不知情的路人和藏起来的秒表。然而,跟我此前所做的研究不同的是,这可不是一次小规模实验。
  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室遍布全球各地,每一个办公室都会通过多种多样的艺术、教育、科学、技术和体育活动向世界推介英国。2005年下半年,我建议英国文化协会和我携手做一个大规模的跨文化实验,探究一下全球各地的生活节奏有何不同。我们采取的是罗伯特·莱文的创新研究方式(参见第6章),实验的目的是测量全球各地的人们在21世纪的步行速度,并与莱文在20世纪90年代得出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人们是不是比以前走得更快了。
  就在我站在都柏林邮政总局大楼外面的同一天,我们的研究团队已经带着秒表、卷尺和钢笔进入了全球各地诸多城市的市中心。Ⅲ和莱文采取的实验方式一样,他们也会在繁忙的大街上找一个宽阔的人行道,而且也要确保人行道是平坦的、没有任何障碍物,而且并不是特别拥挤,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尽情在上面阔步前行了。在当地时间上午11点半和下午2点之间,他们会记下35名男士和35名女士走过一条60英尺的人行道所花的时间。观察的对象仅限于独自走在路上的成年人,而且把所有边走边打手机的人和提着很多购物袋的人全部排除在外。

  从巴黎到布拉格,从新加坡到斯德哥尔摩,研究人员从32个国家和地区各选了一个主要大城市,并测量了每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这次实验涵盖了很多莱文曾经造访过的城市,另外又加了几个他在1994年的研究中未涉及到的城市。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城市的生活节奏排行榜具体如下:
  生活节奏最快名次
  * 城市 国家和地区
  1 新加坡新 加坡
  2 哥本哈根 丹麦
  3 马德里 西班牙
  4 广州 中国
  5 都柏林 爱尔兰
  6 库里提巴 巴西
  7 柏林 德国
  8 纽约 美国
  9 乌德勒支 荷兰
  10 维也纳 奥地利
  11 华沙 波兰
  12 伦敦 英国
  13 萨格勒布 克罗地亚
  14 布拉格 捷克
  15 威灵顿 新西兰
  16 巴黎 法国
  17 斯德哥尔摩 瑞典
  18 卢布尔雅那 斯洛文尼亚
  19 东京 日本
  20 渥太华 加拿大
  21 哈拉雷 津巴布韦
  22 索非亚 保加利亚
  23 台北 中国台湾
  24 开罗 埃及
  25 萨那 也门
  26 布加勒斯特 罗马尼亚
  27 迪拜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8 大马士革 叙利亚
  29 安曼 约旦
  30 伯尔尼 瑞士
  31 麦纳麦 巴林
  32 布兰太尔 马拉维
  生活节奏最慢就在同一天,我们也派出人员去英国的各大城市进行测量。结果显示,伦敦人的步伐是最快的,走过60英里的人行道平均花费的时间为12.17秒。接下来就是贝尔法斯特人,平均所需时间为12.98秒。排在第三名的是爱丁堡人,平均时间为13.29秒。步伐最慢的是加的夫人,他们的平均时间竟然是16.81秒。这些数字的差距看起来可能不是很明显,但如果算一下累加值就会令人大吃一惊了。约翰奥格罗茨是位于苏格兰最北端的一个小村庄,也就是英国的天涯,兰兹角位于英格兰西南端,也就是英国的海角,两者之间的距离为874英里。如果让一名伦敦人从英国的天涯走到海角,大概需要11天,如果换成加的夫人,所需的时间差不多就是15天了。
  通过对比我们的实验和莱文的实验都涉及到的16个城市,我们已经能够确定人们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已经加快了。我之所以去爱尔兰,就是因为莱文的实验显示都柏林人的步伐是全世界最快的,穿过60英尺的人行道只需要11.13秒。我在2006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具体为11.03秒。在莱文给出的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其他一些城市也基本没有出现步伐显著加快的现象,包皮括东京、纽约、伦敦和巴黎。那么,在莱文的榜单上排在最后几名的城市是否也一样呢?1994年,布加勒斯特人走完60英尺的人行道平均需要16.72秒,到了2006年,他们已经将这个时间降到了14.36秒。维也纳人所需的平均时间也减少了两秒,从原来的14.08秒降到了12.06秒。索非亚、布拉格、华沙和斯德哥尔摩也出现了步伐加快的现象。不过,变化最大的当属广州和新加坡。平均而言,这两个城市的人在2006年所需的时间都比1994年少了四秒,这意味着他们步伐加速度要比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快了3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6个国家的平均步行速度是在13.76秒内走完60英尺。到了2006年,所需的时间就降到了12.49秒。我们的步行速度测量结果显示,全球各地的人都走得越来越快了。

  这种巨大的变化仅仅花费了十年时间。如果照这样的加速度走下去,到了2021年,人们走完60英尺的距离基本上就不花什么时间了。如果推算到2040年,他们在动身前几秒钟就已经到达了目的地。依据米尔格兰姆的“感觉超负荷”理论(参见第六章),我们得出的研究结果意味着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会变得更不乐于助人了,他们会更关心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且彼此之间的孤立感会变得比以前更为强烈。考虑到这些因素在创造关爱型社区中的重要性,有些人可能会说全球各地城市居民的步伐已经超过了所在地的生活节奏。这是一种颇令人担忧的想法,最近一次的《世界城市状况》报告得出结论说,有史以来第一次,城市居民的数量超过了乡村居民。
  在都柏林完成测量实验后,我合上了自己的笔记本,离开了邮政总局(以每秒钟5.45英尺的速度),并开始回顾自己在过去的21年里对生活中的古怪面所做的各种探究。我的研究范围也可谓涉猎广泛,我测试过一个国家的说谎技巧,也对搭讪语和交友广告中的心理进行过解密,除此之外,这些研究工作也带给了我很多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其中包皮括在闹鬼的房间里呆上几个晚上,在搞笑俱乐部里做不搞笑的即兴表演,让我的博士研究生穿上超大号的小鸡服装,看四岁的孩子在股票市场上一展身手,感受60英尺长的炽热炭火堆所散发的热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没有测试火行者的速度,不过我估计他们的速度肯定会让都柏林人望尘莫及)。然而,没有什么科学实验是在真空中独立存在的,很多大胆探索人类行为未知面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这为我所从事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人员为了自己所从事的科学事业吃尽了苦头,他们曾偷偷地藏在超市和保龄球馆里,他们曾对杀人犯的尸体进行过电击,他们曾在红绿灯前刻意阻碍交通,他们也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翻阅数百万人的死亡记录。这些怪诞心理学家让我们得以深入认识心理学的诸多领域,其中包皮括欺骗、迷信和助人为乐心理。这些研究也已帮助我们揭开了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秘密心理,显示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事实上是多么令人着迷。正如阿瑟·柯南。道尔在《血字研究》中所说的:“毫无疑问,生活比人们的大脑所能够想象的一切还要更为奇特。”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一小群高度敬业的人一直在研究像你一样的人。你的生活是一种极为奇特的现象,直到今天,他们所做的工作才不过是触及到了这个奇特现象的冰山一角。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助于将怪诞心理学从冷门学科变为主流学科,而且对不寻常现象的研究能够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我也希望这个领域的学者们可以进行更多既有趣又特别的研究,比如说,他们可以去探索金发女郎是不是真的更为有趣,我们为什么会做白日梦,人们的个性和他们使用的手机铃声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些人比别人更受欢迎,会口技的人是否具有多重性格,穿校服是否真的会扼杀孩子们的创意,以及为什么我们会喜极而泣,等等。总而言之,我梦想着未来的世界里充满了探究生活中稀奇古怪层面的研究人员。下一次再有人在大街上拦住你问几点了,或者你的车子前面有辆车在绿灯亮起后还迟迟没动,或者你发现地上有一张2.0英镑的钞票,那就要小心了。事情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恋奴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代序惊叹号元湘认识楼姑娘对我来说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就是——一连串的惊叹号。第一个惊叹号是:讲话速度。相信她的忠实读友宝宝们都知道,咱们楼姑娘所写的作品都是属于那种深情款款;柔情似水又缠绵排恻型的,有时候哭湿一张面纸不够还要抱一整盒面纸哭才过瘾……想像中,这位作者姑娘应该长得是弱质娉婷, [点击阅读]
恶魔之魂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黑龙耐萨里奥开始了一个全新而有大胆的尝试:他要收集所有龙族的精华,在他那黑暗密室了做出了一个毫不起眼却有拥有强大法力的金色圆环——龙之灵魂。与此同时,被年轻的德鲁伊玛法里奥用古老的法术击毙的暗夜精灵参事哈维斯在他的主子萨格拉斯强大法术下再生了,只是他改变了容颜,变得像一头四蹄兽,他已经变成了拥有更强邪恶法术的萨特。 [点击阅读]
悠情似雨浓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大清年间傲风堡偏厅。内首席端坐着一名老者,由外观看来,约已年届七旬,虽两鬓斑白,威严肃穆的神情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强大的压迫感,犀利睿智的眼眸不但并无垂老之色,精锐中反而带着一股天生的权威气势,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一旁卓然而立的男子抿紧了薄唇,英挺卓众的容颜散发着与老者相同的慑魄气势,轻拢的眉宇间有着凝然与苦恼。 [点击阅读]
意随君欢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灶房内,炊烟袅袅。一声直可比拟老母鸡的尖嗓拔地而起──“我说妳们这几个死丫头,动作还不快点,少爷正等着呢!要怠慢了客人,妳们一个个皮就给老娘绷紧一点!”角落里,一名年轻俏美的女子悄悄吐了下舌,在心底咕哝:妳要是少用那种活似母鸡杀没断喉的恐怖噪音来荼毒我们可怜的耳朵,相信所有人的动作都会快上许多。“那个谁,妳给我过来!”一片寂静,所有人的视线全落在她身上。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憨夫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1)盛夏里,燠热暑气逼人,忙了一整日,金乌仍迟迟不肯西坠。陆想云一进了村子,便放慢步调走在田间小路上,与擦身而过的邻里亲友打招呼,这自幼生长的一草一木、每一张脸孔,都让她熟悉、并且喜爱。回到家,心也就踏实了。过了这道木桥,再拐个弯,那放眼望去的一片果园,养大了她家三姊妹,不远处高挂的“陆”府门匾,就是她的家。眼看木桥在望,前方蹲了个人,既不过桥也不离开,就蹲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点击阅读]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点击阅读]
我不是教你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打听人机的人,易招人怨。泄漏天机的人,易遭天遣。好个知心朋友"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挂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双手伸过来,帮她挂上了电话,抬头,是新来的唐小姐。"没什么事。"她扯了扯嘴角:"你怎么还没走?""急什么?有什么事等我回家办?家又不像个家。 [点击阅读]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第一位女议长,也是著名的妇女儿童权利激进主义分子。目前,她是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主要候选人之一,曾接受过英国广播公司、《时代》杂志、《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加拿大《环球邮报》等多家世界知名媒体的采访。2009年,库菲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殊荣。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0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