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愤怒的葡萄 - 简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内容提要
  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在加利福尼亚,大批破产农民的到来使资本家毫无顾忌地压低工资,他们宁肯让成熟的梨子、葡萄烂掉也不给饥饿的穷人吃。于是,流落的农民开始觉醒、反抗,尽管斗争失败了,但“愤怒的葡萄在人们心灵里长得饱满起来”。
  这部小说曾以其深刻的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及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激昂情绪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作者 斯坦培克
  《愤怒的葡萄》的原作者约翰·斯坦培克,本世纪初(1902 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利纳斯山麓。他自小在乡间生活,又在牧场看管过牲口,对于山区的自然景色和贫苦的农民牧民都很熟悉。斯坦培克受他母亲的熏陶,十分喜爱文学,读了不少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作品,长大以后,他从事过许多职业:摘过水果,捕过鱼,当过筑路工人,还做过助理药剂师、报贩和新闻记者;跟劳动群众有着广泛的接触。
  十二岁上,斯坦培克就学着写小说。二十七岁(1929 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书名叫做《金杯》,写的是十七世纪英国的海盗享利·摩尔根的传奇故事。接着又发表了《天堂的牧场》和《献给一位无名的神》两部小说,都没有引起重视。后来,他开始走自己的路,把他熟悉的山区农民的生活作为小说的题材,先后发表了《煎饼坪》、《相持》、《人鼠之间》和《红马驹》,取得了成功,受到了评论界和读者们热烈的欢迎。

  1937 年的秋天,斯坦培克随着俄克拉何马州被银行和大业主们赶出土地的农民,流浪到加利福尼亚州。一路上他看到流浪的农民们在无以为生的绝境中间挣扎,极为震动。他感到自己过去写的小说是“多么拙劣,多么渺小”,他要写农民经历的这一场大灾难,要为他们说话;于是写出了《愤怒的葡萄》。
  小说里表现摘水果的农业工人的愤怒,他说愤怒“就象葡萄一样在他们的心头生长、成熟,一串串沉甸甸的,等待着收获时期的来临。”这“收获时期”指的就是革命。《愤怒的葡萄》是1939 年出版的。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各个阶层十分强烈的反响,好几个州都禁止发行这部小说,俄克拉何马州还阻止电影公司去拍摄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统治阶级的恐慌,正好说明这部小说在美国人民中间产生了怎样的力量。1940 年,《愤怒的葡萄》获得普立兹文学奖,人们公认这是斯坦培克的一部代表作,也是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部史诗。
  《愤怒的葡萄》写约德一家子变卖了所有的东西,换来一辆破卡车,驾着去加利福尼亚州寻找生路的种种遭遇,为了表现出约德一家子的命运是和成千上万流亡农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者用了这一章概括描写农民处境的全貌,另一章写约德一家子的方法,就象电影交替采用全景和特写镜头一样。第三章写一只乌龟在干旱的沙土地上艰难而又固执地朝一个方向爬去,带有象征的意味,我们在改写的时候都尽可能保持了原作的面貌。

  这部小说着重写了三个人。跟约德一家子同往加利福尼亚的凯绥原本是个牧师,在农民成群流亡的现实面前,他对上帝产生了怀疑;他代人受过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懂得了要团结起来进行斗争的道理。出狱后他成了个罢工组织者,最后死在警察的大棒下面。第二个着重描写的是约德家第三代的老二。这个人生性耿直,有正义感和责任心:然而在无可忍让的情形之下,他也会奋起反抗全力自卫的。正因为这样,他犯了杀人罪。获得提前释放的处理以后,他谨慎小心,只怕被重新关进牢去。可是,眼看凯绥叫警察活活打死,他再也忍不住了,终于打死了那个杀人的警察。他总结出一条真理:“一个人并没有单独的灵魂,无非是群体灵魂的一部分。”他承继了凯绥的遗志,到处去进行斗争。还有一个着重描写的就是约德家的主妇——妈妈。她不仅安排着一家子的生活,还是一家子精神上的支柱;不仅照顾着家里的每一个人,还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无论遇到怎样的困苦,她始终充满了信心。她以为穷人的路“越走越宽”,因为“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进步。”在汤姆打死了警察准备逃亡的时候,她劝告汤姆以后不要单枪匹马去对付警察,要参加集体的行动。通过这几个着重描写的人物,斯坦培克写出了流亡的农民从“我”到“我们”,从一家一户到整个集体,也就是从农民意识到农业工人意识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
  在《愤怒的葡萄》以后,斯坦培克又陆续出版了《月亮下去了》、《罐头厂街》、《任性的公共汽车》、《珍珠》、《伊甸园以东》和《烦恼的冬天》等小说。其中大部分都已经翻译成中文,为中国读者熟悉的,还有《月亮下去了》、《红马驹》、《人鼠之间》和《珍珠》这些篇。

  《月亮下去了》发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写的是挪威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者的故事。《红马驹》带有自传的性质,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牧场的生活,小说始终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通过对一匹红马生病老死的描写,表现出一个少年的成长。《人鼠之间》写两个打短工的朋友之间的友情。莱尼力大无比,但是智力不全,生活上全靠乔治的帮助,他们俩相依为命,梦想着将来有一间房子,养几只小动物。然而这样低微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满足。农场主的儿子几次三番侮辱莱尼,他的儿媳又去引诱莱尼。莱尼在无意之中掐死了农场主的儿媳,乔治不得不亲手打死菜尼,免得莱尼遭受农场主残酷的私刑。《珍珠》取材于墨西哥的民间故事,说的是印第安渔民奇诺在海里捞到一颗晶莹明亮、光彩夺目的珍珠。他满以为许多愿望(给孩子治病,让他穿着新衣裳上学去,给自己买一把新鱼叉)都可以实现了。不料商人们串通一气,一口咬定那颗珍珠是假的。晚上,他的家里又受到袭击,房子给烧掉了。在他和来袭击他的家伙搏斗的时候,他的儿子中弹死去。珍珠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招来了横祸。他和妻子一同到海边,把珍珠扔回了大海。
  1962 年,斯坦培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1964 年获得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68 年12 月因心脏病死于纽约。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