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地狱 - 第67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伯特·兰登将但丁死亡面具背后的文字抄写到了一张纸上,以便近距离地分析它。西恩娜和费里斯医生也凑了过来,给他提供帮助,兰登只好尽量不去理会费里斯不断挠痒的动作和他沉重的呼吸。
  他没事,兰登安慰自己,强行将注意力集中到面前的诗歌上。
  哦,有着稳固智慧的人啊,
  请注意这里的含义就藏在晦涩的诗歌面纱之下。
  "我说过,"兰登发声了,"佐布里斯特这首诗的第一诗节取自但丁的《地狱篇》,而且一模一样,是在告诫读者这里的文字暗藏深义。"
  但丁那部寓意深刻的著作充满了对宗教、政治和哲学的隐晦评论,兰登经常建议他的学生像钻研《圣经》那样去研读这位意大利诗人--在字里行间努力发掘更深层的含义。兰登继续说道:"研究中世纪寓意式作品的学者们通常将自己的分析分成两类--'文本'和'意象'…… 文本指作品的文字内容,意象指象征信息。"
  "好吧,"费里斯急切地说,"那么这首诗从这一行开始--"
  "意味着,"西恩娜插嘴道,"我们如果只看表面文字,那我们只能发现其中的一部分含义。真正的含义有可能深藏不露。"
  "差不多是这样吧。"兰登将目光转回到文字上,继续大声念出来。
  寻找那位欺诈的威尼斯总
  督
  他曾切断马的
  头
  抠出盲人的骨
  头
  兰登说:"嗯,我无法确定无头马和盲人的骨头,但我们似乎应该寻找一位具体的总督。"
  "我认为……或许是总督的坟茔?"西恩娜问。
  "或者塑像或画像?"兰登说。"威尼斯已经几百年没有总督了。"
  威尼斯总督类似意大利其他城邦的公爵,在公元六九七年后的一千年里,总共有一百多位总督统治过威尼斯,他们的世系在十八世纪后期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而终结,但他们的荣耀和权力仍然是令历史学家们特别着迷的话题。
  "你们可能知道,"兰登说,"威尼斯两个最受人欢迎的旅游景点--总督府和圣马可大教堂--都是由总督为总督们自己修建的。许多总督就安葬在那里。"
  西恩娜望着那首诗,"你是否知道有哪位总督被视为特别危险?"
  兰登看了一眼那行诗。寻找那位欺诈的威尼斯总督。"这我不知道,但是这首诗并没有使用'危险的'这个词,而是用了'欺诈的'。这里面有区别,至少在但丁的世界里有区别。欺诈是七宗罪之一,而且是其中最恶劣的罪行,罪人在地狱的第九圈也就是最后一圈中接受惩罚。"
  但丁所定义的欺诈是背叛自己所爱的人的行径。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例子是犹大背叛他心爱的耶稣,但丁视这项罪为最大的邪恶,因而将犹大打入地狱最深的核心处,并且以其最不光彩的居民的名字将这里命名为犹大环。
  "好吧,"费里斯说,"那么我们要寻找一位有欺诈行径的总督。"

  西恩娜点头表示赞同。"这将有助于我们缩小范围。"她停下来,继续阅读那首诗。"可是下一行……一位'切断马的头'的总督?"她抬头望着兰登。"有没有一位总督切断过马的头?"
  西恩娜的这个问题,让兰登的心中浮现出了《教父》中那个可怕的画面。"我想不起来,不过按照下面一句,他还'抠出过盲人的骨头'," 他扭头望着费里斯,"你的手机能够上网吧?"
  费里斯立刻掏出手机,然后举起他那肿胀、患有皮疹的指尖。"我可能很难操作按键。" "让我来。"西恩娜接过他的手机。"我来搜索威尼斯总督,同时输入无头的马和盲人的骨头。"她开始在小小的键盘上飞快地按动。兰登又快速浏览了一遍全诗,然后继续大声朗读。
  跪在金碧辉煌的神圣智慧博学园内,
  将你的耳朵贴在地上,
  聆听小溪的流水声。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博学园这个词,"费里斯说。
  "这是一个古词,意思是受缪斯女神保护的庙宇,"兰登说,"在古希腊早期,博学园是智者们相聚的地方,他们分享观点,讨论文学、音乐和艺术。第一座博学园是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内修建的,比耶稣诞生还早几个世纪。此后,世界各地便出现了几百座博学园。"
  "布鲁克斯医生,"费里斯满怀希望地看了西恩娜一眼,"你能不能查找一下威尼斯有没有博学园?"
  "威尼斯其实有几十座博学园,"兰登顽皮地笑着说,"它们现在叫做博物馆。"
  "啊……"费里斯说,"我估计我们得在更大的范围里搜寻。"
  西恩娜一面继续在手机键盘上按键,一面平静地听着他们之间的对话,一心二用对她来说似乎根本不成问题。"好吧,我们在查找一座博物馆,并且将在那里发现一位切断过马头、抠出盲人骨头的总督。罗伯特,有没有哪座特别的博物馆会是查找的好地方?"
  兰登已经在思考威尼斯所有最著名的博物馆--学院美术馆、雷佐尼科宫、格拉西宫、佩姬·古根海姆美术馆、科雷尔博物馆--可似乎没有一座符合这些描述。
  他又将目光转回到诗歌上。
  跪在金碧辉煌的神圣智慧博学园内……
  兰登苦笑了一下。"威尼斯倒是的确有一座博物馆完全符合'金碧辉煌的神圣智慧博学园'的描述。"
  费里斯和西恩娜一起满怀希望地望着他。
  "圣马可大教堂,"他说,"威尼斯最大的教堂。"
  费里斯似乎不敢肯定。"那座教堂是博物馆?"
  兰登点点头。"很像梵蒂冈博物馆,而且圣马可大教堂的内部完全由纯金箔片装饰,并因此而闻名于世。"
  "一座金碧辉煌的博学园,"西恩娜显得由衷的兴奋。兰登点点头,确信圣马可大教堂就是诗歌中提到的那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几百年来,威尼斯人一直将圣马可大教堂称作黄金教堂,兰登认为它的内部是全世界所有教堂中最炫目的。

  "诗中还说'跪'在那里,"费里斯补充道,"而教堂是合乎情理的下跪之所。"
  西恩娜再次运指如飞地按动手机键盘。"我在搜索内容中再加上圣马可大教堂。那一定是我们寻找那位总督的地方。"
  兰登知道他们会发现圣马可大教堂里到处都是总督,因为那里实际上曾经就是总督们的教堂。他感到自己有了信心,再次将目光转向那首诗。
  跪在金碧辉煌的神圣智慧博学园内,
  将你的耳朵贴在地上,
  聆听小溪的流水声。
  流水?兰登有些不解。圣马可大教堂的下面有水?他随即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太愚蠢。整个威尼斯城的下面都是水。威尼斯的每座建筑都在慢慢下沉、渗水。兰登的脑海里浮现出圣马可大教堂的形象,他想象着里面什么地方可以跪下来聆听小溪的流水声。一旦听到了……我们该做什么?
  兰登将思绪拉回到那首诗上,大声将它念完。
  下到水下宫殿的深处……
  因为在这里,冥府怪物就在黑暗中等待,
  淹没在血红的水下……
  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
  "好吧,"这个画面让兰登深感不安,"我们显然必须顺着小溪的流水声……一路跟踪到某个水下宫殿。"
  费里斯挠了挠脸,显得有些泄气。"冥府怪物是什么?"
  "地下的,"西恩娜主动说,手指仍然在按着手机键盘,"'冥府'的意思就是'地下'。"
  "部分正确,"兰登说,"但这个词还有另一层历史含义,通常与神话和怪物相关。冥府怪物指一整类神话中的神和怪物--比如厄里尼厄斯、赫卡特和美杜莎。他们被称作冥府怪物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冥府,与地狱相关。"兰登停顿了一下。"他们在历史上曾经从地下来到过地上,在人间肆行暴虐。"
  三个人沉默良久,兰登意识到大家都在思考着同一件事。这个冥府怪物……只可能是佐布里斯特的瘟疫。
  因为在这里,冥府怪物就在黑暗中等待,
  淹没在血红的水下……
  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
  "不管怎么说,"兰登尽量不让话题跑得太远。"我们显然要寻找一个地下场所,这至少可以解释诗中最后一行的所指--'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
  "有道理,"西恩娜说着从费里斯的手机上抬起头来。"如果泻湖位于地下,那么它当然无法有天空的倒影。可是威尼斯有这样的地下泻湖吗?"
  "我不知道,"兰登回答说,"但是一座建造在水上的城市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万一这个泻湖位于室内怎么办?"西恩娜突然望着他俩问道。"这首诗提到了'水下宫殿'和'黑暗中'。你刚才说总督府与大教堂有关,是吗?那意味着那些建筑具备许多这首诗提到的特点--一个神圣智慧的博学园、一座宫殿、与总督有关--而且就位于威尼斯的大泻湖之上,在海平面上。"

  兰登思考了一下。"你认为诗中的'水下宫殿'是总督府?"
  "为什么不是呢?这首诗首先要我们在圣马可大教堂下跪,然后顺着流水的声音向前。也许流水声会将我们带到总督府的隔壁。那儿可能有地下喷泉之类的东西。"
  兰登多次参观过总督府,知道它体积巨大。这座宫殿是个向四周延伸的建筑群,里面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博物馆,还有名副其实的迷宫般的机构办公室、公寓和庭院,外加一个分散在多个建筑中的庞大监狱系统。
  "你的话或许有道理,"兰登说,"可是盲目地在那座宫殿里搜寻会花上数天时间。我建议我们严格按这首诗中所说的做。首先,我们去圣马可大教堂,找到这位欺诈总督的坟墓或者塑像,然后跪下来。"
  "然后呢?"西恩娜问。
  "然后,"兰登叹了口气,"我们使劲祈祷,希望能听到流水声……它总会将我们带向某个地方。"
  在此后的沉默中,兰登想象着自己在幻觉中看到的伊丽莎白·辛斯基
  那张焦急的脸,她在河对岸呼唤着他。时间无多。去寻找,你就会发现!
  他想知道辛斯基如今身处在何方……她是否没事。那些穿黑制服的士兵现
  在肯定已经意识到兰登和西恩娜逃走了。他们会用多久追上我们?
  兰登重新将目光转向那首诗,竭力摆脱一阵倦意。他望着最后一行诗,心中闪过另一个想法。他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值得一提。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他的想法虽然可能与他们的寻找不相干,但他还是决定与大家分享。"还有一点我应该提一下。"
  西恩娜从手机上抬起头来。"但丁的《神曲》的三个部分,"兰登说,"《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都以同一个词结束。"
  西恩娜颇感意外。
  "哪个词?"费里斯问。
  兰登指着自己抄写的文字的最下方。"这首诗的结尾也用了同一个词--'群星'。"他拿起但丁的死亡面具,指着螺旋文字的正中央。
  那里的泻湖不会倒映群星。
  "而且,"兰登接着说,"在《地狱篇》的最后部分,我们看到但丁在一个深坑中聆听小溪的流水声,并且顺着它穿过了一个洞口……走出了地狱。"
  费里斯的脸色微微发白。"上帝啊。"
  就在这时,"银箭"钻进了一个隧道,包皮厢内充满了震耳欲聋的呼呼声。
  兰登在黑暗中闭上眼睛,尽量放松大脑。他想,佐布里斯特或许是个疯子,但他的确读懂了但丁。
或许您还会喜欢:
被偷换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田龟规则1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饥饿游戏2燃烧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壶中茶水的热气早已散发到冰冷的空气中,可我双手仍紧紧地握着茶壶。我的肌肉因为冷而绷得紧紧的。此时如果有一群野狗来袭击,我肯定来不及爬到树上,就会遭到野狗的撕咬。我应该站起来,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可我却坐着,像顽石一样一动不动。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周围的树丛已隐隐显露出轮廓。我不能和太阳搏斗,只能看着它一点点地把我拖入白昼,而即将到来的这一天是几个月来我一直所惧怕的。 [点击阅读]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麦田的守望者》简介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