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跟谁较劲 - 第二章 2001年,大学再见 1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干什么呢?”夏雨果问。
  “开始我还以为何小兵在里面没干好事儿呢,但既然你在门外,我就不相信何小兵在里面了。”严宽说,“可是除了你,何小兵会不会还有别人啊?”
  桌上一排带盖儿的啤酒都变成了没盖儿的空瓶,何小兵已经忘了此行的目的,正举着酒杯给顾莉莉讲学校里的那些操蛋事儿,顾莉莉手上夹着一根烟,被逗得咯咯笑。
  顾莉莉把烟叼在嘴里,拿起何小兵旁边的吉他说:“你不说要给我唱歌吗,唱吧!”
  何小兵拿起吉他,准备唱个罗大佑的歌,弹了一段前奏,突然想起今天是干什么来的了,便停下:“不唱这歌,唱个别的。”
  唱完,何小兵不敢看顾莉莉的反应,自己端着一杯啤酒喝了。
  “这歌原唱是谁啊,回头我买张他的CD去。”顾莉莉说。
  “你买不着。”何小兵放下吉他说。
  “老歌啊,脱销了?那我从网上下。”顾莉莉说。
  “网上也没有。”何小兵,“这歌是我写的。”
  “看着你挺阳光的啊,怎么写出这么忧郁的歌?”顾莉莉不解。
  “我心里有没有阳光你也看不见。”何小兵放下吉他说,“我心里稀里哗啦天天下雨。”
  “说话还挺文艺。”顾莉莉说,“你小时候不这样啊!”
  “咱别提小时候。”何小兵说,“小时候都太傻。”
  “行,不提,你还写了别的什么歌吗,再唱一首。”顾莉莉说。
  何小兵抱起吉他,又唱了一个。
  “你找我不会就为了给我唱歌吧,说吧,碰到什么事儿了?”听何小兵唱完后,顾莉莉问道。
  何小兵酒劲上来了,也不用遮遮掩掩了:“我想管你借点儿钱。”
  “多少?”
  “一万!”
  ***
  严宽和夏雨果坐在何小兵门口的地上,靠着门,夏雨果手里还抱着塑料袋。
  “袋里装的什么啊?”严宽能看见袋里的苹果和荔枝,明知故问。
  夏雨果打开塑料袋:“我都忘了,给何小兵拿的水果,你先吃点儿吧,已经洗过了。”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严宽拿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大口,“你说何小兵能去哪儿呢,宿舍肯定不让他住了,他自己也不愿意再住了,这么晚了还不回来。”
  “他今天找过你吗?”夏雨果问。
  “对了,还真找过,管我借钱,我没有,他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严宽啃着苹果说。
  “借多少?”夏雨果问。
  “一万,要买吉他,一把挺牛B的吉他。”严宽说,“他没准儿又去别的地方借钱了。”
  “你在这儿等着他吧,我出去一趟。”夏雨果起身,把塑料袋交给严宽,说着跑走了。
  “哎,你去哪儿啊?”严宽打开塑料袋瞧了一眼喊道,“我可没吃晚饭呢,再来个苹果行吗?”
  夏雨果回到家,直奔自己屋,从一个隐秘处翻出一张存折,藏在兜里,又跑出家门。
  “这么晚了还上哪儿去啊?”夏雨果的妈妈看着女儿从眼前跑过来跑过去,不解地问。
  夏雨果动作之快,都没听清母亲问了她什么。
  严宽刚把第二个苹果吃完,夏雨果就回来了,气喘吁吁在严宽身旁坐下。
  “你去哪儿了?”严宽问。
  “回了趟家。”夏雨果说。
  严宽惊讶地说:“这么快打了一个往返,你是不是怕我吃第三个苹果呀?”
  “等何小兵回来,你把这个给他。”夏雨果把存折交给严宽说,“我现在只有这么多钱,让他先用着。”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筑草为城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筑草为城》是一部学者化的艺术长卷,一部茶叶世家的兴衰史。王旭烽是十年心血一杯茶,果然是杯龙井极品。《筑草为城》为《茶之三部曲》第三部。故事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写至世纪末,描述杭家人在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之后又迎来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杭家人经历各种考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顽强生命力和追求自由的独立人格精神。小说飘散出浓郁的茶文化浸润的气息。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0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