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 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次日清早,我们来到了热内维芙别墅。门口的守卫这次不再挡住我们的去路,相反地,他恭敬地向我们行礼。我们走向邸宅。使女莱奥尼正从楼梯上下来,她看来并不讨厌作一番短短的谈话。
  波洛向她询问雷诺夫人的健康情况。
  莱奥尼摇摇头。
  “可怜的夫人,她精神很不好,不肯吃东西……什么也不吃。她的脸色像鬼一样苍白,看着她真使人难受!要是有哪个男人伙着另一个女人一起欺骗我,我才不会像她那样伤心哩。”
  波洛深表同情地点着头。
  “你的话很公正,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一个女人只要心里有着爱情,对许多打击都会原谅的。不过,最近几个月来他们夫妇之间无疑也少不了口角吧?”
  莱奥尼又摇摇头。
  “从来没有过,先生。我从没听到夫人讲过一句抗议或责备的话。她的脾气、性情简直像天使,不能再好啦。跟老爷完全不一样。”
  “雷诺老爷的脾气不像天使?”
  “差得远哩。他愤怒时,整幢屋子都知道。那天他跟杰克少爷吵嘴……mafoi①,他们喊得这么响,连市场上都能听到。”
  “当真,”波洛说,“他们什么时候吵嘴的?”
  “唔,就在杰克少爷到巴黎去以前。他差点儿误了火车哩,他从书房跑出来,提起放在门廊里的旅行包就走。那天汽车正好在修理,他只得奔到车站。那时我正在打扫客厅,我看着他走过去,脸色死白——死白——两颊却像火烧那样红。啊,他可真动火啦!”
  莱奥尼对自己讲的一番话感到十分得意。
  “吵嘴,为了什么?”
  “啊,那我可不知道。”莱奥尼不得不承认说,“说真的,他们喊着,两人的声音又高又响,讲得又快。只有精通英语的人才能听懂。老爷整天脸色阴沉沉的,谁也没法使他高兴起来。”
  楼上的关门声打断了莱奥尼喋喋不休的话。
  “弗朗索瓦在等我哩!”她惊呼道,突然想起由于磨蹭还①法语:说实在的。—译注有好多活要干,“那老太婆,她常常骂人。”
  “再等一分钟,小姐,检察官在哪儿?”
  “他们已到汽车间去看汽车了。局长大人有些想法,他想也许在出事的那晚有人用过汽车。”
  “Quelleidee①。”波洛喃喃道。那使女走开了。
  “你准备到他们那里去吗?”
  “不,我在客厅里等他们。在这炎热的早上,这儿凉快此“
  波洛这种慢条斯理的处事方式使我模不着头脑。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吞吞吐吐地说。
  “一点也不。你要自己侦查一番,嗯?”
  “唔,我倒是想看看吉罗;如果他在就近什么地方的话,看他找到了些什么。”
  “那头有人性的猎犬。”波洛一面嘟哝着,一面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躺下,闭上了眼睛。“请吧,我的朋友。再见。”
  我慢步走出前门。天气很热。我顺着我们昨天走过的那条小径往前走。我很想自己研究一下现场。然而,我没有直接走向那场地,而是从一旁拐进了灌木丛,这样往前走数百码左右再往右一点,就可走到高尔夫球场。这里的灌木丛生得很密,我好不容易才穿过去。当我终于走到球场时,出乎意外地竞跟一位年轻姑娘狠狠地撞了一下,她是背向着灌木站着的。

  她很自然地抑制地尖叫了一声,我也发出了一声惊呼。
  ①法语:什么想法。——译注。
  原来是我火车上的旅伴灰姑娘:
  两人都大吃一惊,不约而同地叫道:
  “是你!”
  那年轻姑娘首先镇静下来。
  “哎哟!”她惊呼道,“你在这儿干吗?”
  “说到这点,你又在这儿干吗?”我反问道。
  “我上回看到你的时候,就是前天,你乖乖地像个听话的小男孩正回英国去哩。”
  “我上回看到你的时候,”我说,“你乖乖地像个听话的毛丫头正跟你妹妹一起回家哩。顺便问一声,你妹妹呢?”
  她朝我—一笑,雪白的牙齿直闪光。
  “感谢你问候。我妹妹很好,谢谢你。”
  “她在这儿,跟你在一起?”
  “她还在镇上。”那个顽皮姑娘神气十足地回答。
  “我可不信你有个妹妹。”我笑道,“如果你有的话,她的名字准叫哈里斯①!”
  “你记得我的名字吗?”她微笑着问。
  “灰姑娘。不过这回你得告诉我你的真名了吧?”
  她淘气地摇摇头。
  “连你为什么上这儿来也不肯告诉我吗?”
  “唔,这个!我猜想你已听说我这一行业里的人打算‘休息’了。”
  ①哈里斯为男性名字,这里女的用男性名字.意思是说绝对不会有的事。一一译注。
  “在费用昂贵的法国海滨吗?”
  “去的地方总是便宜透顶的。”
  我敏锐地看着她。
  “不管怎么说,两天前我碰到你的时候,你没打算上这儿来。”
  “我们大家都有失意的时候。”灰姑娘故作庄重地说,“暖,我给你说的已经够多的啦。小孩子可不兴问长问短的。
  你还没有告诉我你在这儿干吗?”
  “你记得我告诉过你我的一个好朋友是位侦探?”
  “是吗?”
  “也许你已经听说过这件……凶杀案……在热内维英别墅?”
  她直瞪着我,胸脯起伏,眼睛睁得又圆又大。
  “你不会是说……你在侦查那案件吧?”
  我点点头。无疑,这次我得胜了。当地望着我的时候。
  她的情绪激动是再明显不过的。有这么几秒钟,她默不作声,直瞪着我,然后她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嗳,只要不太显眼,领着我兜一圈。我挺爱看恐怖场面。”
  “你说什么?”
  “就是刚说过的话。我的天哪,我不是跟你说过我最喜爱犯罪的故事?我已到处东闻西嗅地好几小时啦。这样碰到你真是太幸运了。来吧,领我见识见识吧。”
  “不过,等一等……我不能。谁也不能进去。他们非常严格。”
  “你和你的朋友不是大人物吗?”
  我不愿放弃我的显赫地位。
  “干吗你这么感兴趣?”我软弱无力地问道,“你究竟要看些什么?”
  “啊,什么都想看。作案的地点、凶器、尸体、脚印或是类似的有趣的东西。我以前从来没能在像这样的一件凶杀案中身历其境。要有这样的机会,我这一辈子也不算白过了。”

  我转过身去,感到一阵恶心。现在的女人变得越来越不像话啦。这姑娘像食尸鬼似的兴奋情绪使我感到厌恶。
  “放下架子吧,”姑娘突然说。“别神气活现的。当人家请你来侦查这案件的时候,难道你也昂起了头,说这桩事太下流,你不愿意纠缠进去吗?”
  “不,可是……”
  “要是你在这儿度假的话,难道你就不会像我一样东闻西嗅吗?当然,你也会这样的。”
  “我是男人。你是女人。”
  “看到一只耗子就站到椅子上尖声直叫,这就是你对女人的看法。可那都是老黄历啦。不过你会领我去看的,是吗?
  你瞧,这对我是非同小可的。”
  “这从哪儿谈起呢?”
  “他们对新闻记者封锁一切消息。我也许可从某一家报馆赚一大笔钱。你不知道,他们对一丁点儿的内幕消息肯付多少钱哩。”
  我迟疑不决。她把一只柔软的小手轻轻地伸进了我的手里。
  “请…这才是好人儿。”
  我投降了。其实我很乐意充当向导的角色。
  我们先到尸体被发现的地方。有一个人在那里守卫,他一见到我就恭敬地向我敬礼,对我的同伴也不加盘问,估计他认为她已由我作保。我向灰姑娘介绍了凶杀案被发现的过程。她认真地听着,有时提一个理性的问题。然后,我们朝别墅走去。我相当小心,因为说实话,我很不愿意碰到什么人。我带领着姑娘穿过灌木丛,绕到邱宅后部的那个棚屋。我记得昨晚贝克斯先生重新锁上门后把钥匙交给马尔肖时说过:“万一我们在楼上时,吉罗先生要用钥匙。”我估计,那治安部的侦探用过后很可能把钥匙又还给了马尔肖。
  我让姑娘站在灌木丛中不让人看见,自己走进屋内。马尔肖在客厅门外站着,里面传出低低的说话声。
  “先生要见阿于特先生吗?他在里面,正在盘问弗朗索瓦。”
  “不,”我匆匆地说道,“我不需要见他。不过我要外面棚屋的钥匙,要是不违反规定的话。”
  “当然可以,先生。”他取出钥匙,“这就是。阿于特先生吩咐过,要为先生提供一切方便。你那儿事情完毕后,只要还给我就行了。”
  “当然。”
  我感到一阵满意,因为我意识到,至少在马尔肖的目光中,我的地位跟波洛同样重要。姑娘在等着我,她看到我手中握着的钥匙,高兴得叫起来。
  “你已拿到啦?”
  “当然,”我冷冷地说,“不管怎么说,你知道,我这么做是非常破格的。”
  “你真是个好人儿,我不会忘记你的。来吧。他们在屋里看不到我们的,对吗?”
  “等等。”她急着向前,我止住了她,“要是你真的要进去,我不阻止你。可你当真要进去?你已经看了墓穴、场地,有关的细节你也听了。这还不够吗?你明白,这里面的景象是可怕的……不愉快的。”
  她带着一种难以捉摸的表情对我望了一会,然后含笑说:
  “我就专为看恐怖场面而来的。来吧。”

  我们不发一言,走到棚屋门前。我打开了门,两人走了进去。我朝尸体走过去,然后像昨天下午贝克斯那样轻轻地拉开了遮尸布。姑娘口中发出低低的喘息声。我回头望着她。她的脸被一种恐怖的神色所笼罩,她原先的那种轻松而兴高采烈的情绪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她执意不听从我的劝告,这下子可得受罪啦。奇怪的是,我对她毫不同情。现在她得挺过这一场面。我轻轻地把尸体翻转身。
  “你瞧,”我说,“他被人从背后戳了一刀。”
  她几乎发不出声音了。
  “用什么戳的?”
  我朝那玻璃缸点点头。
  “那把匕首。”
  姑娘突然左右摇晃起来,接着缩成一团瘫倒在地上。我跳过去扶着她。
  “你昏倒了。离开这儿吧。你受不了啦。”
  “水,”她小声说道,“快!水!”
  我离开了她,冲进屋内。幸亏仆人一个也不在,我趁人不注意弄到了一玻璃杯水,从口袋里取出瓶子掺了几滴白兰地。几分钟后,我又回到了棚屋。姑娘还是像我离开时那样躺在地上,可是几小口白兰地和水很快地使她恢复了过来。
  “带我离开这儿……啊,快,快!”她一面喊着,一面打着哆嗦。
  我用胳膊扶着她,走到棚屋外。她随手在身后关上了门,然后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好些啦。啊,真可怕!你干吗让我进去?”
  我感到这真是太女人气了,因此不禁一笑。其实我对她支持不住倒感到一阵快慰。这证明她并不是像我所想的那样冷酷无情。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她的好奇心也许是不假思索的。
  “你知道,我是尽力阻止你的。”我轻声说。
  “我想你是阻止过的。好吧,再见啦。”
  “瞧你,你不能这样一个人就走呀。你身体是支持不住的。我一定要伴送你回梅兰维去。”
  “胡说。我完全好了。”
  “假如你再感到发昏呢?不,我同你一起去。”
  但是她竭力反对。最后,我总算说服了她,让她允许我陪她到梅兰维的近郊。我们从原先的路走回去,又经过那墓穴,绕道到了马路。到了有稀稀落落的店铺的地方,她止步向我伸出手来。
  “再会。十分感谢你陪我一路走。”
  “你肯定已没事了吗?”
  “嗯,谢谢。希望你不会因为领我看了这些东西而遇到麻烦。”
  我轻松地说不会有这样的事。
  “好吧。再会。”
  “再见。”我纠正着说,“如果你呆在这儿,我们还会见面的。”
  她对我微微一笑。
  “是呀。那么再见啦。”
  “等等,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地址。”
  “晤,我住在灯塔旅馆。地方很小,但还可以。明天来看我吧。”
  “我会来的。”我说,也许不免显得过分殷勤。
  我目送她、直到看不见为止。然后折回别墅。我记得我没有重新把棚屋的门锁上,幸而没有人注意到我的疏忽。我上了锁簧,取出钥匙,把它交回了警官。这时,我突然想起,虽然灰姑娘告诉了我她的地址,我还是不知道她的姓名。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